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学构建的三大理基础

时间:2024-02-15 点赞:50763 浏览:102299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生态论文范文,生态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生态美学构建的三大理基础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生态及价值及人类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生态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生态美学是在当代生态观念、环境观念和美学观念的启迪下产生的一门新兴的跨学科性的美学应用学科.生态美学是以生态存在论、生态环境价值论和生态环境伦理学为基础的新型美学形态.它以后现代哲学的“主体间性”为理论出发点,消解了主客体之间的界限,打破了西方传统哲学“主客二分”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为人们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崭新的理论基础.

[关 键 词 ]生态美学;生态存在论;生态价值论;生态伦理学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3)02-0046-06

[作者简介]岳友熙(1967―),男,山东高密人,文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省生态文化与循环经济软科学研究基地副教授,主要从事文艺学、美学、生态文化等研究.(山东淄博 255049).

[基金项目]山东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基金项目(重大项目培育工程)“美国生态想像理论、方法及实践运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曾受到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经费的资助.

Title: On Three Theoretical Bases of Eco-aesthetic Construction

Author: Yue Youxi

Abstract: Eco-aesthetics is a new interdisciplinary applied subject of aesthetics which came into being with the enlightenment of contemporary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and aesthetic ideas. Eco-aesthetics is a new form of aesthetics based on ecological existentiali, eco-environmental value theory, and eco-environmental ethics. It takes the intersubjectivity of postmodern philosophy as the theoretical starting point, eliminates the boundaries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breaks the thinking way of subject-object dichotomy of traditional western philosophy, and transcends anthropocentri, and it provides a new theoretical basis for people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Key words: eco-aesthetics; eco-existentiali; eco-value theory; eco-ethics

一、“生态美学”的基本内涵

所谓生态美学,主要是指生态学和美学联姻而产生的一门学科,它是在当代生态观念、环境观念、美学观念的启迪下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跨学科性的美学应用学科.它是从美学的角度,用审美的态度、观点和方法,研究人与自然的生态现象、生态关系和生态规律的科学.生态美学是生态本体论在美学领域的具体体现,具有很大的初创性和开拓性.生态美学不但注重对自然的定性(即存在的本性)研究,在对自然内在生命本质的考察中重构其哲学基础,因此属于物性论范畴,而且带有更多的审美意味,注重对自然外在形式(即存在的表象)的观照,因此属于现象学的范畴.与此同时,它还更侧重自然与人的现实生存关系,具体地说,就是以生态环境为中心,对自然进行价值定位和实践再造(存在的价值).生态美学覆盖了人类对自然进行审美观照的三个维度:即以真为美、以善为美、以美为美;包括以知性重解自然、以情感观照自然、以意志再造自然等三种具体方式.

对生态美学来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其审美观.生态审美观是一种全新的审美观,它在自然审美上体现得最为突出:其一,生态审美观的建构和形成,是以对“生态”的理解为前提的.这里所谓的生态,既不是仅指自然的存在方式,亦不是仅指单一的人与自然的自在状态,而是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的整体化的系统联系上.例如,德国美学家海德格尔所说的“在”的诗意的存在方式,就是一种生态审美的存在.其二,生态审美观不是从生命的某一部分或生命的个体来孤立地、机械地看自然美的性质,而是从生命的有机整体、有机联系来综合审视自然美.其三,生态审美观不单按照人的价值或者说自然的外在价值来看待自然美,而且也按照自然的内在价值来看自然美.自然美不单为人而美,也为其自身而美.其四,生态审美观不单从自然人化的维度来看待自然美的产生,而且还从自然创化的维度来审视自然美的产生.大自然的进化,是一种自组织的进化.在大自然的自组织进化过程中,美是自然选择的目的,是自然进化的方向.其五,生态审美观不单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的内部心理等方面的统一来看待和谐,而且从整个宇宙,至少是从整个地球上生命的有序存在与运动来看待和谐,并赋予和谐以新的解释与涵义.其六,生态审美观不是将艺术美视为最高的美,而是将自然生态美视为最高的、典范的美.生态哲学中生态本体论的宇宙观,意味着哲学思想的一场革命,生态美学中生态审美观,也将全面地重塑人的观念,彻底刷新人的生活.这是人类思想领域的“哥白尼式”的革命,是人类思想的巨大进步.

