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闻教育地方特色的可行途径

时间:2024-01-31 点赞:46217 浏览:90996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新闻论文范文,新闻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加强新闻教育地方特色的可行途径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新闻及商业文化及文化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新闻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内容摘 要:做好本地宣传,需要熟悉本地情况的媒体,培养地方媒体的工作人员,势必要求新闻教育的本土化.新闻教育融入地方文化,需整合现有力量,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精品课程,同时也必须加强与京津两地优势高校的合作,实现高校互通有无,地方高校与媒体互动,这是河北省地方新闻教育得以长远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 键 词:新闻教育 特色 河北省 文化大省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981(2008)05―0079―02

“新闻教育”一词涵义丰富,从狭义上来讲是指新闻专业学生的教育,从广义上来讲是通过新闻节目和资料等开展的各种教育.本文探讨的即狭义的新闻教育,这种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新闻教学是其主要形式.
即将到来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华民族的一项光辉盛事,也是做好对内对外宣传的一个绝佳契机.随着环京津经济圈和都市圈的建设以及河北省建设文化大省方案的提出,河北省的新闻宣传和新闻教育需认真发掘自身优势,保证良好的衔接与沟通.
当今的新闻教育从整体上呈现了统一化和多样化两种趋势.统一化包括国际一体化和国内一体化.过去二十余年的新闻教育,多是在强调新闻教育要与国际接轨,在教育的组织结构设置、教学环节的适应性调整和区域教育资源的统一分配上做文章.这一点本文不再述及.本文主要论及多样化,即新闻教育的本土特色.可以说民族新闻教育和地方新闻教育是新闻教育本土化和多样化的两个主要表现形式.
不断加大的新闻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催促我们反思新闻教育,“面对目前众多的传媒教育院校,国家需要进行宏观的调控和整合,同时也可因势利导引导新闻院校分别培养两类人才,一类是给新闻单位培养适用的新闻人才,一类是给其他单位培养‘泛媒体’人才.给新闻单位培养的人才要更专一些,而给‘泛媒体’单位培养的人才可更‘杂’一点.”毕业生绝大多数都面临着就业压力,如何缓解这种压力,笔者认为应该在培养特色人才上下功夫.
新闻院校培养特色人才不应该是刻意而为的.笔者认为在网络资源和学术资源便捷易得的今天,新闻教育的资源共享平台已经充分展开,在这种情况下,新闻教育容易忽视自身特色,走向趋同.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充分认识高校目前已有的教育特色,如生源、教材使用及毕业论文选题、学生实习及就业、研究生培养等方面的地方特色.新闻教育的地方特色是一种自然形成、非人为划定的客观存在.忽略和抹煞这一特色是错误的.地方新闻院校要抓住时机,积极主动,继续强化和突出自己的特色,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深入:

一、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增加具有地域色彩的教学内容

地方高校学生的地域色彩和地域观念在低年级时较为明显,随着年级增长而日益淡化.在外地上学的学生,新到一个省份,一个城市,生存的锻炼和环境的适应随之而来,这也是其大学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其他专业学生而言,解读一个城市,融入一个城市,发现一个城市的能力是新闻专业学生所应特别具备和强化的.
以保定市为例,保定作为中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河北省第一人口大市,历史上一直是河北省的文化中心,其文化积淀是深厚的,文化特色是鲜明的.“大学是文化的标志,是集合精英生产文化、传播文化的地方”.因此建设富有燕赵特色的隐性课程,以有效培育青年学生的“人文精神”势在必行.燕赵的风土人情、建筑艺术、政治文化、商业文化、信息文化、宗教文化等等,以及自古而今凝固而成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共同构成了一个非常典型的燕赵文化圈.这其中,优秀的政治文化、教育文化、商业文化、科技文化、文物文化、革命文化等资源,应该成为当地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应该吸引他们去理解去接受,把学习落到实处.“高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的人才,就像一颗颗文化的种子,播撒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不断为社会文化的建设起推动、示范和导向作用,为文化大省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从教育工作者角度,则要开发好地方特色的“隐性课程”,编写出一些具有地域人文特色的教材.比如开设一些地方文化选修课程,如河北大学开设有《燕赵文化》,还可以开设《河北人文精神》、《燕赵艺术欣赏》、《河北新闻史》、《河北媒介概况》、《河北报业研究》等特色选修课程,但是目前此类教育还显薄弱.要做好隐性课程开发,需要院系之间的协调联动,比如新闻学院应该与人文学院、经济学院、政法学院等开展交流,互通有无,整合课程资源,并可尝试教师之间配合讲授等多种形式.

