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职业理念的塑造与养成

时间:2024-03-09 点赞:46492 浏览:9090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是一篇关于法律职业道德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与法律职业理念的塑造与养成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版权法专业与法律职业道德及法学教育及法律职业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可作为法律职业道德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要有健全的法律体系,也需要有一只高素质的法律职业共同体队伍.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不仅要求有良好的法律制度设计,更需要有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法律职业人."对正义的实现而言,操作法律的人的质量比起操作的法律的内容更为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从制度和法律上得以保障我国在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但目前我国还尚未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法律职业者阶层,这对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法学院校是我国培养法律职业人才的主要基地,对我国法治建设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建设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基础.目前,我国法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卓越法律人才,使其正义与技艺或者德行与才干兼具,以及使所有成员尽量达到职业道德素养与业务能力之间的均衡.

关 键 词 :法律 职业 教育 塑造

一、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症结与必然

1.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关系

1.1现状的考察: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脱节

长期以来,我国各高校的法学院,以传统的教授法律知识、训练法律思维、培养合格法律专业人才的教育方式为主,认为法律技术是解决一切法律问题的根本,而忽略了法律职业对法律职业道德的呐喊,对法律职业道德秉着可有可无的态度.法学教育缺少了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就如同培养了一批只懂得输出法律的工匠.正是这样的现状,造成法学技术教育与法律职业道德的脱节,传统的法律技术教育无法满足法律职业对法学家的基本素质要求,也就无法培养出高专业知识技能、高法律职业道德的法律人.缺少了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法学教育至多只能培养一批法律工匠.

1.2相悖的特性:道德的独特性难以开展教育

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是通过将伦理道德知识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自觉,运用不同于一般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教育方式,从根本上说是它是一种传授职业伦理道德知识的基础态度或情感教育.由于法律职业道德的独特教育内容和方法以及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难以考核,因而,法学教育的重点多集中在法学专业知识技能上.因此,法学教育正是眼前问题,法律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技能传授并重,才能培养真正合格的法律人才,促进未来法律人的健康发展.

2.职业法律人是法学教育方向

2.1前置条件:合格公民的养成

法律职业人的基本要求,首先是法治国家的合格公民.所谓法治国家的合格公民,其道德素养的基本要求,严格说来,是公民在高度文明的生活方式下,关于“真”、“善”、“美”的事业的追求中所体现出来的基本素质.法律职业人作为法治国家中合格公民的特殊群体,这些基本素养,也必然是他们的基本道德素养要求.因此法律职业人的培养,要以合格公民的养成为基础.


2.2应然要求:素质是合格法律人的职业支撑

法治,是法律之治、法律人之治,那么,法治国家的合格公民的道德底线作为法律职业人的基本底线与法治国家对法律职业人所需要的职业道德底线还是远远不够的,正如医生或者教师,他们不仅仅具有一般合格公民的道德底线,还需要具备他们各自职业领域内所特有的职业道德,譬如医生的医德或是教师的师德.那么,法律职业人也必然应具备其领域内其他公民所没有的特殊的职业道德,即法律职业道德素养.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真正信仰的法学家,无法勇于不畏权贵的在一个国家里拒斥人权、和普遍正义等道德价值以外的条文.

3.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是法律人才培养的灵魂

3.1客观目标:化解司法腐败的困局

职业化、精英化的法律职业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构建一批精通业务技能、作风公正清廉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是我国法治现代化的条件和内在动力.不过,目前关于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夫人构建尚存在的主客观因素很多,其中的重要问题,就是法律职业道德中的法律职业伦理缺失问题,它直接影响法律职业的声誉和形象、司法的腐败和公正等方面,也从根本上阻碍了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3.2实质目的:培养有法治品格的法律职业人

在法学发展的历史中,法律和道德始终如影随形.法学是一门正义和非正义结合的科学,法律则是技术,正义就是道德.这就要求我们队法学的学习,不仅要抓住规则、技术这一层面,还要抓住价值和法律这一层面深刻体会法律的精神.对法律来说仅依靠其制度自身的完善实不够的,法律的生命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于创造、应用和表达她的法律人的内在素养和资质.因此,传承法律职业道德,解析正义成为法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使命. 由此可见,对学生的法律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人格的塑造是法学教育的人文价值体现.

