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库塞的社会观

时间:2024-04-04 点赞:48020 浏览:9388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是马克思哲学专业大学生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大学生类学士学位论文,与马尔库塞的社会观相关论文范本,适合大学生及社会实践及社会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大学生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内容摘 要 】马尔库塞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独到、深邃的社会批判角度,成为解构与阐释现代社会的一面旗帜.马尔库塞始终坚持以哲学和批判理论为基础,突出其理论的实践性,然而其晚年的美学回归终究使其未能改变世界.

【关 键 词】哲学主体 单向度的意识形态 现代乌托邦

一、以哲学主体为线索的社会发展观

马尔库塞的社会发展观是在他对哲学主体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

早期的马尔库塞深受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影响.他在1922年获得了文学博士学位,1928年在弗赖堡学习哲学,师从海德格尔.当时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刚刚发表,马尔库塞深受启发,从此开始哲学研究的历程.

马尔库塞认为,马克思主义忽略了个体的位置,因此对人的生存状态和解放的关注成为他一生哲学思考的焦点,他试图以此补充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变革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对海德格尔哲学的浓厚兴趣也正是缘起于海德格尔对存在本体论的关怀.

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发表于魏玛共和国崩溃时期,世人普遍感受到了纳粹日益迫近和灾难即将降临,海德格尔的这部著作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一场思想解放.但是,马尔库塞逐渐发现海德格尔的哲学主体实际上是只具有空间广延性,而无时间性的此在存在者.海德格尔的哲学维度决定了他的哲学主体是一个个从封闭的历史——社会中抽象出来的个体.马尔库塞的第一部著作《黑格尔存在论与历史性理论》对《存在与时间》进行了解构式剖析.此文中,马尔库塞认为海德格尔的哲学主体只是静态时间中的消极接受者,在社会意义角度体现为对社会存在中的异化和分裂无任何抵触倾向;在政治上体现为持保守态度.马尔库塞对这种消极的、孤立的存在主义视为禁欲乌托邦.这也促使了马尔库塞走出海德格尔,继而寻找动态的历史性哲学研究.

1941年,马尔库塞发表了《理性与革命》一书,着重分析了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否定性及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哲学之间的联系.他强调黑格尔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来源,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理性,继承了黑格尔“人的本质”和“异化”等概念,黑格尔以其特有的历史感,将世界史想象成为一部精神发展形态史,认为现象与本质将走向同一,其历史主体是一个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体.

进入50年代后,由于发达工业社会所导致而形成的政治化的国家,使得个人的自由和幸福完全丧失.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马尔库塞放弃了黑格尔的国家哲学.此时的马尔库塞所要寻找的哲学主体需要带有一种否定性的力量.而对个体独特心理的精神分析学正是马尔库塞需要的否定性力量.马尔库塞的哲学主体转变成为一个个具有否定性的载体“个人”,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开始进入马尔库塞的理论.

1955年马尔库塞的《爱欲与文明》发表,弗洛伊德代替了黑格尔,马尔库塞从马克思的经济基础走向了“基础之下的那个基础”即弗洛伊德的本能.弗洛伊德所说的涵盖多种内容的“本能”中,包括人的本能中的一种是破坏性的死欲,和一种建设性的爱欲.马尔库塞只保留了一种建设性的“爱欲”.因此,马尔库塞认为文明的发展同时可以成为本能的解放.由于在弗洛伊德后期著作中在“爱欲”中融入“工作”的概念,这使得马尔库塞能够顺理成章的把马克思的“劳动”的概念——即人的潜能的全面发展建立在非异化劳动之上——融入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中,使劳动爱欲化.

60年代的马尔库塞进一步把大学生推向前台,主张把一切造反者联合起来对发达工业社会的一切现存东西进行彻底否定,这种“大拒绝”的革命带有浓厚的无政府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色彩,并最终走向失败.同时,随着弗洛伊德曾经定义的不可征服的本能领域在发达工业社会中正被逐步征服,马尔库塞的“爱欲”缩小为席勒的“感性”,到他去世前发表的《审美之维》,“感性”进一步被缩小为席勒的“审美”.

