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成果

时间:2024-01-29 点赞:51084 浏览:10479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是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毕业论文范文,与民生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成果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是逻辑学专业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及经济生活及民生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可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中国的哲学归结到一点,就是民生的哲学.从革命与斗争哲学.到改革与建设哲学,再到发展与和谐哲学,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走过的历史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逻辑.在这一历史发展和逻辑演进过程中,以为首的中国人,继承马克思主义和孙中山的思想.努力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际结合起来,以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善民生为己任,逐步形成了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民生哲学.

[关 键 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生主义;革命与斗争哲学;改革与建设哲学;发展与和谐哲学;民生哲学

[作者简介]霍益辉,岳阳市委党校、岳阳市行政学院教育长,副教授,湖南岳阳414000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3-0067-0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既是其在中国的普及过程,也是其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相互作用、协同共进的过程.民生哲学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成果.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我们正处于一个转型的、建设与发展的时代,革命与斗争的民生哲学被悬搁,改革、发展与和谐的民生哲学已出场.

一、孕育:孙中山的实验与启示

孙中山总结了近百年来中国资产阶级哲学启蒙和哲学变革的积极成果,以人民的生活为哲学的出发点.创立了民生史观,为民生哲学的产生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思想启示.

民生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本题.孙中山认为西方在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完成以后,自实业革命发生,民生问题凸现出来,社会主义应声而出.社会主义中的最大问题,就是社会经济问题.这种问题.就是一班(般)人的生活问题,民生主义,便可说是社会主义的本题.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民生主义是20世纪世界文明进化的潮流,当民族和民权问题解决之后,民生主义便同社会主义一样,也是研究和解决人类的经济生活问题.我们要把历史上的政治、社会、经济种种中心都归之于民生问题,以民生为社会历史的中心.先把中心的民生问题研究清楚了,然后对于社会问题,才有解决的办法.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孙中山说,我们现在要解决民生问题,并不是要解决安适问题,也不是要解决奢侈问题,只要解决需要问题.“民生”指的主要是维持人民群众生命存在所需要的经济生活.这种经济生活是全部民生的基础,有了它,人民才能生存.“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他认为,要完全解决民生问题,不但是要解决生产的问题,就是分配的问题也是要同时注意的.他还说,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如果专从经济范围人手,一定是解决不通的,要民生问题解决得通,便要先从政治上来着手.“三义就是平等和自由的主义”,目的是建立“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的“大同世界”.所以,要把民有、民治、民享三个主义一起实行,人民的生计权利才有真正能够的自由度,才能免去资本家的压制,才能够享永久的幸福.

民生是历史的重心.孙中山看到了当时国内思想家们对马克思的误读,指出物质是历史的重心是不对的.但他囿于当时的阅读条件,并不知道这是一种误读,而以为就是马克思的原意.他说,马克思以物质为历史的重心是不对的,社会问题才是历史的重心,而社会问题中又以生存为重心,那才是合理,这种发明就是民生为社会进化的重心,社会进化又为历史的重心,归结到历史的重心是民生,不是物质.因为:其一,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好像天空以内的重心一样;其二,社会中的各种变态都是果,民生问题才是因;其三,民生是社会一切活动中的原动力.

民生是社会一切活动中的原动力,因为民生不遂,所以社会的文明不能发达,经济组织不能改良,和道德退步,以及发生种种不平的事情.首先,民生就是一切社会活动中的原动力;其次,人类求生存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最后,民生主义不但是最高的理想,并且是社会的原动力.革命时代,竞争推动社会发展;建设时代,互助推动社会发展.三义(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先生社会改革思想的核心.民生主义是三义的归宿.

民生主义学说抛开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是无法解释社会的本质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的.但其以民生为其根本出发点,以人类求生存为历史进步的动力,把历史分为纯然革命时代和建设时代,把求生存的形式分为竞争和互助两种形式,引进西方民有、民治、民享的治政理念等等,笔者认为是基本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不足的是:民生应当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而不只是经济生活一个方面,民族和民权是民生的内容;竞争与互助这对矛盾是存在于人类社会整个发展过程之中的,只是在不同的阶段各自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不同,他显然对此茫然未知,故常处于矛盾之中.

二、发展:中国的探索与传承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重心不再像旧哲学那样是包罗万象的宇宙.而是与人息息相关的属人的感性世界,是现实人的实践活动.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所谓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研究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的科学.以为首的中国人,继承马克思主义和孙中山的思想,努力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际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民生哲学.

革命与斗争哲学.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始终是全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他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说,现在的革命是第一步,将来要发展到第二步,发展到社会主义.中国也只有进到社会主义时代才是真正幸福的时代.当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完成后,1954年他提出“建设哲学”,号召全党把工作中心转到经济方面和技术方面来,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在《论十大关系》中又提出“和谐哲学”,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从1957年始,由于相继发生了赫鲁晓夫“秘密报告”事件、“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以及国内形势的变化,使他很快就放弃了“建设哲学”和“和谐哲学”,重拾“斗争哲学”.提出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和“以阶级斗争为纲”,并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创立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 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积极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规律并取得宝贵经验.新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改革与建设哲学.“文化大革命”结束,“斗争哲学”被悬搁,“建设哲学”出场.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全党工作的重心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恢复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识,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创立了理论.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把握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民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扭住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他反复阐发这个道理,使之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形成了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的强烈意识和持久热情.