生态美学以“生态环境美”范畴的确立为核心,以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的生态审美创造为目标,以期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相互和谐、真善美相互统一的自由审美人生境界.生态美学体现了生态文明时代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现实关注,以及对人类的终极关怀.这种生态本位的审美观,既来源于对中国古老的传统生态哲学深层智慧的开掘,又来源于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有机统一观念的借鉴;既是对传统美学审美观的超越与挑战,又为我们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美学提供了百年不遇的大好契机. 二、生态美学构建的哲学基础

生态美学是以生态存在论为哲学基础的美学.“生态存在论”主要是建立在“存在论”哲学、生态科学发展的基础上的新型理论,它肯定存在是世界本然的存在状态和方式,反对在现实世界之外寻找存在的本质和依据;主张结合古代直观整体论和当代生态科学、复杂性科学的成果,将存在理解为包含人、社会在内的整个大自然的存在,即把存在看作是由“人―社会―自然”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统一有机系统整体.“生态存在论”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第一,生态存在论继承了系统论的整体性特征,认为生态存在不是人、社会和各种其他自然事物的零散的存在,而首先应当是整体性的存在.它在肯定人、社会和各种自然事物等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构成生态存在整体的基础上,否定生态存在整体等于各部分事物和人简单相加之和的机械观念,坚持生态存在系统具有自身特定的质,是由人、社会和各自然事物等内在各要素之间非线性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生态整体;特殊生态系统又存在于更高一级生态系统环境中,受更高一级生态系统规律、状况、发展趋势的影响,这种生态系统的整体特性就是其从所处系统环境中获得的质的规定性.第二,生态存在论认为,人、社会和各种自然事物的生态存在具有有机性,它们是有机系统整体.它从生态科学观念出发,肯定人、社会和各种自然事物的生态存在的有机性,而且把有机性理解为生命、生态系统自身具有的自组织、自调节、自选择能力,把整个世界描绘成由人、社会和各种自然事物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不断进化的有机的统一体.第三,生态存在论认为,人、社会和各种自然事物的生态存在具有过程性.从自组织理论出发,把存在如实地描述为关系性的、过程性的和实体性的存在的统一,把自然生态过程视为统一的自组织运化过程,坚持不同层次的“实体存在”、不同层次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在统一运化过程中形成、演化的观点.①

“生态存在论”是建立在生态科学、复杂性科学理论发展的基础上的新型理论,是对科学理论的概括和升华.它是对近现代机械论世界观、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的否定,是在更高层面上对古代有机整体论的扬弃和复归.“生态存在论”包括哲学意义上的本体论和自然观,是建立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是生态文明时代精神的必然产物.生态美学就是“生态存在论”哲学在社会实践领域的具体应用.以“生态本体论”为基础的生态美学作为一种新的美学范式,是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有机统一的新的科学的美学范式.生态美学针对现代性过分强调自然的人化,把人凌驾于自然之上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偏颇,还强调人的自然化,重视自然生态规律,把人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存在和演化规律;同时,生态美学又肯定人与自然万物的差别,肯定人的主体性,肯定人的认识实践能力和人的智慧,肯定生态美学建设是建立在人的现实认识实践基础上,主要依靠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反思、协调和重构.生态美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是人类对消除人与自然关系严重异化要求的时代呼唤,是生态本体论时代的精神体现.


三、生态美学构建的价值论基础

生态美学是以生态环境价值论为基础的美学.生态环境价值论,就是人类在生态本体论时代对人与自然万物及其生态系统的价值关系独特新颖的基本看法和观点.它主要是针对近现代人类本体论时代的主观主义工具价值观,肯定价值的客观存在,重视自然的内在价值和生态环境系统的价值,并重新阐述人与生态环境的价值关系.生态环境价值论是从生态学的角度对传统的价值论进行反思,在新的自然科学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新型价值论.它从价值论的学术框架出发,对生态系统、人的生态环境以及其中多样化生物的价值进行探讨,结合生态保护的要求改造已有的价值论或为价值论提供新的内容.它是对人类本体论时代价值观的突破和超越.生态环境价值论主要是哲学、文化意义上的价值论,主要探讨的是价值的本质、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等问题.它在首先承认人是自然界当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特殊存在的基础上,肯定自然生态环境的价值,肯定人和自然万物及其生态环境系统都具有自身存在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并认为它们都可以成为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它们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既有区别,又是内在统一,即两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同时,它还确定了人类对自然环境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生态环境价值论的核心内容集中体现在对“生态环境价值”和“生态环境的价值”两个概念的内涵į

