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国有企业技术问题

时间:2024-01-24 点赞:50361 浏览:10095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此文是一篇技术创新论文范文,技术创新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北京市国有企业技术问题相关学年毕业论文。适合不知如何写技术创新及知识产权及技术员方面的财政政策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技术创新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与全国国有企业的平均水平相比,北京市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资源投入不足,技术创新投入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产出效果不明显.为此,应将技术创新及其效果作为评价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重要考核目标,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改善创新系统内环境和技术创新环境.

关 键 词 :科学技术创新 北京市国有企业

从社会的角度看,技术创新是一个将科学知识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是一个将科学创新(新知识)技术化和市场化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从企业角度看,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对市场反映的结果.是企业基于其能力状况,在给定的外部市场竞争环境下所采取的一种发展模式.技术创新过程及技术创新系统是我们分析企业技术创新问题时主要关注的方面.

一、北京市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1.资源投入状况

北京市国有企业的R&D经费投入水平不是高于国内其他省市,而是明显偏低,更是低于其他经济性质的企业.北京市国有企业的R&D经费投入强度严重不足.北京市国有企业R&D经费强度指标2003年为1.56%,2004年为1.61%只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低于北京市大中型工业企业2003年平均值1.9%.北京市国有企业自主科研机构数量不足.2003年,北京市110家被统计的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有技术开发机构的占20%,均低于全国大中型国有工业企业和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平均值.科技人员所占比重偏低.2003年北京市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为4.98%.劳务费占R&D经费的比例不高.2003年北京市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劳务费占R&D经费的比例为40%,对科技人员的回报相对较高,但比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北京市国有企业引进先进设备的不足,设备更新速度较慢,2003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微电子控制设备占生产经营用设备原价比重为8.6%,其中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这一指标为6.2%,而北京市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这一指标仅为3.6%.

2.科技活动经费的支出结构

(1)技术引进比例过低,成套设备或关键设备引进比例大.在技术引进中,注重引进设备,平均只有不到7%的资金是用于引进技术.

(2)企业只重视引进不重视消化,造成投资比例严重失调.经济发达国家引进与吸收消化的经费投入一般为1:3,目前我国仅为1:0.06,北京市大中型工业企业2003年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仅为238.7万元,是技术引进经费支出2.91亿元的0.8%.这最终导致我国对引进技术及相关技术消化吸收困难,改造创新慢,国产化能力低,使某些行业或产业的技术装备自主开发制造能力始终处于落后地位,技术装备的更新换代仍然依赖进口,并造成了企业的大量重复引进.这样就容易形成一个怪圈,“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而且产出依赖于投入,投入不足,产出不足,没有能力再扩大投入,简单产出甚至是落后产出,结果形成恶性循环.

3.产出效果分析

(1)北京市的国有企业科技产出不占优势.北京市110家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2003年有科技活动项目数490项,专利申请47件,专利申请产出率为9.6%,低于全国大中型国有工业企业11%的产出率.

(2)在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上,新产品开发项目占科技活动项目总数的比重在下降,由1995年的61.5%下降到2002年的54.2%;新产品实现利税占企业利税总额的比重,1991年是10.3%,2000年为10.8%,多年举足不前;2003年,全国大中型国有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7.9%,新产品利润占销售利润的比重为10.5%,北京市110家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这两个指标为4%和5.1%,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4.主要结论

与全国国有企业的平均水平相比,北京市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资源投入不足,技术创新投入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产出效果不明显.作为全国技术创新资源高度集中的地区,北京国有企业从科研机构、人员数量到资金的投入,还是科研的产出效果看,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两方面指标,北京市国有大中型企业比起本市其他性质的企业以及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不仅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相反,还处于劣势地位,北京国企的技术创新能力与效果均低于全国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平均水平,这一反常现象令人深思.

二、北京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问题、原因及其影响分析

1.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内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

(1)国有企业没有完全成为市场的主体,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效果不好.第一,政府是真正的资源拥有者,国企的经营业绩纳入政府官员的行政业绩评价之中,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国企经营者不愿意自担风险投入资金进行技术创新.第二,国有企业比起其他企业更容易从政府获得资金等方面支持,北京每年几千亿的政府采购和政府投资拨款,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产生巨大影响,政府投资与采购机制的不完善,助长了部分国有企业依赖政府的思想,导致国有企业源于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减小,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第三,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机制不健全.行政任命制使企业管理者错位,表现为经理人行为目标行政化,经营管理外行化、经营业绩平庸化,经营者激励仕途化,经营行为短期化.

