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问题的哲学

时间:2024-03-18 点赞:51955 浏览:107121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为您写市场经济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关于市场经济开题报告范文,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问题的哲学相关论文范文检索,包括关于市场经济及社会关系及社会道德方面的论文题目、提纲、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是免费优秀的市场经济论文范文。

摘 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巩固和完善.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处于一种转型和接轨的变替时期.本文从哲学角度对处于社会急变中的道德现象及客观存在进行揭示和分析,从而使人们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发展趋势.

关 键 词 :道德 市场经济 实践 必然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改革开放不但冲破了僵化的经济体制,使经济活跃发展,而且还促进了政治化的进程,促使民族精神也获得了新的解放.所以,在我国现阶段,特别是在物质文明建设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人民的道德要求、道德水平和道德觉悟将依着何种趋势向前发展,已成为当前许多人努力探索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我们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如何从自己的高度分析和把握当前伦理道德的现象和本质,是当前哲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和“热点”之一.

一、关于道德一般问题的哲学思考

我们知道,道德作为人类社会较早出现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与艺术、宗教、哲学、政治法律思想一起构成了社会意识形态.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不同程度的直接反映,所以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同时,又由于道德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会或早或迟地发生变化,所以道德还具有历史性,即适用于一切时代、一切阶级的道德是没有的.历史唯物主义在肯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反对唯心主义把社会意识的作用无限夸大的同时,又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道德与其它社会意识形式一样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及其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一)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全部社会关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关系即经济关系,它是决定一切其它社会关系的基础;另一类是思想关系,如法律关系、政治关系、道德关系,它们是通过人们的意识而形成的,受物质关系制约.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的.”这种利益作为道德的直接来源,决定着人们对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关系的理解和调整.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济必然产生统一的社会利益,道德必然以风俗习惯这种最初形态自发地维护社会整体利益,把个人利益从属于氏族部落利益.进入阶级社会,经济关系将人们分成两大对抗集团,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从而造成阶级利益与阶级利益、阶级利益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分裂与对立,统治阶级的道德虽然在名义上也强调社会整体利益,但这种整体利益不过是以普遍形式表达的少数剥削者的利益,是虚幻的整体利益,在实际生活中奉行的仍是“人人为自己”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到了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为形成真正的社会整体利益,为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和爱祖国、爱人民等道德规范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

道德是一种受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这恰好揭示了道德的一般社会本质,而当我们再进一步深入到社会意识内部比较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异同时,又会发现它有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的特殊本质.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政治法律规范是制度化的规范,是由国家强行制定、强制执行的社会制度,而道德则以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诚实和虚伪等道德观念来评价人们的各种行为和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以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保证正常的社会生活.所以它不是被颁布制定和规定出来的,而是处于同一社会和同一生活环境的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积累形成的要求、秩序和理想,表现于人们的视听言行之上,深藏于人民的品格、习性和意向之中.它是靠社会舆论、教育、人们的信念、习惯性力量起作用的一种内化的规范.

(三)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曾把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分为四种,非科学理论的、艺术的、宗教的和实践精神的,道德是社会意识,是一种思想关系,因此它是一种精神.但道德作为精神又不同于科学和艺术,它是一种以指导行为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因此它又是实践精神.这种实践精神不是被动的反映世界,而是从需要出发,从特定的价值观出发改造世界.这种改造不仅仅是以物质手段作用于客体,而且还以精神手段来调节人与人的关系,使社会关系符合某一价值的要求,从而调节社会关系,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通过以上对道德基本属性的分析,我们可以简单地把握其一般的本质,即有关道德的共性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个性中包含着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同时,共性又贯穿于个性之中,统摄着个性,共性与个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相互过渡,作为方法论它对人类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道德从其产生之日起,随着社会经济运行形态的不断发展变化,也相应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从道德发展的第一个类型――原始道德开始,依次经历了奴隶社会道德、封建社会道德、资本主义社会道德,一直到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道德类型,一方面遵循着人类道德的共性原则;同时也有着各自的个性和特殊性,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如何看待某一历史时期的道德,_方面必须从道德发展的必然性出发,使其适应道德发展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偶然因素的作用,而否认其特殊性和个性的存在.下面仅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进行说明.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问题的探讨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我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种转变意义重大,历史终于回到其应有的起点上,它预示着中国社会的阔步前进.同时,为了尽快跟上世界潮流,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中国的四个现代化,以求尽快改善人们的生活状况.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首先明确了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从计划经济转变为计划指导下的商品经济,到党的十四大确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这可以说是以一种跳跃式的发展.然而,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所以它在充分调动生产力中积极因素使其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利益关系的巨大变化,触及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许多深层领域的环节和方面.这种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使人们久已习惯的道德变得越来越不适应,从而造成了道德这种社会意识现象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可以说,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带来的急剧社会变革给传统道德观 念带了一定的冲击.