本文是一篇生态论文范文,生态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生态美学构建的三大理基础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生态及价值及人类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生态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40;讨论当中.所谓“生态环境价值”,就是指人与周围的生态环境所构成的生态环境系统所具有的自身内在的有机价值.它是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包括人)天生地就具有消纳废物、维持生命和调节平衡的生态价值,是生态环境系统维护生态环境系统自身稳定、完整和美丽而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它反映的是人与周围的生态环境具有本源性和本然性的联系.而所谓“生态环境的价值”,在广义上是指生态环境系统及其要素对其周围的其他要素(包括人、自然事物、子系统、母系统等)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或体现出来的外在价值或工具价值;在狭义上,则是指生态环境系统及其要素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或体现出来的外在价值或工具价值,即只是相对人来说的.“生态环境价值”和“生态环境的价值”是两个具有不同内涵的概念,是相互对立的.然而,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又是内在统一的.①

生态环境价值观是对宇宙本体论价值观的补充和发展,是对人类本体论价值观的突破和超越,它是生态环境美学赖以产生和形成的价值论基础.传统哲学认为,价值客体可以是自然物、人创造的财富,也可以是社会、组织和个人;但是,价值主体却只能是个人、群体和社会,或者说只有人才有资格成为价值主体.这种人类本体论价值观的偏颇和现代科技的片面发展,给“人――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障碍.因此,人类需要重新反省自身的价值观,继承和发展传统儒家“赞天地之化育”之精神,在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但肯定人是生态环境价值主体,而且强调其他生态环境各要素也可以作为生态环境的价值主体;不但要考虑到人类自身的目的和价值,而且也要考虑到其他生命体、生态环境系统、生物圈的内在价值,从维护和促进生态环境系统和地球生物圈的生存和发展高度,把自身的内在价值最大限度地转化成对生态环境系统和生物圈的工具价值,在人与生态环境系统共生共荣、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使自身的内在价值得到全面而深刻的实现.从生态环境价值论来看,价值主体的内容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理解,认为生态环境系统各要素都可以成为生态环境价值主体.生态环境价值观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把人类由世界的主宰变成了生态环境系统当中的普通一员.人类在利益上已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但在文化上人类仍然是世界的中心),人类由人类本体论时代转向了生态本体论时代,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类的价值观发生了彻底转变,即由人类本体论价值观转向了生态环境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以价值主体超越了传统价值观的评价主体,认为价值主体不单是人,也可以是人之外的其他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价值观不但从认识论角度,在肯定人的独立性和特殊性的同时强调了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而且还从生态存在论角度,把人与其周围的生态环境系统看作一个最大的完整的生态环境总系统,肯定了这个生态环境系统的内在的有机的生态环境价值.并进一步强调生态环境的价值与生态环境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它认为生态环境价值和生态环境的价值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都是生态环境系统进化的结果.生态环境系统的各个因素都对维持生态环境系统的完整与和谐做出了贡献,因此都具有生态环境的价值.作为人类的文化现象,生态环境价值是人类超越自我,借助人的洞察力对生态环境价值关系进行分析的产物,不是人类从自身利益出发对价值的判断和评价,而是将人类自身融合于生态环境系统当中的整个生态环境系统的存在价值和内在价值.生态环境价值论的提出使人类对自己的主体地位进行反思,迫使人类矫正自己对待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态度和行为,这对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生态环境系统的利益具有重大意义.①生态美学就是以这种生态环境价值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新型美学. 四、生态美学构建的伦理学基础

生态美学是以生态环境伦理学为基础的新型美学.“生态环境伦理学”也被称为“生态伦理学”,是一种主张把道德关怀(moral consideration)扩展到人之外的各种非人类存在物身上去的伦理观点和学说.它是在对传统伦理学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它的继承、发展和超越.其理论核心是承认各种非人类存在物拥有独立于人类的“内在价值”及人类必须予以尊重的“生存权利”,并把它们的这些内在价值和生存权利(而非人类的利益)作为判断人们对它们的实践行为在道德上是否正确的终极标准,作为对人的实践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重要依据.②这是一种具有革命性的新型的伦理思潮或价值观.生态伦理学的革命性和新颖性,主要体现在它肯定了各种非人类存在物拥有独立于人类的内在价值和人类必须予以尊重的生存权利,空前地扩大了“道德共同体”或“道德联合体”(moral munity),为今天我们正确理解“人――社会――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提供了新型的道德根据.③生态伦理学将道德共同体扩展到了包括自然界一切无生命的存在物,突破了传统伦理学对人的固恋(fixation),把伦理学的视野从人类扩展到了更宽广的大自然,使道德联合体(moral munity)的范围从人类自身扩展到人类之外的其它非人类存在物,从而拓展了伦理学的范围,使其实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巨大飞跃.这种把道德共同体扩展到了包括自然界一切无生命的存在物的伦理思想,就是传统的自由主义的终结和新的自由主义的开山.④

