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冬枣第一乡

时间:2024-01-15 点赞:47537 浏览:92326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关于科技创新及技术员及员外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科技创新方面有关论文范文,与中国冬枣第一乡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科技创新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2005年10月2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澳门厅高朋满座、学者云集,由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国林学会和中国经济林协会共同主办,沧州市政府和黄骅市政府承办的中国原产地域保护产品黄骅冬枣产业发展高层研讨会隆重举行.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河北省政府副省长才利民、沧州市委书记郭华、沧州市市长孙瑞彬、黄骅市委书记杨红榜、市长陈西峰出席了会议,陈西峰介绍了黄骅冬枣的发展情况.
黄骅古冬枣打通了一条绿色通道,她把健康带给人们,让绿色引领时代潮流;黄骅冬枣架起了一座沟通之桥,她把目光聚焦到黄骅,让黄骅扬名于华夏;黄骅冬枣铺就了一条富民之路,她把生机留给了大地,让农民得到了回报;黄骅冬枣打开了一道历史之门,她把历史浓缩到现在,让古文化服务于新产业;黄骅冬枣开启了一扇世界之窗,她把黄骅推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了黄骅.古冬枣,新黄骅.历史悠久的黄骅冬枣一定能够伴随着现代化的步伐名扬四海,走向世界.
会后,市长陈西峰在蓝岛大厦门前亲自当推销员走进人群叫卖:“一日三颗枣,红颜不见老,黄骅冬枣营养丰富,又脆又甜,先尝后买,今年黄骅有25万亩冬枣喜获丰收,将有1000万斤进入北京市场!明年请大家到黄骅参加采摘节,边旅游边摘枣!”
黄骅市林业局局长王炳礼,这位为发展冬枣产业立下大功的同志不辞辛劳带领工作人员在北京与蓝岛大厦超市、城乡贸易中心、双安商场、法宝超市、城乡仓储超市等大超市沟通,打开了北京市场.并先后在沈阳、天津、大连等地成功举办了黄骅冬枣推介会,黄骅冬枣在全国沸沸扬扬,饮誉华夏,走向世界.

