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开展女子足球运动的基础条件

时间:2024-01-19 点赞:51532 浏览:105719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女足类怎么写评职称的论文,关于我国高校开展女子足球运动的基础条件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女足及大学生及高校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女足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通过分析高校系统开展女子足球运动的基础能力,得出结论:高校女足队员大多数来源于专业队,学校系统未形成稳定的输送渠道.队员年龄结构和训练水平发展不平衡,不利于高校女足持续稳定发展.教练员队伍对承担训练工作是称职的,但教练员、运动员待遇有待提高,高校足高校女足运动发展的基础条件基本满足高校女足发展的需要.

关 键 词 :女子足球;高等院校;基础条件

中图分类号:G8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2-1718-02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我国高校女子足球运动开展的现状,分析高校系统开展女子足球运动的基础能力,为高校女足运动发展提供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参加2003-2005年度飞利浦全国大学生女子足球联赛的队伍共16支.通过问卷形式,对16支球队30名教练员和186名运动员进行了调查.

1.2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查阅收集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采用问卷形式进行调查,所搜集的数据及结果利用SPSS for Windows 11.0版进行处理和分析,并获得结论.

2结果与分析

2.1我国高校女足运动员的组成、来源及培养途径分析对高校女足队伍生源情况、后备队员状况进行的调查显示:大部分高校女足运动员不是高中毕业生,而是来自省市的专业队.其中78.5%的队员在入学前经过专业训练,从少年体校到专业队的二线队再到一线队,训练和比赛占去了她们绝大部分的时间.

目前我国高校女足运动员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第一种是从省市女足专业队的后备梯队或退役队员中降分录取一些队员.第二种是从普通中学和体校、足校中适当降分招收的女足特长生.第三种是与当地的足球俱乐部或专业队合作,采用联合办队的形式接受整队的女足队员入学[3].

从我国女足运动员的培养途径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种是从业余体校到省市体工队或足球俱乐部.第二种是从俱乐部的少年队――三线队――二线队到――一线队.第三种是从足球学校到职业足球俱乐部[4].

2.2我国高校女足运动员的年龄结构、运动年限情况分析为了解我国高校女足运动员在训练的基础能力和发展潜力上的差异,我们调查分析了运动员的年龄结构和训练年限.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女足队员总体较为年轻,25岁以下的队员占到82.7%,平均年龄21.5岁,从年龄阶段上基本符合大学生的特点.但年龄结构不均衡,其中年龄最大的为32岁,最小的17岁.从事足球运动年限最长的为20 a,最短的2 a,新老队员之间的年龄和训练水平的差距较大,个人的技术、战术、身体素质水平大不相同,队员的年龄结构和训练水平发展不平衡.

2.3我国高校女足教练员文化及业务水平分析学历职称是教练员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的直观反映.调查显示:高校女足教练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占96.7%,而其中绝大部分是本科学历,与国内的职业足球教练员相比,高校女足教练员的基本知识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程度,为提高执教能力提供了基本保障,能够适应高校女足运动发展的需要.具有高级职称的教练员有10人,占调查对象的30%,中级职称的有18人,占调查对象的60.0%,初级职称的有2人,占6.7%.从调查结果来看,我国高校女足教练员的职称结构基本合理,但是现阶段高职称的人员相对较少,执教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加之较高学历教练队伍的特点,继续提高执教能力,是完全有可能的.

2.4我国高校女足教练年龄结构、运动年限以及执教年限情况分析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高校女足教练员执教的基础能力,我们又对他们的年龄结构、运动年限和执教年限进行了调查,在被调查的30名高校女足教练员中,年龄最大的为60岁,最小的为24岁,平均年龄38岁.从事足球运动的年限最长的为40 a,最短的为10 a,在15~35 a的有24人占80%.其中有86.7%的教练有过执教足球专业队的经历,有65%的教练执教年限在10~20 a之间的.

