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学术思想和思潮

时间:2024-02-12 点赞:46622 浏览:9235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为关于经济学学士学位论文范文,与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学术思想和思潮相关发表哲学论文,可作为伦理学专业经济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经济学及政治学及马克思主义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还是一门科学的理论学说.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的学术思想、研究范式、学术思潮,在我国学术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主流地位的确立不是靠政治意识形态的强制作用,从根本上说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特别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自身无可比拟的彻底性与科学性的必然结果.

关 键 词 :马克思主义; 研究范式; 学术思想; 学术思潮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3)04-0015-03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还是一门科学的理论学说,是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统一.意识形态与学术是马克思主义的两重身份,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其中学术马克思主义是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支撑.学术研究的目的在于“求真”,在“学术探讨无禁区”的研究世界中,思想是最为自由的,往往会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学术领域代表着社会思想的最前沿,理所当然也是最需要马克思主义发挥指导作用的场域.但在这个崇尚“思想自由”的特殊领地中,马克思主义要真正发挥指导作用只能以学术的马克思主义身份参与对话,以自身的科学性引领众多学术思想和学术思潮.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在与诸多学术思想和学术思潮的辩论与交流中,最后随着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新主义革命实践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以无可比拟的科学性成为了当今中国学术领域中的主导思想.不管是在学术范式、理论思想,还是在学术影响方面,马克思主义都是引领当今中国学术研究的主流.

一、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研究领域中的学术重镇

有“为”当有“位”.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学术研究领域中一直都有属于自己的领地,经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的辛勤耕耘而成为了学术重镇.马克思主义主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它们长期以来都作为独立的二级学科存在于我国的学科设置中,在长期发展中为马克思主义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并培养了众多理论人才,为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为了更加突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术研究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综合性研究,党和政府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级学科而单独设立,目前在该学科之下设置了六个马克思主义的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原有二级学科继续存在于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一级学科之中.随着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设立,一大批研究机构和重点院校纷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马克思主义教学教研机构,通过机构的设置汇聚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教学力量,形成了具有核心凝聚力的马克思主义学术共同体.学科的系统设置为马克思主义研究开辟了大片独立的学术领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提供了大展拳脚的平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繁荣,为马克思主义雄踞中国学术阵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还拥有自己众多颇具影响力的学术展示和交流平台.《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思想研究》、《理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理论学刊》、《理论与改革》、《实事求是》、《理论探讨》等一大批学术期刊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的呈现和学术思想的交流.制度化、规模化的各类马克思主义研讨会、学术论坛更是成为汇聚马克思主义前沿学说的重要平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们在这些平台上展示出的研究成果难以计数,形成的学术影响远远跨越了本学科范围.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关心与重视下,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会集和培养了一大批理论研究人才,既有学贯中西、德高望重的老一辈理论家,也有在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中青年后起之秀,还有在国外深造后归国的优秀人才.他们以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造诣、严谨求索的研究精神,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学术界形成了很强的影响力.另外,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拥有自己一、二级学科的硕士点和博士点,还有博士后流动站,能够系统培养自己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截止到目前,全国共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37个、硕士点13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近600个.这为马克思主义高层次研究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许多优秀的博士毕业生又加入到了理论研究工作队伍中并崭露头角,成为学术领域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二、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学术思想和研究范式

人类知识大致可以划分为关于自然的知识、关于社会的知识和关于思维的知识,而哲学是对三者的概括和总结.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是对最广泛领域的科学认识,它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其他一切学科提供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其他任何一种学说、任何一种理论都无法比拟的.作为科学认识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从进入中国之初就被一些知识分子所接受并自觉运用于中国各类学术研究之中,经过实践的检验,最终在中国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确立了主导地位.

