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审美体验中关于生命力形式的含义

时间:2024-03-25 点赞:51929 浏览:106504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篇艺术作品论文范文属于马克思哲学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艺术作品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与在审美体验中关于生命力形式的含义相关哲学与人生的论文。适合艺术作品及形式及生命力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艺术作品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审美体验是在审美主体与艺术作品(对象)的相互活动中产生的,属于高级的精神生产过程.审美体验的时间短,但跨度性很大.生命力形式具有永恒的特点,又超越了艺术作品的本身.三者在无形与间接中循环往复地更迭着,艺术作品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具有各自的生命力形式.生命力形式和审美体验一样都有基本的规律可循,只要借助它们的规律,就可以去感悟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了.艺术作品正是因为存在生命力形式,所以才让更多的审美主体产生许多的思想感情.

关 键 词 :审美体验;意境;意向性;生命力形式结构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1)10-0000-02

审美体验是以审美对象为前提,和审美趣味相联系,并与审美感性相同一的高级精神活动.审美主体(人)在欣赏作品与具有美感的客体对象时,往往会产生一种超越作品与客体对象本身的生命力形式.这种生命力形式大多是借助于哲学形式出现的――也正是这种形式才会产生出无限而间接的精神价值,并影响至后来者及社会意识形态.

审美体验虽然是在短暂(0.4秒左右的)时间内进行的,但也有一些基本的规定性,生命力形式也有它本身所具有的规定性(即基本的特征及规律性).

一、审美体验与生命力形式都要借助到哲学中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审美体验有四大规定性:(1)时间上的永恒;(2)空间上的整体;(3)方式上直接;(4)本质上的超越.审美体验的整个过程大多是建立在功利之外的基础上的,并从个人狭隘的心智与目光中跳出来,用哲学的、艺术的、文学的眼光来感受、思考、把握、发现客观世界(或无限的物质世界与非物质世界),并以此获得本我状态上的一种升华与超越――达到寓情于乐与自娱自乐的意境状态.所以说,审美体验既来源于人作品与客体本身,但又是高于这三者的.如果将这三者的形式进一步升华的话,就会形成生命力形式,而生命力形式的具体表现就是审美,主体(人)在“此在”与“本真”的知觉与思维中所产生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即哲学形式).艺术作品的内、外在形式如果给审美主体(人)产生了哲学形式与意境①上的超越,那么艺术作品就获得了新的生命力――超越了艺术家(审美主体)与作品的本身,延长了主体与作品的存在时间.

一件成熟及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能给予许多审美主体(人)带去哲学形式及意境上的升华,使艺术作品存在时间大为延伸了.

二、在中国的艺术作品中具有的生命力形式

不论人的审美趣味有多少的差别性与不完整性,但从中所产生的某种哲学形式与意境是存在的――只不过人们一下子概括不了,或一闪而过,或支离破碎.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中的“遥望瀑布挂前川”、“疑是银河落九天”.“遥望瀑布”,是空间上的整体状态.“疑是银河”是作者将自己的审美体验融入其中,是本质上的超越,二者是建立在“本真”的知觉和思维把握上,作者把“瀑布”主观化成了“银河”,在字里行间就流露出某种宇宙感与人生感――这种感念往往是在借景抒情中隐约地出现的.“飞流直下落九天”,这给予审美主体予空间上的无限感受,使人在情、景交融中感到了人的渺小与世界的无限宽广及深邃.这十几个字就让诗富有了无限的生命力――可以穿透时空与功利,产生永久的审美体验及意境,这也是文学内、外形式所带来的效果.李白作品可以一代接一代地流传下云,审美体验与哲学形式也就被长久地传续下来了,他的诗句就被激活了,从而有了新的生命.如初唐“四大诗人”之一陈子昂的诗,“前无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②诗人独自一人登古台望远所产生的审美体现很容易,给后代人获得某种意境与哲学形式,把历史的苍桑深远,与人生的悲凉、惆怅、渺小、无奈合在一起地融入此情此景此地此刻中.这首诗的生命力立即就焕发出新的样子了,作者的情怀与思想便在时空中获得了永恒,也超越了功利目的性与狭隘性――作者虽然已作古千余年,但诗的生命力形式及意境都可以延续至今而不衰.

比如,古今中外的优秀小说之所以有很大的生命力,而且吸引着许多人.

