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必须重视法学类专业学生

时间:2024-03-12 点赞:47311 浏览:95009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大学生类有关函授毕业论文,关于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必须重视法学类专业学生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及法学类及社会工作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大学生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法学类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以往在培养法学类学生时普遍存在着重视专业知识讲授而轻视应用能力培养的问题,结果导致法学类学生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各个法学类专业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必须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内容,设置系统配套的课程,并切实抓好实施.


关 键 词:法学类专业学生;就业率;应用能力;培养方案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目前我国共有623所高校开设法学类本科专业,本科在校生数29万多人.“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校法学教育累计培养法学类专业本科毕业生36万多人,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但是,我国高校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法律实际工作的联系亟待加强,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亟待提高.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提高我国法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培养法律紧缺人才的迫切需要.

一、从就业率看法学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状况

分析法学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有两组调查数据颇为耐人寻味,一组是新浪网“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公布的数据,一组是“麦克斯-中国”的调查数据.据新浪网“阳光高考信息平台”的数据,2004年,部属院校的法学专业的就业率高于75%,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率高于85%,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就业率也高于85%;2005年,部属院校的法学专业的就业率在70%以上,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率也在70%以上,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就业率高于75%;2006年,部属院校的法学专业的就业率在75%以上,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率也在80%以上,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就业率高于85%;2007年,部属院校的法学专业的就业率仍然高于75%,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率保持在80%以上,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就业率也高于80%.而“麦克斯-中国”调查的2007年法学类专业学生“半年后的就业率”是,全国本科院校平均水平是91%,非法科院校平均水平是86%,法科院校平均水平是84%.在麦可思公布的2008届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中,法学类专业学生就业率在调查覆盖的11个专业大类中位居倒数第二,就业率为79%,工作岗位与专业对口率仅为47%,都远低于全国88%和71%的平均水平.

2008届本科各专业大类毕业生的就业率排名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两个初步结论,一是法学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不理想,二是法学类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不理想.2007届法学类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低于全国本科水平,毕业生从事与法学相关工作的比例低于全国70%的平均水平,非法科院校法学类的毕业生就业率略高于法科院校,但非法科院校的就业质量低,表现在月薪仅为2303元,低于法科院校363元.2009年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寒冬”,多数大学生都能对自身能力水平和社会就业状况有着比较客观的认识和评估,就业观念悄然转变,但从另一个方面看也证明了就业质量的下降.

二、法学类学生在能力方面与工作岗位需要之间的差异

从就业率等情况可以看出,法学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并不理想.除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大学生人数剧增和社会大的就业环境影响之外,法学类专业学生在能力方面存在的欠缺,也是造成现在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曾湘泉牛玲认为,敬业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是用人单位视为大学生最为欠缺的能力素质[1](P.31);沈文杰认为大学生应该特别注重“与用人单位企业文化的相容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人际交往相处能力”等[2](P.61).一项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生开展的专项调查显示,有50.8%的学生表示教育模式陈旧,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不适应社会需求.他们希望学校应该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把专业课程设置的纵向深入与横向拓宽统筹起来,并适度、适量地在大学生中开设实践型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要大力强化社会实践环节,把社会实践和教育实践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不断提高学校和大学生适应市场需要的能力.

2007年,麦可思-“中国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的数据显示,大学本科毕业生工作要求的最重要的五种能力是“积极学习”、“学习方法”、“有效的口头沟通”、“理解他人”、“积极聆听”.综合这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我们会发现,在这些能力中,可以整合出两种能力是就业岗位最看重的,一种是业务能力,一种是社交能力.从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看,无论是教学主管部门和领导,还是各法学类专业,在制定培养方案时,都是优先侧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对学生的应用能力特别是社交能力的培养,却没有摆在重要的位置.结果就是,从大学生毕业后的实际表现来看,他们所具备的能力与就业岗位的要求之间普遍存在着差距.根据麦可思2007年黑龙江省大学本科毕业生工作要求的最重要五项能力水平调查显示:

1.“积极学习”方面就业岗位的要求能力水平是51.9%,而大学生离校时掌握的能力水平是44.3%,相差约7.6个百分点.

2.“学习方法”方面就业岗位的要求能力水平是46.8%,而大学生离校时掌握的能力水平是39.6%,相差约7.2个百分点.

3.“有效的口头沟通”方面就业岗位的要求能力水平是46.2%,而大学生离校时掌握的能力水平是39.3%,相差约6.9个百分点.

4.“理解他人”方面就业岗位的要求能力水平是44.8%,而大学生离校时掌握的能力水平是40.7%,相差约4.1个百分点.

5.“积极聆听”方面就业岗位的要求能力水平是44.2%,而大学生离校时掌握的能力水平是38.7%,相差约5.5个百分点.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就业岗位的要求能力水平与大学生离校时掌握的能力水平相差分值按大小依次排序为:“积极学习”、“学习方法”、“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聆听”、“理解他人”.代表业务能力的“积极学习”、“学习方法”排在前列,“有效的口头沟通”排在社交能力方面的第一位,说明我国现行的从小到大的“封闭式”教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而“理解他人”因相差4.4个百分点排在最后,笔者认为是社会对80后大学生的预期调低了的结果.

相关论文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下的法学教育改革

本文是一篇法律职业论文范文,法律职业类毕业论文提纲,关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下的法学教育改革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法律职业及法律知识及法。

对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

本文是一篇法学教育论文范文,法学教育相关毕业论文,关于对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法学教育及。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下的通识课程设置

本论文是一篇通识教育方面有关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关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下的通识课程设置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通识教育及大。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中的六大关系

本论文为职业教育方面法学专业论文答辩,关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中的六大关系相关毕业论文提纲,可用于职业教育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

涉外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机制

本文是一篇法律问题论文范文,关于法律问题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涉外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机制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法律问题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