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恒长篇小《城奴》二题

时间:2024-03-05 点赞:43372 浏览:8231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是论文题目专业大学生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大学生类毕业论文提纲,与傅恒长篇小《城奴》二题相关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大学生及青春文学及乡土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大学生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五四”以来,西方现代文明打破了中国传统的乡土生活方式,城市与乡村的冲突矛盾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文本中以各种方式呈现.乡下人希望通过“进城”改变自己的命运,城市反馈给乡村的却是冷漠和拒绝,即便是进入到城市中的乡下人,依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文化身份.陈耀宇的经历诠释了乡下人进入城市后生存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困境.

关 键 词 :傅恒,《城奴》,乡土,城市,文化身份

文化身份与城市的“他者”

费孝通先生在他的社会学名著《乡土中国》中开篇明义: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基本的社会制度、阶层分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乡土”依然是中国人最深刻最无法回避的文化记忆.乡土既可以是鲁迅“别了二十余年”的“苍黄的天底下”“没有一些活气”的“故乡”,也可以是沈从文记忆里“青山绿水”环绕着的“安静平和”的“边城”.对于离开乡土走向都市的“地之子”们,他们虽然离开了乡村,接受现代文明的培育,但是城市并不能安放他们漂泊的心,乡土依然是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乡土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最持久的主题之一,一方面与中国所经历的漫长的封建社会形态和乡土伦理文化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中国社会前现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转换始终未完成有关.乡土与城市的碰撞与冲突从“五四”延续到当下,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吸引了作家持续的关注,正如巴尔扎克对外省人与巴黎之间奇妙的关系抱有的热情,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贾平凹的《高兴》、孙惠芬的《吉宽的马车》等作品从不同的方面涉及到这个主题.但不争的事实却是,文学中农村的本来面貌已经模糊,无法得到真实的表达,最后“乡土”转译为某种文化、身份、阶层的代名词,而走进城市的农村人也始终没能融入其中.

路遥1982年发表的《人生》是一个具有寓言性的文本.在特定的年代中,来自农村的受过良好教育、有才华、有追求的青年人高加林不愿再做土地的“奴隶”,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追求理想,为此他抛弃了农村的恋人巧珍,最后命运宿命般转了一个圈,高加林被城市和城市的爱人双双抛弃,又回到生他养他的土地.作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个处在历史变革十字路口处的年轻人迫切地渴望改变“身份”进入城市的挣扎与不甘,憧憬与失落.文本在一个开放性的社会结构空间里,多层次地展现了乡村知识者高加林在追求理想时遭遇的来自文化、制度、社会、权力等方面的责难和阻碍,以及刚刚从黄土地中走向现代文明的人们面对背负着的沉甸甸的“过去”和扑面而来的未来的矛盾和困惑.但是在处理高加林面对乡土与城市的复杂心态时,作者一边倒地站到了乡土的立场上,把同情和赞美全部给予了乡村的巧珍,把悔恨惩罚留给了高加林.这样的结尾削弱了作品全部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但是今天走在高加林当年走的路上的人群依旧.《城奴》就是这样一部展现80后大学生,尤其是农村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过程中寻找自我价值、社会位置的作品.陈耀宇是千百万高加林中的一个,有了更好的教育背景,从贫穷落后的陈家沟考进了成都的名牌大学,是陈家沟有史以来第一个大学生.陈耀宇比高加林幸运,幸运于时代改变了,在城市中他可以有多种选择的道路,虽然每条道路都不平坦,但是不必像高加林那样,丢了一份工作只能回到农村,同时陈耀宇也更加不幸,他背负的来自陈家沟的期望比高加林还要沉重,他的一举一动代表着陈家沟,他肩负着帮助陈家沟摆脱贫穷的重任,虽然这个任务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太过沉重.更多元开放的社会大环境,更激烈残酷的职场竞争,更深切凝重的嘱托重负,陈耀宇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既充满诱惑挑战又毫无怜悯同情的社会环境中,高加林在被城市抛弃后,乡村可以宽容地接纳他,但陈耀宇却没有回家的路,他只能在这个城市中硬着头皮打拼到最后.

