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调侃话死生

时间:2024-03-20 点赞:42684 浏览:79109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庄子论文范文,关于庄子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容调侃话死生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庄子及大汉及第一篇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庄子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在《起死》中,鲁迅用戏谑的笔法,讽刺了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起死》题目的背后,隐喻着如何更生中国文化的严肃命题,也隐喻着他的思想正在孕育着一个新的“起死”过程.

关 键 词 :相对主义文化批判同构调侃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1935年12月,鲁迅连续写了《出关》、《起死》两篇与道家有关的小说.《起死》是对庄子相对主义哲学的文化批判.所谓“起死”,就是将生活在过去时空的人复活.故事讲的是庄子前往楚国的路上,遇到了一具五百年前被强盗打死的乡下大汉的骷髅.按照庄子的哲学,生与死本没有什么严格的界线,就通融“司命大天尊”施法术把骷髅变活,复原了五百年前“赤条条”一个乡下大汉,于是就有了过去时空的大汉与现在时空的哲学家庄子的一段戏剧性对话.

庄子好心救了大汉,何况这也符合“齐物论”哲学的.但大汉不仅不领情,还要陷害庄子抢了他的衣物.哲学家向大汉讲了一大通“衣服是可有可无的”相对主义的深奥哲理,然而这些哲理在大汉面前根本不管用.大汉一句“放你妈的屁”,把哲学家的哲理一下子消解得连一点意义也没有了,说明庄子的哲学只能在“空谈”的层面有他的价值,一遇到现实实际就要碰壁.

庄子与大汉的一段对话,是相对主义哲学与现实存在的激烈碰撞.既然庄子认为“衣服可有可无”,大汉当然有理由让他脱下道袍,这下庄子慌了神,“我这回要去见楚王,不穿袍子,不行,脱了小衫,光穿一件袍子,也不行”.通过这段与其哲学观自相矛盾的话,我们看到,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原来他自己也是不打算实行的.大汉粗野而简单的言行,轻而易举地把庄子的“高深”哲学剥离得“赤条条”的了,这也就和“赤条条”的大汉没有什么区别.他们“赤条条”地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对话,庄子连知识分子最起码的尊严也没有了.于是,他也顾不得脸面,只得狂吹警笛,求救于巡警,并在巡警的保护下落荒而逃.

在《起死》中,鲁迅用戏谑的笔法,讽刺了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他的周庄梦蝶、生死无界、“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等“齐物论”哲学,一遇到粗野大汉的撞击,便被撞得体无完肤,这是在现实层面对庄子哲学的消解.值得注意的是,在危急时刻,庄子向巡警求救,局长竟然也是一位崇拜庄子哲学的隐士.这是在世俗层面上对庄子“出世”哲学的消解.

更有意思的是,《起死》中的庄子与《出关》中的老子有很大的不同.《出关》中的老子与孔子争斗败下阵来后,还守望着“走流沙”最后一片精神家园,而作为道家二号人物的庄子,在《起死》中则连“出世”也不用了,干脆学起了孔子“走朝庭”的路子,竟然嫌漆园吏官小,前去见楚王谋更大发展了.细想一想,这也是符合道家相对主义哲学的,既然连生和死都没有界线了,“走流沙”和“上朝庭”、“出世”和“入世”还有必要区分吗这是在政治层面对庄子哲学的彻底消解.

从表层意义上解读《起死》,可以看作是鲁迅对庄子哲学的一次清算和“排毒”,但如果结合鲁迅一生与庄子的纠葛,其主题表达远没有这么简单.

严家炎先生曾经这样评价鲁迅的小说:“鲁迅小说里常常回响着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声音.而且这两种不同的声音,并非来自两个不同的对立着的人物,竟是包含在作品的基调或总体倾向之中的.日本竹内好在他的那本著作《鲁迅》中,就曾隐约地说出过这种感觉,他认为鲁迅小说里仿佛‘有两个中心.他们既像椭圆的焦点,又像平行线,是那种有既相约、又相斥的作用力的东西’这种感觉不是偶然产生的.”

笔者特别赞成竹内好把鲁迅的小说比作椭圆的说法.椭圆必须有两个焦点.两个焦点互相排斥,又互为一体.按照这种解释,我们找一找《起死》中的两个焦点(中心).实际上,文本前半部分已经存在一个焦点,即鲁迅以反讽的笔法,对庄子哲学的清算和否定.那么,第二个焦点(中心)是什么呢

我们不妨把庄子和鲁迅这两个不同历史时空的思想家作一比较.虽然他们所处时空相距很远,但他们二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庄子早年并不是天生的“出世”者,也曾作过漆园吏的小官,后来他看透了社会的龌龊,不愿当尘世的祭品,主动退出社会大潮而沦为“逍遥”四方的游士.鲁迅三十岁就涉足官场,在军阀时代的教育部当过十余年签事,只是因为支持学潮、对抗政府被革职,后来才成了自由的“精神界之战士”.