冬枣是黄骅独特果品,是中国生产冬枣最早的产区.后来,其它省份虽也生产一点儿(个别地区虽也有些规模),但其品质却无一伦比.
因为它有赖于区域性、气候、海洋生态及独特的土质.
在海洋资源丰富、万顷农田飘香的黄骅市,同时生存着一个珍稀果品――冬枣部落.每到金秋十月,冬枣园里红香一片,争奇斗艳,引得行人驻足,游人止步.满树红艳艳、脆生生、瞪着鼓鼓圆圆的红眼睛像红透了的小苹果,又像红宝石一样闪烁着红光的冬枣,香气袭人,令人垂涎欲滴,咬一口甜脆可口,沁人心脾.
2005年10月,我来到齐家务乡聚馆村.这里生长着6000多棵古老的冬枣部落和一棵冬枣的先祖――冬枣树王.
岁月的风刀,把这颗老冬枣树雕刻得苍古幽远,黑黑的皱褶里,突凸着历史沧桑的年轮,龟裂腹破的枣树膛心里,长出了几根小枣树,浓绿的树冠,枝繁叶茂,沉甸甸的枝头上挂满了翠嘟嘟的冬枣.
我站在老冬枣树下,听着村党支部李书记的叙述,发古之幽情.
史料记载,沧州栽培枣树(其中包括冬枣树),始于2700年前的春秋战国,在唐代已成规模.据《盐山县志》记载,(黄骅原属盐山县境)唐朝诗人刘长卿《泊无棣沟》诗中描写道:“行过大山脊小山,房上地下红一片.”(小山原属黄骅县辖区)有唐宋八大家之誉的著名宋代文人曾巩在《救灾论》一文中记载:“熙宁元年七月甲申,河北地震洪灾,堕城郭,坏庐舍,百姓暴露乏食,瀛州为甚(辖沧州地区)等既无所处,而就食无粟,百姓相率而去等甚则杀牛马而去者有之,代桑枣而食之等”.瀛州今为河间,可见在宋代,枣就在沧州成了重要救灾物资.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颁布了一道在沧州广种枣树的法令.《河间府志》记载:“洪武二十七年,命工部行文书,教天下百姓务要多栽桑枣,每户初二百株,次年四百株,三年六百株,栽种够数目,造册回奏,违者全家发配云南金齿充军.”黄骅聚馆村冬枣当由此时发展而形成规模.
明朝年间,聚馆村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聚馆村原名叫刘村,刘村有个刘员外,家资盈富,有良田千顷,他爱女刘小姐长得俊美、窈窕,知书达理,才貌双全.但性格倔犟,认死理儿,认准的事不达目的不罢休.刘员外喜欢她,爱如掌上明珠.王孙公子、富家子弟欲娶她为妻的挤破门槛,都被刘小姐拒之门外.
原来,刘小姐有自己的盘算,她听说,当今皇上年轻漂亮,就暗下决心,终生不嫁,也要想法见到皇上.时间一年年过去,刘小姐―年年长大,已经二十岁了.眼见刘小姐天天消瘦,茶饭不思,病倒在床,刘员外急得多次询问,女儿才把心中的秘密告诉了父亲.
老员外仰天长叹,求神问卜,均不凑效,盼待着皇帝选美也没希望,急得无计可施,只是摇头叹息.突然心里一亮,何不问计于天下,定有高人助我.于是他设馆招贤.一天,一个年近七旬的老者,满脸污垢,步履蹒跚,气喘吁吁的来到招贤馆,坐在贵宾席上,大吃大喝,如此十多天.下人劝刘员外把他赶走,刘员外劝慰手下人要以慈悲为怀,不要慢待老者.
一天,下人告诉刘员外,那老者出言不逊,说咱们家慢待了他.刘员外生性好善,急命人把老者请进中厅,摆了一桌宴席款待老者.老者吃了个肚满腰圆,深受感动,问道“刘员外有事求我吗”刘员外说:“施恩不图报,区区一饭,何足挂齿!”
老者一笑:“想是员外看我寒酸,以为我无甚技艺,实言相告,我虽穷困潦倒,却略懂些医道,若蒙不嫌,可试说之.”
刘员外见老者谈吐不俗,且懂医道,只好相告女儿病因.
老者摸了刘小姐脉象,说:“这有何难.”说罢在袖里取出一颗小树枝,嘱咐刘员外,时值春月,可把这片小树枝嫁接到枣树上,两年后会结出像小苹果一样脆枣,此谓冬枣,金秋十月冬枣熟透,落地而破,不要吃,请州官以贡品送给皇上,你女儿肯定能如愿以偿.说罢老者扬长而去.
刘员外遵照老者的嘱咐,如法栽培,两年后果然挂满了冬枣.州官如获至宝,亲自乘快马带领衙役把冬枣送到皇帝面前.皇帝望着这些比苹果小、比枣大、红艳艳、金光闪闪、光滑润圆的冬枣,龙颜大悦,连吃了三个,顿觉神清气爽,沁人心脾,连连赞誉:“真乃人间仙品,堪称百果之王,是哪里所产何人栽培”
州官跪禀:“启奏万岁,此乃下官所属刘村一大户小姐所栽,因她久慕皇上威德,故而以多年栽培之果,报答万岁爷天高地厚之恩德,此诚可嘉,此情至深,此女想一睹皇上天颜已有数年之久,臣所辖地方,无人不晓.”
皇上闻听,龙心大悦:“竟有如此痴情之女,速召来见联.”
州官喜自不胜,不几日便把刘小姐接到京师.
皇上见刘小姐仪表端庄,艳比西子,漂亮俊雅,高兴异常,便把她留入宫中,后来成了宠妃.
这则传说始于明代,迄今600多年了,而栽种第一颗冬枣树的又始于哪一年
据《沧县志》记载,聚馆古冬枣是大明永东皇帝指定的宫庭贡品,也曾运津出口,获利颇丰.
