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师与近现代建筑设计

时间:2024-04-01 点赞:44374 浏览:8553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建筑师论文范文,关于建筑师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中外建筑师与近现代建筑设计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建筑师及建筑设计及装饰艺术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建筑师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本文以来华建筑师和中国建筑师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近现代建筑的特征描述,来梳理这段时期中国境内建筑所包含的设计要素.来华建筑师带来的设计理念实际上是西方建筑思潮的延续,中国建筑师虽然接受了西方正统的学院派教育,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影响根深蒂固.从复兴中国固有式建筑潮流到设计现代式建筑时的细部装饰,这种民族精神无处不在.

关 键 词:来华建筑师;中国建筑师;建筑思潮,民族精神 中图分类号:TU-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05-0063-04

1 前言

在中国建筑发展史上,近现代建筑既是一个“断层”,又是现代建筑的前奏和必经阶段.说是“断层”,指的是几千年延续下来的“师傅带徒弟”的家传口授模式受到;中击,不再是建筑设计的主流;“前奏”则指出现了新兴的建筑师行业,他们专门从事建筑设计,紧跟世界流行建筑思潮,带领中国建筑迈向现代建筑的门槛.

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早期受殖民者的附庸――来华建筑师控制、垄断.他们在租界或租借地设计建造各种类型、各种式样的建筑物,来满足殖民者开展殖民活动的需要.直到20世纪10-20年代,这种局面才有所改变.学习西方建筑技术的留学生学成回国,成为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对近现代建筑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2 来华建筑师的设计

至甲午战争前,中国被迫开埠的通商口岸达34处之多.“在19世纪60到90年代的下一个30年中,通商口岸成了中外共管、文化混杂的中心城市,它们对整个中国有着日益扩大的影响.这些影响自然也反映在建筑设计方面.专业建筑师开始出现,取代之前的打样间匠商.他们以“洋行”或“工程司”为名,从事设计活动.颇具影响的有英国建筑师威尔逊1912年在上海设立的公和洋行,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开办的邬达克洋行,天津的法国人开办的永和工程司等等.

这些来华的外国建筑师授意于殖民统治者,因此留存至今的建筑物无疑是西方殖民者侵略的历史见证.从文化的层面来看,这些强制输入的建筑式样有以下显著特征.

2.1 设计类型丰富而齐全

从领事馆、洋行、银行到饭店、公寓、教堂、花园、住宅,无所不造.这些建筑早期多为仿文艺复兴式的欧洲古典式,如英商怡和洋行,汇丰银行等.教堂建筑样式也是多种多样,有巴洛克式、法国哥特式、罗马风格式.名气较大的有北京宣武门天主堂、西什库天主堂、上海徐家汇天主堂.至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列强以资本输出的方式开工厂、设银行、办企业,新的建筑类型如火车站、邮政局、百货公司、游乐场、剧院、电影院开始建造.到20世纪20-30年代,随着现代建筑材料的广泛运用,建筑类型比以前更加丰富,兴建了纪念堂、博物馆、体育馆,出现了融销售、娱乐、饭店、旅馆于一体的大型百货商店和大型游乐场.

住宅建筑中,早期的洋房建筑形式多具有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和折衷主义的特征.如建于1905年的上海法租界公董局董事住宅具有法国文艺复兴风格;英商马勒的住所是一座富有浪漫色彩的北欧风格建筑物.

2.2 设计理念:西方建筑思潮的移植

2.2.1 复古主义、折衷主义以柱式为主要特征,体现威严,宣扬实力;钢筋混凝土结构代替了原先的砖木结构.

19世纪下半叶,西方盛行复古主义、折衷主义的建筑思潮.这两种设计形态,在租界和租借地城市的总督府、领事馆、海关、银行等建筑类型中随处可见.由公和洋行1923年设计的上海汇丰银行,冠以钢结构的穹顶,入口有圆形门厅,内设拱形玻璃天花,为严谨的古典主义法式设计,显示出雄厚的资本实力.天津华俄道胜银行在设计上采用了文艺复兴式的穹顶,罗马式的圆拱和巴洛克式曲线型尖山墙.这种灵活多样的风格使建筑看上去气派且豪华.墨菲于1920年主持设计了北京清华园.现存的清华学校大礼堂,平面呈十字型,大厅上方升起八角形鼓座,覆盖圆形穹顶.红砖墙面及红瓦坡顶与汉白玉的三孔券门交相辉映,另有四柱爱奥尼柱和罗马式山墙,建筑形式具有罗马复兴式的新古典主义风格.

2.2.2装饰主义,新艺术风格的现代式建筑.简洁活泼的体形,净化的形式,流畅的曲线,丰富的材料

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欧洲出现新艺术运动等探求新的建筑风格的学派.这些学派力图摆脱传统形式的束缚,使设计走向现代.

