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质量精细化管理战略的

时间:2024-03-15 点赞:49979 浏览:10020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灰分论文范文,灰分有关大学毕业论文,关于煤炭质量精细化管理战略的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灰分及指标及水分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灰分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本文提出的煤炭质量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是建立在常规煤炭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炭产品销售效益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


【关 键 词】精细化;质量控制;经济效益

1研究背景

煤炭属大宗货物,在交易过程中,合同规定质量指标往往不太严格,尤其奖罚条款不太具体.按照高炉喷吹用无烟煤技术条件GB/T18152-2001规定,洗选煤水分Mt≤12.0%,一般合同签订水分指标为9.0%或10.0%,个别钢厂要求8.0%.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水分指标超过合同要求,中间经营商或钢厂按合同规定折算商品煤量,就会亏吨索赔;而水分低于合同规定时,往往不能按实际指标结算商品煤量,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供应方利益.同样,灰分指标也仅仅规定了上限,超过规定时按合同进行处罚,反之却没有相应补偿.但在实际生产出来的洗选煤质量指标一直偏低.如某集团三个选煤厂的具体生产情况(见表1、表2).

由表1可以看出,2006年末精煤水分指标为7.8%、7.2%、5.5%,末精煤水分平均为7.0%,均远低于合同规定9.0%的要求,不能按实际指标结算商品煤量,给集团利益造成了一定损失.

由表2可以看出,2006年三选煤厂的末精煤灰分指标为10.47%、10.23%和10.09%,末精煤灰分平均为10.28%,均低于合同规定11.00%的要求,末精煤质量存在过剩的问题,而不能得到相应的补偿,同样给集团利益造成了一定损失.

通过对该集团下属三选煤厂2006年各煤炭产品质量统计分析,末精煤的质量指标浮动不是很大,常常被人们所忽视,普遍认为产品质量指标能符合合同要求就行了,不可能刚好等于合同指标,可以变换一下思路,虽然做不到,但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完善工艺尽可能接近,在满足用户需要前提下,减少质量过剩.同时,不同计价方式、不同销售价格条件下,产品质量指标的变化,对经济效益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在选煤厂生产时,一定要加大过程控制,实现精细化管理,确保产品质量指标尽可能较近合同要求,且不突破合同规定,尽最大努力减少质量过剩,确保产品质量合格稳定,从而实现质量指标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因此,迫切需要采取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以实现合理控制产品质量指标,达到产品质量的合格与稳定,既能满足合同要求,又能有效地减少质量过剩,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表12006年某集团下属选煤厂末精煤平均水分指标(%)

月份选煤厂一选煤厂二选煤厂三备注

1月6.66.55.9

2月6.86.45.0

3月7.96.65.2

4月7.97.05.5

5月7.77.45.2

6月7.56.95.4

7月7.17.45.5

8月8.07.45.2

9月8.47.26.0

10月8.37.36.5

11月8.77.95.5

12月8.77.95.3

平均7.87.25.5

表22006年某集团下属选煤厂末精煤平均灰分指标(%)

月份选煤厂一选煤厂二选煤厂三备注

1月10.1510.0610.01

2月10.399.889.90

3月10.6510.139.94

4月10.4410.209.87

5月10.3610.309.77

6月10.4010.459.65

7月10.3610.439.69

8月10.3710.4210.03

9月10.5110.1810.51

10月10.5710.1410.76

11月10.7010.3410.64

12月10.7410.2110.58

平均10.4710.2310.09

在此,提出煤炭产品质量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以精细化管理为理论基础,实现煤炭产品质量的合理控制,达到产品质量的合格与稳定,最大限度的提高煤炭产品的经济效益.

2研究分析

通过对该集团下属各选煤厂的末精煤产品质量进行研究分析,依据2006年以来市场平均售价与各选煤厂实施煤炭产品精细化管理战略后产品质量的关系,分别建立模型,对合理控制煤炭产品质量进行分析研究和测算对比,得出如下结论:

2.1末精煤水分指标变化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

按照GB/T18152-2001高炉喷吹用无烟煤技术条件规定,洗选煤水分Mt≤12.0%,但实际操作中,一般合同签订水分指标为9.0%或10.0%,个别钢厂要求的是8.0%,尤其是供过于求时,水分指标更严格.自2003年以来,随着市场变化,结合选煤厂生产工艺情况,通过运销部门与用户充分协商,自2004年开始所签订末精煤销售合同中全水分指标提高到9.0%或10.0%,但在实际生产出来的末精煤水分指标一直偏低,如2所述.