一位七十多岁的林业技术员,是位冬枣迷,他对冬枣的历史颇有研究,他给我讲了一段故事:
唐朝时,河北窦建德起兵造反,唐朝大将罗成奉命率军征剿,正值十月,队伍路过聚馆,一阵清风送来阵阵清香,军士们遥望见一片大枣林,红嘟嘟的冬枣挂满枝头,因罗成的军纪严明,军士们不敢乱动百姓的东西,经过请示罗成,罗成又与枣主人商量好价钱,每个军士给了十个.十个大冬枣军士们吃得津津有味.百姓见罗成的队伍秋毫不犯,很受感动,为表达心意,枣农们又送给罗将军一百多斤,罗成却之不恭,只好收下.
一些传说,是历史事件的夸张,抑或是荒涎无稽,但其朝代、时间都是很讲究的.老技术员讲的这个事故,起码证明黄骅冬枣在唐代就已有些规模.
我站在黄骅郛堤城上东观沧海,不见了当年汉武帝东临渤海的汹涌大潮,只望见渤海畔渐露出的一片潮汐,凝固成退海之地,茫茫大野,满目荒蒿.
当年汉武帝带甲十万,携姬妾嫔妃东观渤海,心中甚是快慰,地方官连忙筑起土城,后命名为郛堤城,这圈废墟至今仍发着幽古之光.
[ 2 ] [ 3 ] 地方官为讨好皇帝,备足稀世之宝,各种贡品献给皇上.汉武帝面对珠宝玉器并不感兴趣,倒对沧州州官进贡的那红如小苹果、油光闪亮透着清香的冬枣欣喜若狂.遂取一枚,咬一口,甜汁四溢,香脆可口,鲜酥醇芳,略有酸味,回味无穷,口感甚好,不觉大悦,嘉之日:“真果中之王也!”
于是,冬枣谓“果中之王”便由汉武帝始.
黄骅市冬枣栽种面积由2000年的50000亩,在黄骅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林业局局长王炳礼带领班子成员和全局干部职工经过近几年的拼博,现在栽种面积已达25万亩,2006年将全部挂果.
近年来,局长王炳礼带领全局职工大力推进冬枣产业,实现了从育苗、栽培、管理到储藏、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走出了一条黄骅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建成了天天、国润、众宝、百丰、华夏、绿野、华林、神农、华强、天汉等十家冬枣保鲜加工龙头企业,年脆枣加工能力4000吨.大中小型冬枣保鲜库500个,年冬枣保鲜能力10000吨.培育了“众宝”、“十月红”、“华夏”、“遥乡村”等知名品牌,产品畅销北京、天津、上海、沈阳、哈尔滨、吉林、大连、江苏、香港、台湾、澳门等近三十个省、市、区,进入国际、国内航空领域,打入日本、美国等国际市场.投资2000万元,占地100亩的孔店冬枣专业市场,一期工程已经运营,年冬枣交易量达40000吨.黄骅冬枣已成长为我国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中的突出代表.
黄骅冬枣有着肉厚皮薄、酥脆多汁、酸甜可口的特性,营养价值极高.据河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测定,黄骅冬枣白熟期含糖量为32.2%,总酸含量为0.367%,每百克鲜枣中维生素C含量为354毫克,相当于苹果、梨、葡萄等大众水果的50―150倍,比猕猴桃还高3―4倍,被称为“活的维生素丸”.同时还含有较多的蛋白质、18种氨基酸A、B1、B2、E、P和铁、锌、钾、钠、铜等多种微量元素及抗癌物质环磷酸腺苷、儿茶酚.这些,对补血健脑、降压健脾、消食健胃都有特殊效果,同时,还能防治心血管病,抗过敏和抑衰抗癌、治疗肝炎等.
为提高黄骅冬枣知名度,1994年11月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华夏”牌商标;
1996年10月被专家评为“全国260余个鲜食枣品质之冠”;
1999年,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获金奖;在首届京、沧、津农产品洽谈会上被评为优质产品金奖;
2001年,黄骅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并被河北省林业局命名为河北省优质冬枣生产基地市;
2002年6月“黄骅冬枣原产地域保护区”和绿色食品认证获国家批准,并被命名为“黄骅冬枣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园区”;
2003年注册“黄骅冬枣”著名商标.
王炳礼魂系冬枣跑“部”进省争取退耕还林项目资金,倾全力发展冬枣,为农民增加收入,他深入全市九个企业乡镇、270个自然村,近十万农户,全市冬枣林里都留下他的身影.止今已在孔店村建设15000亩冬枣基地一个,千亩以上的基地35个,五百亩以上的基地80个,今年冬枣产值达四亿元.

