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中国同盟会

时间:2024-03-09 点赞:45025 浏览:86174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为关于留学生相关中国论文发表网,关于孙中山与中国同盟会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可用于留学生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免费教你怎么写留学生及同盟会及组织方面论文范文。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革命的先行者,他于1894年到檀香山成立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1895年在广州发动起义开始,走上了革命救国的道路.

今年是中国同盟会成立100周年,中国同盟会是孙中山以兴中会为基础,联合国内独自发展起来的革命组织华兴会、光复会成员,及其他革命志士而重新组成的第二个革命组织.

革命形势的发展

孙中山成立兴中会的目的,就是要抵抗列强侵略,振兴中华,而着手的办法,就是要推翻腐败的清朝政府,成立共和国,把中国改造成一个现代国家.满族是当时中国占据统治地位的族群,所以,孙中山又以反满为号召,其实,这只是一个动员的方式,满汉之间事实上已经没有严格的族群区别,因此,这样的动员方式,与中国历史上推翻一个旧王朝的造反,在本质上并无区别.后来所谓“民族革命”,“种族革命”,不过是一种感情的煽动,清王朝一倒,这个问题就不再存在.但革命后建立共和国的方向则与以往的改朝换代不同.孙中山组织的兴中会,其主要成员是海外华人社会各阶层赞成革命的同志.当时,国内的士大夫,正在进行维新变法,希望国家政治得到改良.孙中山同他们讲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的道理,还很少有人愿意接受.社会上的一些会党,有历史上遗传下来的反清复明的口号,能够接受孙中山反满造反的主张.但他要同会党谈共和的思想,那简直是对牛弹琴.

孙中山是个“孤胆英雄”,他仅仅集聚了微薄的力量,就敢于划破黑暗的长空,发动了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在国内得不到同情和支持,只好飘泊海外.在清政府的宣传下,孙中山在人们心目中,只是一个江洋大盗而已.他对国内的士大夫也深感失望.

不过,形势比人强.在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的维新变法运动中,“民权”思想,已在青年士大夫中悄悄传播.变法失败后,清廷为排外的封建保守派控制,倒行逆施.1899年,在中国社会的基层,盲目排外的义和团运动在缺乏现代观念的游民、农民、地主和乡绅中发展起来,1900年达到.清廷中那些顽固昏庸的保守派,竟然希望利用义和团,仰仗刀不入的神术,来抵抗列强侵略.结果,反而招致列强组织八国联军,在保护侨民的借口下,入侵中国,占领北京.慈禧与光绪仓皇逃往西安.


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和约.清政府的腐败与崩溃,严重削弱了自己的统治能力,引起了爱国的人们对清王朝的失望和新的觉醒.孙中山在1900年10月,趁清政府陷入混乱之机,发动惠州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在社会上的反响已经不同,他得到了国内人民的深深同情.国内一批批青年士子,开始在不同程度上倾向于接受西方社会学说,走上反满(清王朝)革命的道路.同时,在列强的压力下,清王朝也不得不同意政治体制的变革,为了学习新学(西学),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出现了由政府公派和个人自费到日本和欧美留学的热潮.从“忠君”观念中解放出来的留学生中,革命思潮迅速发展,一批宣传革命的刊物在国内外涌现.如《中国日报》(香港)、《国民报》(日本)、《苏报》(上海)、《警钟日报》(上海)、《湖北学生界》()、《浙江潮》()、《江苏》()等报刊,以及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章太炎的《驳康有为书》、黄中黄(章士钊)的《孙逸仙》(翻译日本宫崎寅藏介绍孙中山革命事迹的著作《三十三年之梦》)等宣传革命的书籍.

1903年11月4日,留日归国学生黄兴,与青年学生宋教仁等在长沙成立华兴会,1904年10月24日在长沙举行起义,事泄失败,流亡日本.1904年底,翰林出身的蔡元培,联络各自在浙江会党中活动的陶成章、徐锡麟等成立光复会,进一步联络会党,策划武装起义.一个全国性的革命形势正在酝酿成熟.

