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文题目新闻学基础

时间:2024-02-07 点赞:49021 浏览:9765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文学欣赏论文范文,文学欣赏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音乐鉴赏文题目新闻学基础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文学欣赏及文学作品及刊物上发表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文学欣赏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2016年度"国家精品课程"

申报表

推荐单位河南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所属学校河南大学(省部共建)

课程名称文学欣赏导引

课程层次(本/专)本科

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践(验)课所属一级学科名称文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中国语言文学

课程负责人胡山林

申报日期2016年6月

二○○九年三月

填写要求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姓名胡山林性别男出生年月1951-02最终学历大学职称教授13837823401学位职务教研室主任传真03782863027所在院系河南大学文学院E-mailhushanlinkf@126.通信地址(邮编)开封市明伦街85号475001研究方向文艺理论与文学批评1-2

教学

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文学欣赏导引

基础课,公选课

10

2004——2016

2000

文学与人生

公选课

6

2005——2016

850

文学概论

基础课

9

2004

300

艺术哲学

研究生课

4

2004——2016

36

2,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课题名称:关于跨专业开设"人生视角读名着"课程的研究,课题来源:河南大学(2004),主持人.

(2)课题名称:"人生视角读名着"教材建设(CJ—0412),课题来源:河南大学,主持人,教材(出版社更名为)《文学与人生》,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3,教学论文

⑴从"看热闹"到"看门道"----开设"欣赏导引"课程,提高文学欣赏能力(论文)《高等教育研究》(第3辑),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

(2)论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论文)载《走出半个人时代》,时代出版社,2000

(3)《心灵朝圣之路——从人生视角看〈复活〉的精神价值》,高等教育研究(第七辑),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4)文学与人生(教学论文)河南教育(高教版)2006年第11期.

(5)<,<,项链》主题新解名作欣赏2007年第5期(文学研究版)

4,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⑴《文艺欣赏心理学》,2002年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

(2)《开设文学欣赏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学改革项目),2003年河南省创新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3年《名师指导课外阅读》河南省教育厅一等奖.

(3)2004年河南大学名师,2004年河南省优秀教师

(4)2016年3月,教材《文学与人生》(原名《人生视角读名着》)获河南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

5,主编的规划教材

《文学欣赏》(高等院校教材),32万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1-3

学术

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文学艺术与终极关怀河南大学社会科基金项目,2005年,主持人.

(2)终极关怀:文学深层精神价值研究国家社科项目(06BZW009),主持人

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均为独着)

(1)文学艺术与终极关怀人民日报2004,2,10

(2)永远行魂的心灵实验理论与创作2006,6

(3)文学与人生河南教育(高教版)2006年第11期.

(4)老庄乐论的终极关怀精神中国音乐学2016年第1期.

(5)家园何在——文学中的理想世界河南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

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⑴《心灵感悟:文学与人生》(独着)2003年河南省教育厅二等奖.

⑵《寻找灵魂的归宿》,河南省文学艺术(批评)成果优秀奖2007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2.主讲教师情况⑴

2⑴-1

基本

信息姓名赵宁性别女出生年月1951-12最终学历本科职称教授03782866483学位学士职务传真03782863027所在院系河南大学文学院E-mailzhanning@henu.edu.通信地址(邮编)开封市明伦街85号475001研究方向文艺学基础理论与西方文论2⑴-2

教学

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西方文论

专业基础课

6

2005--2016

900

文学欣赏导引

公选课

6

2005

400

名着导读

公选课

6

2006--2016

1000

2,近5年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60余人,指导硕士生毕业论文6人.

近五年所获教学奖励(不超过五项):

荣获2004年河南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学一等奖.

荣获2004年度开封市"优秀教师"称号.

荣获2001-2003年度河南大学教学优秀一等奖.

2⑴-3

学术

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独立承担2002-2004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世纪先知托尔斯泰》.

合作承担2002-2004年天津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系列丛书《新编世界史话》,负责主编其中的《文学艺术卷》.

3,终极关怀:文学深层精神价值研究国家社科项目(06BZW009),第一参与者

二、近年发表的论文(不超过五项)

论文《乌托邦文学与圣经》(独着),载《外国文学评论》(核心期刊)2001年第2期.

