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文化事象

时间:2024-02-08 点赞:44539 浏览:84604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篇习俗论文范文属于中国民俗文化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习俗类有关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端午节的文化事象相关论文下载。适合习俗及节日及传统节日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习俗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五月五,纸鸢舞;夏日复长,杨花绕江.

又是一年端午时节.

在中国,端午节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原始的意义是辟邪驱疫,六朝开始加入了祭祀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传说,唐宋之后逐渐升华成一个全国性的民俗大节.

作为夏季中最重要的节日,端午本身就包含着浓浓的古老习俗,沉淀了丰富的文化记忆,承载着华夏儿女的民族情感.

适应节令的驱疫避害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产生于农耕社会,与农业生产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农历五月初五也不例外.五月五,正是到了夏季中最重要的农忙时节.

“端”与“初”同义,“五”与“午”音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亦为“午月”,所以初五也作“端午”.又因“午时”为“阳辰”,故也称“端阳”.可见,“端午”的起源最早与农业生产有关.

端午正是仲夏时节,气温骤然上升,蛇虫繁殖,疾病瘟疫容易流行,人们从生理与心理上都强烈地感受到外在的威胁.古人虽然没有现代医学知识,但是生活的经验足以使他们认识到这是一个疾病高发期,故称之“恶月”.于是,人们选定五月“重五”之日作为节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健康.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民俗专家萧放认为,从端午依傍的夏至节令习俗看,早期的月令时代,人们认为自然节令日是阴阳变动的关键日,也是人们精神紧张的时日,因此小心避忌,谨慎过关,是当时人的节日心态,人们以静态保护为主.《礼记月令》记载:“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处必掩身.”

汉魏时期,人们关于夏季卫生习俗移到了端午,以水上竞技、山头采药等户外活动激扬生命、保障身体健康.悬挂艾草,佩戴彩丝,饮菖蒲雄黄酒等都是端午辟邪解毒的主要保健习俗.

为了“驱邪”,端午又引申出了采百药、踏百草等活动.民俗认为午日午时,太阳最烈,此时百草都是药.端午采药的传统在民间历代相传,近代湖北英山还有:“日午,百草以为药物.”

可见,端午节最原始的意义是驱邪避害,其实就是卫生防疫.人们通过生活经验,形成了一套防疫病、祛瘟毒的生存智慧.

爱国主义情怀的释放

求吉、纳祥、辟邪,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普遍主题.在这些节日中,唯有端午节注入了爱国主义精神,反映了民众自古就有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这是端午节的独特内涵.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纪念屈原之说却成为流传最广、最受认同的一个.从最初民族情感的寄托,到绵延千年形成的民族节日,每到端午之际,华夏儿女用各种形式表达着对屈原的敬仰和爱戴.

吃粽子、划龙舟等人们把很多端午习俗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甚至不惜把一些神话的情节附着在他身上.将端午节与屈原联系起来,正是老百姓爱国主义情怀的释放,也反映了老百姓普遍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纵观历史,能够被人们如此珍重并纪念的人物实在不多.“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名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文秀《端午》)“竞渡相传为汨罗,不能止遏意无他.自经放逐来憔悴,能校灵均死几多.”(白居易《竞渡》)“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刘禹锡《竞渡曲》)

先祖们之所以选择屈原作为端午节的精神坐标,或许就是因为他的身上折射出了华夏民族最美好的精神诉求.这种精神诉求包含了正直清明和爱国磊落.在历史的演变中,这种精神不断升华,并最终成为中国集体人格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中国人最坚定的意志和一种无法打破的文化传统.

时至今日,端午节的内涵还在不断延伸,其承载的爱国精神却始终不变.爱国仍然是端午节最重要的精神诉求,催生了社会成员巨大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关怀年轻女子的节日人伦

聚合家庭情感,强化家庭血缘伦理意识是中国传统节日的要素之一,端午节自不例外.除了祭祀祖先等传统节日习俗外,端午节还特别重视未成年的女性.萧放认为,对年轻女性的关怀是端午节日人伦的重要表现.

明代北京的端午期间,家家妍饰小闺女,簪以石榴花,称为“女儿节”.明人沈榜《宛署杂记》记载:“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躲端午”的习俗也与年轻女子有关.“躲端午”是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此习俗似在宋代已形成.陆游《丰岁》诗有“羊腔酒担争迎妇,鼍鼓龙船共赛神.”嘉靖《隆庆志》亦记:“已嫁之女召还过节.”又有《滦州志》云:“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直到近代,在江苏、湖北、陕西一些地方,新嫁女在端午节也要回娘家省亲,她们带着幼儿回娘家.

萧放表示:东亚其他国家的端午也有类似习俗.日本鹿儿岛在五月五日这天,母亲背着不到一岁的小女孩在外面跳圆圈舞,称为“祭”.朝鲜称五月五日为“女儿节”,出嫁的女儿都回娘家,男女儿童用菖蒲汤洗脸,脸上涂胭脂,削菖蒲根作簪,“遍插头髻以避瘟”朝鲜小儿的这种打扮,称作“端午”.由此可知,端午作为女性节日,特别是小儿的避忌日,是整个东亚地区的通俗.

唤醒更多的端午记忆

端午还在继续.

从起源和习俗来看,端午有其独特的文化空间和艺术形式,所包含的礼俗和视觉元素也非常丰富.这些正是端午千年传承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传统节日是在数千年的文明传承中形成的时间生活传统,它不仅是一个时间段落标志,在节日之上,人们赋予了丰富的文化意义,节日表达着中国人的情感与信仰.它与中国人的精神联系紧密而强烈.”萧放认为,避瘟保健与追念先贤的节俗传统,是端午节的精神核心,也是端午节历久弥新的内在动力.


然而,眼下随着商业化的泛滥、西方文化的侵蚀,加上对民俗文化的忽视,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元素却难以得到充分的阐释.一些人对“洋节”追捧有加,却对民族节日不感兴趣.

2008年,端午节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意味着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和传承.那么当下,我们要过怎样的端午节呢?

“我们需要既传统又现代的端午节.”萧放表示,传统是我们民族的重要时间记忆,它是保障民族绵延的文化资源与前进动力.同时,当代社会的变化又给民族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要重视当下民众的精神与社会生活需要,只有将当代人们的情感、欲求融进传统节日之中,传统节日才能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如何让端午节焕发活力,不是简单的吃吃粽子,或者放假了事.端午节应该和相关的民俗联系起来,举行丰富的群体活动,将传统与现代对接,搭建吸引大众的平台,唤醒更多人关注端午节的“文化记忆”.萧放说,要做到这些,需要对传统与现代的透彻了解,也需要大智慧.

来源:2011年6月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关论文

识人断事定文化

此文是一篇文化论文范文,文化类有关论文例文,与识人断事定文化相关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适合不知如何写文化及砥砺及论断方面的旅游文化专。

文化不只是文化人的事

为您写青年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青年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文化不只是文化人的事相关论文范本,包括关于青年及团市委及文化方。

辽宁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问题

本文是一篇文化产业论文范文,文化产业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辽宁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问题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文化产业及知。

关于风电场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

本文是一篇企业文化建设论文范文,企业文化建设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关于关于风电场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企业文化。

怎么发表文化文

本文是一篇怎么发表论文范文,关于怎么发表在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怎么发表文化文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怎么发表及经济发展及文化方。

法语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影响

本文是一篇法语翻译论文范文,法语翻译类有关毕业论文,关于法语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影响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法语翻译及外国语文学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