陈家沟的出身造就了陈耀宇并不适应都市职场打拼的性格,因为贫穷的出身,从小他就自卑敏感自尊自强,为了不被同学看不起,每件事他都争取做到最好,同学言语中哪怕无心说到“穷”,都会引起他分外的敏感,坚决不穿借来的衣服,他失去了在学校50周年庆典上担任旗手的宝贵机会.这样的执拗敏感已经超出了正常性格的范围,贫穷成为陈耀宇挥之不去的心结与文化记忆,也构成了陈耀宇与同学、社会沟通交流的障碍.不善于与他人沟通让他失去了多次工作的机会,即便是到手的机会也让他过分的自尊自卑搞砸了.

当一次次工作面试都失败的时候,陈耀宇不及时反思自己,而是固执地认为别人不懂得欣赏他的才华,终于被喜欢剑走偏锋的江总赏识,过于自信的他在工作中听不进上司的意见和建议,在报社到处树敌.这样的性格无疑严重阻碍了陈耀宇在职场进一步发展.更重要的是,深藏在陈耀宇骨子里的农民思维方式与农民意识,在文本中虽然只是闪烁出现,但足以令人深思.皮茵是现代城市中典型的家庭妇女,文化不高,有点钱有点闲,维持着死气沉沉的婚姻.通过报纸认识了陈耀宇后,把他当做了生活的“亮点”,带着他“暗访”窝点,租房子给陈耀宇,趁陈耀宇睡梦中了他年轻的身体,类似的情节在很多小说中曾经出现过.耐人寻味的是陈耀宇在事后的反应,当陈耀宇清楚了自己真的与皮茵发生了关系,第一反应是羞愧害怕,但是当他明白自己并不需要负什么责任的时候,他“很快平静下来”,“居然有了很划算的念头,就像早上出门下地,在路上捡到一张钱一样,真的是意外来财.心态一平和,精神状态也变了,周身上下立即重新兴奋起来”,“有这个发现陈耀宇仍然愉快,皮茵是大城市里长大的女人,同这个身份的女人睡觉,对于来自大山沟的人,自然有史诗般的意义”.这样的转变,这样的思维方式和意识不禁让我们想起一百多年前生活在未庄的阿Q,1980年代初期进城的陈奂生.一百年前的幽灵依然在今天徘徊,一百年来我们深恶痛绝的民族劣根性今天在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身上重现,陈耀宇传递出的这种信号更具讽刺性和悲剧意味,这样兼具现代大学生和乡村知识者身份的他能否以健全理智的心态面对现代都市文明以及可能出现的挑战与机遇,而培育了这样性格的乡土文化形态究竟还有多少生命力完成自我的剖析和探寻,还有多少更新能力在新时代继续

把陈耀宇的性格弱点全部归咎于自身显然并不合理,毕竟他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和境遇,但是通过陈耀宇我们不禁反思,乡土文明和乡土社会走到今天到底还具有怎么样的认知价值