如果把末精煤水分指标控制在9.0%附近,如末精煤全年平均水分指标按8.6%、平均售价按730.40元/吨(2009年不含税与自营铁路运费售价)计,依据实际结算商品煤量计算公式:

末精煤商品煤量增加收益等于1吨含实际水分末精煤重量×(100%-实际水分%)÷(100%-计量水分%)×末精煤价格(1-1)

则增量为水分调整前后实际重量差,经计算以上三选煤厂分别可增收:1×[(100-7.8)/(100-8.6)-1]×730.40等于6.39元/吨

1×[(100-7.2)/(100-8.6)-1]×730.40等于11.19元/吨

1×[(100-5.5)/(100-8.6)-1]×730.40等于24.77元/吨

可见仅调整末精煤水分指标,选煤厂至少可以增收14.12元/吨末精煤.也就是说通过精细化管理,严格调控末精煤水分指标,在保证满足合同指标要求前提下,可通过选煤厂调整生产操作,合理提高末精煤水分指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2.2末精煤灰分指标变化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2006年该集团三选煤厂的末精煤灰分指标为10.47%、10.23%和10.09%,末精煤灰分平均为10.28%,均低于合同规定11.00%的要求,灰分指标存在一定的质量过剩,如果加权平均灰分能控制在10.80%,在其它条件以及入选末原煤质量不变的前提下,根据灰分平衡原理可计算提高末精煤灰分增加末精煤的理论产量.

末精煤实际产量,t×实际灰分,%+副产品配入末精煤产量,t×实际灰分,%等于末精煤理论产量,t×调整灰分,%(1-2)

注:由于选煤厂副产品主要是煤泥和矸石,其售价约为80.00元/吨,其灰分平均一般在75.00%左右,由于其灰分较高,在此暂不考虑其灰分变化,为了便于计算设末精煤产量为100吨.

100×10.28%+配入副产品量×75.00%等于(100+配入副产品量)×10.80%

得出每百吨末精煤通过提高灰分至10.80%可以增加末精煤产量0.80吨,则增量为灰分调整前后实际重量差,经计算选煤厂可增收:

0.80×(730.40-80.00)÷100等于5.2元/吨

在入选末原煤质量不变前提下,通过调高末精煤产品灰分,可以相应提高末精煤回收率,即入选末原煤量不变可以增加末精煤产量,按2006年末精煤生产指标计算,则可增收5.2元/吨末精煤.同时,在末精煤产量不变时,可以增加末原煤入洗量,相应降低末原煤洗煤加工费用.由此可见,在保证满足合同规定前提下,通过严细生产操作,尽可能将末精煤灰分控制在比较接近合同规定值的附近,并尽可能减少质量波动,洗煤效益将显著增加.

通过对末精煤产品指标的分析研究,我们得出:以精细化管理为理论基础,对煤炭产品质量的合理控制,达到产品质量的合格与稳定,可最大限度的提高煤炭产品的经济效益.

3战略的实践

3.1优化考核指标

在以往对选煤厂的煤质考核中一般只规定各产品的考核上限,只要求煤炭产品质量符合合同要求就可,导致选煤厂为了保证煤质考核取得高分,担心提高煤炭产品质量易造成超标问题,均不愿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提高煤炭产品质量.为此,该集团实施煤炭产品质量精细化管理,确保产品质量指标尽可能较近合同要求,且不突破合同规定,尽最大努力减少质量过剩,确保产品质量合格稳定,从而实现质量指标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规定了末精煤灰分、水分考核区间分别为8.0%―9.3%、10.00%―11.20%,保证了煤炭产品质量指标的下限,同时提高考核上限,使选煤厂大胆操作,尽可能的提高煤炭产品质量指标,减少因超标造成的扣分风险,同时对于接近合同指标要求的每一批产品进行加分,如末精煤水分8.7±0.2%可加0.5分,鼓励选煤厂提高煤炭产品质量.

3.2末精煤水分质量控制

(1)根据合同要求加强末精煤离心机与浮选精煤加压过滤机单机检查,严格产品水分指标的检测、调整与控制,确保末精煤最终水分指标合格与稳定.

(2)增加末精煤离心机添加变频器,根据煤质与处理量变化以及精煤脱水离心机筛篮磨损情况,及时调整离心机转速,从而调整末精煤水分指标,确保稳定合格;合理调整、控制浮选精煤加压过滤机加压仓的压力,调整浮选精煤水分指标;在溜槽、煤仓入口处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将浮选精煤均匀地分布在末精煤中;从而有效地控制最终产品水分,从而提高企业效益.

