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心理教育

时间:2024-01-23 点赞:43014 浏览:81632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属于医学心理学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心理健康教育有关毕业论文模板,与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心理教育相关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适合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教育及语文学科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以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的特点,为心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提供可能.阅读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心理的成长和成熟,写作教学能够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部分心理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对于学生的心理教育除了从阅读和写作方面展开之外,还应该从课堂氛围,课堂模式和教学设计等多个环节加以实践,这样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全发展的人才.

关 键 词 :语文学科;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心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226-02

心理健康教育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它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心理发展过程和心理品质进行关注与引导,使学生在身体发展的同时心理走向成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学校教育的一种新发展.《、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品质,促进体素质提高,确保学生健康发展”.因此,学校教育给学生传授科技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作为学校教育主阵地的课堂就应该兼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作为学校主力军的教师就应该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加强对学生心理成长的引导和教育.

一、语文教学渗透心理教育的意义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以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的特点,为心理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语文承载着思想情感和知识文化,最能影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正如巴金先生所说:“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教学建议”中也鲜明地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并补充“应注意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生”,这既是要求语文教学渗透心理教育,又是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语文学科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

如何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语文老师在教学工作中从思想到行动高度重视,全力投入,以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积极践行语文学科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二、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阅读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心理的成长和成熟.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过程是和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建立与主人公相同心理经历的过程.主人公的心理发展为学生的成长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阅读不仅是学知识,更是对情感态度、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好的文学作品能够丰富阅历,拓展视野,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促进学生心智成熟.阅读教学的学习资源使学生接触了学习生活以外的知识和经验,面对新问题时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避免了在面对成长中没有接触过的事物和问题时由于无体验和不理解带来的心理困惑和不良的心理问题.


其次,写作教学能够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部分心理问题,让学生在加强对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更好地克服成长中遇到的心理问题.第一,学生的写作过程是一个展现和认识自我的过程.学生在展现自我的过程中得到对自我的认识和定位,为下一步发展找到明确的起点和方向.能够准确地认识个体并清楚个体的发展目标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础环节,语文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写作中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因材施教.第二,学生的写作又是对自己情感的一个宣泄渠道,正负面情绪透过宣泄这一渠道后都会达到平衡的状态,不良情绪更需要及时用恰当的方式疏解,否则积郁在心中会越来越糟.从这点来说,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表达真实情感对于缓解学生不良情绪,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第三,写作同时也是一个表达需求的过程.个体和环境的相处融合就是个体不断表达需求,环境不断满足个体需求,让个体在获得需求的满足中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只有需求达到满足,人才能成长和成熟.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了在成长过程中的各方面需求,比如,情感释放的需求,精神满足的需求,树立理想的需求,生理上渴望被关心的需求等.作为语文教师可以从学生写作状况中了解并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康心理

明确语文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意义,有助于教师有目的,有方法地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保持健康美好的心灵

以微笑创设和谐平等的氛围,学会宽容并尊重理解学生.看到学生的长处,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品尝到自信和成功的滋味,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马克思在《新亚美利加百科全书》中写道:“真是思想的最终目的,善是行为的最终目的,美是感受的最终目的.”崇尚真善美,反对假丑恶,是个人生命的至高追求,也是人文精神的最大体现.语文课堂能有这样的氛围就已经成功了,正是这些氛围形成了学生心理发展的沃土,滋润学生的心田,引导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能保持一颗美好完善的心灵.

2.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注重学生心理教育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需求,更要关注心理需求.学生的心理期望是得到教师的尊重,在和教师平等对话的前提下获得提高自身能力的方法,懂得完善自我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心理需求,使其逐步形成健全的心理和完整的人格,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另外,以开放互动式的教学设计带给学生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无拘束地自由发展,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心理素质的共同提升.总之,在教学中要着眼于心理素质,使语文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提高教学技能,优化教学设计,多方面关注心灵成长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审美的情趣,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目前,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心理意志比较薄弱,没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学生学习语文的主渠道在于课堂教学,为此,把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朝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就能使学生拥有一颗坚强而健康的心灵.

例如,在讲授《在沙漠中心》这篇课文时,以图片和视频为课前导入,创设情境让学生认识主人公以及其遇险的背景,初步感知人物性格特点和对于飞行事业的执著信念,让学生在资料的帮助下真切的领悟人物陷入绝境时的无奈和深处困境的心理状况,激起学生和人物对于生命的相同渴望.这样的准备设计让学生体验到了人物的经历,也让学生在准确把握人物心理变化的同时深刻地感知人物的情感活动.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和对生命的思考有助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处理困难和挫折,有助于他们找到生活的信念和勇气.学习这样的文章锻炼了学生的心理承受力,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一颗坚强而勇敢的心可以让学生以正确态度面对人生,从而远离心理问题的危害.

又如,在教到《我与地坛》一文时,将生命教育与情感教育渗透其中,通过梳理和解读作者的生死观,思考作者的命运和品质,能够让学生领悟到:作者经历了深重的苦难后,才深刻的理解了生命和母爱的意义.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懂得直面人生的同时也懂得了珍惜生命和善待生活.给学生建立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了学生的心理品质,排除了学生可能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四、结语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尤为重要.语文学科作为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学科,责无旁贷的应将心理教育渗透其中,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心理教育资源,优化语文教育中的心理教育方法,关注语文教育对学生心灵塑造的积极意义,使语文教学与心理教育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关论文

语文学科怎样渗透法制教育

本文是一篇法制教育论文范文,法制教育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语文学科怎样渗透法制教育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法制教育及课堂教学及。

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此文是一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论文范文集,与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硕士学位论文。适合不知如何写心理健康。

语文教学应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是一篇学生心理论文范文,关于学生心理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语文教学应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学生心理。

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本文是一篇学科教学论文范文,学科教学方面函授毕业论文,关于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相关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学科教学及心理健康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是一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心理健康教育类毕业论文提纲,关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心理健康教。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心理教育刍议

本文是一篇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关于语文教学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心理教育刍议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语文。

在小学体育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是一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类函授毕业论文,关于在小学体育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适。

语文教学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是一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毕业论文,关于语文教学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心理健康教育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