富有意味的是,《人生》中的乡土被赋予了质朴、善良、踏实等美好的品质,巧珍的温柔、善解人意的宽容象征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道德品格.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城奴》中陈家沟有的只是落后、贫穷、狭隘以及陈耀宇父亲的脆弱、虚荣.在路遥的时代,乡土具有构成一种稳定社会生活形态的本质特征,乡土伦理依然是维系农村生活的基石.而在当下,城市的扩张,现代文化的挤压,陈家沟彻底沦为城市的陪衬,陈家沟的面目只有在映照都市的意义上才被呈现,前现代文明的农耕文化不再是桃花源、“厚土”.乡土文化的瓦解并不意味着陈耀宇自然而然地就融入了都市,城市对于他依然是陌生和拒斥的.陈耀宇遭遇的挫折和困惑不单是他一个人刚步入社会所经历的,80后一代大学生不再理所当然地享有铁饭碗的工作,普遍都要接受社会优胜劣汰的严格挑选,陈耀宇的独特在于,“农村”是他行动的最大推动者也是羁绊.陈耀宇的自卑与自尊都源于农村的身份,为了摆脱“农村”的身份,陈耀宇在城市中辗转挣扎,为了陈家沟他一定要留在成都.而当他在打拼中遇到麻烦或者挫折的时候,都市文化逻辑并没有给他提供资源,他依然要回到陈家沟的文化逻辑中寻找支撑点.陈家沟的老理和老话给了陈耀宇足够强大的行动理由,无论是办会展出师不利,还是面对袁毓秀的主动示爱,他想到的是陈家沟的老话“办大事遇到下雨,可能是有人大年初一的早晨往屋外倒了水”,“拴牢靠的羊才不会跑”,而此时陈家沟的文化逻辑已经不具有天然的合法性,囿于这种文化思维下的陈耀宇能走多远变得更加可疑.在邵丽的《我的生活质量》中农村走出来的王祈隆在城市奋斗多年后已经名利双收,地位权力都有了,唯独面对高贵出身名门的安妮泄露了“身份”的自卑,王祈隆脚上的“拐”和安妮洁白无暇没经过任何污染的脚正是当下乡村与城市身份、地位、文化差异的表征符号.陈耀宇是留在城里的高加林,也是初到城市的王祈隆.不同阶段的历史在城乡冲突中呈现出惊人的延续性.

维特根斯坦说:“一个人语言的界限就是他世界的界限.”语言是思维的产物,一个人思维的界限也是他世界的界限.当陈耀宇的思维依然停留在陈家沟的逻辑中时,他已经限定了自己的“属地”,即便他走出了陈家沟走进了城市或者以后他走得更远走到国外,他的文化属性依然是陈家沟式的.农村成为陈耀宇无法摆脱的“文化胎记”.陈耀宇八年一直做着一个美丽的梦一个穿着蔚蓝色连衣裙、长发披肩的优雅女孩从美丽如画的林荫路上向他缓缓跑来,而且他一直坚信这个梦一定具有某种暗示作用,对其他女孩子的示爱置之不理.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主观心灵的动作,所有的梦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并都与自我有关,即使自我不在梦中出现,那也只是利用“自居作用”隐藏在他人的背后.他强调,从每一个梦中,都可以找到梦者所爱的自我,并且都表现着自我的愿望.例如,囚犯的梦“没有比脱逃更好的主题了”.透过陈耀宇的梦,我们看到的场景是:“长长的,笔直的林荫道”,“道路两旁的树很高很大”,而且“不是那种直插入云的高大,是举着宽阔的树冠,像张开巨大的伞”,女孩穿着蔚蓝色的长裙.不难辨别,这样的生活场景完全是现代都市文明的景观,而非乡土社会景观.都市文明的景观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造的,出现在陈耀宇梦中的道路不是清晨暮霭或夕阳炊烟中充满泥土气息的乡间小路,而是“人造”的林荫道,而且两边一定是“张开巨大的伞”样的树,这样的植物景观显然是被人为修整过的,而非自然生长的景象.整洁精致的城市风景,长发飘飘的美丽女孩,优雅闲适的气息,几乎就是一幅现代都市成功人士生活画卷.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对梦的解释:梦的内容是在于愿望的达成,其动机在于某种愿望.那么,这样的场景虽然只是陈耀宇坚持了八年的虚幻的梦,但又何尝不是他内心里真实的反映呢!