“王炳礼有创新思维,真抓实干,为发展冬枣立下汗马功劳.”
黄骅人民有口皆碑,只要提起王炳礼,都会这样说.
黄骅市委、市政府领导充分肯定王炳礼勤政为民、真抓实干的拼博精神,号召全市科、局领导向王炳礼学习.
王炳礼,一位曾长期担任乡、镇领导的干部,现在成了林果专家,他把林业局长当活了,当硬了,当出了水平.
王炳礼自2002年担任黄骅市林业局局长以来,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己任,加大林果结构调整力度,使冬枣产业迅速发展,并实现了由资源优势向特色优势、由产品优势向市场优势、由基础优势向规模优势转变.一个以优势果品――黄骅冬枣为主、以苹果、梨、葡萄、桃及其它果品为补充的黄骅特色果业已形成,使全市经济林面积达40多万亩,其中冬枣25万亩,小枣2.6万亩,苹果等其它果树面积4万亩,特别是冬枣种植面积已遍布全市9个农业乡镇的270个村,成为农民致富一个新的增长点,果品产值占大农业的30%,使黄骅的果业实现了新的飞跃.
王炳礼在引导群众转变观念的同时,培树了孔店、二科牛等果品专业典型村.他以典型引路,带动全市果业发展.几年来,王炳礼带领局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建设以林果、冬枣为主的生态村20多个,培树了常郭镇的高代庄、旧城镇的小六间房等10余个靠发展冬枣脱贫致富的村,有力的带动了全市果业的发展.
王炳礼改变服务方式,变随叫随到式为主动进村入园式,组织技术服务队,根据果农的季节需求,主动上门实行分片包村、责任到人、全程技术跟踪服务.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完善了以林业局为主体,乡镇技术站为基础的市、乡、村服务体系.近年来,先后举办林果技术培训班500多期,培训果农10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8万份,基本上实现了果树种植户均一个技术明白人.科技转化率大大提高,创出了平均亩产3000斤,产值1.6万元,总收入30余万元的丰产典型,全市农民靠果品人均增收5000元.
在黄骅果业的发展中,王炳礼非常重视科技创新,他前往全国各地主动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加强联系与合作,积极引进技术.经过科技攻关,探索出一条冬枣树早果早丰的新途径,研究成功了“滨海盐碱地冬枣速生繁育”、“冬枣生物学特征及树型选择”、“冬枣品种选优”、“冬枣贮藏保鲜”等技术,并在黄骅果业生产中加以推广,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冬枣早果早丰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采用了高密度栽培模式,打破了冬枣树结果晚、产量低、品质差的旧生产模式,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培树出了一批靠科技致富的典型村户,如滕庄子乡孔店村,积极引进冬枣栽培管理新技术,实行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今年该村冬枣产量近400万公斤,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人均收入6000多元.王炳礼注重品种选优.对黄骅冬枣实行进一步的优选,选出了冬枣优良品系――黄骅冬枣2号、3号.利用高接换头来改劣换优,改接冬枣30000亩.建成优质冬枣苗木基地3000亩,保证了冬枣发展良种化的快速进行.同时大力推广无公害生产,建成无公害生产示范园116个,基本上通过了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全市认证面积已达10万亩,今年年底争取全部通过认证.在省、市林业局大力支持下,王炳礼带领着林业局技术人员按照“树开心、枝拉平、精细管、肥平衡、无公害、质先行”的原则,在滕庄子乡孔店村进行了树落头、枝拉平、开心形等树体改造和树形改良技术的推广,建成了网架式、篱壁式等现代化栽培模式的示范园,经济效益明显增长.
为了强化冬枣产业化经营,在王炳礼的主持下,建立了市级冬枣协会,发展乡村冬枣服务组织30余个,容纳5万农产.壮大了冬小枣经纪人队伍,全市从事冬枣贩销经营的经纪队伍已达4000余人,并在协会组织的协调下,实行统一供苗,统一栽植,统一管理,统一质量,统一销售,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积极协助企业通过多渠道的融资、筹资6000多万元,建成了华夏、天天、华盛等多家冬枣加工龙头企业,具备10条生产流水线.特别是天天食品有限公司己成为沧州市优秀龙头企业,投资1.2亿元的神农公司扩建项目,为黄骅冬枣产业壮大了龙头.
建立了河北省冬枣研究所.形成了健全的科技网络,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得到了加强.
近几年来,王炳礼为争取资金,加大项目运作力度,从国家、省等部门多渠道争取到了大量林业项目和扶持资金,据初步统计,从2001年到现在,林业局共向上争取林业项目20个,国家扶持资金3000万元,通过项目实施造林12万亩.带动和促进了林业及冬枣产业跨越式发展.
[ 1 ] [ 3 ] 十月初,我在羊三木乡王曼辛庄冬枣园采访了我曾报道过的村支部书记王景全.几年没见面,如今他成了冬枣专家,经常应邀到天津、山东等地讲课.在“上纲要”年代,王景全在村支部书记任上干有声有色,曾是粮食生产“上纲要”的先进村,改革开放后,他辞职不干,到黄骅市开了一家门市部,买卖很红火,1997年村里要求他回村任支部书记,市、乡领导也劝他回去,他推辞不过,便回到了家乡.村里穷得叮当响,怎么办他重建了大窑,又上了几摊厂子,引水改造了盐碱地,蓄黄河水发展养殖业,村里有了生机,经济开始振兴,他调修了村级公路,自己拿出五万元钱办公益事