生态伦理学是一种具有不断开放性的伦理学,它要求人类应该有一种伟大的生态伦理情怀:对他人的关心,对动物的怜悯,对生命的爱护,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他应当与某种永恒的东西“照面”,把生活的意义与某种比个人更宏大的过程联系起来.这种永恒的东西和伟大的过程就是生命(包括人的生命)的生生不息和绵延不绝,就是大自然的完整、稳定和美丽,就是上苍之“大生”和“广生”之美德.我们甚至认为,由于大自然或地球是所有事物的“生命摇蓝或生养环境”(originating matrix or parental environment),所有的事物都是大自然创造的;哪里存在着积极的创造性,哪里便存在着价值.因此,我们没有理由把伦理学仅仅限制在地球的范围内,宇宙是我们所占据的地球的生命摇蓝,我们应当把它也包括进最终的伦理王国中来,超越“地球中心论”或“地球沙文主义”,走向“宇宙伦理学”.⑤

生态伦理学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权利平等的同时,还承认人类具有不同于自然的其它物种的特殊性,承认人类具有高于其它物种的特质,这种特质就是人类具有思维能力,有理性.而人的理性就表现为对自己行为的认知,对自己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他能够对自己的需求加以控制,能够限制自己.当前,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已经向人类发出了严重的警告,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改变人类对于自然的态度,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使人类的活动能够与自然的存在相适应,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圆融共舞的共同体.⑥

生态伦理学就是我们建立生态美学的重要基础之一,它在生态美学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和指导作用.它能够帮助我们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突破主客对立的传统思维方式,重建理性,重建主体性,重新认识自然的价值,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辩证关系,为我们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美学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尽管这种思想上的改变在越过一定界线以前很少有明显的变化,但是,一旦关键的认识改变以后,巨大的变化就会像洪水般立刻涌现.我们的生态美学就会轰轰烈烈地建立起来,人类就会迈入真正的生态文明时代.

总起来看,生态美学是以后现代哲学的“主体间性”为理论基础的,它消解了主客体的界限,打破了西方传统现代哲学的“主客二分”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打破了“人类中心主义”,为人们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提供了崭新的理论基础.它对我们建设和发展美学理论,消除现代性的个人主义、现代化和实利主义等特征所造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现象,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和人的全面地可持续协调发展,促进全人类的全面长足地健康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和意义.发端于西方的后现代主义之所以能够越过大洋,引起国内学者极大的广泛的关注,并非主要在于声势的浩大,而是在于其思想的独特与新颖.同样,发端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生态审美观和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生态美学,由于它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与今天全人类的生存和命运息息相关的,都是人类要生存和发展下去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生态美学也必将以其独特的理论视角、新颖而独特的理念,在美学的阵地上领尽.

因此,在我看来,生态美学不但作为一种知识态度值得赞赏,而且作为一种边缘话语也发人深思,但这种知识态度和边缘话语预设了一个新的生活世界,即生态文明时代的壮丽图景.生态美学不但有利于我们从新的视角出发,重新省察人与人、人与自然世界之间的关系,而且有利于我们不断突破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使人们得以面对现实本身,从形而上学的高空返回坚实的大地,重新获得圆润、真实的幸福.

相关论文

当代中国生态美学的地理生态

本文是一篇生态美学论文范文,关于生态美学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当代中国生态美学的地理生态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合生态美学及生态。

企业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构建与平衡

本文是一篇电子商务论文范文,关于电子商务方面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企业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构建与平衡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电子商。

刘宗超:生态农业构建生态社会

本文是一篇生态农业论文范文,生态农业类在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刘宗超:生态农业构建生态社会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生态。

生态问题到生态美学

本文是一篇生态美学论文范文,生态美学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生态问题到生态美学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生态美学及生态及美学方面的的。

生态美学视野下的城市园林建设

本文是一篇生态美学论文范文,生态美学方面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生态美学视野下的城市园林建设相关开题报告范文。适合生态美学及。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生态模式构建

本文是一篇大学英语论文范文,大学英语方面毕业论文格式,关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生态模式构建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大学英语及英语教。

庄子生态美学的自然性

本文是一篇生态美学论文范文,生态美学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庄子生态美学的自然性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生态美学及自然及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