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

时间:2024-03-24 点赞:50111 浏览:103572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篇学生论文范文属于科学发展观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学生方面硕士毕业论文,与构建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相关时事与政治论文。适合学生及高校及工作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学生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近年来,实践育人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热点问题.实践育人的形式和手段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而日益丰富.针对高职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特征,以实践育人的课程化、学分化为重点,以校企合作实习实践为载体,建立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构建一种操作性强、便于实施和考核、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能够起到积极导向作用的实践育人模式,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入贯彻的重要指示精神,教育部等七部门在2012年初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重申了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要求各高校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实践育人工作全过程,把实践育人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高等职业院校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其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教育过程中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有着更高的要求.针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特点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素质的不同要求,结合高职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特征和学制特点,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一种操作性强、便于实施和考核、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能够起到积极导向作用的育人模式,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以实践为本位

人类的学习方式无外乎两种:一种是通过间接经验的渠道获取知识也就是理论学习的方式,另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的方式也就是实践的方式获得.具体借助于哪一种方式,既要看学习者自身的情况也要看学习内容的性质.无论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还是从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未来职业的要求来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无疑应当比较普通本科院校更加淡化其理论性而强化其实践性、职业性,以实践为本位,以实践育人为主要的育人方式.

(一)实践本位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党的教育方针中的重要体现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育人作为当前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正是基于实践的观点而提出的.我们的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长期的教育活动与教育实践一贯坚持的原则.说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中固有的吗?也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强调:“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要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积累经验、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汲取从书本中无法得到的丰富营养,真正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于2012年初由教育部等七部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则是继往开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这是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新的历史起点,将进一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对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二)实践本位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的“实践性”所决定的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政治属性和不同于知识教育的“实践性”特征.我们看一个人的道德修为、思想境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不是看他怎么说而是看他怎么做.其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并不艰深难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差的主要表现并非都是因为高校的思政课教师授课水平不高,也不是学生听不懂、理解不了课程教学的内容,根本问题在于政治理论课上的教学内容能不能既要“入耳”,还要“入脑”“入心”,达到“思想上有感悟”“心灵上有触动”“行为上有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于甚至可以说也不需要在于实现从‘不知’到‘知’的跨越,而在于从‘知’到‘信’的提升以及从‘信’到‘行’的实践.掌握了政治知识并不意味着就认同现行的政治、掌握了道德知识并不就一定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掌握了法律知识的人对不能等同于一个遵纪守法的人,如此等等.努力使政治知识和道德知识及其精神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特质和实际行动,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之所在.”而这样的教育目标单单靠课堂理论教学的方式是无法完成的,解决之道必须借助于实践的锤炼.


(三)以实践为本位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本质要求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我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社会的高级人才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大类,普通本科院校要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课程设置的系统性,高等职业院校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可以说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征.

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加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充分利用实践环节,积极开展实践育人,这也是高等职业学校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以确立“大思政”理念为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可作广义与狭义的理解.狭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特指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两课”教学.而广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涵盖了所有能够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产生积极作用的教育形式和内容.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人在其本质上不是抽象的存在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一个在本来意义上具有生物学特征的人要进入社会生活,就必须通过教育以及其他途径,不断习得社会生活的知识和经验,以逐步养成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素质,这个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一般而言,能够对人进行教育即对人的社会化进程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社会团体、工作场所、政党组织,等等,真正发挥社会化作用是一个综合的复杂过程.而绝非仅仅靠政治老师每周几课时的课堂授课就能解决一个人的思想问题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以确立“大思政”的理念作为前提和基础.“大思政”的实质就是要从广义的视角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据实践育人、环境育人、全员育人的理念,首先需要我们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绝不单单是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的事,高等学校的所有课程均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所有的教师都应该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要消除学科界限,促进道德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发挥各科教学对德育工作的“载道作用”.改变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思政教师管教学、学生处教师抓管理、团委老师搞活动,各把一摊、各自为战、相互脱节的局面,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形成一个由学生管理部门牵头,思政部、校团委、校企就业处、各系团总支等部门共同参与、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合力育人.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德育一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以推进实践育人课程化、学分化为重点