二、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定位

我国著名法学家孙晓楼先生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曾谈到关于何为合格法律职业人的标准问题.在他的描述中,他认为法律学问、社会常识、法律道德是法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要素.没有社会常识的法律人的法律学问,如同一个人脱节他所生存的时代一般,是无法满足时代所需要的,这样的法律人不能算是法律人才;而拥有法律学问和社会常识的法律人,如果没有了法律道德,就难免成为腐朽恶化的政客官僚,也不能算做法律人才;一定要三者具备,即法律学问、法律道德与社会常识并具,才可成为法律人才. 应当肯定的是,法律职业人的道德养成、法学教育培养和法律职业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因此有必要针对普通情况下的法律职业人的合格标准,明确法学教育尤其是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定位和目标.

法律教育是人文教育和信仰教育,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定位应该是法律人所追求的良性的道德认知.只有在这样的定位和目标情形下,法学教育才有可能真正有效地提高法律职业人所欠缺的法律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职业责任人. 三、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的探索

法律人即法律职业共同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重要条件.法学教育的核心就是对法律人的培养,就是整个法律人培养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高校承担着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输送法律人才的重任,但我国高校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尚待改革和创新.基于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其教育模式的改革应包括:将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加入法学学生培养体系,并贯穿法学教育的始终,探索新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设置模式和教育体系.

1.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理念与思路

1.1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以法律职业特征为主导

法学作为研究人与社会复杂的现象和关系的学问,是对人类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那么必定是来源于生活而规训生活.法律判断是以法律事实与法律规则为基础的思维认定活动,所以法律判断首先要服从规则,法律思维亦如此,而非情感.也就是说,法律人在职业时应在承载法律术语的规则下谨慎地捍卫自己的道德情感.职业角色以职业责任为基础,法律职业决定了它的基础是法律职业责任,它的技术理性道德是以法律信仰为核心的,这种理性技术是中立性技术和程序性技术的表现.中立性技术是把规则情感判断之上,程序性技术则是价值判断受制于程序正义之下.为了避免法律职业伦理道德的大众泛化,特别强调了以职业特征导向为主的特殊性法律职业道德,以克服法律职业道德受到时事政治、政策影响.在法学专业知识认同基础上,将内在的道德信仰转化成自觉的行为道德.

1.2贯穿于法学教育全过程的职业法律素养教育

法律职业道德的教育一直为我国的法律教育所忽视,我们只是依赖于一般的政治和德育教育.目前我国教育尤其是法学教育最缺乏的并非是一般的法学知识、规则,而是法律人的内在职业道德、伦理道德的教育.

2.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

法律职业道德既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能力,既是一种规范也是一种实践,它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培育.其中,就需要构建合理的教育体系.法学教育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课程正是由于法律职业道德对法律职业的重要性所决定的.同时,法律职业道德作为法律职业人在从事法律果冻中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意识准则,某种意义上说,是属于有其独特逻辑体系和评价标准的知识范畴.因此,在法学教育领域中,设置专门课程的方式,对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实现法律伦理知识的直接接受有直接性作用.

2.1开设专门职业素养教育课程

社会主义法律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社会主义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又有着其特殊的情况.因此,我们必须开设专门的法学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通过法律职业道德课程的专门设置,法律职业伦理知识的传授,可以使学生深刻认识法律职业道德对法律职业本身及对其维护之重要性.维护法律职业除了现阶段的技术理性即知识专业化、法律技能独特化,法律思维方式共同化之外,还需配备法律职业道德化.

