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思维方式下的幸福观

时间:2024-01-13 点赞:45114 浏览:86959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为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小论文,关于过程思维方式下的幸福观相关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可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免费教你怎么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及社会关系及实体方面论文范文。

摘 要 :对幸福的理解与人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思维方式的不同致使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千差万别,而对幸福的理解归根结底在于对人的本质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贯彻着对人类本质和幸福的孜孜追求,并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对幸福理解的缺陷,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过程思想,强调幸福的过程性.同时,他与其他过程思想哲学大师们之幸福观的相比较之下,在幸福的理解上突显独树一帜的风格和实现了革命性变革.

关 键 词 :幸福;思维方式;实体;过程

中图分类号:B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7-0048-03

追求幸福是人类的本性.正如霍尔巴赫所言,“我们的一切教育、思考和知识,都不过是以怎样能获得我们的本性所不断努力和追求的幸福为对象,”[1]134所不同的是,人在对于幸福的理解上是千差万别的.幸福是亚里士多德、康德眼中的“至善”;是德谟克利特心中的“灵魂与肉体的完美结合”;是奥古斯丁倡导的“爱上帝”;沦落到功利主义手中则演变成趋乐避苦的代名词.所以周辅成先生才说:“不幸的是幸福的概念是如此模糊,以至虽然人人都在想得到它,但是却谁也不能对自己所决定追求或选择的东西,说得清楚明白,条理一贯.”[2]366究其原因,在于人们所处的时代、民族、环境、地位和经历等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必然导致对幸福思考上的偏差和达成共识上的难度,而这种不同时代、民族所形成的思考问题的固定模式就是思维方式,对幸福的理解会受到思维方式的影响.

一、幸福与思维方式

幸福只能针对人类而言才有意义,对幸福的理解在于对人的本质的理解.马克思指出:“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分开来.”[3]96由此可见,意识对人有着非凡的作用,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也被内含在哲学的基本问题当中.西方理性主义哲学家们更多地是将人的意识中理性提取出来,并一度将理性推置无以复加的地位乃至神坛.斯宾诺莎直接指出幸福的人是“纯依理论的指导而生活的人.”而代表西方感性主义的思想家们也不否认精神和理性对幸福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西方主流哲学将人的本质抽象为理性、绝对精神.为了拒斥纯粹理性主义对人性的抽象理解,出现了“上帝死了”的呼声,强调人的力量,但最终又陷入到唯意志论的“超人”哲学.存在主义主张哲学注重人本身的研究,其幸福思想宗旨就是人不断探寻生命意义的过程.但存在主义只承认单独的个人,而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对此马克思提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为何对人的本质、幸福的真谛的理解会有如此差别?为何西方主流哲学一直没有真正走出抽象理性或抽象的人的旋涡?都是源于思维方式的不同.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等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4]284思维方式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体现深层次知识文化及民族特点的思维方法,同时也是主体思考问题时定型化了的思维模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历史性和能动性等特点.并且思维方式的特点对幸福的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就其稳定性而言,思维方式是思维的外在形式,思维可以是转瞬即逝的,但思维方式则是相对稳定的,这源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内的本质联系的相对稳定性和主观上人脑对具体事物及实践经验的内在逻辑认证.正是因为思维方式的相对持久和稳定性,思想家们对幸福的理解曾长期笼罩在抽象理性的阴霾下无法抽离.

其次,就其历史性而言,思维方式又是变化发展的.恩格斯称:“人的思维的最本质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的变化.”[5]513即人在改造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自己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史引发了幸福观念的变革史.幸福由朴素的自然主义定义的单纯的精神与肉体的结合演变到理性主体论证的幸福就是道德、至善、神、再升华为马克思提出的幸福是现实的人自由自觉的创造.

第三,就其能动性而言,“人们的思维方式是对存在方式和实践方式的反映.”[6]先进的思维为方式可以引导人们正面理解幸福,追求幸福.文艺复兴时期,结束了近千年的黑暗中世纪,人被从神的枷锁中释放出来,被鼓励追求人类本身的幸福.幸福作为一种理论形态,须通过思维方式加以把握.可以说,有何种思维方式,就有何种幸福观.幸福观的变革归根结底是思维方式的变革.从思维方式的更迭解读幸福内涵的走向,在哲学史上主要概括为实体思维方式下的幸福观和过程思维方式下的幸福观.

二、实体思维方式下的幸福观

有书上曾经提到:“治西方哲学史而不通晓本体论,犹如入庙宇而不识佛.”何谓本体论?即关于“是”“存在”的学说.马克思以前绝大多数哲学家都将“是”看做一个“实体”.实体范畴始自亚里士多德,他指出:“根本的、非其他意义的,纯粹的‘有’,必定是实体.”[7]134换句话说,实体即固定不变的作为其他事物存在之原因的终极存在或宇宙的绝对本质.亚氏的实体思想早就根植于古希腊的哲学理念中,无论是感性主义代表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物质实体),抑或是与其相对立的理性主义代表柏拉图的“理念论”(精神实体),本质上都内含一种实体思想,即将某种物质或精神作为世界本原.并以此展开关于伦理道德问题的思考.如果把哲学视为思维方式,那么从古至今以“实体”为核心范畴的哲学则可以被称为实体思维方式,即将某种先验的和逻辑的存在设为实体,以此作为世界的本质和解释一切的思维方式.

