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学校武术课程

时间:2024-03-16 点赞:48124 浏览:9471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是专科论文专业武术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武术方面有关学年毕业论文,与民国时期学校武术课程相关论文范文素材,适合武术及学校教育及体育课程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武术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民国时期(1912-1949)历时38年,期间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各种不稳定因素影响着中国武术的开展,尤其是社会尚武思潮和思想的影响,总体来说这一时期的武术仍呈现出发展的趋势.民国初期许多人提议武术进入学校教育领域,1915年武术被列人学校体育课程的合法化,推动了武术的发展.这一时期,学校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民间武坛拳师;武术社团教员;各级国术馆和体育专门学校的毕业生.学校武术理论教学以马良创编的《中华新武术》为主.多数学校开设了包括国术在内的术科教学内容,并举行国术比赛和表演.武术进入学校体育课,极大地推动了武术的发展.

关 键 词 :民国 学校武术 课程

民国时期,历时三十八年.期间军阀割据、政局动荡、不同思潮的激烈交锋、土洋体育的争论,以及连年战火等,都影响着武术的开展,但是这一时期的武术仍处发展趋势.当时社会出现了一系列的武术团体,如霍元甲创办的精武体育会,张之江创立的国术馆.在社会武术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1915年4月,在天津召开的全国教育联合会第一次会议上,教育部采纳了北京体育研究社许禹生等提出的《拟请提倡中国旧有武术列为学校必修课》议案.明令“各学校应增授中国旧有武技,此项教员于各师范学校养成之”.至此,源远流长的中国武术,正式进入学校教育,成为学校体育课程中的一项内容.民国时期武术进入学校对武术的普及、促进武术自身的发展以及武术自身的理论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武术进入学校

辛亥革命后,一些社会名流认为,火器输入中国之后,国人多弃体育技击而不讲,导致社会个人积弱愈甚,纷纷提倡技击,振兴尚武精神.这一时期的尚武之风与当时的国民教育和尚武教育相吻合.一些教育家认为,列武术为学校课程内容的条件已经具备.谢似颜建议:“一切学校,宜教授拳棒.”1914年,徐一冰在《整顿全国学校体育上教育部文》中,建议将武术列为高等小学、中学、师范学校的正课.1915年4月,在天津召开的全国教育联合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了北京体育研究社许禹生等提出的《拟请提倡中国旧有武术列为学校必修课》议案.教育部明令“各学校应增授中国旧有武技,此项教员于各师范学校养成之”,至此,源远流长的中国武术,正式进入学校教育,成为学校体育课程中的一项内容.一些学校相继在体育课中增加了武术课,或开展课外武术活动,在学校运动会中增加了武术表演和比赛,尤以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大城市为盛.京津各校闻风而起,聘请拳师,教习拳艺.武术开始在较多的学校得到推行,更多的拳师进入学校任教或兼课.

2武术教师的来源

民国时期,学校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直接从民间武坛聘请拳师;二是从武术社团聘请教员;三是各级国术馆和体育专门学校的毕业生.

2.1民间拳师

民国初年,直接从民间武坛聘请拳师的情况比较普遍.到民国中后期,依然有这类情况.武术各拳种的名家如刘殿琛曾先后受聘于北洋法政学校和清华学校任武术教师;靳云亭受聘于工艺学堂、育德学校;李存义受聘于南阳工学(上海交大前身);耿继善受聘于河北赵县中学;郝月如、马金镖受聘于南京大学;李雅轩受聘于南京国民体育学校;梁振薄受聘于河北省立十四中学和束鹿女子师范学校;刘凤春受聘于北京体育学校;纪德受聘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医学专门学校和北京体育学校;陈子正受聘于黑龙江第一中学、第一师范和上海广肇公学、圣约翰中学;于振声受聘于南京高等师范,等等.这些民间拳师对武术在学校的传播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2武术社团教员

上海精武会、北京体育研究社、济南武术传习所,和后来成立的国术馆系统,都先后应一些学校邀请,派员前往任教,据北京体育研究社有关资料记载:“自民国纪元,吾社成立,京师各校渐向社中聘请教员,教授斯术”.另济南武术传习所设立后,各省各学校、各机关、各团体,在该所邀请教员者,不胜枚举.其他武术社团的情况,也多类此.

2.3专门武术学校毕业生

学校武术的兴起,需要大量的武术教师,同时也要求教师擅长武术又能兼教其它的体育项目.因此,培养武术师资的教育机构应运而生,主要有两类:一是以原来的师范院校体育系为基础培养武术师资,二是出现以武术为重点的体育学校.除了精武体育会曾办精武体育师范学校,国术馆设有教授班和师范班外,济南武术传习所等也曾向全国招生培养武术师资.

