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费尔巴哈“感性哲学”中的“矛盾”

时间:2024-01-27 点赞:53760 浏览:111935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此文是一篇宗教论文范文,关于宗教方面论文范例,与试析费尔巴哈“感性哲学”中的“矛盾”相关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适合不知如何写宗教及本质及感性方面的西方哲学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宗教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费尔巴哈把自己的区别于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新哲学叫做“感性哲学”,它由感性的“人本学”和“自然学”组成,而且建立在对宗教的批判基础之上.从表面上看,他的感性哲学似乎存在着“矛盾”:人本学和自然学彼此之间的矛盾,人本学内部的诸矛盾,宗教批判思想中的矛盾.然而,如果人们真的认为费尔巴哈的感性哲学中存在着自我瓦解式的内在矛盾,这很可能是对费尔巴哈的一种误读.费尔巴哈的感性哲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具体观点的形成往往是建立在批判、解构某一具体观点的基础上的,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针对性.因此,在理解它的时候,必须联系其具体的语境来进行具体分析.

关 键 词 :费尔巴哈;感性哲学;矛盾

中图分类号:B8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3)02-0017-05

在西方哲学史上,费尔巴哈不仅对黑格尔的思辨哲学和宗教神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重塑了唯物主义的权威,而且继承了西方哲学的人本主义传统,谱写了人本主义的灿烂篇章,其哲学思想因此而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不过,仔细研读费尔巴哈的哲学文本,人们会发现:在不同的文本中,他对一些问题所持的观点有所不同,似乎存在着矛盾.例如,费尔巴哈把“自然”和“人”作为自己的新哲学即感性哲学的研究对象,但在一些地方他强调自然的重要性,在另一些地方却突出人的重要性,似乎费尔巴哈的“自然学”和“人本学”之间存在着矛盾(根据这种“矛盾”,现在学界有将其“自然学”和“人本学”割裂开来甚至是对立起来的倾向);又如,费尔巴哈在研究人时较多地强调人的感性,但在一些地方他又强调人的理性的重要性,同时又指出人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体,似乎其人本学内部也存在着诸多矛盾;再如,费尔巴哈对宗教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但又主张建立“爱”的宗教,这似乎又暴露出了其宗教批判思想中的矛盾.对于上述问题,我们究竟应作何种理解呢?究竟是费尔巴哈的感性哲学本身存在着内在矛盾,还是我们在理解费尔巴哈哲学思想时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存在着对费尔巴哈的误读?关于费尔巴哈自然学和人本学之间的“矛盾”,笔者曾对其做出过分析.[1]本文试图依据费尔巴哈的哲学文本对其人本学内部及其宗教批判思想中的所谓矛盾做进一步分析.

一、费尔巴哈人本学内部的“矛盾”

费尔巴哈人本学是指“费尔巴哈关于人、人的本性、人与自然环境、人与他人的关系等等的学说.”[2]人的本质理论是费尔巴哈人本学的主要内容.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分析,在他看来,人不仅具有自然的本质,而且具有理性、意志和爱的本质,人的本质还具有社会性等特征.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分析在不同的地方有所不同,这些提法在今天看来其区别是明显的,有学者甚至认为是直接对立的.邓晓芒教授在《费尔巴哈“人的本质”试析》一文中认为,“使费尔巴哈陷入上述种种不可解救的矛盾的原因,从理论上说就是他的感觉论的、直观的形而上学方法,他不能自觉地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3]其实,笔者认为,将人的本质的不同方面根本对立起来有些失于简单,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具体阐释都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围绕特定的问题展开的,其分析问题的视角不同,所得出的结论当然也就不同了.

1.强调人的感性:基于对黑格尔思辨哲学和宗教神学对人的束缚的批判


费尔巴哈在分析人的本质的时候较多地强调人的感性,学界在这一点上早已达成共识.但费尔巴哈为什么要强调人的感性呢?他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呢?其实,费尔巴哈突出人的感性方面主要是为了反对黑格尔思辨哲学和宗教神学,把人从唯心主义的牢笼中解救出来.

黑格尔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顶峰.它以最抽象的形式概括了以往哲学的全部发展,形成了当时最为完备的哲学体系.在黑格尔哲学中“绝对理念”至高无上,它是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本质,一切现实的感性存在都不过是“绝对理念”的“外化”.人和万物一样是理念的一个阶段和环节,只不过人又是理念的最后一个阶段和环节,也是最高的阶段和环节.因此,人又高于万物.从某种意义上说,黑格尔哲学尤其是他的精神哲学包含着丰富的人学内涵,但是由于黑格尔的整个哲学体系是神秘的、头脚倒置的,是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具有思辨的原罪,这就深深窒息了其人学思想的丰富内涵,人在其哲学中的地位也受到了束缚.

