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究

时间:2024-02-27 点赞:51278 浏览:10586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机械制造论文范文,机械制造类有关大学毕业论文,关于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究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及机械加工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机械制造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根据制造业对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人才的需求,分析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人才需求分析及培养目标,建立了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探究课程体系实施保障.

关 键 词:高职机械制造课程体系改革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以其特有的技术带动性、融合性和广泛使用性,一直处于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因此社会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高职人才需求量很大.为培养市场急需的、符合市场要求的技能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本文以学生就业为主要出发点,从就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出发构建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

一、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按照“针对职业定岗位,针对岗位定能力,针对能力定课程”的原则,依据“教室与生产车间功能一体,作业与企业产品标准一体,学生和学徒身份一体,教师和师傅角色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机械制造类人才.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如图所示.

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二、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及培养目标的确定

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以呼、包、鄂作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金三角,装备制造业发展十分迅速.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等地区正在向风电设备、汽车及零部件、载重汽车、非公路矿用车、铁路车辆、矿山设备、工程机械、风电设备、煤炭机械制造与维修、矿用设备、煤化工设备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业方向发展.自治区能源、冶金、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等特色优势产业的迅猛发展,必将带动内蒙古及周边地区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从需求的文化程度和技术等级来看,大专学历和高级工、高级技师的需求量较大.根据近年来调查显示,生产车间一线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人数仅占1.5%左右,工程技术人员只占企业总人数7%;企业迫切需要大批“懂理论、会操作、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水平,加快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对提升内蒙古及周边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面向行业企业一线实际需要,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精神以及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具备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适应机械加工和机电设备维修与维护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参照机械加工、机械设备维修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需求相融;校企共同构建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培养相融,在课程中引入行业企业标准、规范、规程、法规等,使课程标准与机械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相融;依托“校中厂”、理实一体化教室与校外实训基地,根据企业需要,灵活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

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分为三个阶段:专业基础能力培养阶段、专业核心能力培养阶段、专业综合能力培养阶段,实施校内专业理论课教学与实训教学平行交替进行,三阶段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层层提升,实现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转变.

根据各阶段的培养特点设计工学结合的学习进程,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和实训项目,共同实现学生识岗实训、单项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等三年不间断的实践锻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校中厂”、数控加工实训基地、教学实习工厂和校外实训基地,学生能感受到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实施“四个一体”的培养模式.

2.课程体系改革

第一阶段:专业基础能力培养.主要在第一、二学期进行.以校内的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教学资源为平台,完成文化素质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机械识图与绘图、公差的应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选择等专业基础能力.结合识岗实训、机加工实训和专题讲座、社会实践、技能竞赛等形式,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室等环境里,对职业岗位的工作特点、主要设备、工作环境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第二阶段: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主要在第三、四、五学期进行.依托校内实训室、“校中厂”和理实一体化教室,完成理实一体化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在“校中厂”,根据企业的生产情况,弹性、灵活地安排数控机床操作加工等实践教学,在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生产车间让学生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即学生以工人身份接受生产任务,在指导教师的引领下,通过识读图纸、编制工艺、机械加工、零件检验、部件装配等生产流程,使学生亲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在理实一体化教室,由企业教师和专任教师共同完成典型零件普通加工等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专项技能.在校内实训室和教学实习工厂,每学期安排4周以上时间进行机械加工实训、机械装配维修实训、电气控制与PLC实训等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

第三阶段:专业综合能力培养.第六学期在用人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进行顶岗实习,聘用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为教师,结合岗位工作进行综合性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定期派遣专任教师深入企业了解学生顶岗情况,并作出综合评价.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人文素质教育、企业文化教育相结合,形成浓厚的校企合作育人氛围,始终把安全教育、责任意识、吃苦耐劳精神等职业素质作为素质教育核心贯穿始终,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

四、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实施保障

1.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根据专业特点,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法和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将理论知识融入到教学项目中,使学习与生产相结合,课堂与实训车间相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2.课程考核与评价.制定课程考核标准,包括课程的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教学效果、课程特色等方面.建立由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和学生参加的考核组进行课程考核.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课程进行综合评价,增加企业考核权重.

3.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为满足专业建设共性需求,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积极与其他院校合作,积极开展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满足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企业培训和社会学习者多样化学习需要.

4.建立完善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教材体系.开发突出以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重点、融入职业资格标准的教材,以满足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的要求.

5.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为教师提供机会到企业参观、实践,参与企业技术革新;聘任企业教师,以解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薄弱问题.


相关论文

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职业岗位

本文是一篇机械制造论文范文,机械制造类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职业岗位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机械制造及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