这些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高校女足教练员队伍具有年轻化的特点,高校女足教练员有较长的足球专业运动年限,平均年限为23年,丰富的执教经验,平均执教年限为11年,基本功扎实,专业水平较高,绝大多数的教练员有过长期的执教足球专业队的经历.

2.5我国高校女足队伍的待遇及经费情况分析待遇和经费问题一向是困扰我国女足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我国高校女足发展中更是如此.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高校女足队员入学后能够减免学费.但高校对运动员提供的基本上都是体育单项奖学金,奖金额度较少.多数队员基本拿不到奖学金,能拿到的数额也有限[5].有训练补助的队员占被调查人数的56.5%.有57.5%的队员认为该队主力和替补球员的待遇不同.表明高校女足的训练补助相对可以落实,还有许多队伍在补助数量上,主力与非主力队员之间体现了区别对待的原则,有利于调动队员训练比赛的积极性.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校女子足球运动队的经费来源一般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由学校给女足运动队拨发一定的经费以供专款专用.第二种情况是由省体育局或省市足协进行行政拨款.第三种情况是企业的赞助.参加大学生足球联赛的院校一年参加训练和比赛的经费大约在5万元至10万元人民币.在被调查的院校当中,有社会赞助的高校占21%,没有社会赞助的高校占79%.就目前调查的高校来看,大约有70%的高校存在着经费不足的问题.

2.6我国高校女足队伍的场地情况分析在被调查的学校中,96%的学校有自己的足球场,其中有一块场地的占47%,有两块场地的占38%,有三块场地的占11%,有草皮足球场的占38%.有专用训练场地的占59%,没有专用场地的占41%.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大学中足球训练场地的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学校本身有训练场地的占到被调查学校的96%,一半以上的队伍都有自己的专用足球场,可以满足正常训练的需要.但我们也看到,约有40%的大学女足球队在训练时与其他项目训练会有冲突,场地的不足还是制约高校女足运动发展的因素之一.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 高校女足的绝大多数队员还是来源于专业队,没有在体校、足球学校以及普通中学形成稳定的输送渠道.从整个学校系统来看,运动员的培养、输送渠道还不是很顺畅.

2) 高校女足队员总体较为年轻,从年龄阶段上基本符合大学生的特点.队员年龄结构和训练水平发展不平衡,没有相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不利于高校女足持续稳定发展的.

3) 高校女足教练员队伍是一支精力充沛,基本功扎实,专业水平较好,执教经验相对丰富的教练群体.

4) 高校女足运动员的待遇基本能保证在校的正常学习,但还远远不能满足提高运动成绩和参加比赛的需要.

5) 充分利用高校自身的训练资源,合理调配、挖掘潜力,在现有的足球训练场地条件下,完全可以按照足球训练的基本规律,安排好高校女足的训练计划.

3.2建议

1) 建立起学校系统内顺畅的人才输送渠道,建立起大、中、小学一条龙的培养体系,把学校建成一个巨大的足球后备人才基地.2) 高校女足运动员招生的主渠道应以中学为主,充分利用其它招生渠道;加强高校与中学的联系,使高校女足队伍有稳定的输送渠道.3) 进一步提高高校女足教练员的执教能力,有针对性地为他们举办教练员等级培训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4) 逐步完善我国学校体育竞赛体系,提高高校女足联赛的知名度和社会价值,使女足竞赛的商业价值被社会所认可,把学校系统的足球竞赛推向市场,依靠社会的各种力量来筹集足球队训练和比赛的资金,依靠社会来进一步普及足球运动.

相关论文

高校开展体育舞蹈运动的可行性

本文是一篇体育舞蹈论文范文,体育舞蹈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高校开展体育舞蹈运动的可行性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体育舞蹈及。

在幼儿园开展足球运动的

本文关于幼儿园及足球运动及幼儿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幼儿园相关论文范文集,与在幼儿园开展足球运动的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