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与他者的相遇

时间:2024-04-08 点赞:47131 浏览:91517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为伦理学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与主体与他者的相遇相关哲学毕业论文,可作为西方哲学专业伦理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伦理学及主体及伦理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摘 要:列维纳斯将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这基于他自身所处的历史事实.在历史事实之下,他对西方传统哲学的主体观提出了质疑,将多年来被忽略的他者位置提升了起来.在对他者的关怀中,通过他者之“脸”的分析模式,建构了对他者完全负责的伦理主体,并在主体与他者的辩争中明确了主体与他者的关系.

关 键 词 :主体;他者;伦理;责任;脸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055-01

当代法国哲学界列维纳斯在伦理学的语境下讨论主体问题.他认为伦理学的实质是伦理形而上学,它不是讨论具体的道德规范,而是关心形而上的伦理问题.如他所言:“我的任务不是去建构伦理学,我只是努力去发现伦理的意义.”而主体也是在对伦理意义的探求中建构起来的.对于主体而言,首先要回答的是“为什么是伦理的人?”.列维纳斯认为从方法论上来看,对“我”的回答不能只局限于主体自身,而应关联着他者对我的考察.要从他者的视角来看的话,必须引入我他主体间的关系.列维纳斯进一步降低了主体的位置,把主体看作一种屈从于他者的受苦的、自虐的主体,献身于他者的主体.因此,我之所以成为伦理的人是因为我不得不如此,我是被选择的,是他者命令我,让我成为一个伦理的人.本文将对列维纳斯伦理学思想进行探索,结合其所处的历史事实了解到问题意识.论述伦理主体的诞生,并对主体与他者的关系做一定的阐释.


一、主体的伦理学语境

列维纳斯对主体的研究是建立在其伦理学的语境之上,他对伦理学中他者与自我关系的思考来源于在历史事实中获取的问题意识,这种问题意识下所产生的伦理思考和传统的伦理理论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于列维纳斯而言,伦理学所追求的是一般伦理关系的本质,所关注的是一种原初的或者基本的伦理事务,这种伦理事务源自于自我与他者的遭遇.

列维纳斯对其伦理学的语境中主体的建构和其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批判是分不开的.列维纳斯认为,“西方哲学通常是一种主体论:通过置入一种中间以及中立项而将他者还原为同者,以确保对存在的理解.”①在“存在”的伪装下,很多事物表现出现实的合理性与整体的和谐型.对他而言,作为第一哲学的本体论是一种权力的哲学.列维纳斯这种对本体论哲学的质疑和否定和其二战中的历史境遇密不可分,二战中他身陷囹圄,家人全被纳粹所杀,这些痛苦的经历使其更为深切的认识到这种哲学的不公正性,因为它无法思考他者的他性,哲学的本体论不但没有对“同者”提出质疑,反而以其自身同一性和确定性作为基础,在这种“同一”性的循环里最终将他者的他性排除在外.列维纳斯在这种状况之中认清了历史事实,在同一哲学中看到了伦理的缺失,在这之中获得了问题意识.面对无辜罹难、饱受摧残的人们以及列维纳斯自身支离破碎的人生体验,列维纳斯建构了自己的伦理学思想.不同于传统的伦理学或为树立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而存在,或为建立道德原理的普遍性和权威性,列维纳斯将着眼点致力于伦理关系之中,这种关系并不是一种具体的经验上的实在关系,也不是一种抽象的理论认知关系,而是一种原初的伦理关系:他人总是第一个来临者,而我总为其负责.因此列维纳斯的伦理事务不在于追问或者问答“是什么”的问题,也不在于探寻“应该如何”的问题,而在于他者的到场及其对自我构成严重挑战和质疑的这一最初理论时刻,以及我如何回应他者的基本事实.

二、伦理主体的诞生

我之所以成为伦理的人并不是我自愿的,而是被他者所选择的.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列维纳斯利用了一种特别的方式来进行讨论――与他者的“面对面”.我与他是脸对脸,面对面,这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因此,对主体的分析不是只是单独的主体自身,而是包括了面对主体的他者在内的.

