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刺绣的文化特质

时间:2024-03-23 点赞:41544 浏览:7689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为刺绣方面有关硕士论文范文,与苏州刺绣的文化特质相关论文答辩,可作为茶文化专业刺绣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刺绣及苏绣及文化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苏州刺绣是在春秋时期起源于苏州吴县,后流布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的一种针绣工艺.因其独特的吴地风情和精美绝妙的绣工艺术而列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之首,素有“古今中华第一绣”之称.被文人赞为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是缩千里于尺幅,绣万趣于指下,以少胜多,以虚代实,绣针虽小,丝缕传情的艺术品.

苏州刺绣历史渊源久远、存在形态多样,影响广泛持久,至今生命力旺盛.2006年5月20日,苏州刺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确定,刺绣大师李娥瑛和顾文霞为苏州刺绣的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苏州刺绣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视,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欢、收藏、鉴赏,并且区别于其它制造业、手工业甚至服装业的最大不同,就是因为它的文化特质.苏州刺绣不仅是一个物件、一种工艺,更是一种文化存在.

一、悠久的发展历程成就独特的刺绣文化

苏州刺绣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古老的文化发展史.它历史悠久,且从未中断.1956年至1958年,在太湖边上的钱山漾东岸南头的百廿亩村出土了距今4700多年的残绢片和丝、麻织品,那是我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丝、麻织品,这被专家认为是苏州刺绣的最早实物证据.据汉代刘向《说苑》记载,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在以苏州为中心的吴地已经有“绣衣而豹裘者”.《三国志吴志蒋钦传》也记载着三国时期吴人“妻妾衣服,悉皆锦绣”,可见1700多年前苏州刺绣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已很是可观.而当时吴王孙权曾命丞相赵达之妹手绣军事地图《列国图》,则是说明刺绣技术的应用范围得以扩大.之后,苏州刺绣一路发展,据明代张应文所著《清秘藏》一书记载:“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仅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唼喋之姿,佳者较画更胜.”可见到宋代,苏州刺绣已达到做工精细、形象栩栩如生之境地,艺术上已具很高水平.元代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结果是“元人用线稍粗,落针不密,间用墨描眉目,不复宋人精工矣!”到明代,以嘉靖年间“露香园顾绣”的出现为标志,苏州刺绣在原料、针法、绣工等方面的水平再上台阶,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文雅、针法活泼多变、绣工精细的特有风格,称誉全国.清代,是苏州刺绣发展的新高峰.在苏州地区出现了大量家庭作坊,从事刺绣制作与营销.随着规模不断壮大,各种绣庄也应运而生,出现了有关刺绣的专业坊巷,如“滚绣坊”、“绣线巷”、“绣花弄”等.在制作技艺上,标志着苏绣高度艺术技巧的双面绣开始出现.同时,出现了蔡群秀、沈英、沈立、朱心柏、徐志勤、钱蕙、林抒、赵慧君、沈关关、杨和、金采兰、江缪贞、潘志玉、张元芷、郭桐先等一大批苏绣名家.而清末民初苏绣艺术家沈寿,更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洋画技法,首创“仿真绣”,对苏绣技艺的改进、发展、推广、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民国时期,社会动荡,绣业萧条,但在解放后,社会大环境的改善极大地促进了苏州刺绣业的大发展.原吴县(今吴中区)的镇湖、藏书、光福、通安、东渚、木渎、胥口等一带乡镇,几乎形成“家家有绣绷、户户有绣娘”的壮观景象.今天刺绣产业和刺绣艺术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苏州刺绣的发展史其实是一部精神文化史,它具有三大特点.第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民族精神和吴地精神.它在富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民族精神初形成时诞生,在社会经济进步时发展,在民族危亡时刻受到限制,发展迟滞、倒退,比如元代和民国时期.当然,任何事物的成长都是螺旋式上升发展的,但总体上,苏州刺绣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其旺盛的生命力背后一定有着一个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民族精神的浸淫.第二,由于苏州刺绣是在吴地的核心区域壮大成熟,刺绣文化直接和吴地的艺术精神结合,与苏州园林以及其他吴地工艺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巧夺天工的精致文化.第三,发展过程体现产业化特点.作为高档工艺品,苏州刺绣一开始就是从实用出发的,比如帝王衣服和服饰,但由于受到制作工艺和其他条件制约,产业化规模较小,一般只在皇宫或社会上层.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文化产业的苏州刺绣的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光苏州的镇湖镇就有八千多绣娘和三千多产业服务人员,总人数超过万人,极大地推动了刺绣业的发展.