近年来,实践育人已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紧迫的教育课题.各高校在实践中结合自身特点推出了一系列品牌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整体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效果仍然差强人意、没有突破.究其原因,还是停留于“活动实践”,没有建立起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虽然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已成为高校团学工作的重点和亮点,但是大学生社会实践不应该仅仅体现在寒暑假集聚性、群体性活动中,更应该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覆盖面窄,学生参与不广泛,成了“精英实践”.许多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但却只有少数学生干部或成绩较好、有特长的学生参与而已,实践教学的成果仅仅局限于试点班级或某个专业,多数学生无法从中受益.

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要想真正成为常态、覆盖全员、取得实效,而不是停留于“活动模式”“精英模式”,就必须积极推进实践育人的课程化和学分化工作.通过课程化建设,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运用学分制管理模式,开发以素质学分为特征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形成每个学生必须选择参加相应社会实践课程并修满相应素质学分才可毕业的机制.社会实践课程既不是以往的活动,也不是第一课堂的课程,它是学校正式设立的、经过课程设计的、以活动或实践形式出现的、要求学生完成相关任务并严格考核的一种综合性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实行学分制管理,辅导员(指导教师)依据学生完成每门实践课的情况给予学分.在实施学分制条件下,社会实践课程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考核,对实践课程的学分没有达到规定学分的学生不能毕业.社会实践课程成绩作为综合素质评价、奖学金评定、推荐入党、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激励大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参与的广泛性、主动性和高效性,从而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

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以校企合作、实习实践为载体

在当前高校大学生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的情况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却因其职业定位的务实和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契合反而成为就业市场的新宠.市场的需求与就业的导向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作室制等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的通行模式.高职教育这种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校企合作、实习实践能够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切入点和有效载体.

(一)校企合作实习实践具有较强的实效性

企业实习实践是最接近于“原生态”的工作过程.因为再小的一个企业也是一个社会单位,它是社会关系的浓缩和缩影.因此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就是生产实习与社会实践相统一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是以一个“旁观者”而是特定社会关系中的一员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社会环境中,他要运用所学的知识真实应对.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学生的适应社会能力、职业修养、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都将得到实践的检验和锤炼.可以说校企合作为高职学生打开了学校面向社会的大门,工学结合为学生

这篇学生论文范文属于科学发展观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学生方面硕士毕业论文,与构建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相关时事与政治论文。适合学生及高校及工作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学生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提供了最好的最直接的了解企业、了解社会的机会.学生很容易通过这样一个点深入到社会中去,而不像暑期社会实践那样浮在表面、走马观花.

(二)校企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比较稳定持久的社会实践基地

社会实践要真正使双方受益,必须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反之亦然.那种一年换一个地方的形式是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的.由于大多数高校没有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大学生需花大量精力四处奔波寻找社会实践场所,甚至有的到父母所在单位开一张明以应付学校的检查.而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因其“互利双赢性”,使这种校企合作关系不是依靠外部的强制而是源于双方的互需,因而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成长性,这就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工作提供了一个稳固、持久的社会实践平台.

(三)校企合作实习实践参与面广,便于考核

实习实践工作是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列入实践教学计划并编制有课程教学大纲的一项学校教育工作,是每一名在校生必须参加的学习任务,不同于寒暑假学生个人单打独斗“游击式”的社会实践,也不是少数人参与的“精英实践”.同时由于教学管理部门制定了详细的实践学分考评办法,形成了以实践学分为基本评价依据的综合性评价体系,并分别从专业技能考核、思想政治素质和核心能力方面设计了考核点和考核方法,给予校方和企业方不同的考核权重,由双方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实践考核并对学生实习实践情况赋予相应的成绩,从而增强了社会实践工作的实效性.

相关论文

高职院校函授学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本文是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类学士学位论文,关于高职院校函授学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思。

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本文是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文范文,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相关本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