每个人都有梦想的权利,有梦的人生是有希望的.文本如果仅仅到此为止不免乏善可陈,可贵的是作者走得更远,进一步展开处理当“梦想照进现实”后的破碎.陈耀宇终于遇到了梦了八年的女孩蓉蓉,而且女孩和陈耀宇一样怀揣梦想,热爱文学,坚持写作,陈耀宇为了支持女孩的创业梦放弃了原来的工作,拿出了自己所有积蓄,但是残酷的社会现实没有照顾两个青年人,他们还是输了,蓉蓉也消失了.城市露出了冷酷无情的面目,八年的梦破了,醒了,陈耀宇梦中现代都市成功人士生活画卷轻易的破碎了.更具反讽意味的是,从一开始蓉蓉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文学梦想而有意地接近利用陈耀宇,在蓉蓉的背后一直有一个“庞老板”一个城市成功人士,蓉蓉虽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市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但是最后还是要归附到“庞老板”.陈耀宇坚持了八年的梦想在接触到现实时立刻碎裂,乡村对城市一厢情愿的追随并不会得到城市平等的对待,破坏陈耀宇梦的不是蓉蓉的离开,也不是他的无能,而是“庞老板”,“庞老板”的势力、金钱、权势“收编”了年轻外来者的才华、理想和身体,城市拒斥外来者的方式简单实用.陈耀宇、蓉蓉和庞老板构成了一种奇妙的镜像关系,蓉蓉一边映照的是陈耀宇的城市梦,也同时折射出都市强势文化对乡村弱势文化的盘剥与掠夺.蓉蓉暧昧的身份,与庞老板的关系既是当下性别政治的隐喻,也是乡土文化与现代都市文明的转喻.

80后一代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与高加林、王祈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越来越多书写80后人群生活的作品呈现出一致性、整体性,郭敬明、张悦然式的文字更专注现代大都市80后一代的生存态度、情感方式.《城奴》正是在这样的整体性中发现了裂缝,真实的80后群体间的差别并不比80后与70后、60后之间的代沟小,生活在城市与乡村的80后年轻人的精神境遇大相径庭.作为80后的陈耀宇身上不仅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保留着历史的因袭,这正是《城奴》的独特之处.但是,也许是为了凸显陈耀宇物质生活的困顿,也许是对当下校园生活的生疏,文本中陈耀宇在进入大学后还不懂得上网,这样的细节显得很不真实.“翻身上网、下网”式的时空交错在艺术处理上也略显生硬.

《城奴》留下的问题并没有完结,有车有房的蓉蓉在成都并不幸福,选择离开,未来蓉蓉会在什么地方停留呢那里还有多少“庞老板”式的成功人士陈耀宇留下了,未来的路会顺利吗他要完成心理、思维、身份的转化的道路也许更加漫长,城市对于他是不是只是像小说的题目一样:他还是一个“城奴”.

(周荣:吉林大学文学院2009级博士研究生,孟繁华: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

穿越代沟的励志小说

傅恒将他的长篇小说《城奴》传给我看时,我是吃了一

该文是论文题目专业大学生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大学生类毕业论文提纲,与傅恒长篇小《城奴》二题相关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大学生及青春文学及乡土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大学生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惊的.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一位非常勤政的文学官员,他的脾气又是那么的好,总是面带微笑地倾听着别人的诉说,从来不愿意抢什么风头,我知道凡是这种性格的人是最累的,因为他总会埋头苦干.偶尔也读到傅恒的一两个中短篇,我想这一定是傅恒挤出时间写的.突然间他又拿出了一个长篇,他莫非把时间的“海绵”挤了又挤小说最初的题目叫“只是传说”,其实,他的写作本身就好像是一个传说,当然是一个美丽而动人的传说.