论文《从<,傻子伊万的故事>,看托尔斯泰的"天国"思想》(独着),载《俄罗斯文艺》(核心期刊)2002年第6期.

论文《希伯来"正典先知"的认识论探幽》(独着),载《外国文学研究》(核心期刊)2004年第1期.

三、近年发表的专着

《先知书·启示文学解读》(独着),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

四、获奖情况

1,论文《乌托邦文学与圣经》(独着)于2002年荣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8-2001年)(独着)以及河南省社联优秀论文一等奖(2001年).

2,专着《先知文学与启示文学解读》(独着),荣获200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优秀专着二等奖.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主讲教师情况⑵

2⑵-1

基本

信息姓名张清民性别男出生年月1965-06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教授03782825696学位博士职务传真03782863027所在院系河南大学文学院E-mailzqm@henu.edu.通信地址(邮编)开封市明伦街85号475001研究方向文学理论与美学2⑵-2

教学

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文学欣赏导引

公共课

8

2006

400

西方文论

专业基础课

6

2004—2016

1200

每年指导学生毕业论文3—4人,指导学生毕业实习10-12人,指导研究生论文2-3人.

3,参加教学研究课题《人生视角读名着》的研究,撰写4万字.参加《名师指导课外阅读》的写作,撰写3万字.2⑵-3

学术

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⑴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学科规训过程研究(2004)河南大学学术基金主持人

⑵社会语境与文学理论形态生成(2005)国家社科青年基金主持人

2发表学术论文

1,《话语与权力》《河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06年12期转载.

2,《20世纪40年代文学理论话语构成机制分析》《文学评论》2005年第4期

3.《叙事,反讽与包容诗的理想》《理论与创作》2005年第3期

4.《叙事研究与社会学立场》《人文杂志》2005年第2期

5.《〈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思想史意义》《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第11期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主讲教师情况⑶

2⑶-1

基本

信息姓名张亚军性别女出生年月1972-02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副教授13598354660学位博士职务传真所在院系河南大学文学院E-mailShzyj329@sohu.通信地址(邮编)开封市明伦街85号475001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论与诗学2⑶-2

教学

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文学欣赏导引

公选课

8

2004

300

古代文论

专业基础课

6

2005—2016

1000

古代文学史

专业基础课

12

2006-2007

600

2,每年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5—6人,评阅硕士生毕业论文2—3人.

3,参编《中国20世纪学术大典》,3万字,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2⑶-3

学术

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韩柳文学与佛教,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04已结项.参与者.

南朝四史与南朝文学研究,河南大学人文社科基础研究项目,2006年结项,主持人.

《论南朝四史史传人物的文集记载》,发表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4-1,2005年荣获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4,《论南朝四史史臣的文学观》,发表于《山西师大学报》2005-2,中文核心.

《论南朝四史史传人物的文学定位》,发表于《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8,同时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3全文转载.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主讲教师情况⑷

2⑷-1

基本

信息姓名杜智芳性别女出生年月1975—06最终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03782866483学位硕士职务传真所在院系河南大学文学院E-mailduzhifang@h

本文是一篇文学欣赏论文范文,文学欣赏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音乐鉴赏文题目新闻学基础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文学欣赏及文学作品及刊物上发表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文学欣赏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enu.edu.通信地址(邮编)开封市明伦街85号475001研究方向文学理论与美学2⑷-2

教学

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文学欣赏导引

公选课

6

2016

400

文学概论

基础课

9

2006—2007

600

2每年指导学生毕业论文3—4人,指导毕业实习5—6人.

3参加《名师指导课外阅读》的写作,撰稿"现代艺术技巧举隅"5万字,20032003年出版.2⑷-3

学术

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丹纳美学思想研究(2004—QN—007),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主持人.

2参加《新时期文学的文化蕴涵》课题的研究,撰"汪曾祺作品的文化意蕴"333万字.

3论文《个性灵魂与理性旗帜的悖论——丹纳艺术本质特征论》,河南大学学报2003,2.

