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公平思想

时间:2024-01-21 点赞:47834 浏览:94761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篇分配论文范文属于论文资料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分配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公平思想相关论文资料网。适合分配及生产资料及社会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分配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公平是经济公平的前提,而生产公平的关键在于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在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下,所谓的分配公平和等价交换都难以立足.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在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应该实行“按劳分配”,高级阶段则实行“按需分配”.

关 键 词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公平;生产公平;分配公平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0-0001-04

公平是具有永恒意义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追求之一.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中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社会整体财富日益增多.但是,经济的增长并没有自动带来公平的实现.相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富差距日趋扩大等经济上的不公问题更加突出,经济公平成为社会的最大关切.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以批判的视角对于经济公平问题的阐释是我们理解和把握经济公平问题的宝贵理论资源,深入发掘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公平思想,从理论上进一步提升其科学性和现实性,对于当今中国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马克思在早期主要是从政治领域探讨公平问题(本文把公平、正义、公正等词语简单地等同起来使用),但由于其在《莱茵报》时期受到社会经济现实问题的触动,①以及在恩格斯的影响之下,马克思逐渐认识到社会经济关系的重要性,从而转入到经济领域探究公平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经济公平的研究以现实的物质经济利益关系为切入点.通过深入剖析市民社会的物质经济利益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充分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人的异化状态,以及隐藏在等价交换和公平分配之下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不平等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实现经济公平的一系列设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公平是实现经济公平的前提

在资本主义社会,一面是资产阶级所标榜的资本主义社会实现了自由买卖和等价交换,是公平的乐园;一面却是资本家财富不断增长、雇佣工人贫困日益加重的社会严重两极分化的残酷现实.时间长、高强度的劳动,微薄的报酬,严酷的工场规章,极度恶劣的卫生,疾病流行,事故丛生,营养不足等广大的雇佣工人可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于如此的社会现状,小资产阶级思想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虽持批判态度,却无法揭示出资本主义罪恶之本质,甚至被资产阶级宣称的公平和平等所迷惑.马克思恩格斯认识到物质经济利益关系之于道德和法权观念的制约性,通过探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指出了生产公平对于实现经济公平的决定性作用,这正是揭开资产阶级公平观虚伪面纱的关键.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现实的经济关系是包含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等多重关系形式的有机整体.生产制造出适合需要的产品,分配依照社会规律对产品进行分割,交换依照个人需要再把已经分配的东西再分配,消费是把个人拥有的产品变成个人需要的对象,供个人享受而满足个人需要,人们在这些经济活动中结成了相应的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点,分配和交换表现为中间环节,这中间环节又是二重的,分配被规定为从社会出发的要素,交换被规定为从个人出发的要素.”[1] 由此极易得出对四者之间关系的一种表象认识:“生产是一般,分配和交换是特殊,消费是个别,全体由此结合在一起.”[1] 马克思恩格斯反对这种肤浅的联系,认为生产关系是基础性的经济关系,对其他经济关系起着支配的作用.

