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在偶然性与内在必然性萨特的“情境剧”

时间:2024-03-31 点赞:50762 浏览:10421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是思想哲学专业情境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情境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与外在偶然性与内在必然性萨特的“情境剧”相关论文范文文献,适合情境及偶然性及人物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情境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情境剧”是萨特对自己戏剧的称谓.其剧作不按传统戏剧的原则处理环境与人物的关系,而是给人物提供一定的环境强调人物在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而偶然情境的设定在“情境剧”中占据重要地位:强调偶然,突破了决定论的框固,这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必然.必然存在于偶然之中,没有脱离偶然的纯粹必然,偶然性与必然性贯穿了戏剧的始终.

关 键 词 :萨特 情境剧 偶然性 必然性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让-保尔萨特作为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大师,他将晦涩难懂的哲学思想很好地融入到他的文学创作中去,用最简单的语言阐释存在主义,而戏剧又是其最好的表达方式.“情境剧”(又译“境遇剧”)是萨特对自己戏剧的称谓,而何为情境?黑格尔认为:“情境,一方面是总的世界情况经过特殊化而具有定性,另一方面它既具有这种定性就是一种推动力,使艺术所要表现的那部分内容有定性的外观”.这说明决定一个艺术形象的除了时代因素,还有具体的情境――人物或情节产生和发展的具体境遇.

萨特的“情境剧”打破了传统性格剧的界限,不把人物性格的分析与性格之间的摩擦作为戏剧表现的主要方面,而是将情境突出,重点描绘情境的迫切.萨特主张自由、自为的存在,但又断定存在是荒谬的,因为存在完全是一种偶然的产物.偶然性是情节发展的外在条件,而这一外部条件在“情境剧”中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剧中人物的选择似乎都出于偶然,然而这其中却有着被忽略的必然性.只是这种必然性大部分不是本身存在的,而是逐渐形成的,这样就使得剧作表面上看起来是偶然性的集结,实则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交错.

一 外在的偶然――情境的设定

萨特对于情境的选择大部分与社会现实相联系,他将戏剧主题与法国民众关心的问题结合起来,戏剧中呈现的不是政治事件和社会生活的影子,就是事件或生活本身.只是在表现这一系列事件的同时,他又用偶然性打破现实的藩篱,存在这一事实不是出于非此不可的必然,而是纯粹的偶然.偶然性不断地出现,这在其著作《恶心》中亦有体现:“根本的问题是偶然性,归根结底,我要说存在不是必然性等”情境在剧作中不可被复制,人物被置于偶然之中,道路由自己自由选择.

1 社会情境的设定

社会情境的设定也可以被视为是时代背景的阐释,一部好的作品从某个方面来说是不可能脱离整个时代的.因为在表现时代的时候,作品的社会功用及价值才会显现,所以萨特的每一部戏剧的产生,都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或政治事件密切相关.

在“境遇剧”中,社会现实被放于虚拟的情境之后,作者通过这些情境抨击现实,唤醒民众.从而达到介入的目的,“召唤读者把借助语言着手进行的揭示转化为客观存在.”然而,现实归于现实,萨特并没有在剧本中单纯地映照现实,而是将他的哲学思想融入其中,重在描摹主观感受的真实性,再将其注入社会现实中,关注人物在历史境遇中的个人命运.因此,在对社会情境的设定中,作者加入了大量的偶然因素,以证明其存在主义的哲学观即存在先于本质.人的主观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创造或决定了客观存在,集中的偶然性破除了决定论的约束,人物在不断地选择中创造自己,从而号召人们在荒诞的世界中采取行动来来获得个体存在的意义.

在《脏手》中,作者描写了一场政治,在现实中这几乎在所有被占领的国家都发生过.因而萨特将它放入剧本,并由此而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革命者能否以效果的名义冒损害理想的风险?他是否有权弄脏自己的手?”剧中主人公雨果被派参加一项由党派内部纷争而产生的行动,行动中,雨果陷入了迷茫而摇摆不定,通过与被对象贺德雷的对峙,雨果被他的言行打动而准备放弃任务.与此同时,雨果的妻子渐渐地爱上了贺德雷,却碰巧被雨果发现,就这样雨果杀死了贺德雷,然而这一结果却没有得到组织的肯定,反而将其认定为革命的叛徒被送进了监狱.出狱后雨果发现,党内实行的政策正是贺德雷所提出的,如此一来,他的就成了毫无意义的行动,此时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或者听从劝说,回归组织,面临再次被利用的命运;或者被等候在门外的人杀死,就在这样的极限境遇中,他作出了选择.