2.2其他专业理论课程的渗透

法学教育本身是多部门结合的综合性教育,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本身不是法理学或法哲学等理论性学科的专属,相反它是各部门法在实际运用中的具体职业伦理体现,它并非仅存在于冰冷的纸面上或是抽象的思维之中,譬如,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或是诉讼法学中某些最引人深思的争论往往集中在职业伦理范畴或以伦理视角分析问题.所以我们应提高对各部门法中法律职业道德的重视,鼓励从事各部门法法学教育的人们对其部门法领域内的法律职业道德进行专门研究,同时在其部门法课程上适当渗透法律职业道德理念,使法律职业道德在法学教育内整体得到丰富和生动起来.

2.3实践实训课程的亲身体验

法律职业道德涉及的是不同角色在职业活动中的人和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是不同诉讼活动参与人即法官、律师、当事人等亲身经历而产生的.这种特定关系的形成过程,决定了法学教育者在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一种不同角色体验、交往情感体验的教学形式,使学生通过内化道德认知和形成道德人格达到促进学生道德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的最终养成.因此,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在结合法学知识和角色体验的教学模式下,有以下几点方法:

首先,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模拟法庭和法律诊所活动,使学生在法学教育中体验不同角色.开展“模拟法庭”式教学为学生体验各种角色提供平台.将学生置于诉讼活动参与人的角色之中,提出一系列使学生处于忠于当事人利益和非背离法律道德的两难境地,在寻求解决路径中体味法律职业中的法律职业伦理关系、形成既忠实法律又可以在可行性限度内忠于委托当事人的法律职业道德素养.

其次,通过安排学生亲身实习得到体验.安排学生到各个法律工作部门实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在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或者公正机构、仲裁机构等部门得以运用所学习的法律知识.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站在法律职业人的角度与诉讼活动中的其他人或是非诉活动中的其他人进行交往,直接在利益与义务之间进行抉择,有利于学生形成更真实的法律职业道德.

再次,通过带领学生为社会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带领学生直接向社会提供法律咨询活动,参加消费者保护活动和向社会进行普法宣传活动,使学生在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法律活动中提高自身法律修养,通过接触社会大众的真实案件切身感受作为法律人应具备的责任.

2.4课外实践活动的辅助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高校学生工作也担负着培养人格,塑造道德的重任,思想政治教育、学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课外活动等等,凡是与道德教育相关的工作完全可以赋予职业道德的教化的任务.

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十分重视学生法律职业素养教育,特别是在取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后,以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平台,不断探索法律职业素养教育的创新路径和培养模式,以专门课程教育,理论课程渗透、实践实训体验、课外活动辅助等多元化、多层次的教育实践提升法学教学质量,力争培育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熟练的职业技能和丰富的专业知识的法律精英,为地方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今天的法学教育,首要的问题就是要重铸法学的灵魂,沉淀法学的价值,将整个群体的秉持公平、正义和社会责任的意识恢复到正常状态.法学教育作为法学教育者上下而求索的目的物和对象物,是包含着我们力图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一份执着和淡定.法学高等教育必须要结合社会现实需要和发展态势,但仍旧要保留一些自身内在的路径和原则,法学的价值和文化应该在不断调试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论品格和气质.这势必还有相当长而曲折的路程去探索,但这并不阻碍我们前进的方向.

相关论文

法律职业与法律人才培养

本文是一篇法律职业论文范文,法律职业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法律职业与法律人才培养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法律职业及法律及职。

我国法律价值理念模式

本文关于法律及法律制度及价值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法律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我国法律价值理念模式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法律职业的语境变迁与检察官职业化

本文是一篇法律职业论文范文,法律职业类有关本科毕业论文,关于法律职业的语境变迁与检察官职业化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法律职业及检察。

我国法治建设中法律职业伦理的构建

本文是一篇法律职业论文范文,关于法律职业相关学年毕业论文,关于我国法治建设中法律职业伦理的构建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法律职业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