4,论文《丹纳美学理论新释》,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10.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3.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

构成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胡山林男1951-02教授文艺学组织领导,主讲赵宁女1951-12教授文艺学主讲张清民男1965-06教授文艺学主讲张亚军女1972-02副教授文艺学主讲刘军男1973-09讲师文艺学主讲或辅导杜智芳女1975-06讲师文艺学主讲或辅导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

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本课程负责人所在的文艺理论教研室有教师10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2名,讲师4名.50岁以上1名,40岁以上4名,40岁以下5名,其中博士4名,硕士4名.博士,硕士分别毕业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着名学府.教研室为学生开设8门专业课.本课程负责人已有33年高校教龄,多次获得河南大学教学优秀一等奖及其他教学奖项,多次年终考核优秀.教研室所有教师均可讲授2—3门课.3-3

教学改

革与教

学研究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1,胡山林的《文艺欣赏心理学》2002年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

2,胡山林主持的教改项目《开设文学欣赏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003年获河年获河南省创新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3,胡山林主编的《名师指导课外阅读》(丛书6本)2003年获河南省教育厅一等奖.该丛书为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精选的内容.

4胡山林主编的《文学欣赏导引》1995年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为大学生素质教质教育提供了教材.

5,胡山林主编的《文学欣赏》,2016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列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教材.3-4

师资

培养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1鼓励青年教师考研究生(硕士,博士),教研室6名青年教师已分别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提高了教研室教师的学历层次以及整体学术实力,年轻教师多数已能独当一面的承担教学科研任务.

2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教改项目和学术研究项目的研究,并分别取得相应成果.如张清民三年来分别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两本专着,在《文学评论》等刊物上发表二十多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

3鼓励青年教师独立申请或参与重大学术研究课题的研究.如张清民2005年获得国家社科青年项目(《社会语境与文学理论形态生成》,张亚军和杜智芳2004年获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刘军为国家社会科项目《欧洲中史》的主要撰稿人.

4帮助青年教师备课,组织听课,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目前青年教师都能开出2—3门基础课或选修课,讲课效果良好,已普遍受到学生欢迎.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4.课程描述

4-1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本课程为负责人独立创设的面向全校各专业的素质教育课和中文专业基础课.

创设的缘起

创设这门课,基于现实和理论课教学改革两方面迫切需要.

⑴现实的启发:1987年秋,本课程负责人为中文专业本科生开设选修课《文艺欣赏心理学》,主要讨论欣赏心理诸问题,在讲授过程中,同学们提出希望同时讲一讲怎样欣赏作品问题.他们说,作为中文专业大学生,主要和文学作品打交道,但究竟应该怎样欣赏,分析却心里没底.这种不合理现象亟待改革,为了满足学生的迫切要求,需要开设文学欣赏导引课.

⑵理论课程改革的需要:造成中文专业学生不会欣赏,分析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原因之一是传统的文学理论课程注重概念,原理的逻辑推演,空洞抽象,脱离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实际.实践证明,传统的文学理论课程需要改革,即需要增设怎样欣赏,分析作品的课程.

2,开出课程,出版教材

鉴于学生的迫切要求和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需要,经过认真准备,《文学欣赏导引》作为中文专业一门新增设的基础课,于1992年秋开始在河南大学中文系讲授,受到学生的热情欢迎.在讲授过程中,不断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充实讲稿内容,1995年由河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教材出版14年来,已5次重印,印数高达17000册.

课程开设范围

文学欣赏导引课程适应面极广.十几年来,已经面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过讲授:普招本科生,专升本,脱产本科,中学语文教师培训班,函授本科等.


2000年秋季起被学校遴选为素质教育课

进入新世纪,为了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新理念,河南大学组织专家认真讨论,遴选本课为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开设以来受到学生普遍欢迎,选课人数极多.

5,2016年被清华大学出版社列为素质教育教材

《文学欣赏导引》经过修订补充完善,2016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同时列为"高等院校教材",这套教材专为全国高等院校素质教育所用,包括《大学语文》《社交礼仪》《音乐欣赏》《大学生心理健康》三十多种.

4-2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4-2-1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承担为中学培养合格的语文教师(部分从事新闻,文秘等文字工作)的任务,培养目标决定学生必须具备欣赏,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本课程最初正是为培养上述能力而设置.