生产关系的这种特殊地位是由生产活动在整个经济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决定的.首先,生产决定着消费环节.生产和消费之间具有同一性,这种同一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两者具有直接的同一性,“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1] ;其二,两者互为中介,每一方都表现为对方的手段;其三,两者互相提供对象,每一方都把自己当做对方创造出来.尽管如此,马克思恩格斯反对把生产和消费等同起来,而认为是一个过程中的两个要素.并且,生产是这一过程的起点,是整个过程借以重新进行的行为;而消费作为需要,本身就表现为生产的一个内在要素,自然为生产所支配.“个人生产出一个对象和通过消费这个对象返回自身,然而,他是作为生产的个人和自我再生产的个人.”[1] 其次,生产决定着分配环节.分配具有两种层次:其一为生产要素的分配,主要包括生产工具的分配和社会成员在各类生产之间的分配,这种分配决定着生产结构,但其包含在生产过程本身,其实是生产关系本身的内容;另一为产品的分配,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其本身是生产的产物.“就对象说,能分配的只是生产的成果,就形式说,参与生产的一定方式决定分配的特殊形式,决定参与分配的形式.”[1] 因而,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只是生产要素的表现,产品的分配是受生产所决定的.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以雇佣的性质参与生产,决定着其以工资的形式参与分配.而在奴隶社会,劳动不是规定为雇佣劳动,那么其参与产品分配的方式也不表现为工资.最后,生产决定着交换.生产要素的交换,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的各种活动和各种能力的交换,直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用于制造成品的各种生产资料的交换,和实业家之间的交换等三方面,都是属于生产本身内部的事情.当产品直接为了消费而交换的时候,交换才表现为独立于生产之外.但这一阶段的交换作为由生产决定的分配一方和表现为生产一个要素的消费一方之间的中介要素,也必然是受到生产决定的.故而,“交换就其一切要素来说,或是直接包含在生产之中,或是由生产决定的.”[1]

在整个过程中,生产既支配着与分配、交换、消费等其他要素相对而言的生产自身,也支配着其他要素.资产阶级思想家则有意或者无意地忽略了这些联系,简单粗暴地把分配、交换和消费等与生产割裂开来,然后对所谓的公平分配和等价交换进行大肆宣扬.“这是整套手法的多少有意识的目的”[1].整个经济活动的公平实现必须置于生产公平的基础之上.基于此,马克思恩格斯直达整个经济活动的源头,从生产领域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不公平和非正义的本质. 二、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公平思想的核心在于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


“一切生产都是个人在一定社会形式中并借这种社会形式而进行的对自然的占有.”[1] 作为社会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一切生产资料都存在所有制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人们在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和使用上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了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进而又决定了产品的分配形式.故而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经济关系的核心,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核心即为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本特征是“劳动者只有人力的生产要素,而资产阶级拥有其他的全部生产要素.”[2] 在这种所有制关系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生产资料的占有上是极不公平的,并由此带来两者在生产中地位的极不平等:工人阶级在生产中只能任由资产阶级控制、摆布乃至奴役,并且随着机器推广和分工而沦为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但由于资本家购买了全部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就成为资本家所购买的所有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谁劳动,谁所得,因而这些产品自然归属于资本家.按照这种逻辑,资本主义社会的产品分配形式看起来是公平合理的.

但实质上,由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关系也是不公平的.“最初,在我们看来,所有权似乎是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至少我们应该承认这样的假定,因为互相对立的仅仅是权利平等的商品所有者,占有别人商品的手段只能是让渡自己的商品,而自己的商品又只能是由劳动创造的.现在,所有权对于资本家来说,表现为占有别人无酬劳动或产品的权利,而对于工人来说,则表现为不能占有自己的产品.”[3]即在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真正运用活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而资本家则能够无偿占有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这种生产关系事实上改变了劳动者占有自己劳动产品的规律,从而使得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向着占有别人无偿劳动的规律转化.