(2)技术创新人才管理机制不合理,企业普遍存在技术创新人员没有创新,人员过度流动、泄露秘密、牢骚满腹等现象.原因是:第一,国企普遍存在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评价体系衡量企业技术创新人员业绩,把技术创新目标直接定位于利润收入,不尊重技术创新的时间规律、风险规律,影响了技术人员对技术创新的长远考虑.第二,技术创新人员的贡献评价体系不合理,表现为,许多企业在管理中对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给予差别对待,重视管理人才,轻视技术人才,拔高管理人才待遇,将技术人才视同普通员工.对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不公平对待,比较突出地反映在薪酬和生活待遇方面,技术创新人员的薪酬总体上大大低于企业管理人员.技术资本贡献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在外部更大利益引诱之下,势必造成科技骨干过度流动、科技人员普遍不满等状况.第三,技术创新人才的晋升机制不合理,对有突出贡献的技术骨干基本的奖励办法是将其纳入行政官员系列,导致技术人才用非所长,即浪费了本已稀缺技术创新人才,也造成行政管理的水平降低.产生这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观念问题.一是企业管理者对技术创新人员的作用普遍认识不够;二是现行的财政税收、财务管理制度对于智力资源的评价不科学,“有形有价无形物价”的落后观念影响着财务 管理以及财政税收体系;三是官本位观念仍然实实在在影响着具有决策权的官员行为.

(3)技术创新内系统的各个主体和环节相脱节.目前技术创新各类主体都各自具有创新能力优势与劣势,单独一类主体无法高效率地完成技术创新全过程,所以主体之间的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就成为我国技术创新中必须构建的基础.但是目前的状况是:第一,各类创新主体行为目标差异大,科研机构的研究主要是为实现科研目标(知识创新),而不是面对市场需求进行研究.科研机构长期游离于技术创新的市场化产业化目标体系之外.作为技术创新的上游环节,无法实现与下游环节的对接;第二,各个创新主体在技术创新链条中的功能定位不明确,技术创新核心主体的自身创新能力不强,核心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产生这类问题的重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现行的科技与产业管理体制,导致的部门分割和相对封闭的垂直结构体系,使得科技界和产业界缺乏沟通和协调,高校和科研机构缺少与社会特别是企业的横向联系.市场对技术创新资源的配置聚集效应难以发挥.二是作为技术创新特殊主体的国家(政府),并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我国缺乏有效的系统性的目标与行为整合机制.即,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与安全的战略角度制定的技术创新目标体系,以及在总目标体系之下建立的科学合理的技术创新能力整合、资源整合、利益协调的行政机制.

2.北京国企技术创新外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

(1)思想环境.

在对外开放的大环境下,针对国内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资金与技术的严重缺乏问题,政府制定政策大力引进外资.长期以来各级政府都把引进资金和设备的多少作为衡量其政绩的最为重要的硬指标之一,在这一指挥棒的导向下,各级政府普遍高度注重技术引进,大量引进了资金与设备.但是,大量资金、设备引进的结果与我们当初制定大规模引资政策的结果初衷并不相符,在资金大量引进的同时,国内、外市场与大部分收益也大量地被外资企业占领.但是,支撑我国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技术却并未获得.相反我国许多重要领域出现全行业受控于外资,尤其是制造业.据调查,目前跨国公司对华的并购案例70%发生在制造业中,其余的也主要集中在新兴产业和现代化程度较高的行业.这样的大背景对北京的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也产生了极大影响.一方面,在部分企业领导与政府官员中存在着崇洋迷外思想,面对国内外相同的技术设备,宁可购买国外设备也不愿意扶持国内相关技术的发展,甚至对于国内企业技术创新采取不支持态度.例如,政府对引进项目直接投资或担保贷款中,往往政府所解决的仅仅是引进设备的资金,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方面的资金不在政府投资之列,往往造成引进设备有资金,继续消化没有钱,所以即便企业成功地引进了设备,也难以真正掌握其技术核心;另外,在政府支持资金引进大项目的时候,企业与政府官员往往更多注重未来效益在投资者之间的分配比例问题,而不注重引进过程中中方对技术核心的获取机制构建问题,往往是合资企业建立之后中方仅仅获得小部分利润获取权这一短期利益,而丧失了技术控制、市场控制、自主技术品牌建立这些长远的、根本利益的获取机制.

