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教育新闻特点

时间:2024-03-01 点赞:44753 浏览:8627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于扬子晚报及记者及版面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扬子晚报相关新闻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关于《扬子晚报》教育新闻特点相关论文范文,对写作扬子晚报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摘 要 】《扬子晚报》教育新闻作为《扬子晚报》重要板块之一,做出了自己的品牌与特点,一是题材从单一到丰富,作者队伍呈现多元化;二是文风清新自然;三是稿件配置、版面组合呈现体系化.变化原因有四:组建强大的通讯员队伍;加强人才引进战略;办报追求是“一张好报纸,就是一所好学校”;建立强大的互动和监督体系.

【关 键 词 】《扬子晚报》 教育新闻 改版

一、《扬子晚报》编辑方针改版定位

近五年来,《扬子晚报》不断实行改革和创新,重新确定编辑方针.一是教育新闻由过去的较为零碎分散的新闻整合成整版的专题报道,开辟了一些新闻专栏如“扬子招考飞信”、“成长周刊”、“大学城”,以及一系列策划的教育新闻整版.二是明确了进一步面向城市、面向中青年读者的办报定位.办报定位的突破带动了改版的全方位突破创新.着重“面向都市、面向中青年读者”,教育新闻的受众主体是大中小学生以及家长、老师和教育专家们,可以充分利用那些大学生记者、小学生记者等资源.三是版面编排重点突出、信息饱满,富有现代气息.改版后的《扬子晚报》主色调采用红蓝搭配,红色象征热情,蓝色象征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颜色对比明快,便于记忆;版面编排采用模块化的版式结构,以分5栏为主,6栏为辅,通过整合做大重点新闻,弱化和梳理次要新闻,以做大做好图片的手法,打造版面视觉中心,既增强视觉冲击力,又强弱有序,方便读者轻松阅读、快乐阅读.教育新闻板块也开始采用较为清新自然的排版方式,以更好地符合学生、家长们的需求和喜好.

二、《扬子晚报》教育新闻特点分析

教育新闻已经由过去的豆腐块、无任何编排联系到现在占有独立和固定的版面,对某些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也进行连续的深度报道.本文选取近五年来《扬子晚报》教育新闻的旺季和淡季各一个月作样本,用文本分析法进行研究.教育新闻的主要受众为江苏省大中小学生及家长、教育工作者等.如图一所示:

图一

数据来自于2011年8月份的调查问卷.以订阅报纸并积极给《扬子晚报》教卫部门打来和写信件的群体作为主体进行身份统计,并对数据进行了分组,具体情况如图一.主要是教育工作者、家长、大中小学生这些与教育新闻联系最紧密的受众,占到了95%的总数据量.另外,还有5%的其他属于热心市民爆料.

经过统计,五年来,教育新闻在数量和篇幅上有了很大规模的增长.2010年6月份连续30天都有一到三版的稿子,内容涉及到中高考出行提醒、估分、志愿填报、中高招咨询会等,同时还刊登了过来人经验指导等信息,已经形成了“扬子招考飞信”的专栏.而与之相比较,2006年6月份的教育新闻版面很少,且夹杂在其他的江苏新闻一起,策划性较弱.还出现了好几天没有任何教育新闻的情况,尚未形成体系.

从内容上看,2006年的教育新闻稿件还侧重于对事实的陈述,如报道中高考形势、高考试卷分析等一些内容,较为老套;而到2009年、2010年,开始有一些专题策划,如过来人谈高考做了一整版、选取专家、大学生、中学教师一起写高考作文并评比、以及2011年邀请高考状元和作文满分获得者与在场的中小学生进行互动等,这些都充分发挥了记者的主观能动性.根据研究的需要,本研究收集的信息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题材从单一到丰富,作者队伍呈现多元化

改版以前,教育新闻局限于开学、考试、毕业等内容,以及一些政策性的解读,读上去较为生硬,改版以后随着版面的增加以及大批扬子小记者、扬子大学生记者的参与,版面内多了很多校园里的趣事,互动性与趣味性大大提高,如图二所示.

数据来自于《扬子晚报》2010年6月份教育新闻题材分析.2010年6月份的《扬子晚报》教育新闻的题材主要涉及了中高考、校园趣事、校园风云人物、公、大学生就业以及一些政策解读和其他.报纸更多地还是承担传播信息的功能,题材较为严肃.改版以后,更加注重对题材的深度性的挖掘.

教育新闻的作者队伍从原有的几个教育记者拓展成为以几名老记者为核心、校园记者“冲锋陷阵报题目”的格局,这与当下宣传的全民记者的理念是统一的.时下,比如遇到大学校园是否允许骑车问题,《扬子晚报》就充分调动大学生记者,对各个学校进行调查,写成了两版《南京理工大紫金学院禁止学生骑自行车引质疑》的调查稿,调查院校包括南审、南航、南财、南工院、南大、南师、东大.也正因为这样的一支队伍的存在,更容易进行深度调查.

