两种方法治疗卵巢早衰94例临床效果

时间:2024-01-18 点赞:49162 浏览:9903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为统计学有关硕士论文范文,与两种方法治疗卵巢早衰94例临床效果相关医学论文库,可作为法医学专业统计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统计学及妇产科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摘 要 】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效果. 方法 给予试验组患者中西药结合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评价两种方法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03,P等于0.029). 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卵巢早衰临床有效率高,效果好,可用于基层医院妇产科推广.

【关 键 词 】

卵巢早衰, 效果分析, 有效率

卵巢早衰是指妇女40岁之前,由于某些原因引起的不孕、雌激素缺乏、闭经以及性腺激素水平升高等临床特征的疾病[1].本次研究选择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入住我院妇产科的卵巢早衰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法,旨在分析两种方法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妇产科患者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期间,选择入住我院妇产科的卵巢早衰患者94例,诊断标准为:①临床症状:月经紊乱,闭经,不孕,多伴有潮热、脾气易怒、排尿困难.②实验室检测:性激素水平测定雌二醇水平<73.2 pmol/L,血清卵泡刺激素<40 IU/L,至少检查两次,间隔时间大于一个月.③超声诊断:卵巢缩小,无卵泡产生,子宫萎缩,内膜呈现单线状.④妇科检查:黏膜充血,黏膜下出血等.?


1.2 研究方法 依照患者的就诊日期,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①口服倍美力0.625~1.250 mg/d,共服用25 d,为一疗程.②第一疗程最后7 d加服中药益肾方(以首乌、山药、茯苓等为主),来月经后重复上面用药一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方法同前[1],坚持两个疗程.半年后随访,根据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分为痊愈、显效和无效三种结局,痊愈和显效的人数之和占研究组总人数的比例,记为有效率,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有无差异.

1.3 统计学方法 SPSS 16.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不同组别患者年龄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研究对象年龄范围28岁至39岁,病程6个月至4年,试验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0.67±2.01)岁,对照组为(31.63±1.89)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痊愈24例,显效13例;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16例.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如表1所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等于7.103,P等于0.029).

3.讨论

卵巢早衰患者多发育正常,智力亦正常,临床上多表现为闭经、月经紊乱、不孕等症状[2],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很大痛苦和压力,同时卵巢早衰的患者还可合并其他疾病,如甲状腺炎、肾上腺功能低下等.现阶段,治疗卵巢早衰方法多样,有单纯西药治疗、中西药结合治疗、激素代替疗法、基因治疗等[3],但治疗效果各异,报道不一.本研究为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早衰和单纯西医治疗的临床效果,选择我院94名确诊病例,明确治疗效果评定[4],性激素水平正常,治疗后自然月经且月经量正常表现大于3 个月,判定为痊愈;性激素水平正常,治疗后自然月经大于3个月,但量少,判定为显效;性激素水平测定指标均有所下降,但停药后反复,且仍有间断性闭经,判定为无效.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中西药结合治疗卵巢早衰效果好,与秦佳佳的报道结果一致[5].

作者单位:431500湖北省大冶市中医医院

综上所述,妇产科的医生在处理卵巢早衰患者时,应针对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6],提高治疗有效率,帮助患者早期摆脱疾病,重获健康.

参 考 文 献

[1] 闫娅妮, 陈妍华, 李丽玮,等.卵巢早衰30例临床分析. 中国实妇幼保健, 2010, 25(24):3450-3451.

[2] 陈新娜, 陈贵安, 李美芝. 卵巢早衰98例临床特征分析.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7, 23(1):47-49.

[3] 李静, 王建红. 卵巢早衰的研究现状. 辽宁中医杂志,2010,37(6): 1172-1175.

[4] 张艳梅, 亓晶, 和萍, 等. 卵巢早衰22例临床分析. 重庆医学, 2009, 38(2):238-239.

[5] 秦佳佳.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卵巢早衰72例临床观察. 四川中医, 2006, 24(8):86-87.

[6] 付霞霏, 何援利. 卵巢早衰的诊治研究进展. 广东医学, 2010, 31(8):933-93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