(2)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

第一,区域性的市场壁垒还存在,尤其是与地方骨干产业有关的产业,地方保护主义仍然存在,影响了市场秩序.第二,长期以来过分强调国际经济一体化,在对外开放中对于关系国计民生重大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够,适当的行政壁垒没有建立,针对发达国家强大的“技术黑洞”防范措施没有跟上,重要技术创新成果流失现象严重存在.第三,促进技术创新的中介机构鼓励政策不突出,也不系统,导致长期以来技术创新中介机构发展相对较慢,在政府对于技术创新系统协调作用未能到位的情况下,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也未充分发挥.第四,技术创新的竞争处于无序状态,市场中的利益传导机制不健全.技术创新表现出较大的外部性,过度溢出使得企业不能获得技术创新的合理收益,技术创新的好处不能顺畅地传导到其企业主体,这样也就不能形成企业创新的动力机制,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同时缺失.第五,信息传导不畅.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要的综合信息供给不足已成为当前制约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技术创新资源的综合效益.一方面表现为信息不及时或不能获得,另一方面表现为信息不准确,容易误导企业的创新行为.根本原因在于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要的科技情报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和政策法规信息基本上都处于分散状态.国家缺乏针对技术创新的信息整合机制.信息爆炸正在形成信息灾难.

(3)金融环境

金融体制改革滞后,资本市场层次单一,体系不健全,风险投资体制没有建立信息传导与资金流动受到行政因素的影响,创新资源难以实现有效配置.

(4)政策导环境

第一,长期以来在技术创新系统中政府的定位不明确,导致无论是国家层面、产业层面还是企业层面的技术创新系统性目标也不明确,技术创新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影响了技术创新的经济与社会效果;第二,政府没有很好地承担起应有的技术创新主体协调、创新链条关键点连接、技术创新利益共享各种机制建设的任务,创新链条断裂,导致技术创新转化率长期处在较低的状态.第三,由于缺乏相应的、科学合理的国家(政府)技术创新使用评价体系,导致政府有限的创新投资应有的带动关键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投资效果不佳.第四,长期缺乏国民经济各产业技术创新规划,导致技术创新对传统产业的渗透与提升作用发挥不够.第五,技术创新财政税收优惠政策针对性差,未能充分考虑技术创新资金使用的特性与规律,导致智力资本合理回报难以保障.如对智力资本的价值认定与股份化问题,智力资本在财务上的体现以及相应的税收优惠等问题目前都未能合理解决,往往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层次越高,企业反而需要上交的税收越高,这不利于企业向技术创新骨干人才支付合理报酬.尤其是中外企业不能享受同样的税收政策,给予外国企业更多的优惠,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无形中降低了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

(5)法律环境

一是知识产权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假冒伪劣商品不能得到有效的抑制.目前采用技术创新模仿战略的企业在现实中占了极大的比重,由于法律约束机制不健全,在模仿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大大挫伤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另外许多创新产品因假冒而丧失其应有的吸引力,从而使原开发研究的企业处于劣势的竞争地位,得不到应有的市 场和效益,甚至造成开发者严重亏损.最终不得不退出市场.二是技术人员流动法律约束不够.一方面,人才流动机制活力不够,机关、事业、企业和不同所有制单位之间人才流动的障碍还没有彻底拆除,使得机关事业单位人才向企业转移的力度不大,科技人员领头创办企业的氛围不浓,这样就影响了某些技术和管理人才不能合理配置,造成了智力的浪费.另一方面,缺少法律约束的人才流动会造成企业在关键时刻丧失技术创新人才,影响创新进程.而且,有时候还会造成技术和管理机密的走漏,使企业处于不正当竞争之中.

