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进步与缺憾

时间:2024-02-21 点赞:49405 浏览:10032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为义务教育方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进步与缺憾相关毕业论文的前言,可作为论文前言专业义务教育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义务教育及地理教师及地理教育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摘 要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定位、课程特征以及实施建议等方面表现出明显进步,但其中的一些变化也存在令人隐忧之处,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并希望能引起广大课程标准研究者、使用者的注意,继而能对将要启动的教材修订工作以及课程标准的研讨工作有所裨益.

关 键 词 :地理;课程标准;进步;缺憾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289(2012)06-0012-03

日前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2011版),并决定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这就意味着已运行十年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得到了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地理课的基本规范,规定了7~9年级学段地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并提出了实施建议,是编写地理教科书、开展地理教学和评价以及地理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虽然课程改革已推进十年之久,但相当多的教师还停留在分析教材,效仿教学模式的层面,并未真正研读课程标准.因此以本此次新《标准》的颁布为契机,剖析其变化,希求促进执教者能真正领悟《标准》,从而使教育能真正实现“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

一、《标准》的主要变化

基于调查结果对《标准》(实验稿)的总体肯定,《标准》保留了原有的基本设计,《标准》修订组曾发布详尽的修订说明,本文就下列领域内突出的变化列表做比较.

(一)前言部分

前言部分主要阐述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及义务教育地理课程设置依据(见表1).

(二)课程目标部分

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具有方向性引领作用(见表2).

(三)内容标准部分

内容标准部分是编写教材的基本依据,也是地理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这一部分修订的主要变化是表述更加清晰准确,可操作性更强,在措辞、内容上是变动最多的部分(见表3).

(四)实施建议部分

1.修订版在“教学建议”开头部分即强调“地理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

2.在“评价建议”里,明确了对三维目标的评价标准,明确了“给学生做出评价结论最终目的是等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3.在“教材编写建议”里提出“要发挥教科书的学习引导功能”,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4.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里提到“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配置地理专用教室、地理园等”.

二、《标准》的明显进步

(一)课程定位进一步提升

从前言部分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性质和作用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对本课程定位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地理教育的使命是“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是“基础课程”而不仅仅是“必修课程”,也就是说,地理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这一定位的直接表述只见于《数学》课程标准,不同于《语文》、《英语》课程标准中工具、人文属性的基础,更与《物理》课程标准之自然科学基础,《历史》课程标准之人文科学基础的表述迥异,是对地理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认识上的一次重大提升.

地理课程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与其他课程如语文、数学、物理、生物、历史、化学等均有关系,可以视为联系各课程的枢纽[1].本课程既能培养学生用科学眼光观察、思考、研究自然环境和社会,又能增加对社会、对世界的理解,最能体现素质教育的理想目标.

(二)实践性特征得以彰显

竺可桢先生早在上个世纪初就曾指出:“等地理教学不能专持教科书与地图,必须观察地形,实测气候,使儿童亲尝目睹等”.在课程特征的陈述中增加了“实践性”,说明地理课程本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而学好这门课程也必须开展实践性活动,这一特征贯穿新课程标准始终.

首先,《标准》中关于课程设计理念的表述不再强调“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而只在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增加一条“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这一变化间接传达出对课程实践性特征的重视,地理课程本身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无疑会抹杀其实践性的特征,使学生只满足于从网络中获取各种地理事物的表象而不是亲身体验.

其次,“内容标准”部分的变化也足以印证实践之于地理学习的重要.如“中国地理”中“自然环境”部分补充的一条活动建议:“开展野外地理观察、讨论活动.例如:实地观察家乡某条河流”,就比较容易实施,从而使学生对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等水文特征形成直观认识.在“乡土地理”部分更加明确,“说明”中直接表述为“帮助学生认识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就是说,乡土地理部分的学习更主张室外、野外实践活动的开展.

第三,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反复提到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教学中要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如立足校园建设地理教室,地理园地,开展气象观测、岩石矿物标本展示等.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议中又再次强调“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等有条件的学校可创建地理实习基地”.

(三)实施建议更加明确

实施建议相对于《标准》(实验稿)更加明确,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一是对课程实施主体的认识明确化.修订版指出“课程实施的关键在于地理教师的教学”,只有地理教师领悟了本课程的设计目标、设计思路和内容标准的具体要求之后才能有效实施教学.这对地理教师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理教师的职业素养应该是教育、心理类学科基础与地理专业学科以及当代人文科学基本素养的多层复合体.

二是对三维目标如何评价以及评价的目的明确化.三维课程目标的编制是课程改革的创举,修订版特意在总目标的阐述部分增加一段说明三个领域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力图避免以往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人为地割裂.在评价建议中则从评价环节入手,要求针对不同领域的目标确定不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重点,并指出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三、对《标准》中部分变化的隐忧

尽管《标准》数易其稿,竭其所能使之趋于理想,但白玉微瑕,还有一些小变化需引起关注,以利于今后的教材修订和课标使用.

(一)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缺失

在三维课程目标的陈述中,“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目标的变化显而易见:删掉了原有“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的养成,取而代之的是“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增强防范自然灾害等的意识”.所增加的两条充分体现我国国情的实际,颇为重要,但为何删减“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的养成呢?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地理学习中尤为重要,包括地理数据的统计、地理现象的观察等,忽略了这一点无异于弱化地理教育的思想性和科学性.

(二)少数内容标准的增删改变处置不甚得当

仅列举两例说明:一个是世界地理“气候”部分,原有表述为正确使用“天气”、“气候”这两个术语,修订版则修改为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地理术语和地理概念属于不同类型的知识,概念是反映地理事物本质属性和特征的知识,属于程序性知识,而术语是地理学专用名词,属于陈述性知识[2].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来说,能知道“天气”和“气候”的不同,合理使用,从而体现地理素养即可,修订版显然拔高了学习难度.再一个就是世界地理“居民”部分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原表述为“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无甚不妥,而修订版改为“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等影响”,有关人口问题的研究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人口数量过多、过少的人口结构均会对环境、社会、经济产生影响,特别是我国目前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为什么修订版却忽略这个事实而只关心“人口数量过多”呢?显然这样的修订降低了对基本国情教育的要求.


相关论文

认真探析《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本文是一篇历史教育论文范文,关于历史教育毕业论文提纲,关于认真探析《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历史教育及义务教。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变化

本文是一篇义务教育论文范文,义务教育方面硕士学位论文,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变化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义务教育及数学教育。

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再认识

关于小学科学及小学教育及科学教育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小学科学课程论文格式,关于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再认识相关论文例。

政治《课程标准》的特点

该文是理论专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与政治《课程标准》的特点相关论文范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