3民国时期学校武术课程内容

3.1民国时期学校武术课理论学习内容

民国时期学校武术理论课程学习主要以马良创编的《中华新武术》为主.1917年秋,在第四次全国教育联合会上,通过了以《中华新武术》列为全国高等以上各学校并各门学校之正式体操的建议.1918年秋,经国会反复讨论表决,通过以《中华新武术》定为全国正式体操.当时,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山东等省市的学校把《中华新武术》列为课程,另外还有《练步》、《八极拳》、《太极拳》等作为辅助.

3.2民国时期各学校武术课程术科的学习内容

1911年,北洋法政学校注重体育,“议添技击一门,以振作精神,”经张恩缓推荐,形意拳家刘殿琛担任了该校武术教师.是时,“全校生徒,翁然从之,课余练习,未或稍懈.” 马良、刘殿琛等人还针对学堂中班级授课的特点,在武术教学方法上作过一些改革的尝试.经人推荐,拳师刘文华担任技击教学.

1912年,中国体操学校的武术课是由精武体育会赵连合、卢炜昌等兼任,内容有潭腿、功力拳、刀、、剑、棍等各种拳械等.1912年北京体育研究社成立后,“京师各校,渐向社中聘请教员”,以教授武术,自此,北京各校争聘教师教武术形成一种风气.形意拳家靳云亭于1912年曾入工艺学堂、育德学校为武术教师.

于振声于1915年曾受南京高师之聘,传授武术.创建于1915年的上海女青会体育师范学校,也开设了武术课.

北京高师于1917年创设体育科,在课程内容中,武术列术科之首.其内容为拳术和柔术.拳术每周授5小时,3小时为外功拳(单拳对手、矮步及各种实用方法),2小时为内功拳,主要是练习太极拳和太极推手.柔术的内容是摔和柔,每周亦为5小时.

1932年春经国民党政府核准,成立国术体言传习所于南京孝陵卫.1934年该所改为国术体育专科学校,1936年更名为国立国术体育专科学校.l941年改名为国立国术体育师范学校,该校必修理论课有国术概论,术科分国术和体育两个方面.属“国术”的课程有练步举、新武术、十路弹腿、四路查拳、八极拳、形意拳、太极拳、对打、刀术、剑术、术、棍术、中国式摔跤,国术体育专科学校教学特别注重培养武术的基本功,规定每日早操进行30分钟的国术操练,每日一次大负荷量的国术锻炼.

民国学校武术课程内容按 可分徒手和器械两类:徒手包括太极拳术、八卦拳术、形意拳术、少林十二式、弹腿术、岳氏拳术(散手和连拳)、各种长拳、短打、擒拿法、拳术对手、新武术(拳脚科、摔跤科).器械包括刀术、术、棍术、戟术、剑术、钩术、铜术、器械对手、新武术(棍术科、剑术科).

4民国时期学校武术表演和比赛

从《教育杂志》所登载的有关学校运动会的记录看,从1913年开始,各级学校的运动会中陆续出现了一些武术项目,如上海工业学校和徐家汇高等工业学校在1913年12月8日举行的秋季运动会上,就有刀、、棍、剑、拳等武术表演.1914年3月2日至4日,江苏省召开的第一届省联合运动会(主要是以学校为单位参加),武术表演与比赛项目有潭腿、功力拳、刀术、柔术、大铁刀、刀以及其他一些拳技.1915年11月举行的第二届时,竞赛项目中武术约占六分之一,水平也有提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学校武术活动的开展状况.


武术进入学校体育课,不仅扩大了武术的普及面,拓广了武术的领域,而且促进了武术自身的发展.学校课堂的集体教学方式,改变了民间武术的传习方法方式,促进了武术团体教练法的编制和逐步完善.武术教材的编写工作,促进了对传统拳械套路的整理,也促进了武术理论方面的发展研究.

相关论文

新时期大学体育课程特征

本论文为大学体育课程类有关课程论文封面,关于新时期大学体育课程特征相关电大毕业论文,可用于大学体育课程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

培智学校艺术课程实施路径探析

此文是一篇艺术教育论文范文,艺术教育相关论文范文素材,与培智学校艺术课程实施路径探析相关硕士学位论文。适合不知如何写艺术教育及艺术及。

学校武术教育的未来展望

本文关于人文教育及学校教育及武术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人文教育相关论文范本,与学校武术教育的未来展望相关本科论文范文,对。

民国时期中西医不同范式下的中医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中医发展相关医学类论文,关于民国时期中西医不同范式下的中医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中医发展及范式及中医。

民国时期的时疫医院(下)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医院相关本科医学毕业论文,关于民国时期的时疫医院(下)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医院及医学博士及公共卫生方。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

本文是一篇德育课论文范文,关于德育课相关毕业论文提纲,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德育课及学生德育及职业教。

中等专业学校财会课程教学的改革与

本文是一篇教学改革论文范文,关于教学改革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中等专业学校财会课程教学的改革与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教学改革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