费尔巴哈指出,黑格尔的整个哲学体系不过是“绝对理念”(精神)的自我发展和运演.绝对理念既表现为最初的东西,又表现为最后的东西,既表现为单一,又表现为全体.“绝对精神”和《逻辑学》中的范畴是黑格尔脱离现实的抽象和虚构,其性质显然是唯心主义的.费尔巴哈还将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和对宗教神学的批判有机结合起来.在费尔巴哈看来,黑格尔的哲学和宗教神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黑格尔哲学是神学最后的避难所和最后的理性支柱.”[4]黑格尔哲学中的绝对理念就是神学中的上帝.神学把人的本质从人中分离出来,使它成为绝对的实体即神.黑格尔则把人的精神从人中分离出来,使它成为普遍的绝对的精神.

正是在此种语境与背景下,费尔巴哈突出地强调了人的感性.他说,我们无论是从人作为人的对象来看,还是从人的活动来说,人都是感性的实体.人作为有生命的实体,他的生命活动以及生活等都是感性的活动,因此“人的存在只归功于感性”.[4](213)感性存在即是人本身.“生就是活着,感觉着,表露着感觉.而你的感觉越强,就越须要表露;总之,你的感觉和情绪越真实、越强烈、越是本质的,它便越表示为外部的、感性的.等感性便是现实.等只有感觉得到的、看得见的本质才是完成了的本质.感性是完全性.所以,当你越出感性、生命直观的观点时,你便把完全的本质,转变成不完全的”.[4](208-209)

2.突出人的理性:基于对庸俗唯物主义的批判

庸俗唯物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德国出现的唯物主义哲学派别.它将唯物主义庸俗化、简单化、形式化,认为宇宙中一切(包括精神)都是物质的,把精神与物质直接等同起来,认为精神这个物质是物质的人脑分泌出来的,人脑分泌精神就好比肝脏分泌胆汁一样.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将人与自然直接等同起来,这在费尔巴哈看来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费尔巴哈认为,人虽然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的一部分,但不能把二者混同起来.“‘能够把人从自然界抽出来吗?’不能!但直接从自然界产生的人,只是纯粹自然的本质,而不是人.人是人的作品,是文化、历史的产物.”[4](247)即是说,自然的人与具体的现实的人之间存在着“一系列无穷多的变异和媒介”.他还指出:“孤立的、个别的人,不管是作为道德实体或作为思维实体,都未具备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只是包含在团体之中,包含在人与人的统一之中,但是这个统一只是建立在‘自我’和‘你’的区别的实在性上面的”.[4](185)这充分表明费尔巴哈已经开始从“社会性”的视角研究人了,尽管他对“社会性”的理解未能达到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为把人与自然和自然存在物区别开来,费尔巴哈还着重强调了人的理性和精神性.他认为,精神“是人中最高的东西”,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的精神,即“严格意义上的意识”. 3.强调人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体:基于对把肉体和精神割裂开来的二元论的批判

针对把身体和灵魂、肉体和精神割裂开来的二元论,费尔巴哈又特别肯定了人是身体(肉体)和灵魂(精神)相统一的整体.他认为,“把人分割为身体和灵魂,感性的和非感性的本质,只不过是一种理论上的分割;在实践中,在生活中,我们否定这种分割.”[4](209)人可以在想象中把自己的脑视为对象,以把自己与之区别开来,但这个区别只不过是逻辑上的,或毋宁说是空想的,而不是现实的;因为没有脑的活动,我便不能思维、不能分辨.对人来说,主观上是纯精神的、非物质的、非感性的活动,就其客观而言却是物质的感性的活动.

费尔巴哈指出:“身体和灵魂的差别不是别的,而是运用到心理学上去的存在和本质的形而上学的差别.”[4](210)身体是人的存在,夺去身体便是夺去存在,谁若是无感性的,谁就不存在.因此,本质和存在是分不开的.在谈到新旧哲学的关系时,费尔巴哈还把人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问题(即灵魂和身体是否可分的问题),看成是“唯物主义与唯灵主义之间争论中的阿基米德支点”,[4](479)并且认为,“这场争论所涉及的只能是关于人的头脑问题”.[4](479)如果承认思维是人脑这一物质器官的属性,那么就不能把思维与大脑或灵魂与身体分割开来.所以,人作为感性实体,既具有感性的本质,又具有理性的本质即精神,是二者的统一体.

由此可见,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不同方面的强调是有其特定语境的.强调人的感性是为了将人从宗教神学和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的牢笼中拯救出来,恢复人应有的尊严;强调人的理性和精神性是基于对庸俗唯物主义的批判;强调人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体是为了反对把肉体和灵魂割裂开来的二元论.