贺德雷的死确实有偶然性的介入,事情的发生恰恰就在某一时刻,如果不发生那个偶然事件,雨果本来就可以放弃他的任务,不打死贺德雷.但是作者有意安排了捷西卡与贺德雷的场面,这样一来,贺德雷的死成了偶然发生的结果,然而正是这样的偶然更凸显出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观.

2 他人情境的设定

存在主义的一个重要命题是探索人与世界、与他人的关系,萨特的一个著名论点就是“他人即地狱”,这并不表明人的关系总是恶劣的.为了反映这一哲学理念,作者巧妙地安排剧中人物,让他们偶然相遇,继而在人物之间的周旋中揭示“他人即地狱”的内涵,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剧本《隔离》:三个互不相识的人―加尔森、伊奈司、埃司泰勒偶然在地狱相遇,永不熄灭的灯光、始终清醒的头脑,他们注定要永远呆在一起.一个逃避兵役的叛徒、一个同性恋者、一个有溺婴罪的罪犯,他们在地狱里相互倾轧,每个人都想探求他人的隐私.他们逃脱不了彼此的眼光,也无法改变活人对他们的看法,在这样的境遇下,他们无力选择,因而要一起相互折磨.

在这一剧中,每一个存在的个体都为别人设置了一个情境,每一种情境都是偶然的载体,人物被抛掷在他人为自己设立的地狱里无法自拔,偶然性放大了人之间关系的依附性,让他们相互追逐,不得解脱.如此将他与自己彻底否定,三个人彼此施予痛苦,他们走不出他人的评判,因而加尔森发出这样的喟叹:“地狱,就是他人”.在这样绝望而极致的情境中我们看到自由的重要性,即以行动改变行动的重要性,如何获得自由,要看你是如何选择,当你选择什么都不做的时候,那就是自愿呆在地狱里.

二 内在的必然

在情境剧中,作者极力强调偶然性对选择产生的重要性,然而不可否认,一个选择的产生,其中必定存在某种必然.这种必然不是谁决定的,而是自身选择的结果,它在不断地经历中慢慢积淀,当这种积淀一旦形成,就会对选择产生作用.

1 自由选择的责任

责任不是对自由的束缚,正因为人是自由的,所以才要承担责任.剧本《苍蝇》改编自古希腊悲剧,主人公俄瑞斯忒斯重回他的故乡,此时的他摆脱了各种奴役和信仰的羁绊,可以自由自在地承担各种义务.而这时阿耳戈斯城的人民却处于黑暗之中,每个人都被悔恨所压制.因此俄瑞斯忒斯决定放弃他安逸的生活,承担一切罪行,承担他们的过错与悔恨,苦恼与忧虑.其结果却是得到来自姐姐的指责和全体阿耳戈斯人的诅咒.这样的结局使得俄瑞斯忒斯的选择更具悲剧色彩,也正是这样,“责任是自由的结果的逻辑追求”这一哲学观念更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萨特认为人的自由是天生的,因而由此可以推断,由自由而选择去承担的责任也是一种因存在而产生的必然.俄瑞斯忒斯是自由的,所以他选择去复仇,去拯救阿耳戈斯的人民,去担负责任,而这种选择也正是因为他本身是自由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必然.

2 正在形成的性格

在传统戏剧中,人物性格是既定的、典型的,剧中的产生是由性格间的矛盾造成的,同时矛盾冲突又强化了典型性格,人物的行动受性格的限定.而萨特认为周围世界的存在是以自我存在的观照为前提的,人没有先天的既定性格,而是由人的行动铸成人的本质,所以人的行动是人自由选择的结果,不是出于境遇的规定也不是出于性格的规定.因为人在行动之前根本就没有一个先为的、既定的性格,并且人的自由选择也是可以改变境遇的.

在《魔鬼与上帝》中,主人公格茨是贵族与农民的私生子,在那样一个处于瓦解中的封建社会,他的身份、处境很难立足,他是别人蔑视和憎恨的对象.为了抵抗厄运,他选择了作恶,然而他所做的一切暴行只对大贵族有利,纯粹的恶失败了.于是,他转向行善,决心建立邦,让广阔的大地充满幸福.他将土地分给人民,却因此而引发了战争.绝对的恶与绝对的善都失败了的结局,使得格茨幡然醒悟:“上帝并不存在”以及自身所有的局限,不再为恶而恶,为善而善了.因而,他加入了农民起义,走上了从实践中探寻真理的道路.

在剧中,格茨的性格不是既定的,而是在行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他的每次行动都来自他的选择,性格在不断选择中渐渐凝固.在这一过程中,选择是自由的,但是这一次的选择已成为他性格形成的一部分,因而会影响着下一次选择.从这一个角度来看,上一次的选择成为了下一次选择的必要条件,这样可以得出正在形成的性格中有着于内存在的一种必然.