结论:北京国有企业技术创新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技术创新的核心要素――企业家的任用、评价、创新激励机制尚不完善,企业创新动力不足;(2)基于资源经济观念基础之上的现行财政收税与财务管理政策,不利于合理评价技术创新智力资本的公平市场价值,因此大大阻碍了企业技术创新人员的创新积极性.(3)因为技术创新主体之间连结机制尚不完善,技术创新链条断裂.(4)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使用结构不尽合理,重引进、轻消化吸收

此文是一篇技术创新论文范文,技术创新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北京市国有企业技术问题相关学年毕业论文。适合不知如何写技术创新及知识产权及技术员方面的财政政策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技术创新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重设备、轻技术,难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5)政府作为技术创新特殊主体其应有在作用发挥不足,主要包括:政府自身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于地位尚不明确;政府未能积极建立技术创新系统性的目标体系与主体行为整合机制;政府对于财政的技术创新资金的投入未有科学地评价,致使投入效果不明显;政府未对国家产业技术创新进行科学规划,科学技术对产业的渗透相应受到影响,技术创新存在较大的盲目性.(6)金融体制改革滞后,资本市场层次单一,不利于风险投资发展和技术创新资源有效配置.(7)国家技术创新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不利,技术创新市场竞争无序.(8)国家技术创新优惠政策缺乏针对性,尤其对于智力资本的合理评价体系尚未建立,技术创新优惠政策难以落到实处,难以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三、对策建议

1.将技术创新及其效果作为评价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重要考核目标

针对国有企业经营者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建议将技术创新及其效果作为评价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重要考核目标.即在经营者到任与离任时进行企业智力资本评价,每年的经营者考核指标要增加对企业技术创新效果与过程的考核,如增加“新产品销售收入所占企业总收入比重”,“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技术人员的激励制度建设”、“科技人员的流动比率等”指标.

2.完善国有企业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

(1)增设技术职务岗位序列

这里所指的技术职务,是指在某一专业技术领域为了负责一定的技术工作所担任的职务,它有别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专业技术职务.传统意义的专业技术职务,俗谓职称,本质上是一种对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的评价,反映的是技术人员掌握某专业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达到的程度.专业技术职务分为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优异高级工程师5个等级.只要掌握了某专业的一定知识和技能,就可以参加该专业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定,不论他是否身在技术岗位上.有的企业将专业技术职务作为技术岗位来设置,这种做法值得商榷.专业技术职务是应聘技术岗位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设置技术岗位以组织的发展需要和专业技术工作自身特性为依据,而不以专业技术职务为参考.以技术和管理作个比较,管理有各种不同性质的工作,技术也有各种各样的技术工作;不同性质的管理工作需要确定相应层次的责任人,同样,不同性质的技术工作也需要有相应的负责人对技术问题承担责任.因此,我们可以设置与管理职务岗位相平行并列的技术职务岗位序列,以便给技术人才提供较为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2)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政策

首先,薪酬设计要以岗位为基础.通常,技术工作比管理工作的要求更严格、规范和复杂具体,因此,技术职务薪酬应当不低于同等级的管理职务薪酬,如果技术职务薪酬略高一些更好,以倡导广大员工积极投入到学技术的行列.

其次,应当针对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实施不同的薪酬制度.技术人才成长有一定的规律,一般呈金字塔型,底层是广大的普通技术人员,中层是经验丰富、拥有一技之长的实用技术人才,顶层是知识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善于攻关的拔尖技术人才.前述的技术职务岗位序列中,技术员属于普通技术人员范围;副主管技术员、主管技术员、副主任工程师和主任工程师属于实用技术人才;副总工程师和总工程师由拔尖技术人才担任.层次越高,技术水平和能力越高,成才越不容易,数量也就越少.薪酬制度要与人才成长规律相适应,比如普通技术人员实行“岗位+效益”工资制,实用技术人才实行“岗位+效益+奖励”工资制,拔尖技术人才实行“岗位+效益+奖励+项目提成”工资制.

第三,应当坚持同岗同酬、易岗易薪的原则.同岗同酬并不是要求相同的岗位一定要相同的绝对薪酬额,它允许同一岗位有一个合理的薪酬幅度范围,可以设置几个薪酬档次,使岗位薪酬既能体现岗位工作的价值,又不偏离岗位工作价值,而且能够充分适应岗位所在的具体环境.易岗易薪,要求不相同的岗位是不相同的、有差别和区别的薪酬,变换岗位的同时应当而且必须调整薪酬.第四,坚持技术人才薪酬的公平性和先进性.薪酬的公平,体现在对待企业内部各类技术人才上;薪酬的先进,体现在企业外部的人才市场竞争上.