庄子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正是现世的不理想,才使他主动“出世、遁世”,鲁迅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正是现实的不完美,他才戴上墨色的眼睛,以苛刻的眼光透视社会.两位思想家追求的都是绝对的自由.庄子喜欢在天地古今生死间“逍遥”,鲁迅“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住,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住,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住”(《影的告别》).他是一个脱离了“三界”的自由而孤独的“游魂”.

他们都是英雄史观的推崇者,庄子笔下的“至人”、“神人”、“圣人”与鲁迅笔下的“先知”、“先觉”、“超人”有血脉相连之处.他们都能从宇宙的高度体验和诠释生命的意义.庄子站在虚无主义的立场,体验到的是有与无、生于死、是与非之间价值的相对转换及生命的虚无,鲁迅站在现实和存在主义的立场,体验到的则是“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及生命过程的价值存在.特异独立的自我主体意识,“争天拒俗”的叛逆精神,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汪洋辟阖”的文风大气,一直伴随着鲁迅的生活和创作.两千多年前的庄子都具备这些特质.


基于鲁迅和庄子如此之多的相同点,我们在阅读《起死》时,很难分清哪些是庄子本身的东西,哪些是鲁迅自我的身影.其实,鲁迅只不过借庄子之口,一吐自己精神的郁闷而已.他在批判庄子相对主义哲学的同时,自己的思想情感无形中又与庄子发生了同构.这是文本中存在的第二个焦点(中心).

说起来很巧,在鲁迅一生的33篇白话小说中,以《狂人日记》开山,以《起死》收尾.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谈到《狂人日记》创作起因时,谈到了他和钱玄同的一段很有名的对话,当时鲁迅并不情愿为《新青年》写文章,他说:“假若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睡熟的人们,不久就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几个较为清醒人,是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到以为对得起他们么”当时担任《新青年》编辑的钱玄同并不同意鲁迅的观点,说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在钱玄同的鼓动下,鲁迅终于写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揭露了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发出了“救救孩子”的时代呼声.鲁迅从弃医从文的那天起,一直致力于人的魂灵的疗救和思想的启蒙,写出了数百万字的振聋发聩的小说、散文和杂文.他对历史和现实的穿透力,对国民性的深度探究,对生命存在的独特体验以及对自我的严格剖析,在同时代作家中是任何人无法比拟的.让我们感受一下小说中的环境:

一大片荒地.处处有些土岗,最高的不过六七尺.没有树木.遍地都是杂乱的蓬草,草间有一条人马踏成的路径.

文本中描写的环境与《过客》中的环境极为相似,给人一种荒原感.那么,大汉被唤醒后,留存在他大脑中的记忆都是什么呢“昨天,阿二嫂就和七太婆吵嘴”,“杨小二旌表了孝子”,“孩子们的魂灵,要摄去垫鹿台脚了”.这些话语中分明表露出大汉是从吃人的世界走来.大汉被唤醒了以后怎么样大汉并不领庄子的情,他说道:“就是你真有这本领,又值什么鸟你把我弄得精赤条条的,活转过来又有什么用”“你走了,我什么也没有,叫我怎么办”看来,庄子在让大汉复活前,的确没有考虑复活后如何生存的问题.

鲁迅在唤醒铁屋子的人之前,虽然考虑到了他们被唤醒后的痛苦,但如何摆脱痛苦,鲁迅考虑的并不多.鲁迅写了《狂人日记》后,继续为唤醒民众呐喊了将近二十年,将近二十年后中国又怎样呢国家依旧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国民依旧是或欲做奴隶而不得,或暂时做稳了奴隶的国民,中国文化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仍然像小说开头描写的“荒原”那样荒芜.对于复活的大汉来讲,他所迫切需要的是衣服和食物,是有关生存的最基本的权力,他根本无法也无心理解庄子所关注的那些思想.

而庄子所能给他的,除了大而无当的空谈和玄而又玄的相对主义哲学,其它什么也不能给.因而发生了唤醒者与被唤醒者思想之间的隔膜和尴尬.正如女娲与她所造出的小东西之间无法用语言沟通一样,这也是鲁迅一代先驱者与民众之间的隔膜和尴尬.在这一点上,就像庄子分不清究竟庄周梦喋还是蝶梦庄周一样,我们也很难分清究竟是鲁迅写庄周,还是鲁迅在写自己.文本通过对庄子让骷髅复活后的尴尬,让我们看到了先生对自己一生所从事的启蒙事业的反思.尽管当时的鲁迅早已冲出绝望和彷徨,在共产主义思想中找到了希望,成为左翼文艺界的精神领袖.但改造国民性,呼唤民众的历史责任感一直伴随着先生的终生.