“改革与建设哲学”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使我国经济持续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但我们也看到,我们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特别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群众为发展付出了一切,却未能共享发展的成果.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依靠党和人民,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一观点来强化业已确定的发展路径,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统一和稳定局面.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更好地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

发展与和谐哲学.十六大以来,我们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这既是一个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的社会敏感期.以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设想,标志着中国的执政哲学由“改革与建设哲学”转向“发展与和谐哲学”.

经过五年的探索,到了十七大,“发展与和谐哲学”的基本思想体系生成,进入发展阶段.在十七大报告中对“发展与和谐哲学”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民生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七大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公平正义是首要价值.如果说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那么公平正义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公平正义就是要尊重每一个人,维护每一个人的合法权益,在自由平等的条件下,为每一个人创造全面发展的机会.如果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天职,那么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就是政府的良心.发展是第一要务.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经济是基础,和谐社会是重点.和谐政治是根本保障,和谐文化是精神支撑,和谐世界是普世价值,和谐生态是重要条件.

三、思考:中国的哲学是民生哲学

从革命与斗争哲学,到改革与建设哲学,再到发展与和谐哲学,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走过的历史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逻辑.贯穿于这一历史发展和逻辑演进过程之中的是一种以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以改善民生为己任的哲学――民生哲学.换言之,中国的哲学就是民生哲学.

民生哲学是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民生哲学是以人民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相互关系和发展规律,以及人民的生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以不断改善人民的生存和生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社会哲学.民生哲学以人民的实际生存和生活状态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为导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我们的民生哲学是科学的发展哲学,以革命、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以自由、公平和正义为首要价值.民生哲学以建设为基本手段,包含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精神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大内容,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价值取向,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价值判断标准.不仅以科学地解释世界,更是以不断地按照客观的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改造世界为诉求,民生哲学包含着革命与斗争哲学、改革与建设哲学和发展与和谐哲学三种形态.

民生哲学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几代中国人既立足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发展的实际,又面向世界、接受人类精神进步的最新成果而创建的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到中国,自孙中山先生始,后经、、到,一直都在努力使之与中国社会革命、建设和发展的实际相结合,自始至终秉承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路线.两条路线的结合点也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即民生.

孙中山和关注的是民生,而侧重于人民的政治生活.他们所致力于的是动员中国人民通过暴力革命的斗争形式推翻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三重统治与压迫,因为这“三座大山”是人民生存和生活的根本障碍.他们的哲学是革命与斗争的哲学.当然,也包含着建设的哲学的内容.和的哲学关注的也是民生,而侧重于人民的经济生活,他们所致力于的是动员中国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既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又通过改革的形式打破制约生产力发展的思想和制度桎梏,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生活制度、法律制度.因此,他们的哲学是改革与建设的哲学.的哲学关注的依然是民生,特点是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他致力于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创新;致力于以人为 本、又好又快、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发展;致力于建设共有、共建与共享的和谐社会.我们称之为发展与和谐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支配着这条主脉和方向的“遗传基因”就是一种以人民群众的生存与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的丰富和改善为己任的哲学即民生哲学.这种哲学只是因依附的时代烙印而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其精神实质是统一的,基本内核是共生的.中国的哲学既是革命与斗争的哲学、又是改革与建设的哲学、也是发展与和谐的哲学.归结到一点,就是民生的哲学.

民生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今天是一个改革的时代、一个建设的时代、一个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追求和谐的时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优秀品质.我们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叫做民生哲学,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特征,既抓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就,又与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与心理需求相契合,最主要的是进一步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哲

这是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毕业论文范文,与民生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成果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是逻辑学专业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及经济生活及民生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可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学的研究对象,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指明了方向.民生问题是一个历史的主题.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着社会的进步程度和政权的兴亡交替.我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民生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民生问题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原有的民生问题解决了,新的民生问题又会不断出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的不断提高,民生问题的内涵越来越深刻,外延越来越广,原因也越来越复杂,解决起来也越来越费力.民生问题是一个全球化的课题.民生问题是人类所面临的共同主题,市场化和全球化正在放大着各种民生问题.国家真正走向并融入全球化,民生问题也将更加突出.民生问题是一个执政主题.执政党执政理念的发展,推动着政府职能的转化.提出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意味着执政党将更加注重民生问题,将不断改善和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执政的基础.民生问题是人民关切的主题.人民普遍在乎和关心的是自己的生活问题.谁能与他们息息相通,帮助和带领他们解决民生问题,他们就拥护谁,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民生是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市场经济是真正的民生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关注民生,关注民生也有赖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用民生哲学来标示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抓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又顺应了时展潮流和人民群众的要求,体现了时代精神的主要特点.

[责任缩辑:荷 叶]

相关论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内涵

这篇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属于国学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马克思主义方面毕业论文,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内涵相关哲学硕士论文。适合马。

的《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实践论及马克思主义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哲学类论文,关于的《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

出版发行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文是一篇出版发行论文范文,出版发行类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出版发行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出版发行及教程。

二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步

此文是一篇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关于马克思主义类论文范例,与二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步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适合不知如何写马克思主义及时。

礼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该文为关于参考文献学士学位论文范文,与礼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医学硕士论文,可作为畜牧兽医专业参考文献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