2.文风清新自然

改版之前的文章多是说教语气,较为生硬,很难与受众之间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很多读者都是粗粗读过而不愿意细细精读.而自从改版以后,自然风、清新风吹过教育新闻,无论是语言还是结构,教育新闻本身都已经摆脱了过去僵硬的阐述方式.例如2010年高校迎新阶段推出的专刊《“另类新生生存手册”――南京大学城独门秘笈》、《高考满分作文捧红小吃店 投资人称可能成立品牌》、《热闹BBS:大学新生提前网上报到 雷人问题问倒学长学姐》等,把原有的高考满分作文、新生报到等一般的题材写出了特别的味道和新意.既适合大学生的口味,也符合其他各个年龄段人的喜好,可谓是老少皆宜.

3.稿件配置、版面组合呈现体系化

教育新闻的报道,媒体往往集中于开学、入学、考试、毕业等时期,且教育新闻都是与其他社会新闻混杂在一起,让人觉得特色不够,很难与其他社会新闻区分开来,碎片化特点明显.

而改版以后,在省会南京,《扬子晚报》经常有一百多版的情况,《扬子晚报》也相继成立了成长周刊、宝贝周刊、生命周刊、主妇周刊等,每天都会有一到两个特色周刊上线,将受众细分,更加容易命中读者.成长周刊又分为扬子小记者、小学生作文、中学生作文、封面中学生人物、大学城等,周刊的出现,很好地将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的教育新闻整合,更加整合化和体系化,也更好地有利于专题性策划和报道.记者更容易从大教育理念出发,不仅仅局限于事物本身,还关注事件所能带来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影响.

三、教育新闻特点变化的原因

1.组建了强大的通讯员队伍

除了在周边各市设立记者站外,还积极发展通讯员队伍,例如常州记者站还召开了通讯员代表大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通讯员的数量与质量,也是个报社竞争的重要方面.如何让通讯员为报社多写稿写好稿呢?一是报社本身要有强大的公信力,形成品牌,就像磁场一样把愿意写稿或者积极爆料的热心市民拢聚起来;二是要提供较丰厚的稿酬,《扬子晚报》的报料费应该说是略高于同城同等报纸,通过这个来吸引人,当然这个方面还得继续加强.

另外,《扬子晚报》教卫部自2009年开始,先后通过报名、笔试、面试的过程,在江苏省内选拔了几十名扬子晚报大学生记者,负责南京以及周边城市的高校新闻的采写.几乎是同时,教卫部还向南京城内中小学招收了几十名的小记者,负责中小学新闻线索的提供与采写.这些都密切了与学校的联系,真正做到把新闻的采写放回到原有的土壤.

2.加强人才引进战略

《扬子晚报》每年都会奔赴北京等地选拔新人才,为报社不断地补充新鲜的血液.用人原则也相对而言不拘一格,不一定要名校、学历高,很多有能力的二流学校的学子也得以成功留任.这样的人才选拔方式相对较为公平,也有利于报社的长期发展.同时,《扬子晚报》也积极地为新人提供机会和平台,鼓励他们撰写最新鲜最有趣的“潮文”.每天坚持评报制度,将意见积极反聩给原作者,实现了良性的循环.

3.办报追求为“一张好报纸,就是一所好学校”

“一张好报纸,就是一所好学校”是《扬子晚报》的追求目标.它力求为广大读者提供365天的贴心服务,让读者每天都满意.《扬子晚报》的特点,概括地说就是信息密集、服务到位、导向正确、格调高雅、可读性强.

《扬子晚报》通过公信力、引导力、影响力等品牌效应来扩大影响.在中高考阶段,《扬子晚报》教卫部还打造了一支明星招考团,《扬子晚报》记者张琳、蔡蕴琦、王等,通过自己的知名度来扩大教育新闻的影响力,她们旗下的“扬子招考飞信”也逐步被打造成明星栏目,和报社的其他诸如《丹丹说天气》等一样,属于教卫部的品牌之一.《扬子晚报》对特别困难的学生进行了报道,开辟了利群阳光助学活动的专栏,每年都有100名考上大学的贫困学子获得学费资助.他们的报道既在贫困生和热心赞助者之间搭起桥梁,更为贫困大学生们介绍各种助学渠道,能体现一种人文关怀.

4.强大的互动与监督体系

《扬子晚报》的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体系,内部监督主要是新闻考评机构――考评办公室,该办公室直属总编辑领导,考评办主任由有丰富一线采编经验的资深编辑担任,考评办成员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阅读同城各家报纸.外部监督体系主要是靠96096与外部发生互动,接受群众爆料与监督,几乎每天都会有热心读者致电,对于某个新闻标题、某个不恰当用词之类的问题进行批评指点.


相关论文

《南方都市报》民生新闻评的特点

此文是一篇民生论文范文,民生方面有关论文范文集,与《南方都市报》民生新闻评的特点相关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适合不知如何写民生及新闻及。

《渔歌子》教学设计

本论文为关于词语方面初中教学论文发表,关于《渔歌子》教学设计相关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可用于词语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

读何美欢《理想的专业法学教育》

本文是一篇法学教育论文范文,法学教育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读何美欢《理想的专业法学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适合法学教育及教学法及教。

《渔歌子》的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课文方面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与《渔歌子》的教学设计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生态教学专业与课文及渔翁及蓑衣方面相关的免费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