(3)培育良好的创业环境

良好的创业环境,既是压力,又是动力.要严格技术岗位的上岗条件,实行岗位聘任制和比例淘汰制,打掉技术人才的混饭碗思想和无过不求功的工作态度,促使技术人才自我加压努力学知识学技术,营造一种人人向上、有序竞争的工作氛围.要鼓励技术人才从岗位工作做起,不断发现问题,独立地或自发地组成研究小组研究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或可行性报告.开辟几个“项目试验田”,拨付启动资金,通过严格科学的专家评估筛选程序,选择优秀的合理化建议付诸实践.要对创新科技成果建立科学公正的贡献评价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积极探索优秀技术人才持有项目股份等激励形式,坚持创造性劳动第一位的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改善创新系统内环境

(1)完善政府对技术创新项目的投资体制

首先,合理确定投资的对象,形成良好的创新资金转移和使用机制.企业是技术创新的核心主体,是技术创新的发起人和技术创新利益的实现者,政府的资金支持首先应该考虑企业.政府还应该监控其投资于企业的创新资金使用情况.应在每项投资中应明确规定投资技术创新各个环节(商品化、市场化) 的资金比例,尤其要加强技术成果向直接生产力转化的中间环节(如设计、工程化技术的开发、中间试验设施的建设等)的资金和人力的投入.每项投资都应该明确规定商品化、市场化的时间表,用法律形式确定企业、科研院在每项技术创新项目中所应承担的义务与责任.为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创造各种必要的条件.

其次,鼓励企业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进行消化、改进和二次创新.目前我国普遍存在消化、改进和二次创新投入的强度与引进技术的规模很不相称的问题.针对这个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建议制订和实施促进和鼓励进行消化、改进和二次创新的政策.在政府拨款的引进技术项目中,明确规定国产化的目标以及国产化时间进程要求,同时在拨付资金中也规定相应比例,用于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对于消化改进工作突出效益明显的部门,政府应从专设的奖励基金中拨付资金鼓励进行二次创新.对于只重引进,不积极进行消化吸收的部门,政府应在以后的项目审批以及资金拨付中不再考虑.

(2)政府应尽快出台针对技术创新中各类创新要素利益分配的原则

目前,我国财务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建立在资源经济基础之上的,“有形有价,无形无价”的思想在财务管理制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主要表现为,对于稀缺的自然资源与物化在有形物质中知识(物化知识)的价值能够比较准确地衡量,但是对于无形资产与智力资本(物载知识)则不能客观衡量其真实价值,即便在市场上对于智力资本(物载知识)形成了比较合理的价格,也难以在财务制度上得到认可与合法体现.例如,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对技术创新主要人员的贡献正确衡量与合理回报,往往不能在现行的财务制度上得到认可,技术创新核心人员无法合法地得到相应的创新报酬.具体表现在:对智力创新收入实行高收税、重复收税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技术创新效益过渡外溢等方面.建议应针对技术创新过程中高智力资本的特点,政府出台旨在鼓励智力要素投入的合理回报原则,指导各创新主体的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激励创新,保护技术创新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同时应尽快修改相应的地方财税管理优惠政策,在制度上与法律上,真正认可智力资本的价值,为各部门建立技术创新人员的激励机制奠定政策与法律基础.

(3)政府应尽快制定各类产业发展中技术创新规划

技术创新对于国家竞争能力的影响不仅体现在高技术新兴产业的产生与发展,更重要的还体现在高新技术对于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提升,在于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所以如何将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使之能够迅速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这是迅速提升国家经济竞争能力的关键环节.我们国家经常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但是从未制定过产业的技术创新规划,尤其是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如何通过政府的推动,促进整个行业采用新技术,实现技术升级与产品优化的规划没有明确、单独制定过.针对这一问题,建议:政府应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的同时制定产业的技术创新规划,该规划内容不仅包括技术引进,更重要的还要包括以原有技术的提升为目标的技术创新规划,以及创新技术的应用对传统产业的改造等内容的规划,通过这一规划的制定,使得国家技术创新行动更加理性化,能够通过规划引导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和新型产业的崛起,加快技术创新的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进程.在规划的基础上,政府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4)鼓励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

