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教学内容优化

时间:2024-03-17 点赞:48729 浏览:9714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经济地理学论文范文,经济地理学方面硕士毕业论文,关于《经济地理学》教学内容优化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经济地理学及生态环境问题及区域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经济地理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区域规划一直是经济地理学主要实践对象.新时期区域规划的全面转型必然对经济地理学教学内容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在对我国区域规划转型内涵梳理基础上,解析经济地理学教学内容与区域规划转型不相适应的诸多表现,并对经济地理学教学内容优化提出具体建议.

【关 键 词】经济地理学;教学内容;区域规划转型

陆大道院士曾指出,经济地理学是“实践任务带动学科发展”一门应用性学科,能否参与解决区域重大问题决定该学科的兴衰,关系该学科命运.长期以来,区域规划一直是经济地理学主要实践对象.进入新世纪,区域规划运行所植根社会、经济、体制等区域背景发生了巨大变迁,新的区域问题不断出现,并由此推动区域规划全面转型.区域规划全面转型必然对经济地理学及其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纵观国内主流经济地理学本科教材,部分教材内容已难以适应区域规划转型的实践需求,甚至部分理论体系与区域规划转型内涵相抵触,如果不加选择地将这些理论直接应用到规划实践中,可能“误导”规划,并会给未来区域发展带来更大、更尖锐的矛盾.鉴于此,本文在解析区域规划转型内涵基础上,对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进行探讨.

1区域规划转型内涵

芒福德(L.Memford)认为,真正影响规划的是深刻的政治和经济的变革.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区域发展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客观上要求区域规划的理念、属性和目标随之变化,由此带来了区域规划的全面转型.


1.1规划理念转向:由不均衡发展走向相对均衡发展:从空间的角度,区域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不均衡和均衡两种发展模式.区域发展模式的选择离不开历史的语境.在资本、技术和人才极度匮乏的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尽快从贫穷、落后中突围出来,运用不均衡发展战略,给一部分地区“先行先试”的特殊政策让其先富起来的方针,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而且符合改革开放初期区域发展的实际需求.至上世纪末,在政府大量支持下,沿海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区位,实现了率先发展.但同时也应看到,在某种程度上,沿海优先发展是建立在国家赋予其种种“特权”,并以牺牲中西部发展权为代价的基础上实现了.进入1990年代,伴随着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三大都市圈不断成长,三大增长极的极化效应越来越强,地区发展不平衡性和城乡差距迅速拉大.如任由这种不平衡发展持续下去,不仅不利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违背了不均衡发展的终极目标——“共同富裕”,而且可能危及社会和政治稳定.近年,区域协调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发生了重大转向,即从局部区域优先发展向区域协调发展转向,由“效率至上”逐步向注重社会公平(包括区域发展公平)演进.区域规划以解决区域重大问题为己任.区域发展战略转向要求区域规划理念由不均衡发展向均衡发展转向.

1.2规划属性转向:由“技术工具”走向区域公共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无论是1930年代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规划,还是20世纪末欧洲空间规划(ESDP),尽管区域规划的范围、类型、具体目标和内容千差万别,但几乎都是针对特定地区空间发展所面临重大问题而制定的,具有很强的公共政策属性.区域规划已不再以提供确切的蓝图等技术手段为主要目标,而是注重空间规划与相关社会经济政策的集成,注重规划与区域其他治理手段一起共同引导和控制区域发展和建设.在中国,伴随多元社会和利益博弈常态化的出现,区域规划以摆脱以往“生产力布局”等技术角色,向区域公共政策层面转向.对此,张京祥指出,区域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的增强旨在更好地解决区域公共问题,维护与协调区域公共利益,通过强制性或引导性的政策对区域内的社会公共资源、利益进行合理的划分与配置.

1.3规划目标转向:由“经济增长”走向“3E”综合平衡:在“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特殊时代下,促进经济增长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最大的政治问题.在此历史时期,区域规划为“经济建设”服务存在广泛的社会共识,“效率至上”的区域规划有其合理性和合法性的一面.进入199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地区差异、城乡差异不断拉大,空间公平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伴随经济快速持续增长,人与自然之间张力不断加大,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彰显.趋于不断激化的空间公平问题、生态环境问题逐步消解了“效率至上”的规划价值体系和规划目标体系,取而代之的是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内涵是强调经济增长、社会公平、环境优化的“3E”(Economy,EquityandEnvironment)综合平衡.国内著名区域规划专家胡序威先生指出,区域规划的核心任务是搞好区域空间的综合协调,包括地区之间、区域内城镇之间、城乡之间的利益协调,还包括国家与地方、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协调.伴随着区域发展理念、规划理念的转变,区域规划目标也由“经济增长”逐步向“3E”综合平衡转向,空间发展公平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2部分教学内容与区域规划转型不相容性

教材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本.在国内,影响较大的经济地理学本科教材主要有:一是由杨万钟教授主编的《经济地理学导论》(修订四版)(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教委重点教材);二是由李小建教授主编的《经济地理学》(第二版)(“十一五”国家重点教材),前者以产业布局为重点内容,后者以区位论、区域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为重点,与国外同类教材在结构和内容安排上比较接近.从我国区域规划转型的角度,此两部教材都存在与新时期区域规划转型内涵不相适应的内容.

2.1与区域规划理念转型的不相容:经济地理学以发现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异规律为主要任务.具体体现在经济地理学教材上,如,弗里德曼“中心-”理论,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增长极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构筑了区域空间不平衡发展理论的内核.但这些理论都属于空间分异的市场逻辑.市场经济下的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异又从属于资本运作的逻辑,集中体现了资本增值或利益最大化的意志.规划是面向未来的,其本质是以空间重组的形式参与社会改良的一项社会活动.作为社会活动的规划决定了规划要以人文主义作为价值规范的基石,以具体的人的需求与发展来建构空间.以实证为基础而建构起来的经济地理学理论体系与以规范为根基的区域规划实践要求之间存在某种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是“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冲突的具体表现.具体到区域规划,这种资本支配下的空间法则或基于“经济效率”的空间理论常常被奉为指导规划的“金科玉律”,被有意或无意地运用到大量的规划实践中,从而加剧区域发展不平衡性,与新时期我国区域规划转型、区域发展战略转向的内涵相冲突.

相关论文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内容优化的

本文是一篇汽车机械基础论文范文,关于汽车机械基础硕士毕业论文,关于《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内容优化的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汽车机械基。

《会计基础》课程内容优化探究

此文是一篇学历教育论文范文,关于学历教育方面论文范例,与《会计基础》课程内容优化探究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适合不知如何写学历教育及会计职。

《就业指导》教学内容方法

本文是一篇就业指导论文范文,关于就业指导本科毕业论文,关于《就业指导》教学内容方法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就业指导及就业指导课及综。

《金融经济学》教学内容与大纲探微

本文是一篇金融经济学论文范文,金融经济学有关电大毕业论文,关于《金融经济学》教学内容与大纲探微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金融经济学及。

《旅游地理学》教材内容与重构的

本文是一篇旅游地理学论文范文,旅游地理学类硕士学位论文,关于《旅游地理学》教材内容与重构的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旅游地理学及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