亚里士多德所求的幸福,是人类的幸福.但对于怎样的幸福才算是人类的幸福则看法不一,理性主义思想家以理性为基础,崇尚人类理性,歌颂人类道德,将幸福等同德行和智慧.重视精神追求,忽视甚至鄙视物质享受,视人生的终极意义在于运用理性能力去获得幸福;感性主义者们则强调自然人性论,认为人的本性是趋乐避苦,物质享受和感官需要被认定为快乐和幸福的要求,生命本身就是幸福;基督教思想则宣称“上帝是幸福的本原”,要幸福必须一心爱上帝.幸福从此远离人间升入天堂,以来世主义取代现实生活,彻底背离人的本质. 幸福在于对人的本质理解,理性主义将人理解成抽象的人;感性主义将人描述为自然的人;基督神学令人变成上帝的附庸.究其原因,皆是无法逃离实体思想的窠臼,从而无法摆脱实体思维自身的缺陷.由于实体思维“从对人和世界的先验假定出发来寻求人的超越性存在而导致人的非现实性.”[8]因此实体思维也是一种非人化的思维方式.同时实体思维内含一种还原性思想,对万物都还本溯源,将具体还原为抽象,多元还原为一元.这一思维体现对人的理解上,则将人的生活方式的丰富性和变动性彻底抽象为一种理性存在或自然存在.按照实体思维的理解,人的本质是被先验的规定着的,人和动物一样都有着被规定好的尺度,人要按照所规定好的尺度活动.人丧失了自身的生命内涵和存在价值.实体思维方式下,对人的本质的先验设定性理解,即人的生命存在先于生活过程(原则).现实的生活过程和人生选择变得无足轻重.人的幸福被不断抽象,从感性的幸福抽象为超然的理性幸福(比如至善),再从理性幸福中转化为彻底抽离人性的幸福——上帝.

实体思维方式将世界本原归结为抽象的实体,其哲学目标在于脱离现实世界去追求那个永恒不变的先验存在.这种对实体的追求,实际上忽略了生命的意义和人的真正本质,是违背哲学宗旨的.所以尼采断言:“真正实存的东西只能是活动、过程、更确切地说,就是生命.”[9]64

三、过程思维方式下的幸福观

以实体思维方式来解读幸福思想和生命的意义,势必会造成抽象的幸福模式和误解生命的意义.现代西方哲学呼吁“拒斥形而上学”,并以各自的哲学思想来解构和颠覆本质上呈现实体思维的形而上学.在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审判和拯救中,实体思维方式被过程思维方式取代.“过程”和“实体”是相对立的两个范畴.如果说实体思维是黑格尔所说的“有限的思维”,那么过程思维则是无限的思维,世界不是“先有了唯一的不变的存在才有变化和发展,相反存在之所以存在是由于变化、生成所决定的,过程本身成为存在之始因.”[10]3西方哲学家怀特海直接将过程视为本体.海德格尔则强调在过程中对“存在”的意义的探寻.即每个人在自己生命过程中不断找寻生命的意义.以过程思维方式为依托的西方哲学家们在探究幸福问题时同本体论(实体思维)大师们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的哲学注重人自身,即人的本身的问题才是哲学的中心问题,才是理解幸福的切入点.

对幸福的理解要以对人的理解为依归,这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相似的,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过程思想,从人的实践本性出发把握人的本质,认为人的本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创生的.综述所有以“过程”运思幸福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显示了别样的风格和革命性的创举.为此,有必要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和其他“过程思想”大师们的幸福观作以比较,以期得出幸福的应有之义.

第一,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幸福观比较.黑格尔认为幸福是一个过程,是人自身不断奋斗自我发展的过程,并论证了人类追求幸福的可能性和意义.黑格尔的幸福观对马克思幸福观的形成有重要启示意义.但同时马克思也摒弃了黑格尔关于幸福思想的抽象性.黑格尔一方面承认幸福的过程性,对实体思维的静态幸福论进行反思和否定,一方面又认为幸福就是绝对精神.绝对精神虽然处于不断的自我扬弃过程中,但本质上却是黑格尔创造的新的绝对实体.由此引出的幸福观念被再次召回抽象的理性王国.马克思排除了绝对精神理念的抽象幸福,强调现实的幸福,并将“现实的人”置于现实的境域和社会关系中进行解读,而非思辨的逻辑重建,从而真正实现了对哲学的重建.

第二,马克思与怀特海的幸福观比较.怀特海和马克思一样,并未对幸福做过正面阐述.但是其过程哲学对幸福的理解有借鉴意义.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关系哲学”,在他的哲学观点中,人的本质不是先验的存在,而是受到他人、自然和社会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是社会的复合物.怀特海关于人的理解恰巧与马克思对人本质的理解不谋而合.马克思称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种“关系”思想所关照下还原了实体思维所分裂和瓦解的现实世界,证言了现实生活世界才是人类幸福的真正根基.但如马克思所言,哲学的任务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造世界.对幸福的理解的真正目的在于如何获得幸福,生成幸福.但怀特海哲学仍处在对世界的思辨阶段,反对传统实体却仍把过程归结为实体,过程思想的指导未必实现人类希图的幸福.