二、费尔巴哈宗教批判思想中的“矛盾”

宗教问题是费尔巴哈哲学的重要问题.正如他曾经指出的:“我在我的一切著作里面从来没有放过宗教问题和神学问题;它们一直是我的思想和我的生命的主要对象.”[5]费尔巴哈以人本主义为武器,对宗教神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而且难能可贵的是他试图把宗教归结为它的世俗基础(当然,他并没有真正做到).但是他同时认为,“人类的各个时期的彼此不同,仅仅是由于宗教上的变迁.”[4](95)“宗教是人的第一个自我意识.”[5](315)不能对宗教仅仅采取一种否定的态度,而应坚持一种批判的态度,宗教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只不过要把人对上帝的爱转向对人的爱,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他主张建立“爱”的宗教.既然费尔巴哈对宗教神学进行了批判,为什么他还要主张建立“爱”的宗教呢,这岂不是存在明显的矛盾吗?

首先,我们可以联系费尔巴哈宗教批判的内容本身进行考察.费尔巴哈对宗教究竟进行了怎样的批判,他为什么主张建立“爱”的宗教,爱的宗教和其他宗教又存在什么不同呢?在他看来,动物没有宗教,宗教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它围绕人而展开,其本质是人.“人是宗教的始端,人是宗教的中心点,人是宗教的尽头.”[5](222)早在《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中,他就提出了“神学的秘密是人本学”的著名论断.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他更加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这一思想.

费尔巴哈认为,感性对象是外在于人的,而宗教对象却存在于人之内.宗教的对象也就是人的对象,因为人怎样思维、怎样主张,他的上帝也就怎样思维和主张.人有多大的价值,他的上帝也就有多大的价值.“上帝之意识,就是人之自我意识;上帝之认识,就是人之自我认识.你可以从人的上帝认识人,反过来,也可以从人认识人的上帝;两者都是一样的.人认为上帝的,其实就是他自己的精神、灵魂,而人的精神、灵魂、心,其实就是他的上帝:上帝是人之公开的内心,是人之坦白的自我;宗教是人的隐秘的宝藏的庄严揭幕,是人最内在的思想的自白,是对自己的爱情秘密的公开供认.”[5](38)宗教意识即是人的自我意识.它是人把自己的本质移到自身之外,然后再在自身之中去寻找它,只不过这里他自己的本质是被当作另外一种与自身不同的本质看待的.属神的东西与属人的东西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属神的东西跟属人的东西的对立,是一种虚幻的对立,它不过是人的本质跟人的个体之间的对立;从而,基督教的对象和内容,也就完全是属人的对象和内容了.”[5](39)

宗教中的核心范畴“神”是属人的,它是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属神的本质不是别的,正就是属人的本质,或者,说得更好一些,正就是人的本质,而这个本质,突破了个体的、现实的、属肉体的人的局限,被对象化为一个另外的、不同于它的、独自的本质,并作为这样的本质而受到仰望和敬拜.因而,属神的本质之一切规定,都是属人的本质之规定.”[5](39)即是说,对神进行界说的各个宾词其实就是对人进行描述的各个宾词,只不过神的宾词突破了人的宾词的有限性,或者说突破了个体的人的有限性,是无数人的有限性的总和;对神的无限性的认识,其实就是对人类无限性的认识.“上帝的人格性,本身不外乎就是人之被异化了的、被对象化了的人格性.”[5](267)神的人性从根本上讲就是人的神性.神的人化和人的神化不是性质不同的两个过程,而是同一过程的两个ਬ

此文是一篇宗教论文范文,关于宗教方面论文范例,与试析费尔巴哈“感性哲学”中的“矛盾”相关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适合不知如何写宗教及本质及感性方面的西方哲学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宗教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面.神的本质即人的本质,只不过它是以“异化”的形式出现的.

既然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宗教神学的秘密是人本学,人对上帝的爱从根本上说就是人对人自身的爱,因为人爱上帝是为了企盼上帝爱他自己,人肯定上帝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肯定人自己.要克服宗教异化就应该揭露宗教的虚伪性,把异化给神的属人的本质重新归还给人.所以,费尔巴哈进而主张用人对人的爱来代对神的爱,建立一种“爱”的宗教.