逃脱于纳粹德国,关注着苏联,同时身处资本主义的美国的马尔库塞,认为在德、美以及苏联这样的发达工业社会中,“价值判断”已被清除出“理性”概念中,“理性”转化成了技术意义上的“效率”,进而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更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统治.“个人只是作为一个理性的存在,而不是一个有着多重要求、需求以及潜能的经验存在,分享着普遍性,”马尔库塞写到,“这种理性的观点意味着个体的牺牲”,他的社会理论批判目的是从技术的统治下拯救人.因此,马尔库塞的社会发展观是以对哲学主体的追寻为线索,以社会批判为使命的发展观.

二、单向度的意识形态和人性本能的革命

马尔库塞以对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的技术合理性的激烈批判而闻名于世.青年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敏锐地发现科学技术的合理性对于劳动者产生的“物化”作用.马尔库塞继承了这一点,并进一步具体化为对技术合理性的批判.在1964年出版的《单向度的人》中,马尔库塞进一步综合了《理性与革命》和《爱欲与文明》的思想,对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单向度的意识形态把否定思维变成肯定思维,理性畸变为技术合理性.技术合理性导致发达工业社会各种对立的派别、对立的思维表现出一致和趋同.工人阶级与资本主义已经一体化了.资本家遭到排挤,专业技术人员登上领导岗位;体力劳动者被排挤,机械化和自动化取代了体力劳动.工人阶级不再是现存制度的否定者,“维持和改善现存制度这个凌驾于一起之上的利益,在当代社会最发达地区把先前的敌手联合起来了.”发达工业社会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来控制人们的思想行为.在、自由、科学、富有等口号的掩盖下,社会控制无限扩大,私人空间极度缩小.

面对这样一个病态的社会,一个人的异化到了顶点的社会,马尔库塞感到深深地忧虑,并最终将弗洛伊德理论引入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马尔库塞对弗洛伊德的压抑理论进行了改造,从而阐述了他自己的乌托邦理想.

马尔库塞认为,人们已经麻木到无法感觉自己被压抑和不幸福,而完全屈从于一种虚假的“幸福意识”.这种屈从源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尤其是到了技术合理性阶段,对人的潜意识压抑导致现实原则代替了快乐原则,虚假的满足掩盖了本真的痛苦.把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引入幸福论是马尔库塞爱欲理论的最大的特点.劳动过程不仅使个体与个体之间处于一种合作的状态,而且,就劳动产品本身是对人的需要的满足来说,它意味着一种快乐.将幸福引入生产过程中,就意味着,幸福是一种社会实践.“人的潜能的解放是一个社会实践问题.”马尔库塞说,“人有发达的感性和心理官能,有工作创造的财富,他要获得最高的幸福,取决于这种实践.只有这样理解,幸福才不是纯粹主观性的,它进入了人们共同的思想和行为.”马尔库塞认为当今的工业社会为真正的幸福创造了丰足的物质条件,然而又压抑了幸福的可能性,作为补偿,它提供了虚假的需求,让人获得虚假的幸福.因此,“对现存秩序的总体批判,应以这种秩序提供的幸福为目标.” 马尔库塞对压抑性的“社会规范”的反感,使他把一切背离社会规范的行为,视为一种革命的行为,而把解放爱欲,恢复人性的努力称为本能的革命.他认为,改变人的心理结构,解除人的心理压制的革命首先是人们的自我改造.他甚至主张无政府主义的造反运动和铤而走险的个人行动来打破被压抑的僵局,毁灭这个虚假繁荣的制度.

三、解释世界还是改变世界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明,“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个观点深深影响着马尔库塞,他激进地否认现实社会的合理性,同时也必然积极探索一条改变世界的乌托邦之路.