3.3末精煤灰分质量控制

(1)末精煤合同要求灰分指标为≤11.00%,实际生产中时而出现灰分低于10.00%的现象.产品灰分指标过低必然导致精煤回收率下降,要生产既定数量末精煤,必然要增加末原煤入洗数量,从而增加煤泥水处理环节的负荷与费用,造成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因此集团公司加大末精煤灰分指标的控制,加强生产工艺环节的操作,各厂进行小指标竞赛,即对质量岗位司机进行指标竞赛,各质量岗位司机的操作结果越接近厂制定的指标则获得的奖励越多,通过竞赛活动的开展,更好地控制各生产环节的指标,减少洗选过程中的损失,保证产品质量合格,尽可能稳定控制在比合同指标富裕较少的范围内,有效地减少质量过剩,维护企业合法利益.

(2)通过加强检测检验工作,及时掌握原煤质量与产品质量的变化动态,以便及时调整操作参数;加强岗位技术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与应变能力;采用先进的洗煤技术与设备,提高自动化水平,减少人为因素影响等手段,确保产品质量合格稳定.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践,该集团下属选煤厂的末精煤水分自2007年以来,已达8.6%和7.6%;选煤厂末精煤灰分自2007年以来,已达10.55%.末精煤产品质量指标情况均接近合同指标,尽可能的避免了末精煤产品质量过剩现象的发生,达到了精细化管理的目的.

4效益计算

4.1末精煤产品质量控制效益计算

4.1.1末精煤产品水分控制效益计算

选煤厂一2007年至2009年的末精煤水分分别是8.3%、8.4%、8.5%;选煤厂二2007年至2009年的末精煤水分分别是6.0%、6.7%、8.2%;选煤厂三2007年至2009年的末精煤水分分别是8.2%、8.3%、8.5%.

根据式(1-1)得出该集团选煤厂在控制末精煤水分指标至少可以增收14.12元/吨末精煤.

4.1.2末精煤产品灰分控制效益计算

选煤厂一2007年至2009年的末精煤灰分分别是10.70%、10.68%、10.78%;选煤厂二2007年至2009年的末精煤灰分分别

本文是一篇灰分论文范文,灰分有关大学毕业论文,关于煤炭质量精细化管理战略的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灰分及指标及水分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灰分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是10.44%、10.83%、10.63%;选煤厂三2007年至2009年的末精煤灰分分别是10.65%、10.43%、10.23%.

根据公式(1-2)计算得出控制末精煤灰分,选煤厂平均可增效5.2元/吨末精煤.

5小结

经计算,通过煤炭产品质量精细化管理战略的研究与实践,是提升煤炭产品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实施“煤炭产品精细化管理战略”的过程中,使煤炭产品质量管理的规范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具有把企业引向成功的功能和可能.

另外,煤炭产品质量精细化管理战略也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充分挖掘产品质量中的潜力,是煤炭资源合理、充分利用的一种有效手段,对同行业具有较强的推广和借鉴价值.

作者简介:

叶苗(1976-),女,河南封丘,专科,助理工程师,矿山专业,现在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永煤公司生产部选煤煤质处从事煤质管理工作.

相关论文

PDCA模式下的煤炭质量精细化管理

本文是一篇煤炭企业论文范文,煤炭企业有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PDCA模式下的煤炭质量精细化管理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煤炭企业及高质量及。

煤炭企业内部质量精细化管理

本文是一篇质量管理论文范文,关于质量管理方面毕业论文,关于煤炭企业内部质量精细化管理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质量管理及煤炭及质。

如何加强企业质量精细化管理

本文是一篇质量管理论文范文,质量管理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如何加强企业质量精细化管理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质量管理及质量管理。

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

本文是一篇煤炭企业论文范文,关于煤炭企业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煤炭企业及企业文化。

煤炭营销精细化管理

本文是一篇企业营销论文范文,企业营销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煤炭营销精细化管理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企业营销及煤炭营销及煤炭企。

强化煤炭质量统计管理

本文是一篇煤炭企业论文范文,关于煤炭企业类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关于强化煤炭质量统计管理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煤炭企业及统计工作及。

战略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特点的与控制

本文是一篇成本管理会计论文范文,成本管理会计方面学年毕业论文,关于战略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特点的与控制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成本管理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