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大学生危机意识培养

时间:2024-01-30 点赞:50016 浏览:102771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为您写危机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危机类开题报告范文,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大学生危机意识培养相关论文范文,包括关于危机及危机意识及学生方面的论文题目、提纲、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是免费优秀的危机论文范文。

课题情况:本文为湖南中医药大学校级青年教师科研基金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大学生危机意识培养现状及方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晓芹(1982.3-),女,湖南醴陵人,历史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湖南中医药大学讲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社科部近现代史教研室讲师,湖南长沙含浦科教园湖南中医药大学社科部,张银华(1979.3-), 女,湖南醴陵人,博士在读,湖南中医药大学讲师.


【摘 要 】当前大学教育中对危机意识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青年学生的危机意识普遍不强.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视角剖析进行青年大学生危机意识培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提出在高校思政课程中进行危机意识教育的方法.

【关 键 词 】大学生;危机意识;思想政治教育

著名社会学家罗森塔尔在1989年曾提出,“所谓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构架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1]青年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独立性弱、生活环境相对单一、交际圈相对单纯,因此危机意识松懈,甚至根本没有树立健全的危机意识.

1.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危机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危机意识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时代进步对人们特别是对青年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社会发展的客观环境决定了危机意识培养势在必行.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是有道理的,所以危机教育应该是全民的.以高校大学生为切入点,更加具有代表性.因为,就目前整个中国的教育状况来说,大学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越来越多的公民将接受高等教育.在高校中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将成为培养社会公民危机意识传播链中最重要的环节,借助大学生的影响力来普及社会危机教育是可行的.全民危机意识的培养,将提高一个民族的应急能力、创造力、创新能力.在充满挑战的国际竞争中,没有预知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国家是很难立足的.同样,一个个民族如果没有创新能力,是发展不起来的.因此培养公民危机意识,是促进社会各方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必要要求.

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危机意识培养迫在眉睫.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大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造就了这一代人特殊的成长环境.由于物质条件优越,使得这一代学生对生活的艰辛和不易认识不足;独生子女的特别身份使得他们成为家庭的核心,倍受宠爱,生活独立能力相对较弱;网络讯息的高度发达使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而性格成型期的大学生对信息的好坏甄别能力并不高,受不良信息影响的风险随之提高.这一代人的权利意识强于义务感和责任感.加之市场经济的客观环境,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钱权交易现象严重、公平正义受到挑战、人情大于法理、就业压力等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凸显.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程度不深,自身认知能力也有限,造成对社会现实的认同片面化,进而使其行为走向极端化.所以,危机教育对成长在物质富足年代的年轻人来说十分重要,既可以培养他们的对整个民族整个国家前途命运的忧患意识,又可以培养自身抗挫折能力,为自己的人生未雨绸缪,从而激发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大学教育是大部分人跨入社会所接受的的最后学校教育,因此大学教育不仅仅应该停留在教授学生知识,也应该教授学生、生活的本领,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危机教育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积极有效的危机教育将有助于提高人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

2.大学生危机意识培养纳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的看来,大学生危机意识培养与之存在一定的有机联系.

危机意识教育是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的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内容,其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危机意识的培养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教育,将其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中从理论体系上讲是合乎情理的.因为危机意识的内容也包括国情危机,公共危机等,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它还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危机教育就是提高学生预测、应对、解决国家和个人危机的能力.通过教育使大学生理性认识危机的客观存在,懂得危机的来源、掌握一定应对危机的方法.也就是说培养大学生正视危机和抗击挫折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危机意识教育有利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效性,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新思路、新方法.目前全国高校课程的设置中普遍可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但是这一课程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很多学生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出于政治需要,是一种“洗脑”教育,是一门空谈理论、与现实脱节的学科,与将来自身发展和就业没有太大关联,因而学生主动性不够,学习热情不高.但是,事实上,关于危机意识的培养与社会现实联系紧密,因为危机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这是属于方法论的范畴.因此,这是一项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它与学生的个人学习、生活乃至以后的事业都息息相关.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置特点看来,危机意识培养也与此密切相关.

目前中国大学教育的课程设置是以专业为划分标准.还未设置危机意识教育的相关专业和专门的课程.从性质上看,危机意识教育实际上是普遍能力的要求,相当于常识的普及,强调的是对危机意识培养的普遍性,所以从学科设置上看,开设相关的专业也是不合理的.而在大学中有这样一类课程是面对全体学生的,那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它十分符合危机意识培养具有普遍性这一特点,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进行危机意识教育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它符合我国高校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

3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危机意识培养的方法 (1)重视专门性的理论教育,建议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增设专门的危机意识教育的课程.

意识形态的教育非常重要,只有从思想上重视了,学生才能在行动上体现出来.目前,我过高校对危机意识培养没有作出量化的规定,所以很多高校往往只注重校园的安全稳定,却缺乏安全文化教育,大多数高校的危机意识教育流于表层,往往是发生事故造成损失后才进行亡羊补牢式的教育.现有的高校危机教育也比较片面,一般以水灾、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逃生自救为主要内容[2],缺乏政治、社会和心理危机的内容.因此,开辟专门的危机意识教育课程非常有必要,只有这样才能从体制上保障危机教育的开展.专门课程的设置,需要配备专门的教材、专业的师资和专门的场地.教材内容不仅要介绍各种危机类型及其表现形式,危害结果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辨别危机的类型,同时要建立健全的预警系统,更重要的是把危机应对措施放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位置.教材不仅要不断完善,而且要根据不同的地区进行有针对性的编撰.师资至关重要,学校应培养专门的进行危机教育的理论教育教师和危机应对技能教育的教师.只有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两手抓,才能达到危机教育的效果.

(2)加强渐进性的教育方法,建议危机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阶段,并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从家庭呵护到独立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也是个人价值观的成型阶段.应根据不同时期,大学生对客观世界本质认识的程度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大一的学生,刚刚离开家庭,社会阅历不深,交际圈相对狭窄,他们的危机意识尚浅处于萌芽阶段,对他们可以进行危机意识的普及及简单的防范知识教育.大二、大三的学生应加强危机应对技能的训练.毕业班的学生面临的问题比较复杂,一方面马上步入社会,社会责任加大,对公共安全、政治安全的要求提高,另一方面面临恋爱、就业等的压力相对较大.因此这个阶段的危机意识教育应是全面广泛的,也是最高级别的.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认知危机,还要有危机预警能力、并熟练掌握危机处置技巧.

(3)建立实效性的教育基地.危机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应对危机,因此纸上谈兵的教育方式是行不通的,必须建立具有实践功能的危机教育基地. 基地建设必须能够还原危机发生的模拟场景.通过情景演习、角色扮演、游戏辅导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面临危机、真正感受危机,并且在基地中组织必要的训练和演习,锻炼青年学生应对危机事件的策略和意志力的磨练.基地教育是,教授可行性危机应对方式的良好手段,它能使应对危机的方式不能拘泥于理论,结合实际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4)不忽视特殊个体教育的针对性.除了进行普遍教学外,危机教育也要注重“因材施教”,尤其是要注重对特殊个体的教育.特殊个体通常包括学生中的弱势群体,譬如残障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甚至是贫困家庭或贫困地区学生等.危机事件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对弱势群体要尤其关注、单独辅导.如自然灾害来临是,残障人士的抗灾能力可能比正常人弱些,因此要教会适合个体的特殊抗灾手段.这是一个细致的工作,但也是我们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危机意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