同样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傅恒所写的题材.这是一部反映“80后”一代年轻人开创自己事业的小说.傅恒应该是“80后”的父辈,在我看来,以父辈的身份来反映“80后”,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写作.今天是一个年轻人彻底解放的时代,他们不再像当年我们年轻的时候那样在长辈面前要表现得唯唯诺诺、毕恭毕敬,事实上,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起就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那时候,就出现了一个划时代的新词:“中国的小皇帝”,也就是说,过去那种尊敬长辈的文化传统在新的政治文化环境下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土壤,代之而起的是以后代的利益为出发点的新的伦理原则.请注意,新的伦理原则只是以后代的利益为出发点,而不关乎后代的心理需要和精神需要,后代的利益是家庭利益的延伸,归根到底,它其实是父辈利益在后代身上的折射而已.因此,尽管看上去全社会是把后代捧到了“小皇帝”的位置,但实际上后代的主体意识是被忽略的,在这样一种伦理关系下,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艰难.另一方面,后代由于有了“小皇帝”的位置,从而获得了个性的更大程度的解放,在这样的背景下,两代人的距离也就越拉越大,代沟几乎成了一个无法逾越的深壑.这在文学创作中则明显表现为两代人各说各的,“80后”的青春写作于是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学现象,并在市场上特别红火.所谓青春文学,特别是被图书市场所命名的青春文学,基本上就是指的年轻人自己写自己青春生活的小说.青春文学仿佛就是年轻人的专利.几年前我曾读到过一位父辈作家写的青春文学,当时的感觉就是作者并没有真正了解到年轻人的心理,他只是凭着公共媒体上对年轻人的描述来塑造自己的小说人物的,毫无疑问,这样的人物是不成功的,看上去充满着青春的狂热,内心却是空洞的.但是我从这部小说中也感觉到了父辈一代的焦虑,因为这个世界明显地越来越成为一个年轻人的世界,我们作为父辈一代远远跟不上时代变化的速度,一些开明的父母尝试着去接受儿女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容纳儿女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这部小说的作者就是这样一位开明的父亲,尽管他对后代的宽容令人钦佩,但他的焦虑也让他在接受后代变化的同时丢失了自己的主体.在这种状态下,他所讲述的年轻人的故事就显得特别的做作和虚假,当时我直言不讳地批评作家是在迎合时尚化的“装嫩”.这是一种唯恐在年轻人做主的时代被边缘化的社会焦虑.既然如此,我就认为我们不必逾越代沟的日益加剧而去勉为其难地书写年轻人的生活.正是怀着这样的思想顾虑,当我读到傅恒的这部小说时,首先就有了一种担心,我担心作者会不会又是一厢情愿地向后代示好却不讨好.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傅恒跨过了社会焦虑所带来的叙述局限,以一种开放的眼光去处理两代人之间的隔阂,从而为我们提供了讲述青春故事的另一种方式.因此我要说这是一部穿越代沟的小说.

在代沟越来越深、代际更迭的时间也越来越缩短的背景下,作家要做到穿越代沟对下一代人进行真实的叙述,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傅恒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在这部小说中,他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这就是梦.如果说人的意识在现实中会受到各种规约的话,那么梦境则给意识提供了一个最自由的天地.小说所写的主人公陈耀宇是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小说从他的中学时起.中学时代正是一个人的花样年华开始的时代,如同花苞初绽.从人的生命成长角度看,这个时期正是人的自我意识逐渐萌发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段也是最富有梦想的时段,也许不同时代的人不同生活经历的人所梦到的具体场景会大相迥异,但梦的实质又有着某种一致性.国外有科学家曾经做过实证式的考察分析,得出结论说古往今来,人们不管做了多少梦,最终都可以简约为十二种类型的梦,梦的丰富性只是体现在每种类型的梦的具体场景和人物有所不同而已,这大概说明了梦境中的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是溢出社会的规约、遵循着生命基因中人类共有的思维方式进行的.因此我认定,梦是沟通人与人之间在代际上的障碍的永恒桥梁.傅恒通过主人公的梦进入到几个年轻人的生活和心理,我就感觉到这些人物是真实可信的,并没有矫情与做作的痕迹.按心理学家荣格的说法,梦的功能之一就是预示未来.而弗洛伊德更是把梦界定为是人的性欲在潜意识状态下获得满足的方式.对于年轻人来说,梦中所呈现的主要意象显然是与爱情和理想密切相关的.傅恒让他的主人公陈耀宇做了一个蔚蓝色的梦,他梦见一个美丽的姑娘,穿着蔚蓝色的长裙飘然向他走来.年轻人做一个这样的梦应该说不足为奇,奇怪的是陈耀宇反复做着同一个梦,而且每一次梦见蔚蓝色长裙的姑娘时,他就会有一种难言的快感,相伴着会有强烈的生理反应,这大概正是年轻人自我觉醒的正常反应吧.故事的发展仿佛都与梦有关,这恰是傅恒的高明之处.由这个蔚蓝色梦的牵引,作者带出了陈耀宇的一连串的意外.虚幻的梦于是就与现实连接了起来,也就是说,陈耀宇在现实生活中的每一步其实都可以看成是他潜在意识中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做出的努力.这未尝不是每一个年轻人都有过的经历,也不在乎他的梦想有多大的虚幻成分,也不在乎他的梦想是崇高还是渺小,关键是有这样一个梦给灰暗的现实增添了亮丽的色彩.陈耀宇这位从乡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家境贫寒让他多了一份自卑感,也多了一份倔犟.这使他在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难堪和拘束的事情,因为这个蔚蓝色的梦,就化解了他的难堪和拘束,并给予他面对现实挑战的勇气.在讲述陈耀宇的故事中,我敢说傅恒其实悄悄融入了他自己的经验,他也有过自己的青春期,他也曾面对过梦想与现实的矛盾,他的经历也许印证了英国诗人丁尼生的诗句:“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这诗句难道不是说的一条超越代沟的真理吗以这种方式傅恒找到了与“80后”对话的可能性,他所讲述的故事是一个永远困惑着人类成长的故事,一个如何面对梦想与现实的矛盾的故事.