同时,欣赏文学作品(从而了解社会了解人生提高人生境界)的能力也应该是各专业大学生的一项基本能力,是综合素质的一个方面,因而本课程适应于所有专业的学生.本课程的设置,直接服务于上述能力的培养,服务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4-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以清华版《文学欣赏》为教材)

这门课分为五部分(编)共十章.

第一编"必要的理论准备",介绍一些关于文学和文学欣赏的最必要最基础的理论知识,这对于宏观地理解,把握文学和文学欣赏具有指导意义.约6学时.

第二编"文学欣赏的角度",即文学欣赏的切入点.这是本课程的主体和重心,所占份量最大.本编的理论根据或逻辑线索是文学作品的构成因素——每一构成因素就是一个欣赏角度.约20学时.

第三编"欣赏视角推荐:人生——人生视角解读文学,借助文学透视人生",讨论文学与人生的关系.这是本书与其他同类书最大的不同之处.这门课的意图是把文学中的人生意蕴挖掘出来,让它走出中文系的课堂,走向社会,走向大众,走向每个人.每个人都有一个人生,因而文学与每个人相关,人生是沟通每个人心灵的兴奋点和共鸣点.通过这一编,教材想达到的目的,一是通过举例性地对几部经典名着的分析,从文学欣赏的角度看,为读者提供一个解读文学作品的新视角(人生),二是希望借助文学作品,举例性地讨论几个最基本的人生问题(这类问题太多了),让读者至少对举出的几个普遍性人生问题尽可能有一个比较清醒自觉的认识.这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约10学时.

第四编"文学欣赏的原则",讲文学欣赏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文学欣赏的总原则是用艺术的眼光欣赏艺术,或者说把文学当作艺术看.本书将这一总原则又具体分化为八项原则.约4学时.

第五编(附录)"答读者问",以书面形式回答了讲课过程中同学们提出的一些问题.这类问题很多,本书仅仅挑选了几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予以讨论.

4-2-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是,怎样把教材上所讲的分析作品的原则,方法和角度运用于具体作品的分析中,即怎样理论用于实践,学会自己分析作品.为解决这一难点,本课程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努力:

1,教材写作和课堂讲授不过多引征理论,而是尽可能多地用理论分析作品.让学生从具体例子分析中学习方法.

2,在每节课后附"思考练习题",其中2---4个为"思考题",内容涉及书中讲到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另外必有一个"练习题",选作品某一片断或整个作品,要求学生按前面讲到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进行分析,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中.

3,本课程结束前,组织课堂讨论,即在全面掌握各种分析角度的基础上的综合训练.教师选2----3篇典型作品印发给每个学生,作品后附需要回答的若干问题,每个问题都是一个角度,让学生回答,老师讲评.老师从学生回答中发现问题,学生从老师的讲评中发现自己不足.

4,教材后附一篇小说,提出26个问题并予以回答,让学生从中体会欣赏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

4-2-4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4-2实践(验)课教学内容4-2-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4-2-2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4-2-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2,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本课程负责人所在的文艺理论教研室有教师10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2名,讲师4名.50岁以上1名,40岁以上4名,40岁以下5名,其中博士4名,硕士4名.博士,硕士分别毕业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着名学府.教研室为学生开设8门专业课.教研室所有教师均可讲授2—3门课.

3,本课程负责人已有33年高校教龄,多次获得河南大学教学优秀一等奖及其他教学奖项.该课程自1992年至今已经连续开设十七年,课程教学团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4,学校领导和教务部门高度重视该课程的开设和建设,每学期都安排学生选课.愿意选这门课的学生都有机会选到这门课.

5,多媒体教室为利用课件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6,由于领导重视,这门课2016年春季由主讲人讲授,全程跟踪录像,已经具备了网络教学的前提条件.4-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1,教师讲授与组织课堂讨论相结合.本课程宗旨在于提高学生欣赏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教师讲授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与角度,然后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自

本文是一篇文学欣赏论文范文,文学欣赏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音乐鉴赏文题目新闻学基础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文学欣赏及文学作品及刊物上发表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文学欣赏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己分析作品.但学生单独分析有时拿不准是否正确,因而渴望与别人进行交流.于是,最好的办法是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们大胆发言,互相启发,互相交流.教师引导讨论,在关键时候做评点,把学生正确的意见加以肯定,对错误的意见指出错在哪里.同学们从讨论比较中提高很快.

