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金融集聚辐射效应的实证

时间:2024-02-23 点赞:51828 浏览:105687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金融论文范文,金融有关硕士毕业论文,关于对我国金融集聚辐射效应的实证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金融及区域经济增长及省市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金融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本文从金融发展、经济支撑和对外开放三个方面构建我国金融集聚指标体系,应用因子聚类分析筛选出我国的金融集聚中心,然后利用威尔逊模型测算了中心地区的金融集聚辐射半径,结果发现我国金融集聚中心主要集中在京沪粤苏鲁等发达省市,其辐射效应较强.金融的均衡发展要求我们在充分利用金融集聚中心辐射效应的同时,加大对边缘地区的资源投入,以金融竞争力的整体协调提升促进经济发展.

关 键 词:金融集聚;辐射效应;因子分析;威尔逊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65(2013)07-0009-05

一、金融集聚辐射效应的概念

随着我国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和金融业的快速发展,省际乃至国际的资本流动不断增多,形成了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在某些省份或城市集聚的现象.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金融集聚辐射效应并未给出统一的定义.本文根据物理学中辐射的概念以及经济学中集聚辐射效应的相关文献,将金融集聚辐射效应理解为:金融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中心城市(地区)与金融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次级城市(地区)及边缘城市(地区),或者次级城市(地区)与边缘城市(地区)之间所发生的金融人才、金融资源等相关金融要素的流动和转移.辐射是双向的,但是从净辐射的角度来说,可以只考虑中心城市(地区)对次级城市(地区)及边缘城市(地区)的金融集聚辐射效应(见图1).

金融集聚所产生的辐射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是显著的.对于我国而言,金融集聚辐射效应强度动态变化过程如何,以及辐射效应的范围是怎样界定的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地理学、物理学与经济学相关知识,从动态角度对我国金融集聚的区域辐射效应进行测度.

二、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金融集聚程度评价

(一)金融集聚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参考现有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从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对外开放三个方面选取19个指标构建了衡量金融集聚程度的指标体系(见表1).

1.金融发展指标.本文从银行、证券、保险三个方面选取11个指标来衡量城市(地区)的金融发展状况.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及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地区)的金融规模及其繁荣程度,银行业金融机构个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城市(地区)金融机构的基本发展规模.年末上市公司数量、国内A股筹资额及国内债券筹资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证券市场的活跃程度.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年保费收入、保险密度及保险深度可以反映保险市场的发展状况.

2.经济增长指标.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关系紧密,金融发展水平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经济增长也必然能够为金融发展提供支撑.所以本文将经济增长作为评价金融集聚程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与支出等指标可以衡量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民对金融的需求,也与金融集聚有着重要的联系.

3.对外开放指标.对外开放通过对国民经济产生影响,进而对金融集聚产生密切影响.本文选取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来大体反映一个地区的对外开放状况.

(二)因子分析

本文运用SPSS软件对2011年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所选数据来源于《2011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首先,检验指标是否能够进行因子分析,检验结果见表2.

[表2: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中KMO取值为0.858,大于0.5,且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1315.639,显著性为0.000,说明指标变量之间显著不独立,因此进行因子分析将会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可得到3个公共因子,各个因子的贡献率见表3.

旋转后前3个公共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已达到91.91%,说明这3个因子已经包含了原始数据的大部分信息.同时根据各个因子在总贡献率中所占的比重,可以得出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综合得分,选出综合得分大于0的省份作为具有金融辐射效应的中心城市(地区),综合得分小于0说明该城市(地区)金融集聚程度低于平均水平,结果见表4.

可以看出,在31个省市自治区中,广东、江苏、北京、上海等10个省市的综合因子得分大于0,可以认为这10个省市具有金融集聚辐射效应.综合因子得分小于或等于0的省市的金融集聚水平较低,辐射力较弱.

(三)聚类分析

本文根据3个公共因子对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聚类分析,对各个省市自治区的金融集聚情况有了一个整体清晰的把握.聚类分析结果见图2.

如果将31个省市自治区在2011年的金融集聚程度分为三类,结果见表5.

表5:聚类结果综合表

[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其他省市自治区\&]

三、基于威尔逊模型的金融集聚辐射效应的测度

受各种条件的限制,金融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国内外学者对金融集聚的研究往往忽略空间的地理因素,仅从传统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这使得结果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

地理学家威尔逊在1970年提出的“威尔逊最大熵原理”刻画了地理空间中因人的活动所产生的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它可以应用于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以及更广的地理范围.这为我们研究金融集聚辐射效应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威尔逊最大熵原理的基本模型为:

[Fjk等于CPjQke-βSjk]

其中,[Fjk]表示区域[j]对区域[k]的金融辐射作用的力度;[Pj]是区域[j]的资源总量;[Qk]是区域[k]的资源总量,[β]为衰减因子;[Sjk]表示区域[j]、[k]间的阻尼作用.上式也说明了[Fjk]的强度是和空间阻尼作用成负相关的.考虑到通常情况下,空间阻尼作用是区域间距离的线性函数,令[sjk等于a+brjk],方程可改写为:[Fjk等于LPjQke-βrjk]

其中,[L]为有别于[C]的常数,通常令[L等于1];[rjk]为广义距离;[exp(-βrjk)]为相互作用核;[β]是衰减因子,它的大小决定了金融辐射力度随距离变化而变化的速度.[β]越大,衰减速度越快,[β]等于零时无衰减.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Pj得到:

