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生活与哲学》课程标准,把握政治教学新理念

时间:2024-02-22 点赞:50653 浏览:104835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是一篇哲学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与解读《生活与哲学》课程标准,把握政治教学新理念相关大学毕业论文。是思想政治工作专业与哲学及目标及学生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可作为哲学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2004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实行将近十年,在推动新一轮课改的新形势下,作者再次深入解读《生活与哲学》课程标准,明确本模块的课程地位,进而准确把握政治教学新理念,倡导“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在乐中学.

关 键 词 : 课程标准 《生活与哲学》 教学理念

一、《生活与哲学》课程的定位

2004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了《生活与哲学》课程的性质是:对高中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体会到生活处处有哲学,理解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辩证看待人生、社会、历史等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锐意创新精神,提高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从课程模块的构成来看,“生活与哲学”是四大模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高度抽象、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观,它以政治文明、物质文明为基础,精神文明为支撑,从理论层面把握“三个文明”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从贯彻十八大精神的角度看,党的十八大的新提法,丰富了“生活与哲学”的课程内容,巩固、突出了本课程在整个思想政治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报告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突出树立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性.此外,为了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十八大提出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又一个新发展、新贡献,也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二、《生活与哲学》课程设计的新理念

(一)“生活”二字意蕴丰富,体现哲理探究的“趣味性”.

在新课标中,高中政治四大必修模块(《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哲学》《生活与哲学》)的名称都增加了“生活”二字.从理论上看,新课改的指导精神特别注重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让理论观点贯穿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中.从操作层面看,高中政治教学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万万不可从理论中来到理论中去,空对空地说教.

以上是四个模块的共同之处,哲学模块有个不同点,值得解读.《生活与哲学》的“生活”二字居前,笔者认为,一方面,从哲学本身的性质看,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从生活出发,透过现象看本质.生活是感性的,而哲学是理性的.如果说前三个必修模块是生活现象的话,那么本模块则是从世界观、方法论的角度对它们进行概括、总结、指导.另一方面,从哲学模块的教学实际看,一般来说,让高中生接受纯理性的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应做好学情分析,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紧跟社会变化热点,剖析生活现象,创设真实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化枯燥无味的哲学说教为生动有趣的哲理探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知行统一,凸显哲学课教学的应有之义.

(二)首次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纳入三维目标中,但三维目标在每个单元的侧重点不同.

对比新旧课标的内容课标可知,新课标的“内容目标”融合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旧课标“教学内容”只有两维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并且赋予了内容,如“识记:哲学的含义”、“理解: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世界”.新课标的“内容目标”虽然没有明确“识记”“理解”的内容是什么,但是它的目标描述更系统,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贯穿在知识、能力目标的实现过程.

如“1.1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能够开启人的智慧”,知识目标为“哲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和哲学与其他具体科学的关系”,能力目标为“理解哲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识别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比较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和联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体会到生活需要哲学,喜欢哲学;培养以哲学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

从教学目标看,只有三维目标三位一体实现了,才真正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现不是空中楼阁,必须有知识、能力目标的达成的坚实基础,它们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关系.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这并不意味着每个目标在每个单元、每一课甚至每一框要同时出现,它们的地位、作用是有所侧重的,可以根据教学具体情况灵活设置三维目标.如第一单元侧重知识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第二、三单元通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落实,最终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第四单元重在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教育.

(三)准确把握行为动词,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注”的部分明确指出,“内容目标:采用不同的行为动词规范学习行为和表现,表达内容标准的过程性和结果性两种要求.行为主体是学生”.

从表中看出动词的主体是学生,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内化,比如第三类情感性目标动词,从行为动词对情感性目标的要求是感悟、体验、领会、领悟等.在落实情感性目标时,经过过三个阶段:经历(感受)、反应(认同)和领悟(内化),层层深入,并稳定下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测量难度大,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平时的谈吐、对外界事物的评价等表现进行评估,怎样更具可操作性和提高可信度值得深入研究.

比如:4.13剖析价值冲突的实例;体验价值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认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在4.13中,从整体看它侧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用了“体验”“认同”“树立”三个有梯度的行为动词,强调在落实好知识(剖析)、能力目标(感悟)的前提下,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 哈贝马斯的主体发展理论认为,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和反思的能力,这一时期,引导、教育青少年对现存道德规范、传统社会交往形式进行独立思考式的反思,能让他们正确树立自我意识,从而发展和形成独立和稳定的反思自我.对于高二学生来说,他们希望被当做独立的个体来看,他们对这个世界有独特的个人认知、评价.与其让他们反感纯说理性的、纯教授性的哲学知识,不如通过教与学的互动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去讨论、去推理、去判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综合分析、辩证思维能力.

三、《生活与哲学》教学实施的新方法:“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生活.“生活化”体现在:不仅是教材的编排要遵循生活主题,如呈现生活案例、生活情境,更重要的是启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活用素材,开发教学资源,吸收生活的养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与哲学》的14点中,出现“实例”“事例”次数共6次,出现“表现”次数为2次,出现“现象”“言论”的次数各1次.

“实例”“事例”“现象”都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直接或间接接触到的,有丰富的生活化元素,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思想的碰撞.借助丰富而生动的例子,可以是最新时事,也可以是一些经典的案例,它们集中了生活味、代表性、启发性,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可以培养他们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联系现实生活的习惯,在理念和行动中增强生活觉悟,提高哲学思考能力.哲学家言论、逸闻趣事等颇有趣味性、思想性,揭示了深奥的道理,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在某种程度上化理论的抽象为具体形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哲学要义的理解、体悟.


可见,要让哲学的教学闪烁思想性、启发性,还须基于生活,从有“生活味”的素材入手,让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在乐中学.学生通过在生活世界中的体验、总结,印证条理化、系统化的哲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哲学来源于生活,用哲学的智慧引导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而真正爱上哲学.

相关论文

高中《生活与哲学》的趣味导入

本文是一篇社会教育论文范文,社会教育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高中《生活与哲学》的趣味导入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社会教育及。

多媒体与《生活与哲学》相得益彰

本文是一篇多媒体论文范文,关于多媒体方面大学毕业论文,关于多媒体与《生活与哲学》相得益彰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适合多媒体及多媒体教。

《生活与哲学》教材编写的商榷

本文是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范文,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类毕业论文题目,关于《生活与哲学》教材编写的商榷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马克思主义。

让《生活与哲学》课堂更有哲学味

本文是一篇哲学论文范文,关于哲学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让《生活与哲学》课堂更有哲学味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哲学及学生及什么是。

《生活与哲学》综合测试题

本文是一篇科学发展观论文范文,科学发展观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生活与哲学》综合测试题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科学发展观及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