2,阅读教材与阅读(老师布置的)课外读物相结合.为了开拓学生视野,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之外,教师还向学生介绍大量相关有价值的课外读物,介绍古今中外对某一作品某一问题的观点.要求学生从大量阅读中增长见识,提高鉴赏能力.

3,学习理论与实践操作(作品分析,组织编书)相结合.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即独立分析作品的能力,教材在每节课后附"思考练习题",其中2---4个为"思考题",内容涉及书中讲到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另外必有一个"练习题",选作品某一片断或整个作品,要求学生按前面讲到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进行分析,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中.另外,教师还曾经组织学生参加河南大学出版社"外国诗歌精品赏析"丛书的编写工作,分给学生一些篇目,引导按照要求写稿件,学生们积极性非常高,在写作实践中长进很快.

4,将教材上内容制作成课件,利用多媒体手段组织教学.传统的中文课堂教学,教师一张口,从头讲到底,教师写板书,学生记笔记,双方都很累.将教材内容制作成课件之后,学生们有一种新鲜感,调动了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更好.

4-5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一、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一川推荐信

胡山林教授的课程构思新颖,富于学术水平,特色明显,受到学生欢迎和好评,显然有助于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和通识教育环境下更广泛地传播中国文艺的美及其精神.课程达到精品课程要求.

苏州大学文艺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鲁枢元推荐信

《文学欣赏导引》,为河南大学中文系胡山林教授独立创设的一门中文专业基础课.

文学鉴赏,作为开展文学教学的前提与基础,长期以来却被忽视了.胡山林教授针对这一情况,于1987年起,着手创建这门课程,历经18年的艰辛,已经取得了另人瞩目的成效.

这门课程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入手,重视鉴赏心理方面的探讨研究,一开始便站在一个较高的学术起点上.

该课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特别注意与学生的阅读实际相结合,与中文系文学作品,文学理论,文学史等其他课程的教学实际相结合,既调动了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鉴赏分析能力,又密切配合了其他课程的教学活动.应当说这是一门应用性,协调性很强的基础课.

该课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坚持教书育人的原则,在"文学是人学","文学与人生"的关节处大下力气,把文学欣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的文学批评技能的同时,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增进学生的道德素养.针对目前高等院校学生的精神状态,该课程的这一成效就显得尤其可贵.也正因为如此,该课程已经具备了作为其他院系学生的"共修课","共识课"的可能.

该课程内部结构轻重得当,设置合理,逻辑周严,且具备了较为完整的教学梯队.

该课程特别注重教材建设.教材几经充实,修订,多次再版,影响日重,已经臻于成熟.

我认为河南大学文学院的《文学欣赏导引》课程已经充分具备了精品(课程)的条件,特此推荐.

推荐人:鲁枢元(苏州大学文艺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5年7月2日

文学院副院长张仲良教授对《文学欣赏导引》的评价

作为文学院副院长,我长期负责教学工作,对胡山林教授开设的《文学欣赏导引》课程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我认为这门课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独特性.这门课旨在提高中文专业学生欣赏,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本来是早就应该开设的课.但因种种原因从来没有开过,国内其他高校同专业也未开过.胡山林教授从学生需求出发,经过潜心研究,独立创设了这门课,体现了大胆改革的精神和可贵的独创精神.

其次是理论联系实际,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效果显着.传统的文学理论课的弊端是理论脱离文学作品的实际,空洞抽象.《文学欣赏导引》从教学内容,教材的编写,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调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分析作品),教学效果明显.

再次是课堂讲授效果好.胡山林教授《文学欣赏导引》课是文学院历届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他讲课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表达流畅,语言生动幽默,不但中文专业学生喜欢听,而且常常吸引其他专业学生听.在教学方面,胡山林教授获得了学校和河南省多项荣誉.