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主要耕耘的学科中,马克思主义依然是最主要的学术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在这些领域中有着大量全面、系统、科学的思想论述,从本质上揭示了相关研究对象的规律,积累了重要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即使到今天依然没有过时,仍然在该学科中彰显着无与伦比的科学性,是主要的学术思想.当然,这并不是说现在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研究还停滞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学说,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宝贵的理论品质.中国现代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是在继承传统马克思经典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实践进程而不断创新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且还会在今后得到继续丰富、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作为主要的学术思想也不代表会排斥其他非马克思主义的学术.西方哲学、中国哲学、西方经济学、西方政治学等学术思想体系一直都活跃于中国的学术舞台.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学术固然有其偏离科学真理的一面,但也有其包含不同程度的真理成分的一面.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主导地位的确立以及发展都不是孤立的,是在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论战和比较中而凸显其科学性,在理论创新中充分汲取了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科学营养而成长壮大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研究范式,是马克思主义在学术领域中指导地位的最重要的体现.“范式”是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提出的关于科学发展和革命的核心概念,他认为,一门科学成熟与否的标志,就在于是否形成了一个为该门科学研究者全体或者是大多数成员共同承认并遵守的范式.范式的作用就在于为研究者们提供一种“理论上和方法论上的信念”[1].范式一方面规定了一门学科的研究范围,使研究者能把精力集中于一定的范围,另一方面又为研究者的工作提供了一种方法论上的指导和示范.任何一门科学研究都需要一个科学的研究范式的指导,正如梁启超所说,“凡欲一种学术之发达,其第一要件,在先有精良之研究法”[2].在很多具体的学科领域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留下多少直接的思想论述,那是不是就说马克思主义应该自动从这些学科中撤退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作为目前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发展规律的最高程度的整体性概括,“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3].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研究范式,还是统领所有具体科学研究的最高研究范式.纵观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学术发展,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导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传统治学中的经史子集注解诠释范式和近代的训诂考证范式,一大批研究者开始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思维和方法在现象资料背后去寻找本质的解释逻辑,把历史和逻辑统一起来,开创了一套全新的治学话语系统,对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在各学科中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作为最高范式指导各学科研究,不是把马克思主义词句化或工具性地为具体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或方案,而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原则、方法方面的指导,是一种哲学性的方法论指导.它具有相当的高度,并不会损害各学科的自由度,反而会以辩证的唯物主义为各学科研究破除思维上的束缚和障碍,真正增强学术思想的自由.蔡元培曾在《北京大学学生周刊》发刊词中讲道:“我们所谓‘兼容并包’、‘广纳众流’并不是‘杂碎’的解释.我们好歹总有一个共同的标准,我们相信科学,相信真理的科学.”[4]马克思主义正是为自由的学术提供共同的原则和标准,真正保障学术研究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自由地驰骋.马克思主义是总体性的研究范式,它并不包办具体学科的具体范式或方法,每一门科学都应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广泛借鉴人类一切优秀研究成果,根据自己研究对象的特点充分发展自己的研究方法.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应该与科学主义方法、人文主义方法、传统研究方法等各种其他方法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机制,更好地在各类研究范式中起到引领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主流的学术思潮

学术思潮代表了这个时代现实的需要和诉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因此,在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往往也是各种学术思潮风起云涌的时期.例如,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各家各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20世纪对于中国来说也是一个政治、社会剧烈变化的时代.民族危机、文化冲突、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让中国成为各种思想流派的竞技场.各种学术思潮此消彼长,流派纷呈.这些学术思潮围绕着“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展开了各式各样的争论.就思想的典型性和影响的重大性及深远性来看,主要有马克思主义、西化自由主义和现代新儒学三大学术思潮,在20世纪前半期,三大学术思潮势均力敌,是学术领域鼎立的三角.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主张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批判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创建现代中国的新型文化;以胡适、吴稚晖等为代表的西化派主张根本抛弃中国传统文化,向西方文化寻求出路;以熊十力、梁漱溟等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主张返回传统儒家心性之学的根本,以“内圣”开出现代科学之新.三种学术思潮为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开出了三个药方.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西化派主张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现代化的老套,认为现代化就是西化;现代新儒家倡扬坚持中国本土文化,在坚持“中国文化在本源上没有任何不足”的信念前提下,吸收西方的科学,走儒家资本主义的道路.三大学派之间针锋相对,围绕着如何对待传统、如何引介西方文化、如何建设中国的新文化等问题长期辩论.也正是在近半个世纪的学术辩论中,马克思主义从最初西方传入中国的学术派别之一逐渐以其科学性和彻底性在学术界扩大了影响,得到了大多数知识分子的认同.特别是随着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革命实践的胜利,以及它在社会发展中得到现实的实现,马克思主义自20世纪50年代起正式在思想学术中成为了主流,其他两大学术思潮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渐降下了自己的旗帜,成为了“支流”或“暗流”.

20世纪50年代后马克思主义主流地位的确立,并不代表另外两大学术思潮的消失.事实上,它们直到今天还以各种具体的冠以各类名称的学术思潮活跃于中国的思想领域,这是时代现实所决定的.三大思潮代表着2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文化冲突、民族现代化等重大课题的三种努力,只要这些课题不完成,它们就不会退出历史的舞台.正如有些学者所清醒认识到的那样,恐怕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之前,三大学术思潮并存的格局还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从三大思潮在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影响程度、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的状况来看,马克思主义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是当代当之无愧的主流.在学术思潮的领域,作为主流的学术思潮,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主要通过对其他学术思潮的引领而发挥其指导思想的作用,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地位的原则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其他学术思潮采取开放的姿态、理性的态度,吸收其中的积极因素、包容合理因素、批判抵制有害因素,最大限度地形成学术思想的共识,构建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社会思潮之间一元指导和多样并存的和谐关系.

相关论文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

关于思想及马克思主义及矛盾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思想方面论文查重软件,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相关论文范文集,对写。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是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关于马克思主义灌输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