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冲突其解决方式

时间:2024-03-15 点赞:46795 浏览:93359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日本人论文范文,关于日本人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对日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冲突其解决方式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日本人及汉语及留学生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日本人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20 世纪70 年代日中邦交正常化后,大量的日本游客来到中国,在震惊于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的同时,开始关注中国以及中国文化,希望能够更加立体地了解一个发展中的中国.作为中国文化传播最主要方式的汉语日益受到日本国人的重视,人们希望通过汉语的学习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和中国文化.

同时从20 世纪90 年代起,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开始变缓甚至停滞,为了更加降低成本,一些企业纷纷将加工工厂和销售市场转往海外,而中国是日本最为看好的也是最大的加工和销售市场.随着中日贸易的日趋频繁,学习汉语成为了工作的需要.很多日本人认为多学点汉语,更有利于就业和个人未来的发展.

在这种“汉语热”背景的驱动下,日本学习汉语的人数不断地增加,汉语教育机构也呈现出了遍地开花的趋势.在学习汉语的人中,除了部分日本人来到中国,以生活、工作、留学等方式学习汉语外,大多数的日本人还是在本土进行汉语学习.因此对日汉语教师的需求量今年来也在不断激增.

最初在日本的汉语教学机构里担任汉语教师的主要是日本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曾在中国留学,也有一部分人是在本国学习汉语,并没有留学背景. 而有中国留学背景的日本人汉语教师更受学生的欢迎.随着赴日中国人的增加, 汉语教学机构开始重用在日中国人以专职或的形式来当汉语教师,其中一部分是在日留学生,一部分是旅居日本的学者或工作人员,还有一部分是定居日本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人.由于他们既懂汉语又懂日语, 用母语教学自然得天独厚.

但对日汉语教学毕竟有别于对中国人的汉语教学,其教学方法,教材使用等都有很大差别,具有相当的专业性,并非会说中文就可以胜任对日汉语教师的工作.现在越来越多的日本汉语教育机构已经认识到这点,开始重用外汉语教育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中国人来进行汉语教学.这将大大提高对日汉语教学的水平.

作为一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久的将来我们也有可能从事对日汉语教学工作.虽然中日同属于汉字文化圈,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两国在文化背景的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两国人民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生活方式等方面又存在着不少差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也会因此遇到各种跨文化冲突.因此我们在开始对日汉语教学工作之前,有必要对这些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跨文化冲突进行梳理,分析其原因并探索找出解决的途径,这对于确保对日汉语教学的顺畅进行,增进彼此之间最大限度的了解是十分有益的.


1.语言交际差异所带来的误解与冲突以及解决方法

在用语言进行交际时,中国人和日本人在寒暄方式,称谓称呼,致谢方式和否定表达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

1.1 称谓、文体及寒暄方式的不同所带来的文化冲突及解决办法.

日本人使用语言进行对话时, 会根据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称谓、不同的文体和表达方式,而在中国除了一些正式场合,一个词或一句话不会因为谈话对象的不同而发生改变.比如“吃饭”,在任何场合,对任何人,我们都说“吃饭”.而在日本却有食べる/召し上がる(尊敬語)/頂く(謙遜語)之分.初次接触日本学生的汉语教师如果没有一定的日语基础,可能会因为同样一句话学生会有不同的说法而感到很难与学生交流.因此,教师应该学习教学和日常生活所需的日语,在学习日语的同时,我们也应简单了解日本人是如何使用这些语言以使交际更顺畅.

日本人的问候语和寒暄方式也与我们有所不同.日本人每日早上初次见面都会互道“早上好 ”,这个问候不因双方地位,熟识程度而有所增减 ,它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除了互道问候以外,日本人也会围绕天气寒暄一番 ,例如:“今天天气真好啊 !”“今天真冷啊 !”等等. 日本人初次见面谈话时不会谈论有关对方生活、家庭、工作、年龄等的个人隐私,通常先从天气和季节展开话题.绝对不问情况.而中国人除彼此问好外 ,还常用 “饭吃了吗”“你上哪去”等进行寒暄 ,初次见面时,为表示亲密,反而喜欢问一些对方较为私人的问题,这种方式是比较普通的,并不算犯忌. 在教学过程或与日本师生的交往中,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一点,不要随意打听对方生活、家庭、工作、年龄等情况 ,也不要像我们一样因为关系熟悉而省略一些必须的寒暄语而造成对方的误解.