新艺术风格以外国建筑师为媒介,也渗透到近代中国的青岛、哈尔滨等租界地城市.建于1901年-1903年的哈尔滨火车站,建于1902-1906年的哈尔滨中东铁路管理局大楼,秋林公司等一大批建筑,都属于新艺术风格.这些建筑的主要特征是采用简洁、流畅的曲线,摈弃西方古典柱式,创造吻合功能的空间.

1925年,“装饰艺术”展在巴黎万国博览会举行.此后,欧美各国开始流行装饰艺术样式.它的主要设计特点是形体简洁明快,好用阶梯形的体块组合,流线型的圆弧转角,横竖线条的墙面划分和几何图案的浮雕装饰.装饰艺术风格传人中国后,首先出现在上海外国洋行所做的设计工程.1929年建成,公和洋行设计的沙逊大厦就是一座具有“装饰派艺术”特点的现代高层建筑.顶部有高19m的紫红脊墨绿铜皮金字塔屋顶.墙体处理简单,腰部和檐部集中了大量的浮雕花饰.英商业广地产公司建筑部设计的百老汇大厦(1930年-1934年),21层,钢框架结构,建筑的体形自体量中心向四周跌落,墙身简洁,顶部略有线条装饰.

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设计的国际饭店(1931年-1934年),高24层,当时号称“远东第一楼”,外观作竖直线条处理,深色基调,15层以上逐层内收,挺拔有力.建于1933年的大光明电影院以板片横竖交织,突出大片玻璃体块,具有很浓的现代感.

2.3设计心理.从文化侵略到迎合协调

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西方传教士扮演了从“布道者”到“教育家”的角色变换,纷纷在中国创办教会学校.在学校建筑和教会建筑设计方面,为迎合中国人心理,便于传教,建成一批“中国式建筑”.

1894年,由通知洋行设计,圣约翰大学(现为华东政法学院)校园内建起了第一座“中国式”的建筑――怀思堂.接着,格致楼(1898年)、恩颜堂(1903年)和思孟堂(1908年)相继建成.而后,南京金陵大学、成都华西协和大学、广州岭南大学、燕京大学、湖南湘雅医学院都以中国式的面貌展现.

1919年竣工的南京金陵大学北大楼由美国建筑师史摩尔设计,教学楼在歇山顶两层楼的前半部正中突起五层的塔楼,四面挑出中国式石栏杆阳台,整体走向仿古追求.

燕京大学建立于1919年.首任校长司徒雷登聘请美国建筑师墨菲进行总体规划,提出“要按照中国的建筑形式来建造校舍,室外设计优美的飞檐和华丽的彩案”.墨菲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湖岛曲径和充沛的水源,把校园规划成中国园林式环境.

3 中国建筑师的设计

20世纪10、20年代,第一批到西方学习建筑学的留学生学成回国.他们开设建筑事务设计所或建筑公司,开始登上建筑设计舞台,结束了外国人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垄断局面,如庄俊的庄俊建筑师事务所,吕彦直、过养默、黄锡霖合组的东南建筑公司,吕彦直开设的彦记建筑事务所等等.之后,天津、南京、汉口也纷纷涌现建筑师事务所或工程司等设计机构,著名的有基泰工程司、华盖建筑事务所、董大酋建筑师事务所、范文照建筑师事务所等等.整体看来,有以下三个阶段的设计主流.

3.1 洋式建筑的集仿性设计

回国初期,留学生建筑师基本沿袭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流行欧洲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1891年杨斯盛承造的上海江海关大楼就是多种形式的集仿,典型的希腊多立克柱式,顶部的钟楼具有装饰艺术的特点,“巍峨巩固,大为西人叹赏”.由庄俊设计,1929年建成的上海金城银行大楼、范文照设计的南京大戏院、吕彦直设计的燕京大学校舍和金陵女子大学校舍都是仿洋建筑的代表作品.

3.2 传统建筑的继承性设计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于1929年分别制订了《首都计划》和《大上海都市计划》,提出“要以采用中国固有之形式为最宜”、“为提倡国粹起见,市府新屋应采用中国式建筑”.于是,在南京、上海掀起了一股“复兴固有建筑艺术”的.

3.2.1 外中内西的形制外观为中国传统式,内部材料和框架为西式

这一时期的设计突出特点是外观上采用中国传统式,但材料和内部框架突破传统,采用钢筋混凝土构造.具体来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仿宫殿”式.这类建筑保持中国古典建筑的基本体形,如台基、屋身、屋顶的“三分”构成.典型作品是南京的中山陵藏经楼和上海市政府大楼.中山陵藏经楼,外观上完全模仿清代庙殿阁形式,歇山顶突起于屋面,整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但“因纯粹中国式样,建筑费昂贵,且不尽合实用”,故逐渐不被采用.

还有一种为混合折衷式.这类建筑是以传统模式为主体,多用大屋顶或局部大屋顶来表现中国特征,但不再拘泥于台基、屋顶、屋身的三段式构成.形式上比较自由,按功能需求来设计空间.

