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的哲学宗教意蕴

时间:2024-04-14 点赞:49490 浏览:9863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宗教论文范文,关于宗教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无限”的哲学宗教意蕴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宗教及哲学及哲学导论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宗教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麦克斯缪勒以“无限”解读宗教的起源与本质,从而开启了宗教学研究的先河.纵览历史,人们对“无限”的追问与思考由来已久.在东西方古代文明中,先哲们诉诸的世界本体无一例外地具有“无限”的特性.在宗教的信仰和哲学的理性中,所有的理论建构也往往包涵着“无限”的特质.缪勒将“无限”归结为宗教起源与本质,使得信仰与理性得以在形而上学的意义上合流.

[关 键 词 ] 无限;哲学;宗教

【中图分类号】 B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1-017-2

在对宗教起源问题的探析中,宗教学家麦克斯缪勒总结道:“宗教是一种内心的本能,或气质,它独立地、不借助感觉和理性,能使人们领悟在不同名称和各种伪装下的无限.没有这种才能,也就没有宗教,甚至连最低级的偶像崇拜和物神崇拜也没有.”由此可见,缪勒将“无限”作为宗教的起源和本质的关键.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正确理解这一“无限”概念呢?

笔者属意从哲学史上关于“无限”的指谓进行片段式的梳理开始,以此或可助益我们对缪勒“无限”的理解.

一、“无限”――本原或本原的性质

早在古希腊哲学时代,泰勒斯将“水”作为世界万物的始基,而阿那克西曼德则以为世间万物及性质具有多样性,故不能以某一特定的物质形态和属性作为所有事物的规定.所以他提出以“无定”,即'将“无限”作为万物生成的本原.“无定”,亦即“无限”,用的是apeiron/indefinite.这是一个中性形容词,意为缺乏界限,没有规定(peiras)的东西.因此,这个东西既在性质上没有规定,也在形状上没有规定.

较之而言,阿那克萨戈拉关于“无限”(apeiron)这个概念的意谓则要丰富的多.他提出了“种子”本原说,以为“种子”在种类、数量上以及分割上是无限的.他认为物质本原是无限的,世界的本原有两个,即无限的实体和理智(努斯).显然,阿那克萨戈拉的“无限”是作为其本原的性质的规定性被提出的.

综上,前后两者关于“无限”的指谓差异在于,前者直接以“无限”作为世界本原,而后者则以“无限”作为世界本原重要的规定性.换言之,前者是名词的指称,后者则是形容词的指意.

在中国哲学的语境中,老子的“道”颇具“无限”的特点.所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又有,“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就此易知,老子的“道”虽有不可言说之意,是人难以真实把握的,却又是实实在在的存在.至于其性质,则有“寂兮寥兮”之状,“恍兮惚兮”之态,是“无状之状,无物之物”,即有“无限”的意谓.概而论之,老子之“道”具有类同于“无限”,同时在性质上具有无限性的特点.

同样,在古印度的哲学中,也出现了具有“无限”意义的指谓,如《吠陀》中的神名“阿底斯”,原意为无界的,无锁链的,非封闭的,无边的,无限的,无穷的.又如,在《大林奥义书》中,梵我合一,二者均为世界原质,包举一切,无内无外,无生无死,不可见闻,不可探索.无疑,“梵我”同时具有无限的性质特点.

值此可见,不论“无限”是被作为世界万物生成的本原本身,抑或是作为本原的性质特点,都不约而同地出现在西方先哲和东方往圣的理论探求和建构中.不得不说,这样一种对“无限”的理论自觉或不自觉,无疑显示出了人类在其最初的哲学思维中的共通之处.

二、“无限”――信仰与理性的解释

中世纪,西方的哲学素有“神学的婢女”之谓,人们更多地把自己的目光集中到对“上帝”的探求,展开神学的理论建构.在基督教的正统神学中,上帝是独一无二的,因其具有“自存性”和“无限性”.所谓“无限性”主要是指,就时间意义而言,上帝的存在是无始无终的.人们对于上帝的信仰,包含了对上帝所具有的“无限”属性的希求性.毕竟,对于每一个体的人来说,外在的自身是有限的,或许只有当内在的精神世界产生对无限的上帝的信仰时,人们才能够保持外在的有限与内在的无限之间的平衡,从而获得人类自身发展进步的张力,从而实现对人自身有限的世俗世界的超越,以达到无限的彼岸世界.