当然,傅恒之所以能够实现两代人之间的对话,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并没有让自己的经验凝固在特定的叙事上.傅恒大致上属于共和国一代,一般来说,这一代人形成了自己特定的宏大叙事方式,特别是处理梦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时更是如此,而且在这一代人的文学世界里,这个矛盾本身就是一个宏大叙事的话题,现实必须服从于梦想,而通过宏大叙事,梦想也变得越来越崇高,越来越远离现实.如果傅恒仍采用这种宏大叙事,他就不可能达到与“80后”对话的目的,他只能写出一种被父辈规约的年轻人形象,一种以父辈的价值体系重新塑造的年轻人形象,而这样的形象也许只存在于“梦想”中,与现实中的年轻人的真实状态是相去甚远的,更是无法达到与年轻的一代沟通和对话的目的.傅恒所采用的是一种细小叙事.细小叙事并不把梦想崇高化,相反而是强调出梦想与现实的相似性.因此在小说中就出现了这样奇怪的情节,陈耀宇居然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了他天天梦见的穿蔚蓝色裙子的姑娘,其实这是傅恒很高明的处理,他拆解了梦想与现实的沟壑,切合了当今社会的务实态度,但梦想又给琐碎和庸碌的现实生活灌注了一种面向未来的念想.小说的基本情节也许并没有逃脱爱情故事原型的“如来佛手掌”,它可以归结为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恋的爱情故事,面对主动爱他的女人他却不情愿,他爱另一个女人却要费尽千辛万苦.小说主人公陈耀宇同样遭遇着两个女人的爱情,蓉蓉是他梦想中的情人,袁毓秀则是现实生活中痴情爱着他的姑娘.无论是梦想还是现实,傅恒都处理成细小叙事,仿佛梦想就是现实,现实就是梦想,这让我想起了庄子所创造的著名的“庄周梦蝶”的典故.庄子以这个典故表达了关于人生未可知的深邃哲理,而傅恒在这样一种模糊梦想与现实的叙事中则为引渡自己的观念铺平了道路.细小叙事可以说是“80后”写作中最通用的叙事方式,它与年轻一代的审美习惯相吻合,但必须注意到,细小叙事也是年轻一代挑战传统的一种策略,他们以细小叙事否定了过去的宏大叙事,在细小叙事中有着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是“80后”写作能够得到同代人的热烈拥戴的关键所在.傅恒则把价值问题转化为梦想与现实的问题,从而使对话不会因为价值判断而产生摩擦.比如,小说一开始就写到了袁毓秀在中学时代就爱上了陈耀宇,她在去陈家山沟的途中,对陈耀宇来了一次几乎裸身的大胆挑逗,陈耀宇一阵慌乱中马上把自己的衬衣脱下来给她披上.也曾有两个生猛的女生主动表示要委身于他,其回报仅仅是吃一顿烧烤.这些细节显然都涉及到了年轻人的性爱观,而傅恒又分明将自己所代表的一种价值观附着在陈耀宇的身上,但傅恒不说这是价值取舍的问题,而是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有梦中的‘蔚蓝色’”,通过细小叙事却导引笔下的主人公陈耀宇“更加向往梦中的‘蔚蓝色’”.男女之间率真的、无所羁绊的交往完全颠覆了传统的价值观,傅恒却不对此做出是非判断,他只是将此作为一种真实的存在呈现出来,真实的即是合理的.但他通过蔚蓝色的梦将年轻人的情感生活引渡到关于理想追求的宏大叙事中.陈耀宇这位看来颇有“艳福”的年轻人从小就是有着理想志向的,这恰是蔚蓝色的梦的核心.说到底,这是一部励志小说,我想起了一首由“80后”歌手唱出来的歌隐形的翅膀,这首年轻人所喜欢的歌曲唱道:“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陈耀宇的隐形的翅膀就是他的蔚蓝色的梦.小说的基调就像这首歌曲一样充满着阳光.但这并不是一般的励志小说,这是一部穿越代沟的励志小说,通过对话作者有效地将自己的想法传递给后代们.傅恒借一个励志的故事表达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独特理解.也就是说,梦想与现实的互相转换不仅是一种叙述的策略,而且是一种主题的寓意.陈耀宇大学毕业后要在城市实现自己的梦想,梦想却在现实面前往往化做了水蒸汽,这并没有让陈耀宇失望,梦想一次又一次地鼓起他的勇气,最后他发现,梦想的水蒸汽已经悄悄地浸润到了现实的土地上.因此陈耀宇最终放弃了与蓉蓉一块出走的决定,而是留下来和袁毓秀一起去开辟新生活.因为他发现:“生活中的‘蔚蓝色’比梦中的‘蔚蓝色’更诱人”.也许这可以说是父辈对下一代最真诚的劝导,他希望人们始终也不要放弃梦想,同时也要努力使梦想降落到现实之中,一切从脚下开始,不要在虚幻的梦境中沉湎太久.