他深深感到,改造国民性的问题,决不是单靠政治手段所能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文化改造和重建过程.此时的鲁迅,已不满足于五四时期“救救孩子”的呐喊,把“孩子”救出之后,如何让他们合理生存,健康发展,是鲁迅后期思考的重心.《起死》题目的背后,隐喻着如何更生中国文化的严肃命题.同时就鲁迅自身发展来讲,也隐喻着他的思想正在孕育着一个新的“起死”过程.对自己以往思想进行无情解剖、反思和清算中,鲁迅正在向着一个更高的境界迈进.

在拙文将要结束的时候,笔者突然想到了生和死的问题.《起死》写于1935年12月,离他去世只有10个月,也就是说,他已经进入生命的倒计时.大凡人临终前都冥冥中有一种预感,曾经学过医的鲁迅更不例外.小说《起死》自始自终离不开生死的主线.生与死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件大事.鲁迅是唯物主义者,也是存在主义者.他早已看透了任何生命都是以死亡的悲剧收场,但他更看重生命的过程.因此,当死亡即将来临时,他能够坦然面对,以扎实的脚步,走好生命最后的一段路程.

自1935年始,鲁迅积劳成疾,肺病逐渐加重,医生已向他亮出死神逼近的红灯,不少朋友劝他休息,前苏联政府曾邀请他复苏疗养,鲁迅都婉言谢绝了.他认为与其不工作多活几年,不如多干工作少活几年.先生面对死亡的坦然、淡然和超然的态度是令人敬佩的.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在1935年下半年至1936年9月间,关于死的话题逐渐进入他的文章.在创作《起死》早些时候,鲁迅写了一篇题名《死所》的短文.文章以笑话开头,讲一位公子问渔夫,“你的父亲死在哪里的”渔夫答道:“死在海里的.”公子说:“你还不怕,仍旧到海里吗”渔夫反问道:“你的父亲死在哪里的”公子答道:“死在家里的.”渔夫讥讽道:“你还不怕,仍旧坐在家里吗”从调侃的文字中,可以看到先生对待死亡的那份从容.

在1936年9月5日写的《死》这篇文章中,先生对传统生死观和拒死心理进行了嘲讽,并阐明了自己对死的态度,文中写道:“有一批人是随随便便,就是临终也恐怕不大想到的,我向来正是这随便党里的一个.”再看《起死》中的大汉,在串亲戚的路上,“头顶上轰的一声,眼前一黑,就睡着了”.连一点疼痛的感觉都没有,可见生命的脆弱和死亡的突然.而不讲原则无是非界线的庄子,轻而易举地就把五百年前死去的骷髅复活了,生和死原来是如此的可以随便转换.透过鲁迅在生与死之间轻松穿梭的笔墨,我们固然感受到是对庄子相对主义的随便通融的反讽和调侃,又何况不是先生对生死本身的戏虐和调侃先生是幽默的,在走向生命终点时还不忘向世人作一个幽默的回眸告别,非大智大勇者难有如此之高的境界.鲁迅并没有死,他还活着.

相关论文

让墙壁话助学生成才

该文为教室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让墙壁话助学生成才相关学年论文大纲,可作为学年论文专业教室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

温州话致谢语“生受”探源

本文是一篇哲学社会科学论文范文,哲学社会科学方面有关毕业论文题目,关于温州话致谢语“生受”探源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哲学社会科学。

体育生文开题报告

本文是一篇竞技体育论文范文,竞技体育相关毕业论文提纲,关于体育生文开题报告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竞技体育及可持续发展及心理学方面的的。

艺术类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

本文是一篇创业教育论文范文,关于创业教育毕业论文提纲,关于艺术类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相关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创业教育及艺术类及学术期刊方。

写话教学ABC

这篇语文课论文范文属于美术教学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语文课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与写话教学ABC相关学科教学论文。适合语文课及写一篇及多。

中国三生教育坛文集,中国生命生活坛

为您写培训结业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培训结业有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与中国三生教育坛文集,中国生命生活坛相关论文范文素材,包括关。

生如何看文

本文是一篇论文论文范文,论文方面有关本科毕业论文,关于生如何看文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论文及研究生及目的性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

在职生毕业文开题报告如何写

本文是一篇开题报告论文范文,开题报告类有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关于在职生毕业文开题报告如何写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开题报告及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