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人”到“道德人”

时间:2024-02-13 点赞:44237 浏览:8462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此文是一篇道德论文范文,关于道德方面论文范文资料,与“经济人”到“道德人”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适合不知如何写道德及经济人及经济方面的思想哲学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道德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亚当·斯密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人物,被称之为经济学之父.同时他的经济哲学理论对西方经济学乃至现代哲学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针对亚当·斯密的两部经典著作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解读,运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从“经济人”和“道德人”的角度阐述亚当·斯密的经济哲学思想,希望可以为21世纪中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视角.

关 键 词 :《道德情操论》;《国富论》;经济哲学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6-0007-02

经典的经济哲学发端于亚当·斯密(1723—1790),他是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最杰出、最伟大的代表人物,被称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鼻祖.《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是他耗尽毕生心血完成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两本伟大著作,蕴藏了亚当·斯密丰富的经济哲学思想.书中出现的“经济人”和“道德人”,是其经济学研究与道德哲学研究结合的核心所在,这对后世诸多学科及其研究者产生深刻影响.笔者拟从“经济人”与“道德人”的角度来探析亚当·斯密经济哲学思想.希望对进入21世纪的中国建立健全市场经济秩序、解决效率与公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一、亚当·斯密的“经济人”思想

所谓“经济人”,这一概念虽然不是亚当·斯密提出来的,但是他的确是第一个比较系统地阐述“经济人”思想的人.“经济人”思想是亚当·斯密构建其经济理论的基本立足点.由于亚当·斯密在他的道德学著作《道德情操论》中提出了“道德人”的概念,并又在《国富论》中对专门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的商人的行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描述,因此,后人便把他所描述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即18世纪初以来在英国出现的中等和下层阶级概括为“经济人”.在亚当·斯密看来,所谓“经济人”是经济学家用来解释人类经济行为及动机的一个简单抽象模型,其核心观点是:经济活动起因于个人对自身利益的关心和追求,和基于对成本—收益精确计算的理性选择.经济人是市场经济中所有参与者的最基本的假定,是经济学最基本的公式[1].这个概念起因于斯密对于人的利己心理的论述和分析.斯密认为人的自利行为是财富增长的原动力,每个人都有“改良自身状况的愿望”,这是引起人们经济活动和促进人们改良生产方式和技术手段的最初动机,对个人利益的关心会迸发出巨大的能动力和创造力,它是财富不断增加的源泉[2].在小农经济社会,人们基本上是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人们所需要的一切物品基本上是依靠自己的劳动来创造.但在实行分工的商品经济社会,由于每一个人只能专职于某一行业,“一切人都要依赖交换而生活”.于是,在商业社会中便产生了专门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的“经济人”.

二、亚当·斯密的“道德人”思想

所谓“道德人”,是亚当·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操论》一书中提出的,在他看来,“道德人”即是有利他心或者同情心的人.亚当·斯密认为,作为经济人,人当然具有自私自利的一面,但这种自私自利又不是纯粹的,人还有富有同情心的一面.即人除了自利的一面外,还有利他的一面.“无论人们会认为某人怎样自私,这个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自己的事情,虽然他除了看到别人的幸福而感到高兴外,一无所得.”[3]

三、人是“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体

对“经济人”与“道德人”思想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亚当·斯密《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是从不同的侧面来分析和说明人的两面性的,并认为具有“利己心”与“利他心”都是人性中自然存在的两个不同的侧面,是主导人的行为的两种力量,人是“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体,人并不是要么只能有“利己心”要么只有“同情心”(利他心)的“单面人”.而是人一方面更关心的是自己,自爱自利;另一方面,人也有一种同情心(利他),有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和自我节制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亚当·斯密是将经济哲学看成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一方面,人是利己的,在看不见的手的支配下追求财富;另一方面,人也是利他的、追求幸福的“道德人”.个人的最大化是幸福的最大化,而不是财富的最大化.财富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幸福的物质基础,不能把财富作为惟一目标是因为财富并不等于幸福.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经济的发展不应当像“无头苍蝇” 那样抹煞自己的目的.与经济发展相伴的,应当是人类道德的发展.如果我们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片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忽视社会道德建设,就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社会财富与道德基础不相匹配的现象:一方面社会财富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社会矛盾、贫富分化在日益加剧.

此外,我们可以看到,“经济人”仅仅是亚当·斯密思想中关于市场上行为人的理论抽象,并未概括出人性的全部规定.“经济人”抽去了人的政治的、道德的、文化的各种属性,只分析人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本质特性[1].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经济人”不需要进行道德评价,也不涉及价值判断,而只需抽象出经济活动中人的本质特征.我们不能把这种本质特征普遍化为人的一切行为特征,也不能把人的一切行为动机都归结为谋利[4].道德人也是一种理论抽象.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可以扮演各种角色诸如经济人、政治人、道德人等,但这些都是一种理论模式,因为实际生活中任何人都是多重身份,并不存在某一种纯粹的“单面人”.人的任何行为都要受到道德的制约,经济人同样受到道德的支配.因此,经济人和道德人都是人的某一特性的抽象,如果把这些特性对立起来就不符合亚当·斯密关于人性思想的本来面目了.

最后,亚当·斯密认为道德活动目标与经济活动的目标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的互利及共同增进.在道德领域,人类天性存在的同情心使个人从利己走向利他,而在经济领域个人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依靠客观经济运行机制—“看不见的手”,实现了个人私利,又增进了公众利益.由此可见,《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这两本书虽然分析的领域不同,侧重点不同,但同样注意到人的两面性,并共持同样的人性观,即人的利己心和同情心作为一个相互对立的统一体共存于人的本性之中.

四、科学把握亚当·斯密“经济人”与“道德人”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亚当斯密之后,经济与道德分离.经济与道德相悖的事情时有发生.经济发展与价值取向混乱的情况,不时地发生在我们的社会转型期,尤其是经济体制的转型期.在这个漫长而严酷的过渡过程中,“羊吃人”的现象曾经让我们鄙夷痛恨,但是今天在我们社会似乎仍有类似的现象:牛吃人(一系列的奶粉有毒事件)、猪吃人(等事件)、鸡吃人(苏丹红事件)、楼吃人(征地强拆事件).倘若任由人们在这一过程中冲破道德规范的束缚,四处漫延的交换,市场行为将使整个社会陷入道德失范的境地,那么,我们所取得了经济成就将大大贬值,甚至崩溃.

从《道德情操论》、《国富论》,我们可以读懂亚当斯密的观点,他发现了利己与利他、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有机统一的.这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这就是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在符合人性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对人们追求自身物质利益的正当权利和要求提供保证,只有当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都拥有追求属于自己利益的积极性时,社会才会得到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之上,真正健全合理的市场经济是有道德的经济.因此,我们必须把对物质财富的追求过程变为对幸福的追求过程,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关论文

道德经济人生态意识的社会化

本文是一篇可持续发展论文范文,可持续发展类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道德经济人生态意识的社会化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可持续发展及。

经济人道德人会计人角色

本文是一篇会计道德论文范文,会计道德类电大毕业论文,关于经济人道德人会计人角色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会计道德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及。

经济人抑或是道德人

本文是一篇市场经济论文范文,市场经济类有关学士学位论文,关于经济人抑或是道德人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市场经济及社会道德及社会主义市场。

“常回家看看”:道德入法引尴尬

这是一篇老龄化有关毕业论文范文,与“常回家看看”:道德入法引尴尬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立法学专业与老龄化及孝敬父母及法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