二、苏绣作品追求文化内蕴

几千年来,苏州刺绣文化内蕴已然形成,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精细雅洁”与八字技艺.苏州刺绣向来注重创作中的艺术追求,而苏绣艺术中的形成的“精细雅洁”也正好体现着吴地人文精神与其它地区不同的地方.明代文渊阁大学士、苏州人王鏊主编的《姑苏志》:“精细雅洁,称苏州绣.” 苏绣作品色调调和,色彩文雅,明洁亮目.它针法细密,一根丝线往往要劈成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以至六十四分之一,它的线色达千种以上,每种颜色从浅到深又有十多种,一幅作品所用颜色往往多达一二百种.常常一小幅苏绣作品就要绣娘工作3个多月,中等作品要绣一年多,大幅的要绣两三年以上,且还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苏绣的八字技艺特色,正是在这样的“精细雅洁”中形成的.即“平(绣面平伏)、齐(针脚整齐)、细(绣线纤细)、密(排丝紧密)、和(色彩调和)、顺(丝缕畅顺,丝理圆转自如)、光(色泽光艳)、匀(皮头均匀,线条精细均匀,疏密一致.)”.这和蜀绣受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各方面影响形成的构图疏朗、浑厚圆润、色彩明快的风格,和粤绣金碧辉煌,气魄浑厚,宜于渲染热烈欢庆气氛的风格,以及湘绣用丝绒线(无拈绒线)绣花的豪放不细腻以及图案纹饰的装饰性等有着很大的不同.

第二,追求刺绣内容的文化内涵.在苏州刺绣发展过程中,它本身不断累积表意内容并成为文化符号.比如,一直以来,使用刺绣都有着身份的区分.仅做为服装这一层,皇帝可以用黄色,可以绣龙凤图案,而别人则不可.再如苏州人由于处于太湖流域的优美自然条件和唐宋以降高度发达的经济,使他们养成了精美、雅致、宁静、淡泊等思想习惯,直到现在,还把城市精神写成“崇文、融和、创新、致远”,这种文化追求,影响了刺绣,成为刺绣的一个重要文化内蕴,并和整个吴文化一起影响着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晚明的王士性就说:“姑苏人聪慧好古,又善操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俗者,则随而俗之.”(《广志绎》)

第三,追求提高艺术水平与走进大众生活的融合.千百年来,苏绣产品都不仅仅是做为单一内涵的物品而强调它的文化色彩,同时强调文化与生活的和谐统一,所以苏绣产品一直就可分为两大类:一为实用类,实用类多为日用绣品,包括生活小用品类(如团扇面、折扇袋、荷包、香袋、镜套、眼镜袋、名片袋、腰上顺袋、小挂件等),衣饰鞋帽类(如披肩、旗袍、裙子、马甲、小儿围涎、虎头鞋帽等),室内用品类(如被面、枕套、桌围、椅帔、椅垫、门帘、台布、沙发靠垫、当今各类电器防尘套等),以及特定用品(如官服补子、车轿装饰、戏衣、寿衣等等).日用品的传统图案纹样结构中心突出,造型艺术夸张,富有装饰味.二为艺术类,主要用来修饰、摆设或者欣赏.有摆件、挂件(画片、立轴、镜片、中堂、对联等)、立件(单屏、折屏等)及册页等.其题材广泛,山水、人物、花卉、飞禽、走兽、静物、书法、装饰图案等均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欣赏品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小猫”和“金鱼”,为了生动表现出小猫蓬茸的毛丝和神态,绣工们不仅需要千针万线,还必须十分注重色彩的运用.仅以一只小小的猫眼而言,就要按照瞳孔受光部位的不同,以二十多种色线来表达,这样才能将猫眼绣“活”.1986年,在保加利亚举办的第六届普罗夫迪夫国际春季博览会上,苏州刺绣厂送展的一幅双面绣《长毛猫》荣获了金质奖.再如绣金鱼,为表达出金鱼尾巴的透明质感,绣工们往往要将一根头发般粗细的丝线“劈”成四十八分之一来绣制,绣出的金鱼出神入化,宛若在水中游动,其栩栩如生之状给人以极致美的享受.1984年,苏州刺绣研究所送展的一幅双面绣《金鱼》获得了第五十六届波兰波兹南国际博览会金质奖.即使在当下,苏绣仍然是苏州最重要的手工艺术品,其精美与文化的合璧使其成为了国家礼品和展览品,据统计,仅近几年,就先后在92个国家和地区展出,有79次作为国礼馈赠国家元首,并广受欢迎.