虽然费尔巴哈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宗教,未能将宗教批判和社会批判有机结合起来,而是主张建立“爱”的宗教,但是,我们不能把费尔巴哈“爱”的宗教和其他宗教等同起来,费尔巴哈“爱”的宗教是不同于其他宗教的,二者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费尔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质》第27章“信仰与爱的矛盾”中这样写道:“爱使人跟上帝、上帝跟人同一化,因而也就是使人跟人同一化,而信仰却使上帝跟人分离开来,因而也就是使人跟人分离开来;因为,上帝不外就是人类之神秘的类概念,从而,把上帝跟人分离开来就意味着把人跟人分离开来,解除共同的纽带.由于信仰,宗教跟人的道德性、理性、简单的真理感相矛盾;而由于爱,宗教又跟这个矛盾相对抗.信仰使上帝单独化,使上帝成为一个特殊的、另外的存在者;而爱却使上帝一般化,使上帝成为普通的存在者,使他的爱跟他对人的爱合而为一.信仰在内部使人跟自己分离,从而,在外部也是如此;而爱却医好了信仰所造成的人的内心创伤.信仰使对其上帝的信仰成为法律;而爱却就是自由,它甚至也并不诅咒无神论者,因为它本身就是无神论的,并且在实践上——虽然在理论上未必如此——否认有一位特殊的、跟人对立的上帝存在.”[5](290)这里,费尔巴哈集中阐释了基督教的信仰与他自己所主张的“爱”的宗教的对立.一方面,费尔巴哈试图表明,他用“爱”来取代基督教信仰这本身就是无神论的,这意味着他否认在实践上有一位跟人相对立的上帝存在.另一方面,即使费尔巴哈要建立一种“爱”的宗教,其内容也是根本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因为,其他宗教都把重点放在人与神的统一上,其核心是人对神的信仰,人对神的爱;而费尔巴哈要建立的“爱”的宗教却把重点放在人与人的统一上,其核心内容是人对人的爱,这在本质上是反宗教的.换句话说,“爱”的宗教同他的人本学(这是他批判基督教的思想基础或武器)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它借用了宗教的形式而表达了反宗教的内容,它是费尔巴哈人本学思想的另一种表达.所以,费尔巴哈对宗教的批判与主张建立“爱”的宗教是不矛盾的. 其次,我们可以联系德国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费尔巴哈的政治观点进行分析.当时正值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历史时期,而德国却处于分裂状态,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封建土地所有制关系严重阻碍了德国的发展,因此,当时德国主要的历史任务是进行资产阶级革命.费尔巴哈的宗教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历史要求.笔者认为,批判宗教和反对封建专制是根本一致的,批判宗教就是批判当时不合理的现实,即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主张建立“爱”的宗教反映出费尔巴哈希望建立公平合理的政治制度即“共和国”的政治理想,他所提倡的“人对人的爱”正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和呼声.关于这一点,费尔巴哈曾经说道:“在思维领域里把神学转变为人本学——这等于在实践和生活领域中把君主政体转变为共和国.”[4](598)从这种意义上说,费尔巴哈对宗教的批判和主张建立“爱”的宗教是根本统一的.

当然,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思想具有不彻底性,他对宗教的认识未能达到宗教产生的世俗基础即社会关系的高度,未能认识到宗教里的苦难其实是现实社会中的苦难的表现,未能把宗教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未能把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等著作中对此做出了深入的分析,而且这一历史任务也是由马克思完成的.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两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基本可以达成这样的结论:费尔巴哈的“感性哲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他的一些哲学观点从表面看是相互矛盾的,但是,只要我们不停留在问题的表层,而是深入到其哲学文本的深处,就会发现,这些所谓的矛盾其实并不存在.费尔巴哈哲学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针对性,其具体观点的形成大都是建立在解构某一观点的基础之上的,隐含着深层次的哲学语境.这或许是我们在进一步研究费尔巴哈的“感性哲学”时需要更加注意的地方.

相关论文

费耶阿本德科学哲学思想的

此文是一篇文化生活论文范文,关于文化生活类论文范文素材,与费耶阿本德科学哲学思想的相关毕业论文。适合不知如何写文化生活及科学及社会学。

哲学文怎么发表

本文是一篇怎么发表论文范文,关于怎么发表类大学毕业论文,关于哲学文怎么发表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怎么发表及西方哲学及思想哲学方面。

如何发表哲学文

本文是一篇如何发表论文范文,如何发表有关硕士毕业论文,关于如何发表哲学文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如何发表及哲学及科技哲学方面的的。

价值其价格决定的哲学思辨

该文是马克思哲学专业经济学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经济学类有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与价值其价格决定的哲学思辨相关论文范文,适合经济学。

怎么快速发表哲学文

本文是一篇怎么快速发表论文范文,关于怎么快速发表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怎么快速发表哲学文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怎么快速。

哲学毕业文开题报告

本文是一篇西方哲学史论文范文,西方哲学史类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哲学毕业文开题报告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西方哲学史及西方思想。

日常生活意识和都市市民的哲学

这篇海派论文范文属于国学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海派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提纲,与日常生活意识和都市市民的哲学相关哲学论文选题。适合海派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