将“无限性”限定在上帝之内的的理解,显然包含了较多信仰的,或言非理性的成分,那么,纯粹的哲学理性精神又是如何理解“无限”的呢?

依照斯宾诺莎对“无限”以“思维的无限”与“想象的无限”的两种划分,黑格尔将“无限”理解为“真无限”和“坏无限”,前者是肯定的或理性的无限,后者是否定的或知性的无限.黑格尔进一步提出将“绝对精神”作为世界本体,而这一本体的发展又具有三个层次:第一是艺术阶段,即以直接的感性的形式来把握无限的绝对;第二是宗教,即以表象的形式把握无限的绝对;第三是最高的阶段,既哲学的把握,它以概念的形式把握无限的绝对.因为在黑格尔看来,艺术和宗教仍有各自的有限性,只有“纯思维”或“无限的思维”及其产物,即“纯概念”才是最高的“真无限”.与此同时,应当看到黑格尔所谓“真无限”实际上仍有不足,即其所谓的“真无限”仍然只是停留在对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认识上,而没有走入主体与客体和主体与主体之间融合为一的层面.换言之,黑格尔的“真无限”缺少天人合一的自然而然.故此,黑格尔的“真无限”不是绝对的完满的无限.

诚然,不论“无限”是被限定在信仰层面内的对上帝的膜拜,抑或是内涵在具有思辨性的哲学的“绝对精神”这一本体之中,人们对于“无限”的精神诉求和理性思考的结果无疑是一致的.值此,或可说,人类的信仰与理性并非从来都是冲突的,二者在本质的追求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和一贯性.

与此同时,需要说明地是,“无限”常与“有限”相对,而这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处于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中的:有限是局部的,是无限的必要环节,是阶段,是有条件的,是相对的,无限是全体,是过程,是有限的必然趋势,是无条件的,是绝对的;有限与无限互相包含,同处事物之内,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二者在时空中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非一尘不变的相对关系.有人指出,总览哲学史,一切哲学形态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了不同时空条件下人与人生存世界的关系,而这一问题最终归结为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矛盾,而这也恰是哲学的根本问题. 不难看出,面对广袤无边的客观世界,人们意识到了自身存在的有限性,但人们却不甘沉淖于世俗的一生一世.人们信仰上帝,希求能够通过全智全能的上帝获得自身从世俗的脱离,进而实现生命从有限向无限的转换.而哲学实质上也是为此而孜孜不倦地求索.或许,正是基于信仰与理性于此所达成的一致,麦克斯缪勒将宗教的起源与本质归结为“无限”.在《宗教的起源与发展》一书中,缪勒提出了宗教起源于对“无限”的本能,并做了较为详尽的理论说明.


三、“无限”――宗教的起源与本质

在缪勒看来,原始人形成对神灵崇拜和上帝信仰的观念源自于对自然对象的触知和把握的程度.对此,他做了三种分类和说明:第一类是原始人能够完全把握的物体,石头、甲壳等;第二类是能部分把握的,如树木和山河一类;第三类则是人们可见不可及,完全不能触知的,如苍天、太阳、星辰.对此,缪勒指出,宗教观念的历史起点是人们在半触知事物中把握无限,后来又在不可触知的东西中寻找它,最后在不可见的物体中寻找它.而人们从普遍地感到有限事物之外或之内存在着一种无限之物,到形成神的概念,有个转变的过程:首先是人们深切感受到现象背后有某种起支配作用的原因、规律或秩序;其次是原始语言在人们命名无限的过程中的作用绝对了神的观念的产生.