第三,马克思与存在主义的幸福观比较.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传统形而上学是无用之学,是抽象地描述世界的本原、认识的本质和人的本性,而在根本上忽视了人的存在这一基本前提.海德格尔认为这种错误在于西方思想所思考的始终是“存在者”而非“存在”本身.“存在者”的追问形成了一种静态的、抽象的实体思维,而只有对存在意义的思忖才是哲学的核心.海德格尔论证存在的基本特征是实践性,这就决定了存在是一个过程,永远处于未完成之态.存在主义揭露的理性主义的谬误,实现了对人的存在的理解上的一次视角转换,为幸福的理解带来了现实的意义.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一样,反对将幸福归属为逻辑范畴,而将其纳入人的生活领域.但不同的是,存在主义过分强调“孤独的个体”,忽视人的社会性,将人的本质归结为心理体验.实质上是从非理性的角度研究生的幸福.

通过比较可以得知,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外的过程思维方式对幸福、人的本质的理解并未真正突破实体之维,或是以新“实体”代替传统“实体”,幸福之思仍处于抽象状态,幸福的获得也仍处于思辨阶段;或是割裂人的理性与非理性、个体和社会的关系,将人的本质视为心理体验.纵观人类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以幸福为终极目的的发展史.幸福的含义对幸福的获得有重要的指导性.马克思批判地继承黑格尔的过程思想,用“实践”取代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将仍处于思辨阶段的过程思想注入“实践”的新鲜血液,首创内含实践过程思维方式的唯物主义先河.实践过程思维方式,就是人按照其实践活动的本性以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和不断改造自我和世界,并整合实体思维方式的两极对立观点,将主体与客体、本质与现象、感性与理性等看成统一整体.整个世界都处于不断生成的实践过程中. 马克思关于幸福的理念最富于革命性变革意义就在于从现实生活(社会)出发,在实践的基础上开创一条属于“现实的人”的幸福之路.实践过程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同过程思维、整体思维和关系思维的有效整合,而过程思维方式下的幸福观则展现出独特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1.幸福的整体思维的展现——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

幸福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恩格斯曾对此做过很好的诠释:“他需要和外部世界来往,需要满足这种的手段,食物、异性、书籍、谈话、辩论、活动、消费品和操作对象.”[11]19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他不是被动地忍受自然,而是主动的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人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对于人类来讲,只有追求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才是人的存在.

2.幸福的关系思维的存在——个体幸福与整体幸福的和谐

马克思认为人不是独自存在于世界上,而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是对象性存在.所以幸福要求正确的理解个人与他人、社会以及与&#

本论文为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小论文,关于过程思维方式下的幸福观相关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可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免费教你怎么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及社会关系及实体方面论文范文。

25972;个世界的关系问题.无论是以整体淹没个体,迫使个体成为整体的附庸,还是个体凌驾于整体之上的思想都不会获得幸福.幸福应该建立在一种即保证个体自主性,又不失对整体的依存性的基础上.形成一种以个体独立性为基础的真实的、全面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个体的幸福取向一定是以某种社会理想作为坐标的,而社会整体幸福的实现也得益于无数“个人”的理想的达成.

3.幸福的辩证思维的突显——理性与情感的统一

人即是感性的存在,也是理性的存在.正是因为感性与理性的矛盾迷惑了先哲们的头脑才引发实体思维方式的长存.纵然有康德提出的感性直观与理性思维的结合,再有黑格尔的关于感性和思维的辩证统一,但真正将感性与理性关系达成彻底的辩证理解,则是马克思的实践理念的注入,即从人的实践活动及其历史发展去看待人的认识问题.幸福是感性与理性的辩证结合,“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12]225而倘若没有理性的指引,人则只能是的奴仆.

4.幸福的过程思维的诠释——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结合

人类从个体性来讲是一种有限的生命存在,而恰恰因为生命的有限,才激发了人类对无限的向往和追求,人类在有限的生命中却创造出无限的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幸福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生命过程、是一个以有限生命去创造无限可能生活及其意义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倡导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相关论文

注册会计师审计思维方式

本文是一篇注册会计师论文范文,关于注册会计师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注册会计师审计思维方式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注册会计师及。

对话教学的思维方式变革

本文关于思维及知识及关系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思维类论文范文资料,与对话教学的思维方式变革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对不知道怎么。

公众法律思维方式的局限成因

这篇法律论文范文属于物权法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法律方面有关毕业论文,与公众法律思维方式的局限成因相关法学专业本科论文。适合法律及法。

冯希宁:电商是一种思维方式

此文是一篇电子商务论文范文,关于电子商务相关论文范文集,与冯希宁:电商是一种思维方式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适合不知如何写电子商务及。

中国文学创作思维方式

关于文学作品及文学创作及艺术修养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文学作品方面汉语言文学学术论文,关于中国文学创作思维方式相关论文范文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