留学生以及流亡海外的革命者,都很仰慕孙中山,钦佩他在国人沉睡时敢于首先发动革命,开始努力与他建立联系.这些革命者,都是传统的读书种子转变而来,在他们的印象中,孙中山无非是一个五大三粗的草莽英雄,绿林好汉.相见之后,不禁哑然失笑.原来,孙中山长得眉清目秀,温文儒雅,学贯中西,知识渊博,思想先进,魄力雄浑,他阐述的革命理论更是闻所未闻,令他们十分倾倒.他成了革命者心目中的领袖.孙中山虚怀若谷,平易近人,与这些比他年轻的士子一起探讨革命的理论和方法.留学生们向他介绍了国内青年士子倾向革命的状况,以及在新建陆军之中,发展革命组织的方法及其优点,改变了孙中山以往对士大夫和清朝军队不能革命的成见,促使孙中山也努力与各派革命志士建立广泛的联系.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当时,日本是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地方,国内的革命者在起义失败或政治面貌暴露之后,也往往流亡日本.这里也就成了革命者和革命思潮汇聚和激荡的地方.1905年初,孙中山往来于伦敦、布鲁塞尔、巴黎、柏林之间,在旅欧留学生中发展革命组织.旅欧学生和旅日学生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互通声气.应在日本的革命同志邀约,孙中山于1905年6月11日乘法国“号”轮船出发,经新加坡与革命同志会商后,于7月19日抵达日本横滨.当时,孙中山离开日本已经一年半了,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留日学生得到消息后,十分兴奋,在的学生也纷纷前往横滨,会见孙中山,并邀请他前往,与留学生晤谈.经过同情中国革命的日本朋友宫崎寅藏的介绍,孙中山会见了华兴会领袖黄兴,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见,深谈了两个小时,对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达成了共识,最后两人举杯祝贺.

孙中山在与留学生广泛地交换意见,宣传革命的道理和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的主张.华兴会是当时最大的国内革命组织,它的态度非常重要.华兴会在内部讨论时,在是否仍然保留华兴会团体的问题上意见分歧,最后以“个人自由”加入搁置了争议.7月30日,在孙中山主持下,有各省革命志士79人参加,召开了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的筹备会议,孙中山在演说中强调组织新团体进行革命的必要,获得了与会者的热烈响应.他建议新团体命名为中国革命同盟会,引起与会者的讨论,最后,为团体保守秘密起见,删去革命两字,定名为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向与会者提出并解释了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尽管与会者对这一理论体系的认识还很模糊,但都表示接受,个个激昂慷慨,签署入盟书,宣誓革命.适在这时,房间后部木板突然倒塌,声如列帛.孙中山机警地解释说:“此乃颠覆满清之预兆.”众人一片雀跃欢呼.

8月13日,留学生举行欢迎孙中山大会,由华兴会骨干宋教仁主持.会场只能容纳千人,但留学生蜂拥而至,会场为之爆满,许多人只能滞留在会场之外,都想一睹孙中山的风采,聆听他的革命学说.孙中山在热烈的欢呼声中登台演说,他叙述了周游列国的经验,信心十足地指出中国不会沦亡:“我们放下精神说要中国兴,中国断断乎没有不兴的道理.”他驳斥了立宪派反对革命的说教,强调中国必须学习西方先进的学说制度,在革命后取法乎上,实行共和政治.孙中山演说过程中,全场兴奋热烈,掌声雷动.

经过一系列的准备,8月20日,在日本赤坂区灵南坂坂本珍弥邸举行中国同盟会正式成立大会,到会者有百余人.会议讨论修改通过了由黄兴等起草的中国同盟会章程,以孙中山草定的十六字纲领为宗旨,以为同盟会总部所在地,设定了组织机构.会议选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庶务,协助总理主持本部工作,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在国内外分设9个支部,推进革命工作.改组《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为同盟会机关报,后定名为《民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更系统地阐述了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即三义的理论纲领,民族要独立,政治要,社会要均富,明确地为国家指出了现代化的方向.同盟会成立时及以后,光复会的成员,也陆续地参加了同盟会.同盟会并不是以各团体组织联合的方式所组成,各个小团体的意识还继续存在,而原来的组织功能,则融入了同盟会之中.

《民报》创刊后,与君主立宪派梁启超主持的《新民丛报》发生了激烈的论战,这一论战也蔓延到海内外.论战的内容,主要是要不要推翻满清政府,以及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与革命后的社会后果.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已经无药可救,立宪派在辩论中显得理屈词穷,在留学生中的影响越来越小.论战对革命的动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这场辩论,在理论上还很幼稚,立宪派的一些远见卓识,也为革命的热情所忽视.尤其在国内,革命的宣传大多局限于反满一点上,对现代意识的宣传,还很薄弱.不过,在国内,革命派与立宪派固然有分歧,但在行动上也有许多合作,没有像海外两派之间如同水火.