1.2 谦恭,拘谨、模糊的交际策略所带来的文化冲突及解决方法.

日本人注重礼节,在交际中显得谦恭、拘谨、保守,不随便发表自己的意见,处处谨小慎微,时时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由于他们的这些秉性,使得他们答谢、拒绝的方式与中国人有很大的差异.

在致谢的方式上,日本人会以一种让中国人无法理解的不断的重复感谢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心情,日本人坚信人与人的交往中必须心存感恩之心,这样才能使双发的交往更加顺畅,对方才可以在这种温暖的交往中感受到友情.而对中国人来说,过度的感谢显得很生分很客套,反而不利于彼此的交往.在交往中,日本人的这种致谢方式往往让人觉得无法承受,很是繁琐,而中国人的“大恩不言谢,谢多了生分”的交际方式,又让日本人觉得中国人太过把一切当成了理所当然,不知感恩,从而产生交际上的误会.

日本人在表达否定时,非常体恤他人的感受,为了不给对方带来不快和尴尬,否定的表达总是显得欲言又止,模棱两可,即所谓的“暧昧地拒绝”.他们希望对方可以从这种“暧昧的语言”中读出他们本意,而不是由自己清晰地说“不”,以免伤害了对方.他们不喜欢对别人的观点直接提出反对意见,即使是提也是极其注意用词,而中国人在回答问题时“Yes”和“No”是很明确的.中国人比较直截了当,思维逻辑性强,习惯用明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在与日本人的交往中,他们对中国人的这种是非明确表达,直率表达意见的方式很不适应,在他们看来,中文中的“不行”“不好”等词过于斩钉截铁,过于直白,很不礼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直截了当地用“不”去否定,会让他们感到不快或尴尬,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两个民族不同的价值取向,注意从日本人的习惯去理解他们的感谢和否定,要清楚地知道日本的点头并不代表“同意”,随声附和的弦外之音也许是“不”.从教师的角度,我们表达观点的方式要尽量委婉,注意体恤对方的感受,多用鼓励赞扬的话语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这样我们就能使学生消除误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进行汉语学习,更利于汉语的教与学.

2.非语言交际差异所带来的误解与冲突以及解决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会使用很多非语言交际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日本社会等级观念很强,注重集体利益,讲求体恤、和谐,他们谦恭、暧昧、含蓄、保守的性格,使的他们在交际活动中比中国人更多地使用非语言交际手段.在汉语教学中,我们应该了解以下几点,以免产生误会.

2.1 沉默 点头 微笑中隐含的意义.

在与日本人进行会话时,日本人常常以沉默或微笑并频频点头作以回应.他们认为在公共场合不应用面部表情过分地表达个人的情感,这种习惯渗透到了很多社会领域,包括学校和课堂.他们内敛的和不愿过分表达喜怒哀乐的性格,使得我们很难从他们的表情和体态语中判断出他们的态度.他们频频的点头有时会被误认为是同意,而在课堂上,学生听老师的讲课也会不停地点头,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已经理解并听懂了老师所讲的内容,这种点头也许只是表达他对老师的尊重或表示自己在听老师讲课.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以学生的外部表象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要能察言观色, 或通过测试,会话,调查表等方式来再次确定,通过分析 , 即可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

2.2 节制、保守的非语言交际方式.

由于日本是非体触文化的民族,日本人很少在公共场合表现出或有类似拥抱,接吻的亲密举动.对于家族之外的人,他们的身体接触更是少之又少.而中国人的身体接触相对多些,如大人摸孩子的头以示爱抚,上司拍职员肩膀以示鼓励,同性同学一起挽手散步,朋友见面互相打闹以示友好等.

如果我们的教学对象属于小初高中阶段的学生,我们要注意不要过多使用体触语言表达感情.在教学的提问,巡视等环节上,不要过于接近学生,以免引起对方不安.

另外,日本人在人际交往中喜欢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和感情距离,而中国人则更喜欢将彼此的关系拉近,因此在与日本人的交际中,如果忽视了这种距离意识,也会使对方感到局促,甚至产生误会.教学过程中,不能因为和学生逐渐熟悉而不分彼此或觉得对方理应对自己如何.应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可以使对方更为放松.

3.从性格角度分析日本人,避免不必要的误解与冲突

日本人整体给人的感觉是守纪律,谨慎,懂礼貌,集体意识强,这和他们民族的价值取向,学校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一下几点

3.1 喜欢秩序与计划,时间观念很强.