二、因地制宜,利用京津区位优势,深化区域内新闻教育交流

京津冀三地文化自古一脉相承,经济上一衣带水,三地在教育尤其是新闻教育方面也完全可以开展沟通.河北大学是离中国文化中心最近的地方综合高校,目前已经依托北京一些新闻高校和学院的教育教学资源,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如于2006年4月22日至23日与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于2007年3月26日召开中国新闻史学会第三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等.通过这些会议的成功举办,既扩大了影响又展示了自身特色.
作为培养河北省地方新闻人才的重要基地,河北大学在新闻教育上.应该因地制宜,推动京津冀大联谊、大互动,继续加大同北京和天津的著名新闻院校开展师生交流,同其媒体建立信息交换关系,共同研究和开发区域新闻资源,保证区域内新闻和言论畅通.
相对而言,一些其他地方院校,远离北京和省会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些学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媒介和文化环境熏陶,特别是重要媒体及其从业人员的现身说法,也很难聘请到业界前沿人士来给同学们讲学.笔者认为,客观事实的改变需要很长一个历史过程,因地制宜才是上策.河北大学新闻学院正是通过开发自身区位优势,广泛联系,取长补短,来弥补远离省会这一缺陷的.

三、省内高校互通有无.地方媒体与高校互动.共同打造地方特色

燕赵都市报和河北电视台、河北电台等一直是河北大学新闻学院的友好合作单位.河北大学新闻学院的毕业生也较青睐以上媒体.河北大学更应联合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以及省内其他几所高校的新闻学院及新闻专业,共同关注本省新闻教育,共同开发本省资源.就笔者所知,河北经贸大学以及河北师范大学以及廊坊师范学院等已陆续开设了新闻专业,与河北大学展开一定程度上的竞争态势,在培养上则较少沟通信息,也未见有交流合作的迹象.河北经贸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在学科建设上虽是后起,却可充分利用地处省会的优势,与省级媒体更为密切地接触,在吸纳人才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河北大学应该在立足保定的前提下,开拓合作领域,展开同上述新闻媒体、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实现联动和共赢,共同开发河北省的新闻特色资源,共同打造河北省新闻教育新特色.

四、结语

在京津冀区域建设和发展的新形势下,经济文化一体化加强,这势必造成一些摩擦和取舍,而人才的融合是一个重要举措.据笔者观察,新闻单位在用人招聘时比较注重毕业生的生源地.地方媒体中该地户籍的从业人员也占绝大多数,这就更暗示我们,特色新闻教育势在必行.鼓励学生在实践和实习及就业中,回到自己的家乡,关注当地民生,利用有利资源,鼓励学生从基层做起,厚积薄发,才能促进特色新闻教育和就业的有效开展.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新闻教育一方面要瞄准市场,一方面还要准确定位.要以静制动,就必须努力发展自身特色.因此,应把地方新闻教育与文化大省建设方针结合起来,使特色鲜明的新闻教育在文化大省建设中发挥更重大的作用.另外,正在筹备中的河jt新闻教育学会,也必将对河北省今后的新闻教育起到良好的规范和协调作用.


相关论文

新闻评教育的特色呈现

本文是一篇华中科技大学论文范文,关于华中科技大学方面学年毕业论文,关于新闻评教育的特色呈现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华中科技大学。

新闻教育模式―美国模式为例

本文是一篇多媒体论文范文,关于多媒体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新闻教育模式―美国模式为例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多媒体及。

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实现途径

本文是一篇素质教育论文范文,关于素质教育方面毕业论文,关于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实现途径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素质教育及家庭教育及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