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因材施教”

时间:2024-03-22 点赞:50236 浏览:10445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为您写实践教学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实践教学类学年毕业论文范文,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因材施教”相关论文范文,包括关于实践教学及大学生及政治理论方面的论文题目、提纲、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是免费优秀的实践教学论文范文。

[摘 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具有突出的实践性特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素质、维护学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因材施教”,根据教材不同部分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的教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以凸显“因材施教”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时代价值,实现“因材施教”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关 键 词 ]“修养”课 实践教学 价值 目标 因材施教

[作者简介]魏志祥(1966- ),男,江苏泰兴人,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理论.(江苏 镇江 212013)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创新创业教育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互动关系研究”(项目编号:D/2011/01/0237)、江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性教学环节研究”(项目编号:1293000387)和江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研究”(项目编号:JGY2005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7-0156-03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以下简称《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这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为“修养”课)开展实践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契机.认真开展好“修养”课实践教学,可以有效“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课题.提高“修养”课实践教学效果,强化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做到因材施教是当务之急.

一、“因材施教”的价值

和其他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比,“修养”课的性质、基本任务及其教学目的要求,决定了该课程具有更加突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征.只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意突显“因材施教”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时代价值,才能使学生们不仅乐于接受正确的理论知识,而且能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身体力行,化知识为德性,化德性为行为.

1.理论价值――理论难点.“修养”课实践教学必须着重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理论难点,通过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对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如“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包容性发展的时代意义”等.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加深对所学的理性知识的理解,用所掌握的思想道德规范和法制观念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道德水准和法律素养.

“修养”课的实践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组织实践教学时要结合课程的内在逻辑、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统筹考虑.要用全局观念指导整个实践教学.在确定实践教学的内容时,应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周密计划,严密部署,根据教育教学规律,遵循由简单到复杂,“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使实践教学系列化.如我们在完成道德部分的理论讲授后,先安排学生做了一个关于“大学生道德现状”的社会调查,使他们对大学生道德现状有了感性的认识;接着安排了一次“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和我们的责任”的演讲,引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最后我们布置学生课后参加一次“志愿者服务”活动.通过这样的系列实践教学活动,把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结合,能够使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促进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2.实践价值――厘清思想疑点.《意见》实施方案规定,“修养”课主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这一规定不难发现,“修养”课的最终教学目的就是解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坚定他们的法律信念.这就需要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把“修养”课对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和法律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和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和信仰,再外化为自己的行为,通过实践教学来厘清学生的思想疑惑,使“修养”课成为学生洞察社会复杂问题的“千里眼”.


在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修养”课实践教学的思想性,要合理地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注重解决好学生的思想疑点.在实践教学中,一定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思想,坚持把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放在首位.要准确把握课程的“知识性与意识形态性”①的关系,把思想性放在第一位,把对学生德性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以育人目标的实现为落脚点,注重选取那些思想性强、教育性强又易为大学生所接受的内容和形式,以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上的一些重大疑惑,如“在贫富差距加大的情况下怎样实现社会公正”.通过实践教学,澄清学生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校正他们的行为导向.

3.时代价值――关注社会热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就在于与时俱进.“修养”课实践教学要紧跟时代步伐,关注社会热点,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发展创新.在社会转型时期,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要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要想在实践教学中使大学生树立起科学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道德水准和法律意识,教师就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学生.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及时利用改革和建设的最新成果,不断充实内容,更新手段,创新形式,体现时代的要求.围绕社会关注的、现实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选择实践教学的内容,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在现实社会的大背景下展开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一些重大的社会热点问题,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使学生能紧跟时代步伐,成为时代需要的人才. 二、“因材施教”的目标

“修养”课的教学目标归根到底就是使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根据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可以把这一总目标细分为三个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②.

1.知识目标――解决知不知的问题.根据心理学的一般常识,“知”“情”“意”“行”是一个高度统一的有机整体,知是行的基础,行是知的归属.要做到化知为行,知行合一,前提就是要让学生在“修养”课的教学过程中明确党、政府和社会对学生提出的具体的思想要求、道德规范和法制知识.在理论学习中,学生得到的是间接的、理性的知识,没有真切的感受和体会,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使学生把学到的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信念、信仰,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才能做到“真知”,也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行为.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本身并不就是力量,知识越多也并不必然代表力量越大.要使知识变成实际的力量,必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对接社会、服务社会,在社会实践中长知识,受锻炼,增才干.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将知识内化为素质,转化为能力,知识才能显示出强大的力量.只有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把在理论教学中获得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通过实践教学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最终外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才能健康成长为“四有”新人.

