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文化之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

时间:2024-04-08 点赞:49915 浏览:101954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为风俗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与春节文化之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相关免费政治论文,可作为思想专业风俗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风俗及节庆及节日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摘 要 春节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包含着科学的生活知识和深邃的优秀思想,为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了独特的教育资源.然而,我国春节庆典中出现的庸俗化、腐败化、形式化,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对春节的态度,启示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深入分析我国春节节庆的来历以及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基础上,文章从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个层面探析春节节庆期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方式,以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路径选择.

关 键 词  春节 文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新石器时期尧舜中国人就有过“春节”的风俗.国家以法定假日的形式把这古老的传统节日固定下来了,这举措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而且对于现在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1.春节的来历及风俗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老百姓俗称做“过年”. 这是中国最悠久、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共同节日.春节一般从正月初一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止.春节在中华文明的历史可谓是悠久,据记载,古代的春节 叫“元日”“、“新年”、“正旦”、“岁首”、“三元”等.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可以认为“春节”的雏形.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前87年)继位,重修历法,司马迁建议创立了太初历,把春节定在孟春正月,一月初一为岁首,为新年,由此,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在这时就已以固定的日子沿袭下来.

源远流长的春节历史铸就了丰富多彩庆典风俗,概括起来大致包括洁净卫生、装饰门户、团年守岁、燃放爆竹、做享美食,祭拜祖先、穿戴新衣以及拜访亲朋好友等活动,每一种活动均包含着讲究和相应的礼仪,为国民享受传统文化,特别是为大学生认识我国的文化,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资源.


2.春节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2.1 春节友好祥和的气氛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

春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如中国春节在节日的选择上取——正月正,这是中国文化中自然与人和谐、人与人和谐的和谐思想反映.这对当今大学生们为人处世无疑是有着积极的价值导向.在中国传统的春节习俗上,如迎春、对联、水饺、花糕这些习俗活动都是古代的中国人希望上天能保佑世间人们的平安与幸福,所以都蕴含着对人文的终极关怀精神特征.乌吉安先生曾说的“这种节日等以吉庆丰收,祝贺人畜两旺、平安幸福为主题,往往构成吉庆活动的连续性和系列化,时间上也形成一组节日等年节即属于这一类.”这说明了中国春节蕴含着辞旧迎新,对新一年生活积极展望的乐观自信心,并且春节中的甜食表达了人们希望生活甜甜蜜蜜的乐观自信心.这对大学生自信乐观心态的培养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中国传统的春节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意识.在大年三十或初一的祭祖活动,是寄托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以及先人的追思之情,这与中华民族尊重历史,敬仰先人的传统是密切相连的.春节的这些精神内涵,对于大学生学习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着重要的价值.

2.2 春节礼尚往来的活动,有助于培育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现代工业社会的竞争压力让人们处于如商品一样互相竞争,相互敌对的状态.人与人之间往往感到沟通理解困难.而传统的春节是人们沟通的理想场所.在春节,外地的亲人回乡探亲.人们平日繁忙的工作暂时休歇,在与亲人团聚中寻找到亲情.同时朋友之间互相拜年新年祝福,可以寻找到平日繁忙所忽略的温情.拜年的一句“新年好”“恭喜发财”的祝福话,让很多人感到重回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宁静与和谐状态,许许多多的矛盾与隔膜就在这新年的祝福话中消磨了,中国的古人创造了春节,也是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富含着人性的温情场所.从传统春节这些回家探亲和拜年的习俗中,大学生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和理解,如何去关爱他人与人温馨相处等等这些人文理念.所以,春节是教育大学生为人处事的最好教材.

2.3 春节传统风俗活动,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在春节,流动的人群回到了故乡.人们在春节里把行为更多用在“馈赠”和友好的祝福问候上,“共同体”的意识也就形成了.并且在春节里人们通过各种传统的风俗活动,比如“舞狮子”、“踩高跷”增进了人们彼此间的交流,彼此的祝福促进了原来差异性的人们得以融合和认同,这也促进了“共同体”的发展.在春节融合的“共同体”中,人们体会到家、村、地方以及国家的存在,在现代社会漂流他乡的人们精神上得到了归属和亲情、友情的关爱.尤其是在海外的华侨们,在春节的时候他们就会升起了认祖归宗和民族的认同感.所以,春节具有着强大的亲和力,是滋养中华文明人性的资源,让中华民族在春节时找到了精神的升华和民族自豪感.这对大学生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

3.春节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缺陷

我国春节节庆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充满着祥和、美好与欢乐的气氛,在整个过程中贯穿着尊老爱幼、团结向上、勤劳持家的理念,还包含着对未来寄予美好愿望的憧憬.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少大学生称“年味越来越淡,没有意义”.那么,春节文化的哪些变化导致了我们的大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与节日本身的价值相去甚远呢?

(1)庸俗化:在一些大学生的心目中,春节假期的主要活动就是吃喝玩乐,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飞速提高,春节消遣时有许多浪费奢侈现象.如过节时的狂喝暴食,不仅对人们身体不利而且也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人们在物质生活过好的同时攀比心理也流行.这对世界观人生观尚在雏形的大学生们影响是很不利的,容易误导大学生们形成奢侈浪费的不良生活习惯.

(2)淡漠化:受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传统根基少的青年人更易于接受西方节日的快节奏和异域情调的新鲜感,他们对春节的感觉是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少了新颖性.现在我们的很多大学生熟悉情人节、圣诞节的活动环节,而不记得本国春季的来历,春节期间很多大学生以网络游戏、看电影为主,不愿意从事访亲拜友,他们以为大多节日庆典可以借助现代工具完成任务,例如群发短信息代表拜年,叫上外卖应对年夜饭,通过百度猜出字谜等在这种心理下,“过年没有意思,过年看了什么片”成了春节后大学校园的流行话题.

相关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析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关于大学生类硕士毕业论文,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析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及大学生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