中国同盟会与辛亥革命

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加紧了组织起义的工作,自己往南洋一带发展革命组织,筹措革命经费,黄兴则深入两广地区,联络会党、军队.经过一年多的准备,1907年到1908年间,孙中山先后发动了黄冈之役、惠州七女湖之役、防城之役、镇南关之役、钦廉上思之役、河口之役.当时,孙中山不仅遭到清政府通缉,而且遭到香港殖民当局以及日本的驱逐,被迫在国外到处流亡,已经很久无法践履国土,因而很难深入内地指挥革命.在中越边境的镇南关一役中,孙中山终于有机会踏上祖国的土地,登上镇南关的炮台,他异常兴奋,亲自发炮攻击敌军,第一次尝试了作为革命领袖投入战斗的滋味.在上述的一系列战役中,黄兴多次深入内地,率领起义军浴血苦战,以少搏众,迭挫强敌.他的坚毅和勇敢,赢得了人们的高度尊敬,成为同盟会实际指挥起义的军事领袖.

在同盟会成立后,光复会仍有组织地进行革命活动,于1907年春,筹划规模宏大的皖浙起义,5月,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被杀,革命女侠秋瑾在绍兴被捕杀.光复会的活动陷入低谷,一批在国内的光复会员也加入了同盟会.

中国的近代革命还在幼稚时期,孙中山热衷于具体的起义组织活动,还不大懂得如何发挥党的组织功能.同盟会员们,大都是略知新学的士大夫,接受西方社会学说的程度不同,在学派选择上也有分歧,农业社会中旧式的同乡意识和小团体习气还很浓重,各有门户之见.孙中山本人又好独行其是,彼此难免隔阂.1907年3月间,孙中山亮出了革命先烈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旗,作为新的国旗,指挥革命,但遭到黄兴强烈反对.孙中山囿于个人感情,出言不逊,两人几乎决裂.但黄兴最终以大局为重,委曲求全,放弃自己意见,顺从孙中山,继续团结奋斗.

孙中山在南方主持革命起义,屡遭失败,而同盟会本部的工作却无人过问,影响到孙中山的威信.光复会系统的章太炎、陶成章等人,受传统思维的影响比较大,与孙中山有不同的政治见解,在起义失败的背景下,稍有不满,即捕风捉影,于1907年7月发起倒孙风潮.黄兴力顾大局,尽力维护孙中山,驳斥章、陶种种污蔑不实之词,终于使风潮得以平息.但章、陶与孙中山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解决.1910年2月,陶成章在重建光复会,以章太炎为会长,陶为副会长,形成了对立的革命组织.另有一些同盟会员则组织共进会,后来又回国在两湖一带进行革命活动.孙中山对于同盟会员不能服从领袖的指挥,也心存耿介,因而疏远同盟会本部事务,在海外有另组中华革命党的活动.结果,中国同盟会在思想和组织上一直处于非常松散的状态.

孙中山组织的历次起义,以骨干分子在境外筹备,向内地输入军火和起义经费,策动会党和旧军队.但这些人一味贪恋金钱,非常不可靠.湖北的新军建设比较早,新军士兵的素质比较好,识字的人比较多,所以,湖北的革命者早就在新军中活动.清政府的新军建设在全国推广后,孙中山、黄兴和同盟会的主要骨干,也接受了湖北的经验,把工作集中到策动广州新军士兵上.1910年2月广州新军起义,由于偶发事件,打乱了原先的步骤,仓促发动而遭到失败.广州新军士兵大多倾向革命,是同盟会中枢直接掌握的最精锐的力量.广州新军起义,使清政府意识到自己面临“养虎自卫”的困境,于是,派旧式防军把新军监视起来.

孙中山在美国得知起义失败的消息后,并不气馁,他提出了新的计划,并于11月13日秘密东归,在马来亚的槟榔屿,召集同盟会骨干会议,鼓励大家振作精神,重谋大举.会议认为,清王朝已经是风烛残年,摇摇欲坠,全国各地布满干柴,只要点起星星之火,即可燎原.会议决心进行充分准备,集中全党精英,在广州再次举行起义,期在必胜.黄兴从留学生和华侨中选拔了一批精英分子,组成“选锋”,作为起义骨干,策动广州的新旧军队响应.1911年4月27日(即旧历三月二十九日),黄兴亲率选锋在广州起义,但遭到广州旧军的围攻,孤立无援,损失惨重.黄兴多处负伤,被迫撤出战斗.