还有,胡山林教授注重教书育人,利用文学这一宝贵的精神南美洲,常常有意选取富有深刻哲理意蕴的作品进行分析,让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受到社会人生方面的全面启发,学生们称之为人生哲学课.

总之,我认为《文学欣赏导引》是一门具有独创性质,深受学生欢迎,符合教改方向的大学中文专业精品课.

张仲良教授

2005年6月15日

河南大学教学督导员李善修教授对《文学欣赏导引》课的评价

我是学校聘任的教学督导员,几年来,曾多次听过胡山林教授的《文学欣赏欣赏》课,也多次了解过学生的意见.给我总的印象是:这是一门很有特色,十分感人,很受大学生欢迎的一门基础课.这是因为:

一、课程的独创性

多年来,几乎天天同文学作品打交道的中文专业大学生却不懂得如何欣赏,分析文学作品,其他专业的大学生更是如此.造成这种奇怪现象的重要原因是传统文艺理论课程脱离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实际,其他文学课讲解作品时也往往按照固定公式,将作品支解得零零散散.本来是一种无穷乐趣的审美活动,却给学生带来了痛苦压抑和烦恼.胡山林教授以锐意进取的精神,向过去的传统模式提出了挑战,开设了《文学欣赏导引》这门课,教给了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门道",把他们带入了一个探索美,欣赏美的全新天地.这一可喜的创新在全国同类课程中居领先地位.

课程内容的丰富性

该课程既有前言中对宗旨意图的介绍,更有一二三部分对"理论基础","课程主体","欣赏原则"的深入分析.最后的"杂谈"对讲课中学生提出的几个具有普遍性问题作了解答.整个教材涉及了文学欣赏的诸多方面,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和理论内涵.

三、理论与实践的巧妙结合,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与可操作性.

它虽是一门理论课程,却没有一般理论性课程那种枯燥与森严.它把理论与具体作品分析和典型文例结合起来,把审美活动引入到理论田地之中.在这里你看到的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感性直观的形象.它是理论,又有着文学的绚烂,是文学,却又同时有着理论的深刻,它是理论与实践的巧妙结合.它使人们在亲切愉快的审美活动中理解理论的内涵,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着理论的指引.

教书育人的结合.

该课程既重视教书,又重视育人.是在教书过程中育人,在育人过程中教书,二者紧密结合,不可分裂.特点有三:

(一)该书虽是一本文学味道极浓的文学理论的书,但它不是那种研究纯文学的理论,而是与人生联系起来,是从人生出发,联系着人生的境遇与生活的现状,是在欣赏文艺的过程中,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人生百态,人生意义以及如何面对人生等.

㈡在通过文艺对学生进行人生教育的过程中,该课程十分善于把握教材与学生实际的结合点,并选择最典型,最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使之受到感染与震撼.

㈢更为重要的是胡山林教授是以自己的心灵讲课,师生间的互动也是心灵的互动.他展示给学生的是自己的人生体验,是高尚的情操和自己多年追求到的真善美.这种高尚的心灵,以及强大的感染力和可信度,鼓舞着学生勇敢地走出人生误区,永奔真正的人生.

五,渊博的学识与人格魅力集于一身.胡山林教授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几十年如一日,在知识的海洋里苦苦求索,终于求得了渊博的知识,练出了独具的人格魅力这是吸引学生的内在根源.

李善修教授2005年7月11日

五、学生评价

1,2003级汉教2班王跃同学说:第一次听胡山林老师的《文学欣赏导引》,我就被深深吸引了,不仅是我,我发现同学们都喜欢这门课.教室里每次都座无虚席,外专业的学生也来旁听这门课.为什么我们都喜欢这门课呢一是因为它的实用性,二是因为它的趣味性.从实用性来说,究竟应该怎样欣赏文学作品,是我们困惑的大问题,而这门课非常具有针对性的教会我们如何去欣赏,这对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心灵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趣味性来说,理论往往是枯燥的,但《导引》这门课却引起我们极大兴趣,原因就在于胡老师在理论中加入有趣的东西,讲得绘声绘色,趣味横生,妙语如珠,同学们不知不觉中就被深深的吸引了.实用的理论和趣味性在胡山林老师的课堂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大大的提高了我们欣赏文艺作品的水平.

