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凭什么能够“知新”

时间:2024-03-13 点赞:46086 浏览:90099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为关于现实方面函授毕业论文范文,与“温故”凭什么能够“知新”相关哲学是什么论文,可作为美学专业现实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现实及文本及光束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是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的名言.然而这句话在论述逻辑上包含着两个环节,因此可以对应提出两个问题:一、为什么“温故”便能够“知新”二、为什么“温故而知新”才可以为“师”2000多年来,竟鲜有人去认真推敲这个“至理名言”如何成立.但这丝毫不影响这句话成为《论语》最为代表性的名言之一.


由于孔子说完这句简洁的名言后再无相关说明、阐发.因此老夫子本人是怎样想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放眼周遭,我们便会发现,这两个论述都不大符合我们的经验观察.大学里那么多教授每天在做着“温故”的工作――对以前思想家的著作反复研究,然而有几个人从这样的“温故”中真正提出“新知”

邓正来先生在对当代学界“知识生产”的反思中,特别指出在这种机械复制式的垃圾生产中,学者们实质上只是“复印机”,“他们认真且严格地复制着根本‘没有他们’的各种观点或理论,进而认真且严格地复制或放大着根本‘没有他们’的各种问题,甚至是理论问题.”巨量的“研究著作”.每年在涌向过度饱和臃肿的图书市场,然而学界的“知识增量”却毫无增加.这些“复印机”们尽管温故不能知新,但一个个都是“著作等身”的教授、甚至跑到“百家讲坛”;一个个都在“知识流水线”上教授学生乃至社会大众.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想到了法国哲学家德勒兹.这位可以排进20世纪哲学殿堂Top Ten的大哲,毕生写了一大堆书,独创性地提出了一大堆概念.然而这位哲人真正进入我的生命,则是当我发现在那堆充满异域气息的奇异概念背后,他的思想见解正可以为孔子的那名言提供一个很有分量的学理论证.德勒兹的核心概念,就是他从那位写作《追忆似水年华》的普鲁斯特那里继承来的词汇:“虚拟”.顾名思义,“虚拟”就是没有成为“现实”的东西.但在德勒兹看来,“虚拟”却并非不真,而恰恰比“现实”本身更真实.这怎么说

我们不妨用“眼睛”作为例子(这个例子的原创版权属于当代哲学家齐泽克):人的眼睛在形成视觉的瞬间,以某种方式将光进行简化(如感知为某种颜色、某种物体),'形成视觉感知上的“当下现实”.而真实的光束本身,恰恰指向当下现实之外的无穷可能.现在让我们再以阅读(“温故”)为例:一个古典文本也同光束一样――其处身时代的历史现实,将它简化为某种固定形态.而文本本身,恰恰比它在现实中的教条化理解,丰富得多.然而由于它所包涵的无穷活力并未在现实世界中得到落实,所以仅仅只是存在于它自身的“虚拟”向度中.就拿《论语》、《老子》这样的经典作品来说,在它们的“虚拟”向度中,凝聚着无穷的未进入历史现实的可能性.新出现的时刻,就是一个作品克服并越出关于它的各种既有的历史性理解的时刻.

“虚拟”,对于德勒兹而言,就是同时在过去和未来中持续存在、但始终未成为“现实”的真实.因此,“虚拟”远比“现实”更丰富:虚拟里面恰恰是无穷的未实现的经验,正如光束本身,远远比眼睛所经验性“看”到的内容丰富得多.而那个我们所熟悉的“现实”,只是虚拟向度里无穷的可能性(无数可能的真实世界),被压缩成为一种可能性(现实的世界).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到,今天网络数字时代所鼓吹的“虚拟现实”,同那充满无穷真实资源的纯粹“虚拟”毫无关系:它只是一种更低层次的对“现实”的模仿――通过一种人造的媒介而再生产出某些类似“现实”的体验.换言之,虚拟远比现实丰富.而现实又远比虚拟现实丰富.

是故,在现实中但想越出现实的人们.实际上就可以有往前和往后两条路.与其到模拟仿真的虚拟现实中醉生梦死,不如到真正无穷丰富的虚拟世界中去开创全新.与其在今天做个数字化“脑残”,不如去做个“传统落伍”的儒者:温故以求知新,继往则为开来.

温故而知新,不是去重温那些文本在过去是被怎样理解的,而是去重温内在于文本之中、但被过去的教条性解读所背弃的虚拟性.思想的创造,便在这种重温之中:去激“活”一个过去的思想家,就正是使他的被当时历史视野所简化阉割掉的思想光束内容,重新被读者的眼睛看到.一个过去的文本,当越出各种历史性的教条理解而重新刺入当下现实时,它恰恰就是新.温故而知新,才是真正哲学性的阅读.德勒兹所说的哲学阅读,实质上就是在重新“温故”中,去让新降临,使过去的文本在当下现实中重新显现.那是从地层底部涌上来的幽灵性刺入,那是遥远宇宙里死去的恒星所发出的耀眼光芒.

最后,回到文初的问题.“温故”,凭什么能够“知新”德勒兹主义的回答是:故本身已先天蕴含着无穷的新,当眼睛看出来(阅读出来)时,新就形成了.为什么“温故而知新”,才可以真正为“师”这次让齐泽克来代孔香回答:某君的“眼睛”看同样的对象,却能够看出不同,看出全新的东西.唯此等人,才能真正传播新知(才真正可以为师矣).而那些只会机械复制式地生产垃圾文本的教授们,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们:“太阳底下没有新东西.”实质上根本的哲学问题却是:阅读者有没有真正革命性的阅读视野,在太阳底下去看到全新,或者说,让熟悉的旧东西去形成全新.

相关论文

凭什么产证上要写新儿媳的名字?

本文是一篇儿子论文范文,儿子类学士学位论文,关于凭什么产证上要写新儿媳的名字?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儿子及新房及父母方面的的大学。

农业经济管理的新思路

本文是一篇农业经济管理论文范文,关于农业经济管理方面学士学位论文,关于农业经济管理的新思路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农业经济管理及农。

关于新会计准则中营业利润的构成

本文是一篇资产减值损失论文范文,资产减值损失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关于新会计准则中营业利润的构成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低碳经济背景下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

本文是一篇新能源汽车论文范文,关于新能源汽车毕业论文题目,关于低碳经济背景下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新能源汽车及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