在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下,所谓的等价交换实质上也是不公平的.若是单独从市场或交换的角度来看,“每个主体都是交换者,也就是说,每一个主体和另一个主体发生的社会关系就是后者与前者发生的社会关系”[4],商品的买卖确是公平的交易.但是,这种等价交换仅限于资产阶级内部交易的范围,一旦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发生交易,那么这种等价交换的不公平性就暴露出来:一是交易双方一为财产所有者,一为无产者,交易的主体并不平等,这一所有制的问题却被市场隐去.马克思对此指出,“交换价值,或者更确切地说,货币制度,事实上是平等和自由的制度,或者更确切地说,货币制度,事实上是平等和自由的制度,而这个制度更详尽的发现中对平等和自由起干扰作用的,是这个制度所固有的干扰,这正好是平等和自由的实现,这种平等和自由证明本身就是不平等和不自由”[4] ;二是双方交易的并非等价物.一个事实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数倍于自身价格的价值,而在交换过程中,“资本家总是用他不付等价物而占有别人的已经物化的劳动的一部分,来不断再换取更大量的别人的活劳动.”[3]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公平思想是革命性的.经济公平建立在平等劳动的基础之上,实现经济公平必然要求从根本上消灭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当然,消灭私有制并非为了实现某种道德和法权上的公平观念,而是因为人类历史发展所带来的必然性.“你们认为公道和公平的东西,与问题毫无关系.问题就在于:一定的生产制度所必需的和不可避免的东西是什么?”[5] “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在所有这些运动中,他们都强调所有制问题是运动的基本问题,不管这个问题的发展程度怎样.”[6] 马克思恩格斯多次强调,只有废除私有制才能使劳动者从现存的受资本家剥削和奴役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对于当时工人运动中所提出的公平报酬等改良主义要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种在分配上并大做文章的做法是根本错误的,应予以坚决制止.“在雇佣劳动的制度的基础上要求平等的或仅仅是公平的报酬,就犹如在奴隶制的基础上要求自由一样.”[5] “他们应当摒弃‘做一天公平的工作,得一天公平的工资!’这种保守的格言,要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革命的口号:‘消灭雇佣劳动制度’!”[5]

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实现未来社会公平分配的设想

此处在论述之前须说明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作中把分配当作了生产的从属概念,尤其坚决反对小资产阶级思想家围绕分配问题大兜圈子并多次批判了他们“公平的分配”的思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把分配当作其经济理论上的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经济活动本身是以每个人的活生生的生存方式为目的.生产什么,如何分配,最终是以经济主体的个人如何消费财富为目的.不管社会整体的财富如何丰富,如果没有分配到所有个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7]所以,实现了理想的生产

这篇分配论文范文属于论文资料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分配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公平思想相关论文资料网。适合分配及生产资料及社会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分配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方式,所生产的财富并不能自动为每个人带来理想的消费,还需要提供正确的途径.所谓正确的路径,便是公平合理的分配方式.

前文已经提及,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论述了分配的两个层次.在《资本论》第三卷《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一章中,马克思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分配首先是生产资料所有权、控制权以及支配权在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分配,然后是不同阶级对于生产资料的支配程度如何通过它们各自在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反映出来的问题.前一种分配关系属于生产关系,决定着后一种分配关系.所以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公平分配的实现首先是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建立一个集体的、以生产资料公有为基础的未来社会,从而使劳动者拥有平等的劳动权利,劳动力能够平等地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否则,劳动者在生产资料的占有上仍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就不能奢求他们在收入分配中处于平等的地位.

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马克思恩格斯以渐进的思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产品的分配要以创造价值的劳动为基本尺度,即按劳分配;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之中,分配应以按需分配的原则实行. 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由于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一方面,个人除了自己的劳动之外不能为社会提供任何其他的生产要素;另一方面,个人无法凭借生产资料所有权攫取别人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除了消费资料之外再无其他财产.此时,以劳动作为分配的尺度也即按劳分配是公平合理的,“平等就在于以同一尺度——劳动——来计量”[5].对于按劳分配,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一是作为分配尺度的劳动是指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而劳动,要当作尺度来用,就必须按照它的时间或强度来确定,不然它就不成其为尺度了.”[5] 二是按劳分配仅是个人消费资料而非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原则.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在个人分配进行之前,首先需根据社会需要对社会总产品做三个部分的扣除:用来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和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而后还要从余下的消费基金中扣除同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学校等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以及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的基金.在进行个人分配之时,个人从社会领取证明其劳动量的凭证,据此从社会储存之中领得等量的消费资料.等量劳动换取等量收入,“每一个生产者,在做了各项扣除以后,从社会领会的,正好是他给予社会的.”[5]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经过长久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出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由于分工的存在、脑力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劳动仅是谋生手段以及生产力的局限等,社会的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还存在着弊病,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旧社会的痕迹.其一,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分配领域所通行的等量劳动相交换原则与资本主义社会流通领域所通行的“等量劳动相交换原则”在形式上是一致的.当然这种一致也仅就形式来说,两者的区别在于:由于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个人劳动都直接成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矛盾已不存在,因而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和实践不再互相矛盾.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和实践之间存有矛盾,导致等价物的交换只具有平均来说的意义,而不是存在于每一个场合.其二,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平等的权利总还是被限制在一个资产阶级的框框里”[5].类似于资本主义社会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默认的是个人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不平等,按劳分配原则所默认的是劳动者因体力或智力的差别而拥有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所以就它的内容来讲,它像一切权利一样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利.”[5] 按劳分配原则也不能顾及劳动者某些外部条件的差异,“一个劳动者已经结婚,另一个则没有;一个劳动者的子女较多,另一个的子女较少,如此等等.因此,在提供的劳动相同,从而由社会消费基金中分得的份额相同的条件下,某一个人事实上所得到的比另一个人多些,也就比另一个人富些,如此等等.”[5] 故而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所采取的按劳分配原则只是实现了形式上的公平,而在事实上并不公平.