日本人喜欢在一个井然有序的环境里生活,凡事一定要有周密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因此教师将讲授课程之前,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一份教学安排表,如课时进度,考试时间等,这样就会消除学生的困惑.另外,日本人在发言前喜欢实现有所准备,他们对中国老师在课堂上即席发间、课堂讨论, 常常显得不知所措,无法回答或参与,这与他们凡事讲求计划性,对机应变能力较弱有关.因此教师应该创造出宽松的教学环境,同时也要逐步让日本学生认识到不是所有的回答都有时间准备,让他们在一个宽松的环境里尝试即席回答或讨论问题.

3.2 尊重老师.

日本人对老师比较有礼貌.日本学生一般不会刚认识老师就和老师的关系十分密切, 不过一旦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友情会保持很久.但日本学生对老师尊重和礼貌, 并不等于他们对老师的教学满意, 对此教师应有清醒的认识.教师只有冷静地发现礼貌背后, 学生对教学的意见, 才能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3 性格内向.

谨言慎行, 内敛,谨慎是日本人性格的重要特征.日本很少在众人面前流露自己的想法.学生极少在课堂上说他是否听懂了,老师讲课的语速、方式等是否能接受.老师可以将一些想要知道而学生不会直接告诉你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表,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日本人不会开诚布公的就某件事或某个人的某些看法来做评价,他们觉得别人那样想那样做,自有他们的道理,直接的品评是不礼貌的.他们喜欢心照不宣, 让别人领会自己的意图. 因此, 老师向学生提出建议或让他们就某个人的观点发表意见时, 日本人常会说的“ 怎么说好呢”(どう話したらいいでしょうか?) , “请让我考虑一下.(ちょっと考え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等, 其实,这是拒绝回答的标志.日语具有很强的掩盖意志的技巧,是与否无法很明确地从语言中判断出来、这种模糊、暧昧的风格甚至会影响日本留学生的汉语表达风格,如大量使用语气助词“ 吧” 、“ 呢” 、“ 呀”等, 以使语气和缓.教师要领会学生语言的真实含义,不能单从语言来判断他们的想法.这点对教师来说其实是很难适应的.

日本人性格敏感,十分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在日本人看来,面子是很重要的.他们一旦受到负面评价,非常容易产生消极态度,以致情绪低落.所以教师应避免针对某个人进行评论或提出批评,更不要在一个人面前去谈论评价第三方,即便非要评论或批评也应选择恰当的场合和言辞.

3.4 集体主义观念强,守时.

日本人非常强调集体、认为个人的行为,思想甚至举止等要符合集体的准则.他们有很强的集体归属感,把自己看成某个团体的一份子,强调遇事要替他人、替团体利益着想,不能因为自己的行为影响其他人.日本人的准时其实就是这种观念的反映.

在日本人看来, 自己的喜怒哀乐完全是个人的事情,不能把这种情绪带到工作中,也不能因为私人的理由来解释诸如迟到,表现欠佳等事件,老师上课时把个人情绪带到课堂上是一种极其不好的行为,因为老师的这种个人行为会直接影响全体学生的情绪, 使学生产生不安 ,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效率.迟到也是非常失礼的行为,因为这样的行为浪费了全体同学的学习时间,给别人添了麻烦.作为对外汉语教师一定要避免这一点.这样才可以树立教师的形象,更有利于组织教学活动.

4.结语

对外汉语教学并不是任何会说汉语的人都可以胜任的简单工作,它具有严密的教学体系,对教师汉语本体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我们应该从学习汉语本体知识,深入了解学生所在国家情况,分析其性格、行为特点、习得语言规律入手,不断加强跨文化交际的敏感度,提高跨文化教学能力,更好地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展.

相关论文

大学英语教学如何强化跨文化意识

关于语言及文化及学生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语言类学年毕业论文,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如何强化跨文化意识相关论文范文集,对写作语言论。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应用

这篇文化论文范文属于大学英语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文化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与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应用相关英语自考论文。适合文。

汉语国际教育的跨文化礼仪

本文是一篇文化论文范文,文化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的跨文化礼仪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文化及社会及礼仪方面。

外语教学与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本文是一篇外语教学论文范文,外语教学相关函授毕业论文,关于外语教学与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外语教学及外语系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