[1Lfjk等于Qke-βrjk]

[Qk]是区域[k]实际需求的资源总量.对于区域[j]和区域[k]构成的子系统,由于区域[k]所能获得的最大资源总量为区域[j]所能提供的最大资源总量,即区域[j]所拥有的最大资源总量,令其为[Rj].设定一个临界值[e],令

[ε等于Rje-βr]

两边取对数,得到:

[r等于1βln(Rjε)]

确定了[ε],只要知道了[Rj]和[β],便可以测算出一个城市的辐射半径[r].在均衡的系统内,[Rj]可以看成是[Pj],而王铮等学者在其研究中进一步发现:

[β等于2TtmaxD]

其中,[D]是相互作用域的域元;[T]是域元内传递因子的个数;[tmax]是具有金融辐射效应的中心城市的最大个数.

[D]用31个省市自治区的平均行政土地面积来表示,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所以平均行政面积为309677平方公里,省市自治区的个数[T]为31.本文运用的指标比较多,不能用单一的某个指标数据来衡量中心省市的金融资源总量,所以用综合因子得分来衡量中心省市的金融资源总量Pj比较合理.同时考虑到在2011年具有金融辐射能力排名中第10位的河北省的综合因子得分为0.13,数量级在1/10,所以假定综合因子得分的临界值[ε]等于0.1.考虑到本文研究中心省市对次级省市及边缘省市的金融集聚辐射效应,金融集聚中心地区主要集中在京沪粤苏鲁等发达省市,边缘省市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距离较远,所以取临终值[ε]等于0.1,即中心省市的金融辐射能量达到0.1时,就认为其影响力达到了边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只要知道了Pj和β,便可以测算出一个城市的辐射半径r.将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出衰减因子β等于0.00447,各中心城市的辐射半径见表6.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所以本文选取2011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但是从《2011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及《2012年统计年鉴》的经济数据可以看出,广东、江苏2011年的经济在转型升级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上海、北京的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可能是因为在经济转型期间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制度安排尚不匹配,需要进一步做好基础性与保障性工作,但是两城市的金融集聚辐射效应依然很明显,并不影响本文的结论.

根据表6的计算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心省市的金融辐射半径,选取具有金融集聚辐射效应省份的省会作为圆点,可将辐射范围在地图上展现出来(见图3).

从图3可以看出,广东、江苏、北京、上海等中心省市的金融集聚辐射效应非常明显,且形成了明显的网络格局,为金融资源的共享、流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同时也为金融发展起到了带头作用.其周边的次级省市的辐射效应也比较明显,有的已被中心省市覆盖.从净辐射的角度考虑,正是中心省市强大的金融辐射效应带动了次级省市的金融发展.有些次级省市同时受到好几个中心省市的共同影响,协同效应明显,使得金融资源频繁互动,金融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当然,受地理等各种条件的限制,中心省市的金融辐射效应有限.这样,一些边缘省市就不包括在辐射范围之内了,很难实融资源的流通共享,所以边缘城市的金融发展仍然存在很大的开拓空间,政府应对如何增强此类中心省市的金融集聚辐射效应进行思考.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金融集聚辐射效应进行简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与启示:

第一,我国金融资源主要集中在京沪及粤苏浙鲁等经济发达省份,说明金融资源的集聚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金融资源的分布同经济发展水平一样,存在较大的区域差距.对于经济金融发展十分不均衡的大国来讲,想实融发展均衡的一步到位十分困难,继续沿用“先富带动后富”的改革发展战略仍是良策.强化“以点带面,以面带点”的金融辐射效应模式,首先要加大中心城市的金融投入,以中心城市为纽带,通过强大的金融辐射效应的协同作用,带动次级城市及边缘城市的金融发展,加快金融资源的流动和共享,提升整体的金融竞争力.

第二,采用“双管齐下”的发展模式.虽然强调以点带面,但是加大边缘省市的金融投入也是不容忽视的举措.如果尺度把握不准,非但不会达到“先富带动后富”

本文是一篇金融论文范文,金融有关硕士毕业论文,关于对我国金融集聚辐射效应的实证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金融及区域经济增长及省市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金融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的理想效果,还只会让金融发展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形成不良循环.所以政府在加速推动中心省市金融发展的同时,应该更加关注边缘城市的金融发展加速度,给予边缘省市更多的金融资源支持,实融发展的协调稳步提升,逐渐缩小边缘省市与中心省市的差距,从而形成完整均衡的金融产业链.只有“木桶的短板”——边缘城市的金融发展水平提升了,整体的金融发展水平才能得到根本提高.

相关论文

我国金融倾斜波动效应的实证

本文是一篇金融论文范文,金融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我国金融倾斜波动效应的实证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金融及效应及加速器方面的的大。

我国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实证

本文关于对外贸易及经济全球化及模型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对外贸易类有关论文范文,与我国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实证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沈阳CBD金融集聚效应

本文是一篇金融服务论文范文,金融服务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沈阳CBD金融集聚效应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金融服务及生态环境及金融。

我国黄金价格波动因素的实证

本文是一篇通货膨胀论文范文,关于通货膨胀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我国黄金价格波动因素的实证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通货膨胀及黄金。

金融集聚对金融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本文是一篇金融论文范文,金融方面有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金融集聚对金融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金融及社会经济及产业方。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有效性

本文是一篇金融监管论文范文,金融监管类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有效性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金融监管及信息化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