“三二九”起义失败后,黄兴等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同盟会中的一些同志,对同盟会的现状深感忧虑.1911年7月31日,宋教仁、陈其美等在上海组织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计划经过长期准备,在长江流域发动起义.成立宣言指出了同盟会的缺陷:“有共同之宗旨,无共同之计划;有切实之人才,无切实之组织也.”对中部总会的定位是:“奉本部为主体,认南部分会为友邦,而以中部别之,名义上自可无冲突也.”中部总会虽然认识到了同盟会中的问题,但并没有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不过,中部总会的成立,对于武昌起义和上海起义,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湖北,革命组织屡经变迁,最后形成文学社和共进会,他们的发起人和骨干,大都也是同盟会员,赞成同盟会的革命领导地位,但不属于同盟会的组织发展系统.他们在湖北新军中长期工作和潜伏,革命组织和力量虽然屡遭破坏,但一直在发展.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改变了允许铁路民办的政策,引起川、鄂、湘、粤四省爆发保路风潮.这一风潮牵涉到社会各个层面.四川各界成立了保路同志会,8月25日起,成都罢市.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对和平的群众,实行武力镇压.9月8日起,在四川同盟会员的策动下,各地爆发同志军起义,围攻成都.清廷派端方从武昌调一部新军入川镇压.昏庸无能的清朝统治者,面对复杂的形势,已经手足无措.同盟会中枢领导人长期流亡国外,对国内形势不太敏感.武昌的革命党人敏锐地捕捉到了风暴的信息,决心发动起义.尽管起义计划被破坏,但新军中的革命士兵仍于10月10日晚,冒险发难,打响了第一.革命军占领武汉三镇,各地迅速响应,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11月4日上海起义成功,12月3日江浙联军攻占南京.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中华民国成立,出任临时大总统,组织临时政府.

中国同盟会的改组与革命的失败

在这一段时间里,清王朝这只纸老虎终于被戳穿了,时局发生了眼花缭乱的变化,而中国同盟会的组织功能却很难发挥作用,去统一领导这场革命.武昌起义本来是以同盟会员为骨干的文学社、共进会联合发动的,但

本论文为关于留学生相关中国论文发表网,关于孙中山与中国同盟会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可用于留学生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免费教你怎么写留学生及同盟会及组织方面论文范文。

他们的政治能力薄弱,在没有同盟会中枢领导人直接指挥的情况下,推举原新军混成协统黎元洪为都督,政权落入他人之手.文学社、共进会之间却发生了派系冲突,得以为黎元洪所操弄.在上海及南方沿海一带,同盟会与光复会之间,也发生了权力冲突,陶成章为陈其美.章太炎于11月间回国后,倡言“革命军起,革命党消,天下为公,乃克有济”.反对组成单一的革命党人的政府.他的主张得到参加革命的原立宪派人士和同盟会内宋教仁等人的支持.他们甚至主张取消中国同盟会党名,改变同盟会的革命性质.临时政府成立后,章太炎等组织中华民国联合会,以反对党自居.同时,对同盟会中枢心怀不满的一些武汉革命党人,联合他省党人组织民社,后又与中华民国联合会合组统.他们都以议会政党的面目出现.

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成立后,曾制订了革命方略和五权宪法.方略规定革命的程序分为三期,即“军法之治”(军政时期),“约法之治”(训政时期)和“宪法之治”(宪政时期),在中国同盟会的领导下,有步骤地建设议会制的共和国.12月25日,孙中山从海外归来,到达上海,他对章太炎等人的言论深感奇怪.30日,他在上海主持了中国同盟会本部临时会议,发布了《中国同盟会意见书》,强调指出:“吾党所标三大主义,由民族而民权、民生者,进行之时有先后,而欲造成圆满纯固之国家,以副其始志者,则必完全贯彻此三大主义而无遗.即吾党之责任,不卒之于民族主义,而卒之于民权、民生主义者,则固无庸疑也.”但是,辛亥年的这场革命,反满是主要的动员口号,表面上获得了社会广泛支持,实际上它所能调动的社会力量十分有限.许多革命者对共和主义和民生主义只是一知半解,对于建设现代国家,所必须培养的国民意识,更是十分模糊.不待革命成功,许多同盟会员已经失去了方向,孙中山没有力量把革命继续推进,最终只能在列强的压力下,与袁世凯达成妥协,以清帝退位、袁世凯宣誓忠于共和为条件,把政权交给了袁世凯.

中华民国的共和制的政治架构已经建立起来,各派政治势力纷纷组织政党,前清立宪派分子,组织有共和党等派系,一些同盟会员也脱离同盟会参加其他党派,而袁世凯的北洋系官僚集团则超然于政党之上操纵政局.中国同盟会的秘密革命性质,受到反对派的敌视,在同盟会内部也受到宋教仁等人的批评.1912年3月3日,孙中山不得不将中国同盟会改组为从事议会合法运动的政党.但这次改组不彻底,许多激进分子和所谓暴力分子仍在党内.由于党派的分化,同盟会在改组后的临时参议院中的力量不足,失去了正副议长的职位.