我不知道最终是出于什么原因把原来的小说题目改为了“城奴”,但这种改动倒是有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彰显出作者的主体性来.作为父辈一代,傅恒尽管以宽容之心正面书写了年轻人的追求,但他同时也对年轻人的成长有着深深的担忧.因为年轻人向往着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多半都把自己的梦想寄寓在城市里.但是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年轻人来说,社会的竞争又是非常的激烈甚至非常的残酷,作者担忧,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年轻人有可能沦为城市的“奴隶”,在城市的压迫下失去了一个人最宝贵的精神自由.这样一种批判性思考应该是很有震撼力的,这样的思考也是十分沉重的.可惜的是,作者基本上采用的是一种轻松的笔调来讲述年轻人的故事,他无力将这个沉重的话题展开.轻松的笔调固然让我们的阅读变得很愉快,但缺乏一个沉重的砝码也多少让作品的分量显得单薄了些.

(贺绍俊: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 黄丹 苏华

实习编辑 丁谢华

相关论文

长篇小《长城万里图》创作始末

关于人物形象及杂志上发表及人物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人物形象类有关大学毕业论文提纲,关于长篇小《长城万里图》创作始末相关论文。

长篇小《不会游泳的鱼》梗概

本文是一篇图书馆论文范文,图书馆方面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长篇小《不会游泳的鱼》梗概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合图书馆及母亲。

横光利一长篇小《上海》译言

本文是一篇小说论文范文,小说类学士学位论文,关于横光利一长篇小《上海》译言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小说及商业文化及土木工程方面的的。

《碧奴》看苏童的骚性

本论文为传说中相关论文修改 润色,关于《碧奴》看苏童的骚性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可用于传说中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

厄普代克小《马人》解读

本文是一篇现实主义论文范文,关于现实主义学年毕业论文,关于厄普代克小《马人》解读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现实主义及生物教师及参考文。

小《指环王》中的哥特式元素

本文是一篇哥特式论文范文,哥特式相关学士学位论文,关于小《指环王》中的哥特式元素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哥特式及哥特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