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按劳分配原则为按需分配所取代.“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5]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按需分配的实现需要首先达成以下的前提条件:一是在社会方面,分工的消除,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二是在精神方面,劳动已经不仅仅作为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三是在物质方面,个人生产力的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集体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按需分配并不以某种尺度去衡量不同的人,而是无论每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如何不同,都能够满足其作为“人”的需要.这正是实现了每一个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的美好图景,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公平思想的终极诉求.可见,按需分配彻底实现了公平,因而是事实上的公平.尽管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那时,由于不公平和非正义的消失,公平正义已无需提及.

以上即为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公平思想的主要内容.联系当前社会现实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经济公平的看法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几点宝贵的启示:其一,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强调生产公平.生产公平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其决定着分配领域的公平,而且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了生产领域的公平,才能调动资本、劳动、技术、管理等一切因素的积极性,使得创造生产力的各种渠道充分源流.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确保生产公平的关键.如前文所述,若社会成员在生产资料的占有和控制上处于不平等的地位,经济公平则难以付诸实现.因而在当前社会不公问题愈发严重的情况下,夯实公有制这一主体十分重要.其二,积极推进“形式上的公平”的实现.陈学明认为,现阶段由于政治权力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中国所实施的市场经济实际上连形式上的公平原则也未达到[8].公平并不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自动实现,而是需要通过制度政策的调整来达成.具体的制度安排可以有很多种选择,但最基本的体现在十八大报告中所提出的“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这一方面.其三,经济发展不是目的,而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手段.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公平思想的根本诉求是与其整个思想体系的终极目标——实现每一个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相统一的.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下,人被束缚了自由本性并且片面发展着,马克思恩格斯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在当今生产力仍不够发达的情况之下,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增加物质财富仍是一项非常重大的任务.但需要强调的是,经济发展并不是最终追求,个人幸福、社会和谐才是根本目标.从这一点来说,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对社会主义而言可谓意义非凡.

相关论文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管理思想探析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社会类毕业论文提纲,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管理思想探析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社会及分配及自由方面论文范文。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管理思想的现实

本文是一篇社会论文范文,关于社会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管理思想的现实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社会及国家及阶级。

马克思\恩格斯本体思想差异

此文是一篇自然哲学论文范文,自然哲学类有关论文范文资料,与马克思 恩格斯本体思想差异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适合不知如何写自然哲学。

《周易》经济管理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本文是一篇经济管理论文范文,关于经济管理方面函授毕业论文,关于《周易》经济管理学思想的现代意义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经济管理及管。

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学术思想和思潮

该文为关于经济学学士学位论文范文,与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学术思想和思潮相关发表哲学论文,可作为伦理学专业经济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