孙中山在卸任之后,由于自己的政治主张无法实现,深感失落,不过对于现状,他觉得也可以接受,因而对政治的发展失去了热情,但他仍在探索国家发展的道路,决定在社会上从事经济建设事业.中国同盟会本部的工作,先后交由汪精卫、宋教仁担任.

宋教仁在武昌起义后,就根据当时中国的政治生态,主张实行内阁制,也就是与袁世凯、立宪派分享政权,而由同盟会掌握实际行政权力.全国统一的临时政府(北京)成立后,同盟会也参加了政府工作,但袁世凯实际控制着政权.宋教仁为贯彻自己的政治主张,坚持责任内阁制,实行政党政治,由议会多数党出任内阁总理,掌握实际行政权力,在宪法体制上架空袁世凯作为总统的权力.宋教仁对同盟会在3月间的改组并不满意,一度希望另外组织一个议会政党.章士钊发表文章,主张“毁党造党”,也就是取消革命的同盟会,另起炉灶,重新组织一个进行合法的稳健的议会运动的政党.7月21日,宋教仁接替汪精卫出任同盟会总务部主任干事,掌握了党务实权,即筹划与其他党派联合成立一个议会大党.孙中山对宋教仁与袁世凯角逐政权的意图,不太赞成,认为这样做只会使政局越来越混乱.但对于宋教仁组织新党的努力,仍表示赞成.不过,他在政治上表现消极,他的注意力集中在规划他的铁路计划,希望在政局稳定的前提下,在10年内建设20万里铁路.

8月12日,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等达成协议,决定改变党名为国民党,取消了民生主义(平均地权)、男女平等的同盟会政治主张.8月24日孙中山到达北京,与袁世凯会谈.25日,国民党在北京举行成立大会,孙中山到会发表演说,重申了平均地权和男女平等的政治主张,演说完毕,即离开会场.孙中山被选举为国民党理事长,但他不愿意接受,在党内同志的坚持下,才同意担任名义,把党务交给宋教仁,由宋教仁任代理理事长,负责实际工作.中国同盟会时代至此结束.国民党是一个进行合法的议会活动的政党,但这个政党并不是由具有丰富的意识的人所组成,大量的传统官僚混杂其中,因而在实质上很难说就是一个具有精神的政党.

辛亥革命党人的现代政治意识还很幼稚,他们往往把议会政治的原理作为教条去观察政治形势,制订政治策略,宋教仁等人在计算政治力量对比时,把反对党作为政治对手,对没有议会席次的袁世凯集团,往往忽略不计,忽视了袁世凯集团的军事性质.是一种逐渐发育的社会生活,制度要有生活的基础.在清王朝崩溃、中国缺乏权威的政治生态下,才给了幼稚的议会派一个实验的机会.在1913年中华民国正式议会的选举中,国民党在表面上获得了胜利,宋教仁兴奋之余,一心准备出任内阁总理.但袁世凯蓄意集中大权,帝制自为,于1913年3月20日放任部下在上海宋教仁,以阻止国民党执政的意图.民国初年昙花一现的议会制度宣告破产.孙中山决心发动二次革命,推翻袁世凯的统治.但他已经没有一个革命组织可供驱使.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决心抛弃国民党,着手重新组织一个革命的党――中华革命党.

相关论文

中国公共关系教育工作坊(2023)召开

本文是一篇公共关系论文范文,关于公共关系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关于中国公共关系教育工作坊(2016)召开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公共关系及。

清代中国俄语教育述评

这篇俄语教学论文范文属于继续教育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俄语教学方面毕业论文,与清代中国俄语教育述评相关初中教育管理论文。适合俄语教学。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

本文是一篇和法律论文范文,和法律方面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和法律及劳动法。

《中国检察官》2023年度优秀文章名单

本文是一篇人民检察院论文范文,关于人民检察院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中国检察官》2016年度优秀文章名单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税务会计的与展望

本文是一篇税务会计论文范文,税务会计类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税务会计的与展望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

2023中国十佳创业投资机构

本文是一篇信息技术论文范文,信息技术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2016中国十佳创业投资机构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信息技术及节能环保及。

中国B2C电子商务现状与趋势

本文是一篇电子商务论文范文,电子商务相关函授毕业论文,关于中国B2C电子商务现状与趋势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电子商务及电子商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