如果说马尔库塞的社会发展观是以探寻哲学主体为基本线索的,随着现实历史条件不断变化哲学主体概念的内容也在不断演进.从海德格尔的孤独的在者、黑格尔的精神主体,再到马克思所揭示的无产阶级,在确信无产阶级已经被整合进了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后,60年代马尔库塞把哲学主体定位为造反学生.此时,他的思想的影响力空前高涨,他的批判的范围从个人本能的领域一直延伸到超个人的社会领域,他使造反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个人生活的压抑、不幸、无意义、无价值,所有这一切的原因都在于发达工业社会的整个意识形态结构或者权利结构,造反的方向就是反抗发达工业社会的制度化的统治和压抑.


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最终成为以学生的造反运动为的一场“文化革命”.这场政治运动早已不是一场马克思意义上的经济革命,其理论核心已经由经济领域转移到文化领域,其哲学主体也由当初的无产阶级转变为大学生.

60年代学生造反运动的失败证明马尔库塞运用社会批判理论,发动社会造反力量来解决社会问题已经不可能,因此晚年的马尔库塞转向了艺术,转向了美学,转向了人类学,也因而回到了当初的起点,这是带着海德格尔、黑格尔、马克思和弗洛伊德向席勒的回归.

马尔库塞社会发展理论,是一种现代乌托邦理论.技术或者机器的存在,对马尔库塞理想中的社会主义而言是一道障碍.在马尔库塞看来,人道主义的伦理和美学价值,包含于“高级文化”中.当今的发达工业社会正在利用技术手段来改变这种“高级文化”的性质.“正在发生的不是高级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堕落,而是高级文化被现实拒斥.”马尔库塞说,“今天的突出之处在于,通过消除文化中对立的、异己的和超越性的因素(这些因素借助高级文化而构成现实的另一维度),来消除文化与社会之间的对立.消除双维度文化的办法,不是否定和拒斥‘文化价值’而是把它们纳入既定秩序中,并大规模的复制和展示它们.”马尔库塞所说的高级文化,实际上是指西方的前技术文化.他说,“它的合法性得自于一个因工业社会的出现而不再存在、也无法恢复的那个世界的经验.”马尔库塞认为正是在前技术时代,理念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距离,而这个距离是产生幻想的条件.这种怀旧式的乌托邦最终使他走向美学,寄希望于赋有否定性的“贵族文化精神”的精英,也就是是那些作家和艺术家.然而这种“高级文化”恰恰被单向度的工业社会意识形态世俗化了,从而失去了反抗的力量.身处“后技术时代”,马尔库塞对“前技术时代”的怀念是乌托邦性质的,对现代社会中产生的人的内部奴役的状态的反抗采取的是一种对现实的“大拒绝”.由此,背离马克思是马尔库塞必然的走向,终究只能解释世界,而无法实现改变世界.

相关论文

马尔库塞视野中艺术的政治可能

这篇艺术论文范文属于科学发展观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艺术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马尔库塞视野中艺术的政治可能相关优秀政治论文。

马尔库塞哲学思想的历史继承性

这是一篇经济学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马尔库塞哲学思想的历史继承性相关电大毕业论文。是科技哲学专业与经济学及心理学及思想方面相关。

导游资题库的建设与

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范文,关于旅游管理类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导游资题库的建设与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旅游管理及导游及教学经验方面。

冲压模具三维图库详解

本论文是一篇模具设计类本科论文格式,关于冲压模具三维图库详解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模具设计及模具制造及模具方面论。

马英九深陷“政治莫拉克”

本论文为关于金融危机方面政治论文政治生活,关于马英九深陷“政治莫拉克”相关函授毕业论文,可用于金融危机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

马钧作品二题

该文是论文题目专业外国文学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外国文学类毕业论文的格式,与马钧作品二题相关论文范文素材,适合外国文学及现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