2,2,2004级汉教专业3班刘德伦说:胡老师的《文学欣赏导引》是我最喜欢读的书之一,但我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听胡山林老师的课了.听课中,那种精神上的感悟和震动是无法言传的,听这样的课是一种温暖的过程,这种久违的温暖来自于胡老师对文艺欣赏的深深的感悟,更是来自于胡老师精神的力量.胡老师使我们学会了一种更好的了解社会与人生的更好的方法.

3,2003级汉教4班闵勇说:入学之初,怀着敬仰的心情聆听大学讲台上每一位老师的讲述,而胡山林教授和他的《文学欣赏导引》课无疑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亲近学生,引导学生,讲课生动活泼的胡山林教授让这门课的价值得到最大体现.我见证了胡教授不摆架子,倾心与学生交流,接受邀请拖着受伤的腿被学生搀扶着进教室,讲文学与人生讲座.见证了这些,我也明白了但逢胡山林教授的讲座座无虚席的原因,明白了室友将胡教授的《导引》作为生日礼物送给高中老同学的原因,明白了胡教授口碑极好的原因.胡山林教授是传学习之道,生活之道的人.

4,2002级汉教7班王玺说:因为是一本教材,刚开始并没有对它多大的关注.但认真阅读一遍之后,发现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教材,内容十分有趣,而且引人入胜.从此一发不可收,有事没事就喜欢翻阅这本书,发现了其中许多可取之处.这本书一改老套路,推陈出新,把理论与分析结合起来,且把欣赏技巧讲的十分有趣味,让读者有兴趣将思想调动起来,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像是与读者面对面的倾心交谈,言语亲切,娓娓动听,使读者易于接受,而不是一般理论着作列出条条框框,给读者一种压抑感.这就使《导引》犹如中药外包上一层糖衣,

本文是一篇文学欣赏论文范文,文学欣赏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音乐鉴赏文题目新闻学基础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文学欣赏及文学作品及刊物上发表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文学欣赏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从而做到良药不苦口,同样治百病的良好效果,写法十分巧妙.

2003级新闻传播学院学生毛依雯说:刚进大学校园时就听说胡山林老师的课讲得不错,堂堂座无虚席,选修双专业之后,我就毫不犹豫地选修了文学欣赏导引这门课.一学期来我的收获很大,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了很多,并且也真正明白了为什么胡山林老师这门课会受到如此广泛的好评,因为他讲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2004级临床医学1班秦伟伟说:《文学欣赏导引》将文学欣赏的艺术娓娓道出,像一首源于生活的歌,用趣味横生的语言将艺术殿堂的门槛放平,引导普遍大学生走近文学艺术,与《文学导引》一书风格相映的是胡老师的讲课语言,活泼生动,深入浅出,我常常盯着胡老师的眼睛看,那不是眼神的交流,是心与心的交谈,胡老师不是纯粹的讲文学欣赏,大多时候他会引用名着的典型与社会上,大学生身边的热点话题对比,教会我们思考,引导我前行,传播艺术,引领生活,这大概就是胡老师课的特色吧!----我见识了一位真正的艺术课的老师的风采!

2005级临床医学专业4班余萍说:第一次听胡老师的课,我就深深地陶醉在那种亲切的课堂氛围中,原以为所谓《文学欣赏导引》应该是纯粹理论性的,枯燥地评析,听过之后才发现自己大错了.无论是书还是胡老师的课,都有着很强的趣味性.我热爱文学,却常常被那些深奥的文字弄得一头雾水,而胡山林老师恰像一盏明亮的灯塔,指引我畅行文学之路.听胡老师的课常让我有茅塞顿开之感,他娓娓道出自己对篇篇精章美文的倾心之感却不失哲理,一次次将我和我身边的同学带入文字的另一个深邃的世界!听《文学欣赏导引》课就好比在串味一杯浓茶,真是一种享受!在学习中享受,在享受中学习的过程,不正是我欣赏的授课方式吗