2.能力目标――解决行不行的问题.“修养”课课程教材重点阐述大学生普遍关心的人生、理想、道德、、法制、纪律等方面的问题,较好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当代大学生的殷切期望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统一,对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提出了明确要求――紧扣教材主要内容、关注成长成才需求、贴近大学生活实际.把实践教学内容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是设计和开展“修养”课实践教学的最便捷也是最基本的途径.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精心选择题材,不能游离于教材内容之外,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贯穿整个实践教学的红线,统领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统领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实践教学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更要“授之以渔”.要让学生在掌握科学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明辨是非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

3.素质目标――解决信不信的问题.“修养”课教学不仅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商,而且更要关注、培养学生的情商;不仅要解决知不知的问题,而且更要注意解决好信不信的问题.“修养”课的实践教学要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重要的价值追求,把实效性作为对实践教学考核的最重要的指标,力争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做到“真学、真知、真信、真用”.

“百善孝为先”,学生们只有首先爱父母,才能爱别人,也才能爱社会,爱国家.为了改善大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背离的情况,我们在讲授完家庭美德后,布置学生打印一个月的话费单,统计每月和父母联系的花费占自己总的通信费用的百分比,并请同学们谈谈感受.经过统计,同学们发现自己和父母联系得少了些,表示今后要及时向父母报告自己在学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让父母省心,尽儿女孝道,不少同学在发言的时候眼睛里都饱含泪水.这说明,同学们的心灵确实受到了震撼.亲情是每个人心灵深处最脆弱的神经,学生一时的贪玩、偶尔的放纵大都是因为把父母的叮咛和嘱托抛到九霄云外,只要唤醒他们对父母的亲情,就抓住了问题的根本.

三、“因材施教”的实施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要“根据课程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分门别类进行各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包括目标、途径、内容和形式、方法、手段等”③,“修养”课的实践教学就应根据教材不同部分的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因此,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授课对象和教学资源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采取操作性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下面根据教材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等几个部分的不同内容和特点略举数例,以作说明.

1.绪论部分.在实施绪论部分的实践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心理沙龙等,使学生们能够缩短适应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可以组织学习方法交流会,使学生明确大学学习和中学学习的不同,摸索大学学习的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纵横谈”的大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自觉地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理想信念部分.理想信念的内容,在中学阶段以前的教育活动中已经讲得比较多了,如果简单地重复,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在实施理想信念部分的实践教学时,可以结合学业规划、大学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做好人生规划,使他们能够把自己个人的前途命运和祖国民族的未来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实现个人的远大理想.

3.爱国主义部分.在实施爱国主义部分的实践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区、农村、工厂,从而使他们看到国家发展和社会变化的生动画卷,结合自己家庭的变化、身边的变化,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得出结论“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这么来的!”,从而唤醒他们的感恩之心,使他们从爱父母开始,进而爱校、爱国,把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化作对祖国、民族和人民的爱国之行.

4.道德部分.现在的学生成长过程比较顺利,在中学阶段以前的学习生涯中,由于很大的考学压力,大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攻读圣贤书”,很少有道德实践的机会,所以,存在着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背离.在实施道德部分的实践教学时,除了前述的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外,还可以安排更加丰富的道德实践活动,如道德漫画、道德小品大赛,或者让他们自己做份钟点工,把挣来的钱捐献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增强他们的道德体验,并以此为开始,要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从而使他们真正地把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再外化为道德行为,这样才能实现课程目标,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为“四有”新人.

5.法律部分.法律相对比较抽象和枯燥一些,依靠教材短短两章的内容和有限的教学课时,要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的法律思维着实有些困难.在实施法律部分的实践教学时,可以通过讨论、辩论和演讲,使他们对抽象的概念有比较感性的认识,对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旁听庭审、模拟法庭等使他们对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有更真切的了解并进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

四、结束语

实践教学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学历层次和思想实际等不同情况开展,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可以把“修养”课实践教学和主题社团活动、建立校企合作基地结合起来④,还可以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如把道德漫画、道德小品大

为您写实践教学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实践教学类学年毕业论文范文,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因材施教”相关论文范文,包括关于实践教学及大学生及政治理论方面的论文题目、提纲、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是免费优秀的实践教学论文范文。

赛中选出的优秀作品作为校园文化月活动的内容;通过团课、党课等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通过校园论坛等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热点、理论难点;通过素质拓展讲堂、暑期社会实践等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此外,教学场地、教育题材的选择也要紧密结合当地的教育资源.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本校、本地的教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以保证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修养”课的实践教学中,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道德状况,立足学生自身的学习要求和成才愿望,努力使教学贴近学生实际;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力求实践教学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使“修养”课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

[注释]

①祖嘉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2):79.

②黄焕初.“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目标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10):48-49.

③李会先,李松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困境及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37.

④孙英梅,岩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运行机制探究[J].教育探索,2010(7):14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