其原因还是小说的文字功夫与内在形式具有哲学形式与意境美(引导人向意境上升华),比如,《红楼梦》吧,它的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地统一.作者将那个时代所具有的实在性,加上自己的审美体验升华成了一种非实在的形式.这种非实在的形式时超越了作者与《红楼梦》本身的生命力形式与意境美,古往今来的审美主体虽然各具不同,但内心所产生的悲伤、婉伤、同情、愤怒、困惑是多多少少会存在的.这些心理反应、人生感与历史感可以保留下来,又能不断地客体主观化.在阅读作品中,审美主体还会因为自己的审美能力而感到喜悦(积极的心理反应),这些形式都会融合在一起地出现在今天的这个社会中,正如“红学”至今不衰一样,从中可见《红楼梦》的生命力形式之强,意境之美.

在音乐中,意向性结构与审美体验就接合得更具体了.

比如,《黄河大合唱》的气势与曲调的雄浑有力,声音的高亢、奔放,很快就会感染到许多的审美主体,让人产生对历史的责任感、对民族的危机感、对军民团结的喜悦感和黄河咆啸的美感.随着时光的流逝、时代的更迭,《黄河大合唱》的生命力仍是旺盛的,像乔羽创作的《祖国的花朵》这首儿童歌曲,为什么能经久不衰地感染着几代人呢?这就是该作品的生命力形式很强,并且很容易给审美主体营造出花香鸟语、轻舟漫歌、童真无邪的意境――让成年人产生一种对少儿时光的怀念与回味之情.这些审美体验与意境美很好地融合为一体了,使人不会感到一种哲学概念与原理的说教――是在轻松、愉悦、自然、朴质、真诚、实在中流露出某种人生感的.所以说,这就是艺术美与意境上的升华了.音乐,作为视听艺术、很容易通过音响与旋律来调动审美主体的内心活动,审美主体会借助于通感来激活作品的内涵,从而达到一种哲学的层面,又获得身心上的快感.

在影视剧作中,是十分强调画面的意境与某种哲学形式感的.

营造不同的气势与情绪对意境的帮助很大.比如,在所有的电影中,必须要出现自然风景的镜头、借助于声、光、物、影、色来让观众进行审美体验,予帮助他们理解故事情节.一些经典的影视作品,往往要借助于审美体验来理解影视剧中的片段,才能让审美主体获得内心的种种反应.比如,卓别林自编自导的《者》,他采用夸张搞笑、变形的手法来引发观众对于者的嘲笑和讽刺,从而产生历史感与人生感.当卓别林的审美体验与观众产生了共鸣,那作品才会具有生命力.

在美术领域,美术家所追求非功利非个人的层次是什么呢?

在绘画训练与创作中,是有一些共同性的.比如,借助于物质手段、点、线、面、色、光、影、总立体感、质量感、空间感、层次感来获得某种意境――有些并不是升华与超越.在技术练习过程中,因为看到自己的绘画能力而产生的快感与成就感,还属于审美体验范畴,但谈不上什么意境美与生命力形式的超越――进行素描静物的写生过程.如果是带有创作因素的话,意向性结构与审美感兴活动才能起作用,并参与绘画语言的创新过程.比如,清代著名文人画家郑板桥在他绘画入门时画的竹子,能称为作品吗?不能,那只是习作.他那时还难于用娴熟的技法来表现画面的意境与哲学形式.竹子的人格化还处在酝酿当中,等到中年后,他所画的竹子才在独创中具有了人格化与意境美――那种板竹才具有了生命力,并一直为人们所接受.可见绘画作品中的意境升华与生命力形式也是相伴相生的,也不是随意画几下就会产生的.


宋山水画、元、明文人画是十分强调意境与生命力形式的超越的.

北宋的南、北派出水写实画,往往是要营造自然美的,而人生感偏少.荆浩、关、董、巨的山水对宋影响是很大的,比如,范宽的代表作《溪山行旅图》③所营造的高大、奇伟、静穆、闲情意趣的画面氛围,使宋代的审美主体们也感到愉悦与神怡.范宽的审美经验借助于笔墨、构图与表现技巧而被宋人与今人所接受,“天人合一”、“物外造化”的哲学思想很自然也就被传达出来了.这种超越此画的审美体验已经穿越了千年,并永恒地被保留在《溪山行旅图》中了.而自宋代以来的许多山水画家们都在这些思想、理念下进行创作--这不就是生命力的体现吗?虽然审美体验会受到审美趣味的制约,但借物、借景抒情表意的宗旨是不会改变的,这恰恰又是人们追求意境(包括意境升华)与生命力永恒的结果.人的肉体会消亡,但精神力量与哲学形式却能有长久与旺盛的生命力.文学艺术正是这种方式的很好载体,如果没有了文学艺术,那人类社会与其他动物群落又有多少区别呢?

