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实践与技术实践的关系

时间:2024-01-19 点赞:49087 浏览:97829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关于感性及主体及参考文献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感性有关论文范文集,与虚拟实践与技术实践的关系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感性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在传统哲学体系中,人的实践活动是从主体和客体、人与物的相互作用中去理解的.在人的认识过程中,主客体的界线是相当明确的,特别是人的实践对象只能从客体的、物的方面去理解.尽管对象世界或感性世界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人的对象,才能赋予主体的属性,但是却不能创造或取消感性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人的实践对象,也就是感性的对象世界如果除去人为的、主体的属性的话,它总还存在着天然的物质基质.而实践的主体是与周围这个感性世界相对应的现实主体,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得到了本质性的规定.只有当主体和客体、人与物之间呈现出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感性活动时,这时人才进行着实践活动.

然而,在虚拟环境中人的认识过程发生了重大变化,整个的认识过程是人通过界面和计算机辅助系统与虚拟实在发生相互作用而实现的.由于界面的存在,我们主体的感知觉所经验到的对象表现为有别于现实性的虚拟实在形式.在这样的感觉世界中,主体既涉及到其中的硬件设备,比如显示器和辅助装置,同时又涉及到具有逻辑符号系统性质的软件.从界面的本质来看,主体所涉及的主要对象是其中的软件.正因为主体所处理的对象是一种软件,因而在他感觉器官中所形成的感性世界并不完全是由物的实在性所决定的,因为人机互动的界面所反映的对象是一种信息,是载荷意义的符号,是通过软件来实现的思想创造物.正是缘于这种性质,主体在虚拟认识的行为方式上,表现出与传统实践观所不一样的实践性质.人的实践对象虽然仍然是感性世界,但是这种感性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是精神的产物,思想的客体,本质上不是现实的、物的感性世界.

虚拟实践是一种新的感性活动,它创造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现实世界的新感性世界.“感性”在哲学史上是一处重要哲学范畴.在马克思哲学问世之前,针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者抬高理性、贬低感性的做法,费尔巴哈曾倡导“光明正大的感性哲学”.费尔巴哈所谓的感性包括相互联系的两层含义:一是指人的感觉、直观、经验以及情感、等等,二是指“感性事物”、“感性对象”,即可以感觉的现实的对象和事物,与当时流行的抽象理性主义观点截然相反,费尔巴哈认为,只有感性的实体才是真正的现实的实体,因此,人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是“感性世界”.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人的类本质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而理性必须以感性为前提.因而,他强调人的本质是感性,而不是虚幻的抽象或精神.在自然的、生理的、感性的人的本质基础上,费尔巴哈把理性、爱、意志看作人的类本质.在认识论中,他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论证了认识起源于感觉,感觉先于理性,感性是认识的起点和基础,是沟通主体与客体的桥梁.费尔巴哈把主体和客体都看成是感性事物,主体是具有感觉能力的存在,客体是感觉所接触并确认的客观存在.主体与客体同一性的内在机制在于感性,感性使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客体通过感官转化为主体的感觉和思想,主体在认识外物的同时也认识到自己.他指出,感觉的具体形式具有多样性.感觉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它的基础或原因是客观的.他认为,感觉是客观救世主的福音和通告,人类共同的感性直观是理性的标准.


“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这既是马克思创立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也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创新和贡献.马克思曾在形式上如费尔巴哈那样,在“感觉”、“感受”以及“现实的”、“实际的”、“真实的”、“具体的”、“活生生的”等意义上使用过“感性”一词,并把它与“抽象性”、“虚无性”、“超验性”、“想像性”、“思辨性”等相对应.但他更强调从与人相关的、属人的对象、人的全部文化产物的意义上使用这个词语,强调“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一方面,马克思批评唯心主义“不知道真实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批评它只是抽象地发展了主体能动性,强调对“感性”必须当作实践去理解.另一方面,马克思批评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者由于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因而,他们对于事实、对象、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甚至费尔巴哈对人的理解也只是局限于把人理解为“感性对象”,而不是“感性活动”即实践.因而,旧唯物主义者并不能真实理解人及人的活动,他们抹杀了主体的能动性.唯心主义哲学和旧唯物主义在“感性”问题上各执一端,其陷入误区的共同根源都在于:不了解人的感性的实践活动及其意义,不了解人周围的感性世界既不是人的观念凭“空”创造出来的,也不是物质自然界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的,而是由人的感性实践活动根据物的外在尺度、物的发展规律和主体人的内在尺度及人的本质力量现实地塑造出来的.在马克思哲学视域内,实践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实际的交互作用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过程,是一种感性的客观过程.人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是一个属人的感性世界,而不纯粹是一个自在世界,因为它是人类感性的实践所造成的,并随着人的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在批评费尔巴哈只能以自然主义的、静态直观的方式看待其周围世界这一局限时,强调人的实践活动是感性世界赖以产生的基础.他说:“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正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

马克思哲学强调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强调实践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基础,强调以实践的思维方式理解人、感性世界以及人与感性世界的关系,这体现了马克思哲学实现哲学变革的关键和实质.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马克思当时并没有也不可能直接考察数字化时代的虚拟实践活动,但他提倡的“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对于我们合理理解数字化时代的“新感性”却具有指导意义.

可见,虚拟实践是在虚拟空间中形成的“人-机新感性”的基础.只有把虚拟实践理解为一种感性活动,只有通过虚拟实践来理解虚拟空间的感性,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虚拟空间中人与社会、自我与环境、主体与客体的内在关联性和统一性.这再次印证了马克思的那一著名论断:“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相关论文

教学理与教学实践的关系

本文是一篇理论论文范文,关于理论硕士毕业论文,关于教学理与教学实践的关系相关开题报告范文。适合理论及教学经验及教学反思方面的的大学硕。

我国信息技术与经济关系的文献计量

本文是一篇信息技术论文范文,关于信息技术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我国信息技术与经济关系的文献计量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信息技术及信息。

职业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关系

本文是一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关于职业技术教育方面本科毕业论文,关于职业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关系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职业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