列维纳斯在和本体论强烈的决裂后,将主体转移到伦理的羽翼下,与他者相遇.但什么是他者?列维纳斯认为他者是不可测度的.“他者”虽与“我”面对面,但他者和我并不呈现在同一种意识之中,不能用同样的尺度来度量,因此他者存在于绝对他律的世界之中.另外,“自我”是“他者”的人质,“他者”在自我获得确定性之前就先行虏获了自我.当主体和他者相遇时会发生怎样的关系呢,列维纳斯用“脸对脸”、“面对面”的模式进行了分析.在我与他者的相遇过程中,他者的脸的首先显现着对我的征求、召唤信息,表现着他者对我的占有的.先行俘获了主体,诱惑主体自我决裂而趋向于他者运动.而主体的脸面对他者的脸这种呼唤,会做出一定的回应.列维纳斯认为,回应(response)和责任(responsibility)从词根上看相同,也就是说回应本身包含着责任的意思.这种责任是不可替代的的,建立在与他者的非对称的关系之中,也恰恰是这种责任构成了主体真正的自由.另外他者是全然异于我的他者,他人的存在以脸显示,脸的显现表明我必须对他的言说有所回应.由脸的分析揭明,人的伦理性是在与他者的交往中建构起来,由此确立了负责任的主体性观念.真正的主体性观念成立的基点不在于我自己,而在于异于我的他者.

既然主体是由他者建构起来的,这是否意味着主体性的消解?在列维纳斯看来,在主体身上存在着开放化的趋势,这是由他者的命令所导致的,我必须为他者负责.他认为,“人类在他们的终极本质上不仅是‘为己者’,而且是‘为他者’,并且这种‘为他者’必须敏锐地进行反思.”由此看来,列维纳斯并不否认主体性,只是否认为己的主体性.

三、主体与他者的辩争

在主体与他者的相遇后,列维纳斯以他者来界说主体,以他者界说的主体是把主体看作伦理的、负责的主体.但这种负责的主体是在面对他者之“脸”后所被动承受的,主体似乎在在与他者的伦理关系之中丧失了其自身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如何为这种所谓是为他的主体性进行辩护,关键是对被动性的界定.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区别两种被动性,以界定列维纳斯所说的被动性的意思.第一类是与主动相对的被动性,类似于阳相对于阴;第二类是超越了主动与被动之间的被动性.列维纳斯赞成后者,如何理解这种被动性呢?打个比方,我头疼,但这个疼痛不是我所能左右的,它说来就来,我无法选择什么时候痛什么时候不痛,就好比我无法选择我所承担的责任一样.我所承担的责任是出于他者的命令,他者说“不可杀人”,我只能承受与回应.当然,这里被动也不是指的什么都不做,我还是在做,在履行责任,但是行动的发动者不是我,而是他,因此我是被动的,这是被动的第一个意思.另外,主体对他者的被动有一种服从的意思.例如《圣经》创世纪中第22章:以撒的“捆绑”.上帝检验亚伯拉罕对其是否忠诚,让亚伯拉罕以子献祭.亚伯拉罕以“我”的身份,上帝是以“他者”的身份,面对上帝的“他者”以子献祭的要求,“我”只能承受去做.但要注意的是这种服从不是上下级的阶层服从,而是伦理上的负责任.

这种被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我把所有的他者的责任都背在身上,被他者困扰着,我不能也不可以要求他者为我负责,因为那是他的事情,责问他者是否负责已经超出了我的权限.第二,我可以替代他者,做他者的人质,但他者不可以替代我,因为我的独特认同基于我的责任,我为他者的责任.“我可以用我来代替每个人,但没有人可以用他来代替我,这是我不可剥夺的主体认同.”因此,主体的被动性与他性是一致的.另外主体的被动性还有一种“源始”的含义,既是指主体保持自身的秘密,有无法被意识认识的一面.列维纳斯认为人都有东西需要隐藏,都有不为人知,没有被揭示的一面.主体可能变为他者,也具有不可思议的他性,在逃避意识的同化、知识化.这种逃避衬托出主体的被动性.也因此,主体有着神秘性,是不可被简化或还原成可被认知的东西.这样也说明,主体作为一个伦理的人具有自身的尊严.

相关论文

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学

本论文为关于思想政治课类时事政治的论文,关于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学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可用于思想政治课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

关于大学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调动的

这篇学生论文范文属于大学毕业论文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学生方面学年毕业论文,与关于大学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调动的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作文批改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

该文是改论文专业语文教学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语文教学类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作文批改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相关论文范文例。

教学过程中主体的选择

本文是一篇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关于教育教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教学过程中主体的选择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教育教学及学生及系。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教学

该文为学生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教学相关论文提纲模板,可作为论文提纲专业学生论文写作研究的。

文学主潮与“时代主体”探寻

为您写批评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批评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与文学主潮与“时代主体”探寻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包括关于批评及文学批评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