三、在西方的艺术作品中具有的生命力形式

从国外来看,生命力的超越形式是同样存在的.

比如,14―16世纪的哥特式建筑.直到今世,它的伟岸高大、神秘、庄重的气势,仍然给后人们予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主体的客观化十分自然地产生出来了.19世纪70年代的印象主义画作,虽不象宋人那么云营造某种意境,但他们创新的画面形式感,是可以穿透时空的,是可以在审美经验下复活当时的绘画状态,给后人们予启迪.(这种启迪)他们在当时并没有故意、自觉地留下什么哲学形式,但绘画语言及创作意象却可以随着时空的变换而转化成某种启迪(或感受).比如,凡高的代表作《向日葵》④的画风与作品在1889年前很少被及民间所敬重.但过了一百年,人们就会想:在世时他的生命受到冷落与轻视,而如今却大受赞誉.凡高也许连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这样吧.《向日葵》的金黄色调与构图方式,给审美主体带来了生命的感悟.

欧洲表现主义的代表画家蒙克,他创作的绘画作品《呐喊》,具有生命力的形式吗?蒙克的审美体验是什么呢?蒙克的人生经历与内心体验是丰富而深刻的,他大胆地将画面上的色彩、人物、道具进行了变形、夸张、简化、提炼,使人物的外形显得十分地扭曲与恐怖.他的绘画内外形式完全与写实主义、印象主义不同了,这给审美主体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憾与思想激荡――对死亡、生命、健康产生共鸣.《呐喊》这幅作品传达出人们对于人生的存在意义及生命的关注,蒙克具有丰富的审美体验,他深入地挖掘了人类(审美主体)对于死亡的恐惧与对于健康与个人价值的思考.这些创作主题能永远地保留在作品中,不论时空与地域会如何地变化,而审美主体都能通过《呐喊》来获得审美体验(产生共鸣).这种情况的存在,就能说明《呐喊》这幅作品已经具有了生命力,并且超越了蒙克的本身与那个时代.

还有抽象主义画作,有没有意境呢?有没有生命力形式的超越呢?

要知道意境的细化是很多的,意境与意境升华是有区别的,生命力形式的超越的范围不受局限的.像康定斯基的冷抽象形式,又告诉了审美主体多少哲学化的语言呢?高度抽象的符号用色彩表现出来了,让审美主体产生无名的想象.画面的哲学形式并不很明显,才会给人造成难懂的感觉.这和传统的再现性绘画创作的差别很大,正如,看惯了地球,却看不懂太阳系之外的星际图像一样.


抽象主义绘画创作有设计形式的倾向,又具有装饰性.

在二战前,因为科技、生产、信息与交通水平的原因,设计艺术并没有像今天这样千红万绿.所以,康定斯基等抽象主义代表画家的首创风格,却具有人生感与历史感的――因为这启发了审美主体画外的思考与心理反应.而今人大多是一种变相地摹仿而以――受他们影响的程度很大,所以生命力形式就没有康定斯基与蒙特里安那样强烈与明显了.欧美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绘画创作,大多是具有某种生命力形式的――因为这里面有画家的审美体验和意向性结构的升华.

相关论文

审美体验下的音乐教育模式

本文是一篇审美教育论文范文,审美教育方面有关硕士毕业论文,关于审美体验下的音乐教育模式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审美教育及音乐教育及。

在多种阅读形式中体验和升华

本论文是一篇阅读教学相关经典论文范例,关于在多种阅读形式中体验和升华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阅读教学及语文课堂及艺。

先锋小的形式革命与审美现代性

本论文是一篇现代性方面有关汉语言文学教育毕业论文,关于先锋小的形式革命与审美现代性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现代性及先锋及小。

金融会计风险形式预防

本文是一篇会计核算论文范文,关于会计核算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金融会计风险形式预防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会计核算及金融会计及会计。

班级管理的体验

此文是一篇班主任论文范文,班主任方面论文范文资料,与班级管理的体验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不知如何写班主任及班级管理及班级方面的行政管。

幼儿园童话审美教育

本文是一篇审美教育论文范文,审美教育方面毕业论文,关于幼儿园童话审美教育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合审美教育及儿童文学及童话方面的的大。

艺术作品的审美标准

本论文为艺术作品方面论文的标准格式,关于艺术作品的审美标准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可用于艺术作品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