传统道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最有代表性又最具影响力的是儒家说教.从儒家的开山鼻祖孔子的道德说教里可以看到孔子对“仁爱”“礼让”社会的向往,他试图以“仁礼”观念为核心,建立一种既有利于统治阶级实行统治又能通过言传身教为社会接受的道德价值观.这种根源于落后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土壤中的以“仁礼”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于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教成了规范人的行为准则.这种伦理道德其中也有许多对诚、信、礼的理解及对美与丑、善与恶的批判.所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主张古为今用,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但是,随着中国历史的不断推向前进,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过去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这种传统道德的弊端也日益显露出来,严重束缚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甚至直到今天,封建主义的道德关系仍压在许多人的肩上,封建主义的重义轻利、封建的等级意识、封建的帮派体系、封建的哥们义气、富贵子荣、封建的论资排辈、封建的宗教关系仍像一支穿不透的网笼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际关系中,不断扭曲我国社会的政治关系和伦理关系,阻碍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历史的辩证法表明“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长期封闭之后,上世纪80年始中国实行改革的同时,也采取了对外开放政策,继而建立、巩固、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人长期蒙蔽的眼睛明亮了,长期被堵塞的耳朵聪慧了.然而,正如辩证法所讲矛盾双方相伴而生,相互依存,人们在得到新鲜空气的同时,苍蝇、蚊子也飞了进来,再加上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道德体系还未形成,经济体制改革对人们的利益关系的冲击尚未平息,于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严重泛滥,“为钱正名,甚嚣尘上”.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人们只会单纯追求赢利,只注重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以金钱决定人的价值,甚至把同志关系、朋友关系、夫妇关系完全转化为经济关系.这种道德现象在我国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在社会某些领域确确实实存在,不可否认,然而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和明确,这些决不是社会道德的主流,也决不可用这些局部的丑恶现象而否认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因为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人及一切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人们总是在默默无闻地辛勤劳动着、奉献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是好的,符合广大劳动人民要求.因此,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做出全面的分析评价而不能妄加评论.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从经济上说,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化,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国家向小康过度的时期;从政治上说,我国正处于从一种不完善的制向较为完善的制过渡时期;从文化上说,我国正处于从一种长期封闭的文化向开放型的文化转变时期.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化,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人生目的也在急剧发生变化,对同一事件、同一行为、同一道德现象往往会有不同的,甚至正相反的价值选择,引起正相反的价值评价.所以,在我国目前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不可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同步建立一种与之完全相适应的道德观念体系.基于中国的现实国情只能是多种道德规范和多种道德标准同时并存,相互摩擦,此长彼消.在当今社会现存的道德观念中有的个人主义,在行为上表现为不择手段追求个人功利;有传统的道德主义,即遵循中国优秀传统道德部分,包含仁、义、礼、信等成分,但却狭隘、保守;有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的集体主义,其基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有外来的道德主义,是与中国传统道德现实完全不同的洋观念,提倡的是所谓“开化”、“解放”,当代中国有相当数量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不同程度地接受了这种思想;有公而忘私,勇于献身,不怕牺牲的共产主义道德精神,因为搞市场经济并不脱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有复合型的道德主义,即各种道德观念在人的头脑中兼容并蓄,相互吸收.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存在多种类型的道德,这些道德在本质上有极大差别,在当今社会里也存在各种道德观念的碰撞和斗争,然而正是这种冲突和斗争又推动着社会主义道德向统一方向发展变化.伴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一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全新的、完善的、具有巩固基础的新型社会主义道德一定会建立起来,这就需要全社会的人积极行动起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发扬主人翁精神,坚决同各种封建道德的遗毒和资本主义腐朽的道德现象作斗争.这就需要我们尽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之法制化、化,从而使社会主义新型道德的建立有一个巩固完善的经济基础.这就需要我们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人们抗毒防腐的免疫力,加大力度加强职业道德、行业道德建设,真抓实干,落到实处.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在经济上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彻底改变西方人和部分国民心目中“贫穷的社会主义形象”,增强人们坚信社会主义的信念.

总之,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但也是一个处于世界现代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完善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发展社会主义也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对于其中的各种问题必须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做出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才能总结过去,开创未来.

相关论文

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行为的经济学

本文是一篇市场经济论文范文,关于市场经济类在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行为的经济学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市场营销策略

本文是一篇营销策略论文范文,关于营销策略方面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营销策。

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文化的建设

本论文为关于文化建设方面金融与证券专业论文,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文化的建设相关电大毕业论文,可用于文化建设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成本探析

本文是一篇成本控制论文范文,关于成本控制毕业论文,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成本探析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成本控制及成本管理及市。

孟子道德教育的哲学基础—性善

本文关于道德修养及高校德育及参考文献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道德修养类论文范文集,与孟子道德教育的哲学基础—性善相关硕士学。

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传媒的管理

本文是一篇市场经济论文范文,市场经济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传媒的管理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市场经济及经济全球化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