由此,“无限”并不是伴随着人类宗教意识的萌发而产生的,它是宗教发展的产物.但在宗教的起源中,无疑又包含了人类对“无限”的诉求.在缪勒将“无限”理解为宗教的本质之前,人们往往将宗教归结为人类非理性的精神产物.也许正是缪勒对宗教本质有了这样的解读,人们才渐渐接受了以理性的态度对宗教现象的研究.实则,在笔者看来,宗教与哲学,信仰与理性,同为人类走向精神家园的途径,二者殊途同归,相得益彰.

缪勒以为,所有宗教知识的基本要素就是体验既不能由感觉领悟、也不能由理性领悟的存在,而这种存在事实上是无限的而不是有限的.或许恰恰是因为人们在感觉上以及理性上不能够完全理解这样的“无限”,宗教往往被人们以理性的态度冠以神秘主义之名.那么作为理性的研究者,缪勒又为何如此“钟情”于用“无限”来解释宗教的起源与本质呢?

对此,缪勒不无深情地说道:“我选择‘无限’这个词,因为看来它最能够超出一般意义的感性和理性.所有的感性知觉,无论是什么,一般都认为是有限的,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限的,在质和量的方面也是有限的”,“我对‘无限’一词无所偏爱,只是因为在我看来它是一个最广泛的此,也是最高的概括”.同时,他还特别指出“无限”一词不是对“有限”的否定的抽象概念.它不是“有限”前面简单的否定性前缀而形成的.他以为,不确定和无限实质上是同一事物(神灵)的两个名称,前者指其现象,后者是其真正的性质.可以说,缪勒的“无限”实质上是对“有限”的超越.神物本身被人们赋予了无限性,人们通过崇拜抑或信仰,以使自己从神灵中获得对“无限”希求的精神安定和满足.

时值今日,缪勒的宗教“无限”观虽然只是众多关于宗教起源与本质问题研究中的一类学说而已,但无疑是举足轻重的.宗教学者麻天祥先生指出:“宗教是人们借助心力,即认知能力的扩张,超越有限,领悟无限,乃至试图把握无限,从而为其现实存在提供一终极意义的合理性过程.”无论是“道”、“真如”、“上帝”、“安拉”,抑或是其它神灵,无一不包含了类“无限”这一神性.同时,在人类的哲学史上,诸如“逻各斯”、“理念”、“绝对精神”,其中亦有“无限”的性质.如此,我们不难发现,古往今来,无论是在信仰崇拜式的宗教内抑或是在理性思辨式的哲学中,人们对“无限”的情有独钟是不言而喻的.诚如前文所说,东西方在最初的哲学思维中,在信仰与理性的追求中,“无限”是其交集处的.值此,“无限”本身不仅仅是字词的纯粹组合,而且成了意涵丰富的宗教性的和哲学性的概念.不可置否,“无限”早已潜移默化于人类的精神世界,是人类共同的形而上学追求的内容.

相关论文

循环经济的哲学意蕴

本文是一篇循环经济论文范文,循环经济有关毕业论文模板,关于循环经济的哲学意蕴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循环经济及可持续发展及经济发展。

别尔嘉耶夫的宗教哲学自由思想

本论文是一篇自由相关哲学理论论文,关于别尔嘉耶夫的宗教哲学自由思想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自由及人文科学及石油大学方面。

《生活的艺术》中的教育哲学意蕴

为您写审美教育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审美教育类有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与《生活的艺术》中的教育哲学意蕴相关论文范文资料,包括关于审美教。

陈云改革开放思想的哲学意蕴

本文是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范文,马克思主义哲学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关于陈云改革开放思想的哲学意蕴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马克。

“中国梦”的哲学意蕴

这篇近代史论文范文属于科技哲学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近代史类有关毕业论文,与“中国梦”的哲学意蕴相关哲学论文征稿。适合近代史及参考文。

郭明义幸福观的哲学意蕴

本文是一篇伦理学论文范文,伦理学类硕士毕业论文,关于郭明义幸福观的哲学意蕴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伦理学及幸福观及职工教育方面的的。

葛兰西实践哲学的政治意蕴

这是一篇关于政治哲学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与葛兰西实践哲学的政治意蕴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是伦理学专业与政治哲学及政治性及哲学是什么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