三 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联系

在萨特的“情境剧”里,偶然性被提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作者想要表现的就是人物被抛置于偶然之后的困境及在这种困境之下人物所做的选择.而偶然性的叠加导致了情境的极限性,因此,剧本就更加能体现出人物选择的自由本质.

必然性在剧中是被隐藏起来的,是放置于偶然性之下的,即使总被忽略,它却贯穿始终.只要人物在剧中做出选择,那么这种因自由而产生的选择其本身就是一种必然,同时在不断地选择中,必然性也在不断地被巩固加深,从而为下一次选择提供依据.

在《死无葬身之地》中,几位参加抵抗运动的游击队战士被捕并受酷刑,目的是让他们说出若望的下落,但是他们并不知道他的去向,因而只能受着折磨.可是,就在这时若望也被捕了,&#

该文是思想哲学专业情境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情境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与外在偶然性与内在必然性萨特的“情境剧”相关论文范文文献,适合情境及偶然性及人物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情境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21482;是抓他的人不知道他就是若望.这样,就给大家提供一个活下去的机会,而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作出了选择.吕茜为了保住若望杀死了自己的亲弟弟,其他人为了不做无谓的牺牲编造了假的情报,然而他们终究无法逃脱死亡的结局.

一开始,游击队员们被酷刑折磨无法逃脱,而后若望被捕这一偶然事件给了大家选择的可能,非生即死的极限处境逼迫剧中人物做出选择.人并非生来就是英雄或者懦夫,而是通过选择使自己成为英雄或懦夫,选择伴随人的一生,直到死亡才最后完成.因此,选择是必然产生的,偶然性给了人物选择的契机,人物在此决定自己.

结语

萨特让他的人物在剧中自由选择,情境的设定为其选择提供可能性,偶然性作为情境设定的手段被大量的运用.而偶然性除了为情境服务外,它本身还具有否定意义即否定宿命论.宿命认为一切发生的事情似乎都是预先设定的,所以人们常常陷于宿命感而倍觉无助.偶然性的出现恰恰否定了这种决定论调,而这种偶然性不是由一个超脱于世界之外的力量所控制,只是它本身就会存在.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说,萨特将偶然性添注于戏剧创作也具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偶然性作为手段引出必然性,而必然性的重要表现形式就是人物选择的必然.偶然性与必然性的交错,使得剧本带有一定的悲剧色彩,进而给人带来巨大的震撼.萨特的自由选择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人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非人的现实来获得存在的价值.

萨特将他的哲学思想通过文学形式表现出来,而戏剧作为表现形式之一更能直接启发世人.他的戏剧不仅昭示了一种全新的价值尺度,更渗透着他对于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萨特把戏剧作为改造世界的工具,其巨大的影响力使得他的作品能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 《萨特文集1-7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2] 蔡光瑞:《萨特的戏剧艺术》,《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86年第2期.

[3] 江志全:《古典与现代的统一――试论萨特戏剧的艺术特色》,《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4] 钱奇佳:《萨特的境遇观和境遇剧》,《国外文学》,1996年第3期.

[5] 许健:《试论萨特戏剧的艺术真实》,《中山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6] 薛晶:《萨特戏剧的情境研究》,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2009年.

[7] 王红莉:《萨特存在主义“境遇剧”的哲理性》,《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作者简介:

刘琳,女,1979―,石家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育,工作单位:石家庄学院.

张克坚,女,1972―,石家庄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育,工作单位:石家庄学院.

相关论文

社会交换与人际关系的内在联系

本文是一篇人际关系论文范文,人际关系类本科毕业论文,关于社会交换与人际关系的内在联系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人际关系及社。

国企改革与管理内在逻辑

本文是一篇管理创新论文范文,管理创新相关学士学位论文,关于国企改革与管理内在逻辑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管理创新及市场经济及国企方。

陈望衡环境美学体系的内在逻辑

本文是一篇环境美学论文范文,关于环境美学类毕业论文模板,关于陈望衡环境美学体系的内在逻辑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环境美学及环境及城市建。

波斯萨珊帝国法律制度

这是一篇关于帝国类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与波斯萨珊帝国法律制度相关学士学位论文。是法律哲学专业与帝国及王国及王权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学。

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内在动因建议

该文为公司财务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与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内在动因建议相关成人大专会计学毕业论文,可作为成本会计专业公司财务论文写作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逻辑

这篇制度论文范文属于教育社会学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制度方面有关函授毕业论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逻辑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