教育科学院2004级隋远征说:"夜中不能寐"是阮籍抒发郁闷心结的诗句,而于我,却是每次上完胡老师《文学欣赏导引》课后的真实写照.胡老师渊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深刻的思想,儒雅的风范,风趣的语言,无不在我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夜来品之味之,香甜犹在,久不能寐,不由得翻身下床,拿起《文学欣赏导引》课本,沉浸一番,方心满意足,上床复睡.----我对文学的期待和向往,都在胡老师那里找到了归宿.老师以他广渊深邃的思想,深入浅出的讲解深深抓住了我的心,我甚至能看见文学殿堂的大门缓缓向敞开------5.自我评价

5-1本课程的主要特色(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1,独创性与适应性.本课程为课程负责人独立创设,教材为课程负责人独立编写,具有独创性.既是中文专业基础课,又是面向各专业的素质教育课,适应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需求.

2,让文学走向大众,走进人生.这是本课程与其他同类课最大的不同之处.这门课的意图是从人生视角解读文学,借助文学透视人生,把文学中的人生意蕴挖掘出来,让它走出中文系的课堂,走向大众,走进人生.

3,教材通俗易懂,可读性强,适于自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可操作性,实践性强.课程整体设计着眼于能力的培养.5-2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本课程作为素质教育课和中文专业基础课,在国内同类课程中,具有独创性质,可以说居于领先地位.2016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列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高等院校教材"出版.

本课程最早开设于1992年(作为全校素质教育课开设于2000年),教材出版于1995年.十几年来,人们的教育观念以及随之而来的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问题已引起各高校的普遍重视.1999年,教育部委托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编写了一套"文艺学系列教材"三本,其中最先让学生学习的是《文学文本解读》,主要目的与本课程相同(教材具体内容的安排设置不同),即着眼于提高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华中师大"这项改革是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重点项目,对全国中文专业教育具有指导意义.而《文学欣赏导引》课程的开设和教材的出版都早于"华中师大".这起码说明本课程在教学改革和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面起步较早,方向和思路是正确的,出成果也比较早.本课程作为教学改革项目,1998年通过了河南省教委的鉴定,2003年获得河南省创新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评为河南大学精品课程,2006年评为河南省精品课程.

5-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内容丰富而教学时间有限,须进一步探索怎样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学到更多东西.

2,利用现代化手段如多媒体课件,还需进一步补充完善.

3,如何在介绍欣赏方法的同时,尽可能多地向学生介绍经典作品和新作品,开阔学生视野.

6.课程建设规划

6-1-1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1,2016年教材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如有条件,打算作进一步的修订,补充,完善.

2,将主要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有选择的利用一些影视,音像资料,以增加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

3,2016年2—5月,本课程由主持人主讲,已经全程录像.下一步准备经过认真编辑,编排上网.6-1-2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2016年2—5月,本课程由主持人主讲,已经全程录像.下一步准备经过认真编辑,编排上网.

6-2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网上资源名称列表

⑴课程介绍

⑵课程框架

⑶教学大纲

⑷授课教案

⑸思考题

⑹练习题

⑺课堂讨论(综合训练)

⑻参考文献

⑼授课录像(部分)课程试卷及参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具体内容在网页上)

7.学校的政策措施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及实施情况

8.说明栏

17

相关论文

表演系毕业文题目新闻学基础

本文是一篇社会实践论文范文,关于社会实践本科毕业论文,关于表演系毕业文题目新闻学基础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社会实践及大学学报及辅。

音乐鉴赏文题目国语

本文是一篇吉林大学论文范文,吉林大学相关大学毕业论文,关于音乐鉴赏文题目国语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吉林大学及华南农业大学及职。

外国文学文题目新闻学基础

本文是一篇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相关电大毕业论文,关于外国文学文题目新闻学基础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适合社会科学及大学学。

广告学专业文题目新闻学基础DOC

本文是一篇创业教育论文范文,关于创业教育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广告学专业文题目新闻学基础DOC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创业教育及高。

音乐教育文题目年度

本文是一篇中学生论文范文,中学生有关毕业论文题目,关于音乐教育文题目年度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合中学生及流行音乐及音乐教学方面的的。

中文系文提纲新闻学基础

本文是一篇博士生论文范文,博士生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关于中文系文提纲新闻学基础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博士生及文学概论及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