本文关于科技创新及技术员及员外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科技创新方面有关论文范文,与中国冬枣第一乡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科技创新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业,受到群众一致称赞.同时制订计划,落实了300亩冬枣园,现在已发展到2000亩,农民富了,王景全正计划照乡党委指示投资建设较现代的新式农村住宅.
全国劳动模范孔店村党支部书记刘玉山、旧城镇小六村党支部书记、齐家务乡二科牛村村长深有感触的说:“前几年种苜蓿,结果种了几年赔了几年,后来我们毁了苜蓿改种冬枣,受益后冬枣成了农民的金豆豆,从事冬枣的人均9000多元.那一年主席来黄骅,我们想送点冬枣让他老人家品尝,结果没送成.没让江主席吃上黄骅冬枣,我们至今后悔,那一次如果让江主席品尝到冬枣,黄骅冬枣名气就更大了.
一番话,表达了他们对古冬枣的热爱,对占有市场的渴望,欲让周家领导人为冬枣品质予以肯定的心情及让冬枣冲出亚洲走向全世界的豪情.同时,他们交口称赞林业局长王炳礼为发展冬枣的奉献精神.

王炳礼,49岁,一个胖乎乎的汉子,面色黑红,圆脸庞,憨厚诚实,浓眉下一双机敏有神的眼睛.上身穿一件褪了色的小蓝格卡克衫,下穿一件深蓝色休闲裤,头形散乱,衣着平平,由于过去长时间担任乡、镇领导,养成了一种诚信、和善与农民打成一片的好作风.
几年来,炳礼对创建黄骅冬枣基地理解很深刻,他接受我采访时,谈出具有亮点的理念:发展冬枣是实现黄骅市绿化达标,开发名、优、稀、特品种,配套推进小康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政治任务.冬枣适应性强,是农田林网、框架绿化、村庄绿化的首选树种,具有经济和绿化的双重价值.发展冬枣是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一个突破口,大规模发展冬枣,逐步形成规模优势、特色优势,并带动相关的育苗、储藏、运输、加工等一系列经济链条的连锁发展,使之成为黄骅市的优势产品、特色产品、拳头产品,联结国内外市场,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冬枣第一乡.这一次北京、天津、沈阳等地的宣传推介活动,赢得了消费者和市场对黄骅古冬枣的认可,冬枣的品质、信誉、媒体宣传三者永远是生命线,为黄骅冬枣走向世界奏响进军号.
一个绚丽的梦,将在憧景中实现.
王炳礼为发展冬枣魂牵梦绕,立下功勋,他先后被评为省科教兴农先进工作者,省林业厅先进个人.

我在黄骅冬枣园里徜洋,煌煌的冬枣像熠熠闪光的红宝石,虽没有红宝石的光芒,却放射着沁人心脾的芳香.
鲜红的金冬枣包着春含着夏,在阳光下闪现着春华秋实的光华.
春华秋实,枣林的枝头上一片殷红.
我爱中国冬枣第一乡黄骅的冬枣林,也爱那些魂牵梦萦为冬枣的人们,爱他们的春之花、夏之叶、秋之金果;爱他们顽强的执着,爱他们的无私贡献,爱他们为黄骅绿原里几十万亩冬枣林结硕着灿烂、幸福的明天.
[ 1 ] [ 2 ]


相关论文

民间艺术“发绣”第一乡

这是一篇工艺美术方面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与民间艺术“发绣”第一乡相关毕业论文提纲。是论文发表专业与工艺美术及博物馆及房屋建筑方。

中国富人的第一件藏品

关于油画及作品及生活质量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油画方面有关中国论文发表网,关于中国富人的第一件藏品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对写作。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本文是一篇商品经济论文范文,关于商品经济类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商品经济及近。

中国专利世界第一的冷

本文是一篇知识产权论文范文,知识产权相关学士学位论文,关于中国专利世界第一的冷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知识产权及专利及经济全球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