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民生哲学纲

时间:2024-01-09 点赞:47629 浏览:93119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篇政治哲学论文范文属于国学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政治哲学相关大学毕业论文,与当代中国民生哲学纲相关哲学论文发表。适合政治哲学及民生及哲学理论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政治哲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本文将民生问题纳入中国政治哲学视域中,尝试从政治哲学层面把民生问题从经济政治话语中离析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理论范式予以学理构建性的专题探讨,试图形成一种属于民生哲学自身的理论话语系统,对民生问题作深入的哲学解读,以期推进对民生问题的深度研究.

关 键 词 :民生哲学,民生问题,政治哲学

中图分类号:B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9-0064-02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角度研究民生问题,认真梳理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关于民生的思想,并构建民生哲学的分析框架和理论体系,对解决民生问题、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上的双重意义.

一、从民生现象到民生问题

民生,简而言之指人民的生计与生活.古人在春秋时期就记载道,“民生不易,祸至无日”、“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1],诗人屈原也感慨“哀民生之多艰难”.古代思想史这一阶段所指的“民生”,深受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影响,多泛指一般人民的生活态度,或指人的本性.现代意义上的民生,最早可追溯到孙中山.孙中山终其一生试图对民生这一社会最大现实课题提出理论说明与解决方案,他把“民生”问题提高到历史观的高度进行理论的阐发,他认为民生是“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 [2],而“提倡的民生主义,不但是最高的理想,并且是社会的原动力,是一切历史活动的重心.民生能够实行,社会问题才可以解决,社会问题能够解决,人类才可以享受很大的幸福” [3].而在现代社会,民生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民众的基本生存状态,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福利状况” [4].三方面的内容在需求层次上是递进的,没有前者的充分实现则谈不上后者.

考察民生的概念内涵演进过程,可以发现,民生具有较强的动态性,在不同社会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并呈现一定的逐步递进关系.就民生的讨论本身,也从古代的一种现象描述逐步过渡到一种更多地基于现象的问题研究.从哲学角度分析,从“现象”到“问题”,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矛盾冲突的剧烈性.十七大报告分析认为,当前我国社会建设中,“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5].我国当前出现的民生问题,表面上看是公共服务缺位与公共物品供给短缺的问题,背后却隐藏着公民价值是否得到尊重、公民权力和利益是否得到实现的本质诉求,即公平正义和发展成果人民共享是否得到实现.

二、研究民生哲学意义重大

民生哲学是对民生问题进行的解答,因此在其本性上,是具有强烈的主体际向度的政治哲学,它是围绕“民生取向”而展开的,具有浓厚的民本气息,不仅揭示了执政政府与民众之间关系的实质和哲学属性,而且还要对民生决策作哲学分析和价值评价.

1.民生哲学是现实的政治哲学

价值性与事实性的统一,是政治哲学的基本属性与本质要求,追求公平正义与社会发展成果人人共享,是政治哲学的核心范畴所在.对人民的生存状态进行哲学考察,正是政治哲学在现实领域的生动应用,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讲,民生哲学就是现实的政治哲学.

2.研究民生哲学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学界近年来围绕民生问题进行的研究探讨,主要涉及医疗、福利、住房、教育等方面内容,并由此引申出对当代中国如何实现公平正义与发展成果人人共享的深刻追问.深入研究民生问题,体现了价值性和事实性的有机统一,正是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的现实反映.同时,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角度出发,把经济、政治层面的民生问题提升到哲学层面进行全面解读,并提出民生哲学的建构任务,是研究民生问题的一个全新视野,是对当下中国政治哲学研究内容的重要补充.

3.研究民生哲学的学科意义

当前学术界对民生问题多是停留在不同学科各取所需的应用层面,特别是哲学通约性的探讨和旗帜鲜明的理论定位还不是很多,采用哲学的视野看待民生现象与民生问题,进行哲学通约性的探讨和鲜明的理论定位,并努力尝试阐述民生哲学的基本面向,初步构建民生哲学的理论框架,以期为学术界今后的民生研究提供一种更具深度与广度的视角,为民生的良好改善提供理性的指导和价值的引导.

4.研究民生哲学的主要方法

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方法的前提下,根据需要还会采取归纳与演绎相统一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方法,文献检索和逻辑推理等具体的研究方法,还需适时采用学科交叉和相互移植的研究方法,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相关原理的研究视角相互移植和相互借用,并大胆提出假设并谨慎论证,以得出合理的结论.

三、构建合理的民生哲学框架

民生哲学的构建不是对现实生活中的民生问题进行简单的哲学反思,而是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固有的理论基础、系统的研究内容,可以形成比较完整合理的民生哲学理论框架.

1.研究对象

民生哲学研究侧重于政府及其办事机关在服务民生中的价值取向,公民的主体性是否得到体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价值是否得到有效尊重,公民权力和利益是否得到实现等等.

2.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本思想的理论和我国传统的民本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的公平正义理论,构成了民生哲学研究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中没有民生,却有民生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关于民生的理论.重视民生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学说中,最重视的就是人的发展,最关注的是人的生活,最关心的是人的利益.马克思经典作家把改善人的生活、人的利益的实现作为自己哲学理论的重要基石.

3.研究内容

作为一种现实的政治哲学,既要关注价值性研究,更要兼顾事实性构建.把民生同政治哲学联系起来,不是降低了政治哲学的品位或者把政治哲学庸俗化,而是真正把政治哲学落到实处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一,研究保障民生幸福最大化的制度构建.这是民生哲学最基本的内容,也是人们赖以奋斗的目标所在.从哲学层面研究民生保障制度的构建问题,关注重点不再是“什么是”的问题,而是“是什么”和“为何是”的问题,更加需要关注的是对制度本身的反思,它不应该去关注这个制度的具体内容,而是从世界观方法论的层面,对民生保障制度之所以为制度、制度之所以要存在、制度之所以能存在等哲学提问做出解释.


第二,研究政府的公共政策所体现的民生取向并进行哲学分析与客观评价.制度安排体现着执政理念和目标诉求,因此,必须对政府民生决策进行价值透视,衡量这种安排是否使公平正义得到合理实现,同时,也是对所折射出来的党的执政道德的合理性以及政府行政的价值导向进行学术考量.

第三,研究现实生活中一般性和典型性的民生事件.这些事件集中体现了当今中国的民生状况,其折射出的人的主体性、人的发展、价值冲突等问题,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研究,以树立正确的价值引领.

相关论文

文明对话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

这是一篇关于西方哲学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与文明对话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是伦理学专业与西方哲学及大学学报及。

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现状其改革建议

本文是一篇法学教育论文范文,法学教育方面有关大学毕业论文,关于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现状其改革建议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法学教育及法。

中国山水画哲学精神溯源

此文是一篇道家论文范文,关于道家类论文范文文献,与中国山水画哲学精神溯源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适合不知如何写道家及山水画及思想方面的。

当代中国公共管理学学科定位

本文是一篇公共行政学论文范文,公共行政学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当代中国公共管理学学科定位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公共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