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文学风景的好导游

时间:2024-03-08 点赞:45899 浏览:88505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是一篇关于文学作品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与做文学风景的好导游相关大学毕业论文。是民族语言专业与文学作品及语文教师及阅读教学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可作为文学作品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学生身心真正走进文学的风景,才有可能徜徉于字里行间欣赏语言的魅力,领悟作者的情感,进而领会作品的内涵.读文似观山,正如游历山水需要导游一样,学生阅读文学作品需要教师恰当的引导,创设“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蕴于海”的最佳游览心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善于根据每一篇课文的特点,巧妙点拨,引领学生渐入佳境,走进文学的风景区.

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情文并茂的优秀作品,像风景名胜一样,各有不可替代的魅力.好的导游善于引人入胜,让游客产生强大的好奇和浓厚的兴趣,对所有景致一一细致观赏游历,忘却旅程艰险、身心劳顿,唯恐此行留有遗憾.走进文学作品同样需要心驰神往,渐入佳境的过程,学生读书、思考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领作用.

一、驻足总观:游览前的情感和认知准备

每至旅游景点,导游在游客观前对景致的精心、总体讲解,激发游览的热情和冲动,是情感的重要储备.它利于观赏者带着感情和期盼进入风景,在游览过程产生情感共鸣.

课题分析和写作背景理解是启发学生形成阅读期望的原动力,进而激发学生在“心向往之”的情感驱动下用心朗读.

1.导入语的巧妙设计是课文阅读的必要铺垫

像说书的引子一样,简洁明快的导语能够迅速引导学生产生对文本的兴趣,促进对文本内容的总体理解,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热情.

如教学《春》一文时,我设计的导语是:一年四季多姿多彩的大自然赋予人类美丽的画卷,春夏秋冬各尽其妙.江南的春天是其中最美的画卷,让我们共同走进我国近代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为我们描绘的江南的春景,领略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导语激发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浓厚兴趣,孩子们带着渴望的心情走进了文本.

2.必要的写作背景是理解文本主题的催化剂

文学写作都是与作者特定时、地紧密联系的,文学作品尤其是比较抽象的文学作品的主旨理解离不开写作背景的了解.因此适时适当的写作背景介绍利于学生把阅读过程变成与作者对话的过程,达到快速把握文章主旨的目的.

我在教学《天上的街市》一诗时,要求学生预习时查找介绍诗歌写作背景的相关材料.学生了解了本诗写于1921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有志青年的救国热情渐渐冷却,郭沫若先生却始终充满着对祖国的希望和憧憬,并满怀地写下了《天上的街市》.


这样同学们就不难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了,这无疑为文本的深入阅读奠定了情感、认知的基础.

二、亲身游历:细致体味文学的真正内涵

身游山林方能领略山石林木的乐趣,细察岩的险峻,聆听虫鸣鸟叫,才会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流连忘返于大自然的美景.在此环节,教师恰当的引导能够引领学生直奔主题,省却迂回的过程,直接理解、揣摩、感悟文学的含义.

1.整体感知,为细致阅读打下基础

初读过程中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把握就是总观文章的过程,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程度直接影响着细致阅读的质量.

2.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文本

教学《幼时记趣》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

自我介绍:在下梁某,徐州人士,来苏几月,观赏园林胜景,聆听吴歌佳音,欣闻沈复先生恰在青剑湖学校参观.不能错失良机,我何不向他请教请教,下面各位同学就是沈复先生了,我正在向各位讨教:

问一:沈先生,听说你小时侯就眼力非凡,请问您是如何观察的?

学生兴趣盎然进入文本的解读,并及时应答“余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等”

引导评点:如此看来,您小时候就喜爱观察,而且细致入微.

问二:我到苏州几月,每晚都和蚊子打交道,丝毫没有感受乐趣,反而饱受其苦.而在您小时侯却感到趣味无限,您以为趣从何来?

学生做答:“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引导评点:你能对观察的景物展开丰富的想象,故而以为其乐无穷.

问三:当您看到蛤蟆吞下二虫时,为何会去鞭打它呢?

引导评点:喜欢探究、亲身体验是产生乐趣的源泉.

情境小结:在下感谢各位沈先生让我学习到了这么多!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沈复先生从小就爱好观察,想象丰富,乐于探究,同时也感受到了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童心童趣.

3.文本细读,领略语言细节的要义

文章的语言风格和主旨理解需要通过局部的推敲、鉴赏来实现,走进字里行间,学生才能获得最真切的体验.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描写“雪地捕鸟”片段时,连用了“扫”“露”“支”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活动中写出了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阅读主体、阅读视角的不同会产生差异明显的阅读体验.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学生所获得的认知能力进行迁移多角度,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实现文本材料和主题的多元理解,而不是唯一的角度与固定的答案.

4.多形式展现,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角色朗读是较为常见的阅读教学中采用的朗读形式,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决定了现场角色朗读的水平.

课本剧表演是对学生文本理解程度的检验,也是调动学生走进文本的有效途径.如《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演能让我们了解孔子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两个小孩子“笑”的天真无邪也通过表演得到了诠释.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进入了文本的情境,促进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三、回眸感悟:回首中与初见时迥然有异

正如《社戏》中所描绘的那样,“回望戏台在灯光中,却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同样的美景,不一样的感受.细读赏析课文之后的回览已非初读时的感受,已经形成了较高层次的整体理解.

在深入阅读《背影》之后,体验朱自清先生父亲在老境颓唐的情境下,自己赋闲在家,母亲去世的悲惨心情下,儿子走时千叮万嘱还不放心,亲自送上车后又不顾年迈、身体蹒跚而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在深入阅读之后,才能够真正领会父亲背影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阅读过程就是这样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的过程,就像游览风景名胜一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善于针对每一篇课文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采用恰当的方法,引领学生渐入佳境,走进文学的风景.

于此,笔者归纳阅读教学四句口诀:简洁明快入题巧,设疑激趣现.自主探究合作好,读赏品析效率高.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21512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