技术创新的本质特征是创新技术的商品化、市场化与产业化.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不仅始终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也同时充满了风险,所以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往往不会由一个主体从始至终完成,而是由多个具备不同能力的创新主体分别参与某一阶段并适时退出的创新过程,因此创新过程的关键是通过不断的技术转移与交易,实现技术创新要素的不断聚集与创新资本增值.高度的信息不对称、高度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技术转移中介在技术创新过程的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与地位,所以针对技术转移中介的这一特征,政府应出台专门的政策,完善技术中介制度,大力扶持技术转移中介,规范技术中介行为;要以建设技术中介信用体系为突破口,扶持信用好的中介机构做大做强;同时要制定合理的技术中介收益分配制度,正视技术中介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分担功能,鼓励合法中介,从而促进技术创新各个环节衔接的顺畅,与技术创新的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

4.完善技术创新环境

(1)鼓励自主创新,鼓励我国的技术创新产品占领市场

目前高新技术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许多发达国家在对我国的高新技术出口方面有许多限制,所以单纯依靠技术引进不能使我国真正占领技术制高点,还会陷入被动依赖受制于人的不利境地.只有在关键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才能争取到竞争主动权.

建议政府应认真研究应对国际发达国家技术黑洞对我国创新技术吞噬的对策,尤其是在重大技术项目引进中,要坚持对企业未来的自主创新留有广阔空间,对于单纯为了大幅增加产值而引进的项目应限制其引进.对于事关该行业经济命脉、对产业发展影响巨大、市场潜力广阔的创新技术,应建立相应的行政壁垒,保护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合理外流.

尤其是要全面分析国际跨国公司研发总部落户北京的所带来的效果,要正视跨国公司总部为当地带来一些收益的同时,也对争夺当地智力资源所造成的巨大负面影响.因为竞争制高点――高技术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真心拱手相让的,作为一个经济尚不发达,技术尚不够先进、经济实力尚不够强大,技术人才与智力资源十分稀缺的国家来说,面对资金、技术、国际影响力均大大超出我们的对手,一定的自我保护十分必要.尤其是对有限的高级技术人才以及在国家大量资金投入下产生的独特的高新技术的保护与壁垒十分必要.针对国际跨国公司从不将其核心技术向我国企业转移这一现象,政府应该制定相应政策,防止我国的关键技术外流.

(2)完善技术创新税收优惠政策

在以往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主要针对智力资本投入问题制定政策.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允许公司对新设备的投资直接冲抵其应纳所得税额;提高设备折旧率,推行加速折旧;企业用于科学研究和实验设计的费用,可从应税所得中扣除;企业每年用于新技术研究开发费用的新增部分,可冲抵部分应纳所得税额等.

(3)完善技术创新财政补贴制度

财政补贴既可直接补贴给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亦可补贴给非营利机构或中介机构,由这些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有关技术培训、咨询和信息等方面的服务.

(4)完善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

政府应该身体力行地成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的使用者.在进一步完善公正的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础上,应保证政府采购物品中的本国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的比例,以鼓励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

(5)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力度,保护创新者的利益

在企业产权交换中,要充分体现知识产权的价值.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尽快制定企业上市和产权交易中知识产权的定价和交易规则.尽快制定《反垄断法》和严格执行《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以假借“加强行业管理”、“进行宏观调控”等名义妨碍公平竞争,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保护主义.

(6)建立于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项目评价审计制度

建立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项目评价审计制度,逐步提高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项目的水平与资金使用效率.目前各级政府都已经充分认识到科技投入的重要性,所以无论是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几乎所有的省市区都坚持每年逐步提高政府对技术创新资金的投入的比例,但更要提高财政的资金使用效率.

责任编辑:尚 可

相关论文

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

本论文是一篇内部控制相关电大会计学论文,关于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内部控制及会计信息及预算。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本文是一篇企业社会责任论文范文,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毕业论文模板,关于国有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企业社会责任。

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关于财务管理及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及财务工作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财务管理相关高级财务管理论文,关于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建设的

本文是一篇建设论文范文,建设方面学年毕业论文,关于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建设的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建设及工程建设及招标投标方面的的大。

北京市属国有企业合作

本文是一篇原材料论文范文,原材料方面电大毕业论文,关于北京市属国有企业合作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原材料及企业及国有企业方面的的大学硕。

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

本文是一篇委托代理论文范文,委托代理有关毕业论文格式,关于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委托代理及会计信息及企业经。

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循序策略

本文关于会计信息化及信息化及国有企业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会计信息化相关论文范例,与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循序策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