三、刺绣文化成为传统文化重要构成

“传统”是什么呢早在1956年,著名人类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罗伯特雷德菲尔德研究指出:比较成熟复杂的文明中会存在着两个层次的文化传统,一谓“大传统”(Great Tradition),一谓“小传统”(Little Tradition).“大传统”就是指社会上层、社会精英或者主流文化传统,“小传统”则指存在于底层社会乡民中的常常民俗呈现的文化传统.“大传统”主要依赖于国家、民族之典籍记忆,特别是文化经典所构造的记忆,多因想象而存在、延续.小传统主要以民俗、民间文化活动等活的文化形态流传和延续.(1)我们且以之观照苏州刺绣,发现苏州刺绣既存在于社会精英、主流文化群体中,依赖于文化典籍的“记忆”活于精神之中,又广泛存在于民间,不依靠文字图像而是以实体的制作活动、民俗传承等延续在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大量事实证明那些夜以继日飞针走线的绣娘都是任劳任怨或者不得不任劳任怨的底层女子,但是,三国时,东吴丞相赵达的妹妹应该不能算做底层女子,她奉命绣出了我国第一张描绘山川地势军阵的绣图,被当时的人称为“针绝”.这就是苏绣“大传统”与“小传统”并存的魅力所在.每当有属于“大传统”刺绣文化具备发展条件时,主流社会一定会因为其地位身份形成的影响力,带动整个苏州刺绣“小传统”产业乃至苏绣艺术的大发展.

黑格尔说:“遇到一件艺术作品,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蕴或内容.前一个因素――即外在的因素――对于我们之所以有价值,并非由于它所直接呈现的,我们假定它里面还有一种内在的东西,即一种意蕴,一种灌注生气于外在形状的意蕴.那外在形状的用处就在指引某种意蕴.” 对于苏州刺绣来说,它的大量的作品早已超越其自身的实用价值,具有了属于艺术的文化意蕴,就是现在,我们可以随时走进苏州刺绣博物馆或者苏州刺绣研究所里观看,几乎每一幅苏州刺绣作品都会让观者感到艺术的震撼,都会让观者从感叹物质技术层面的鬼斧神工上升到精神层面的欣赏与享受,与小桥、流水、园林、昆曲、一起构建了古典诗意的江南.

注释:

(1)参见[美]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Redfield):《乡民社会与文化》,PeasantsocietyandCulture,1956,ChicagoUniv.press)

(2)[德]黑格尔:《美学》(第1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4页.

*此文为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江苏省文化科研项目《吴文化产品的产业化研究》(立项编号07YB1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扬州大学文学院)

相关论文

基于苏州古桥文化的

这是一篇建筑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与基于苏州古桥文化的相关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民族文化专业与建筑及栏板及文化方面相关的免费优。

彝族音乐文化特质探析

本文是一篇文化艺术论文范文,文化艺术类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彝族音乐文化特质探析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合文化艺术及民间舞蹈及音。

苏州和合文化与和谐社会

这是一篇和谐社会方面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与苏州和合文化与和谐社会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家庭社会学专业与和谐社会及传统建筑及。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本文是一篇社会论文范文,关于社会相关学年毕业论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社会及传统文化及观念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

德国民族特质在汽车文化中的体现

本文是一篇汽车文化论文范文,汽车文化有关毕业论文题目,关于德国民族特质在汽车文化中的体现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汽车文化及汽车。

辽宁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问题

本文是一篇文化产业论文范文,文化产业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辽宁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问题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文化产业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