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女子专门人才培养模式述评

时间:2024-02-27 点赞:50977 浏览:103965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是专科论文专业自然科学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自然科学类有关硕士学位论文,与民国时期女子专门人才培养模式述评相关论文范文,适合自然科学及高等教育及医学院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自然科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内容摘 要 ]本文主要从入学途径、课程体系和教学制度三个方面分析了民国时期女子专门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以期为今天女子专门教育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民国时期;女子专门人才;培养模式

民国时期是女子高等教育的发端期,这一时期在女子专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一些做法很有特色,值得重视与研究.

一、民国时期女子专门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一)入学途径

1.教会大学

教会大学是我国女子接受现代高等教育的发祥地.我国第一所教会女子大学是创立于1905年的华北协和女子大学.不久,又成立了三所综合性女子高等教育机构,即华南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震旦女子学院;四所单科性(主要是医科)大学,即夏葛医科大学、苏州女子医学院、华北女子医学院、上海女子医学院.

2.公立大学

公立大学是民国时期女子接受高等教育的主渠道.北洋政府兴办的第一所公立专门女子高等教育机构是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之后,国立女子大学、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河北女子师范学院相继设立.

公立大学男女同校始于1920年春天,北京大学招收了9名经考试被正式录取的旁听女生.同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暑假招生,正式录取了8名女生.

3.私立大学

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私立大学提供了一定的经费来源.民国政府先后颁布《公、私立专门学校规程》和《私立大学规程》,积极提倡和鼓励私人兴办各级各类学校.上海女子大学和大同大学是私立大学女子高等教育的代表.

4.留学教育

“五四”以后,女子留学生逐渐增多.从留学地域看,主要集中在日、美、英、法、德等国,去美、日、法三国留学的人数最多,影响也最大.

(二)课程设置

1.思想教育课程

公立大学的思想教育课程主要是道德伦理课程,教会大学的思想教育课程是宗教课程.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伦理教育主要是灌输“三从四德”的封建观念.国民政府初期,要求大学建立一整套完整严密的训育管理制度,学生除接受党义课、军事教育外,还须接受各项训育.校务会议要经常审查学生训育事项.

2.西学课程

自然科学课程.教会大学为了提高基督教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达到传教的目的,非常重视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公立大学也开设了自然科学课程.但由于自然科学师资缺乏,常常由2至3种学科组成一个系科,如数学、物理、化学合为一类,称为数物化部.


外语课程.教会大学都很重视外国语教学,天主教主要以法语为主,基督教主要以英语为主.

家事(政)课程.公立大学的家事课程倾向于掌握一些西方的社交礼仪及处理家庭日常事务的简单知识与技巧.教会女子高等教育中所谈的家政课程主要是以化学、生物学为营养学和食物学的必修基础课,以心理学、教育学及社会学为儿童教育的必修课.

3.体育美育课程

就公立学校而言,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开设了图画、音乐和体操三门课程.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把体育、音乐定为必修科目,成绩不及格者不得毕业.体育一科,一律须习四学年.教会大学更为重视体育和美育课程.

(三)教学制度

1915年以前,教会大学普遍实行学年制.1915年后,学分制和主辅修制逐渐代替了学年制.

1918年蔡元培率先在北大进行废除年级制、实行学分制和选科制的改革.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规定,大学实行学分制和选科制.1924年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规定本科学生须修满144个学分才可毕业.在学分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主、辅(副)修制也是民国教育的重要教学制度.

二、民国时期女子专门人才培养模式简评

民国时期培养了我国第一代职业女性和一批女子专门人才,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女子专门人才培养体系.

(一)初步构建了多途径、多层次的女子专门人才培养体系

从教育机构的举办者来看,有政府设置的公立大学,有外国传教士举办的教会大学,有社会团体及中国人创建的私立大学.从学校类型来看,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大学,有单科大学和开设独门专业的专科学校;从办学方式看,既有男女同校,又有女子学院和男女分院.

(二)设置适合女性身心特点的专业

民国时期女子专门人才培养在课程和专业的设置上偏重突出女性的身心特点.家政、教育、语言、医护是主要专业.

(三)注重启发女性觉醒和参与意识

民国时期女子专门人才培养方式注重启发女性觉醒与参与意识.公立学校教学中引进了西方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容,教会学校普遍强调社会服务活动的开展,重视通过社会服务活动来培养学生服务社会、乐于助人的宗教奉献精神.

(四)建立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

公立大学和教会大学都建立了严格的日常教学管理制度和日常行为管理制度.1929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修订大学文理法师范各学院分系必修及选修科目表施行要点》,详细规定了大学各学科每学年的必修课及每门课程的学分.1941年11月颁布的《专科以上学校学生学籍规则》,对学生的学籍管理作了明确的规定.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