董大酋设计的上海图书馆和博物馆是上海市中心相向而立的两幢建筑.外观极为相似,都是两层平屋顶的新式建筑上突起中国式门楼,附以重檐歇山顶.当时这种混合式样被认为“最适宜目下之环境而推为复兴建筑时代之代表作品”.

3.2.2 体现文化精神

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属于这一类.1925年,中山陵的公开征图条例中规定“祭堂图案须采用中国式,而含有特殊与纪念之性质者,或根据中国建筑精神特创新格亦可.”吕彦直头等奖方案被认为“完全融会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精神,特创新格”,“且平面作钟形,有木铎警世之想”.

吕彦直,字伸宜,又宇古愚,山东东平人.1894年生于天津,1913年以庚子赔款公费从清华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先攻读电气专业,后改学建筑.毕业前后曾作为美国著名建筑师亨利墨菲的助手参加金陵女子大学(今南京师范大学)和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校舍的规划设计,同时描绘整理了北京故宫大量建筑图案.1921年回国后寓居上海,独自创办“彦记建筑事务所”.

他设计的中山陵作为纪念性陵墓建筑,突出体现了逝者永存的文化精神.总体上借鉴了中国古代陵墓的布局,即沿中轴线分成南北两大部分,但不设象生,路线简洁.主体祭堂以中国宫殿式建筑为基调,冠以蓝色琉璃瓦歇山顶,基本形制上却运用了新技术、新材料,看上去色调明朗、纯净.造型简洁庄重的祭堂内端坐着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石雕像,周围衬以黑色花岗石立柱和黑色大理石护壁,气氛宁静庄重,表现了肃穆的气度和逝者永垂不朽的精神.“故中山陵墓虽西式成分较重,然实为近代国人设计以古代式样应用于新建筑之嚆矢,适足以象征我民族复兴之始也.”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决定在广州越秀山的总统府旧址上建造中山纪念堂.吕彦直的设计方案又荣获头奖.

中山纪念堂,主体采用中国宫殿式,前作重檐歇山顶,后为八角攒尖顶.整个框架运用了钢筋混凝土和钢梁等新材料,是中国建筑师设计大跨度会堂建筑的大胆尝试.

3.3 现代建筑的探索性设计

20世纪30年代,“装饰艺术”等现代建筑思潮传人中国.中国建筑师对这种新颖、合理、经济的摩登形式进行了探索设计.设计特色有,外观看上去简约大方,内部功能齐全;用细部装饰作为体现民族特色的标志性符号

本文是一篇建筑师论文范文,关于建筑师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中外建筑师与近现代建筑设计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建筑师及建筑设计及装饰艺术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建筑师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西式屋架代替传统的层叠式结构;砖混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代替木结构.

华盖建筑事务所赵深、陈植、童寓设计的前国民政府外交部大楼平面呈“丁”字形,平屋顶混合结构.中部四层,两翼三层,入口突出门廊.立面上下分为勒脚、墙身和檐部三部分,墙面贴褐色面砖,挑檐下为简化斗拱,柱头部位有霸王拳雕饰,厅内有传统彩画.于现代式建筑中体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建筑大师杨廷宝,1927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回国后加入了由关颂声主持的建筑事务所基泰工程司.1933年他设计的南京医院具有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主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柱楼板,细部中有大量的中国传统元素,如花纹、梁枋、霸寻王拳、线脚滴水等等,均可作为建筑符号,整个建筑现代而又富有民族文化内涵.


启明建筑事务所的奚福泉于1934年设计的上海虹桥疗养院是一座颇具特色的现代主义作品.设计中功能性得到明显体现,所有疗养室均朝南,设大阳台,并在阳台上方伸出小雨蓬.整个建筑外观成层叠式,简洁新颖.

中国建筑师的这些现代建筑设计活动,紧跟世界流行建筑思潮,体现了时代性:具体到建筑实物上则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以及自发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使得他们在设计时总是力图表现本民族的文化精神.现代式建筑上的细部装饰就是一个独创,既体现时代特征,又有中国特色.

相关论文

建筑师的非建筑设计

本文是一篇建筑师论文范文,关于建筑师相关电大毕业论文,关于建筑师的非建筑设计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建筑师及建筑设计及博物馆方面的。

中外建筑设计差距

本文是一篇建筑设计论文范文,关于建筑设计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中外建筑设计差距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建筑设计及施工技术及建筑。

中外建筑设计之异同

本文是一篇中国建筑论文范文,中国建筑有关学年毕业论文,关于中外建筑设计之异同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中国建筑及西方建筑及建筑业方面。

建筑师的建筑设计管理

本文是一篇建筑师论文范文,建筑师类有关毕业论文提纲,关于建筑师的建筑设计管理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建筑师及建筑设计及室内设计方面。

高层建筑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本文是一篇高层建筑论文范文,高层建筑有关毕业论文题目,关于高层建筑设计开题报告范文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高层建筑及建筑。

高效节能的绿色建筑设计之浅见

本文是一篇绿色建筑设计论文范文,关于绿色建筑设计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高效节能的绿色建筑设计之浅见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合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