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与圣彼得堡两市居民的地缘政治关系认同

时间:2024-01-30 点赞:52128 浏览:10813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此文是一篇国家论文范文,国家方面论文范本,与上海与圣彼得堡两市居民的地缘政治关系认同相关毕业论文模板。适合不知如何写国家及民众及受访者方面的高中政治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国家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一个国家民众偏好某个国家与否的选择,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国民意识和社会意愿.是民族认同的组成部分.民众对其他国家的看法和态度,既是对其他国家看法和态度的社会情绪和社会舆论的晴雨表,也是一个国家现行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实际状况的一种反映.对上海和圣彼得堡两市居民的实地调查,客观展示了中俄两国在社会转型时期,从社会禁锢走向社会开放的过程中,两国民众对与不同国家合作的评价和意愿.中俄两国民众对两国之间的相互合作均给予很积极的评价,但在中俄关系积极向上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中俄两国应不断增进了解,使“睦邻友好”成为两国民众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为.

关 键 词 :上海;圣彼得堡;地缘政治

中图分类号:D827.51;D85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3)03-0064-06

一个国家民众偏好某个国家与否的选择,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国民意识和社会意愿,是民族认同的一个组成部分.国民意识,即一个国家的民众对某一个国家的看法和态度,是在与其他国家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它构成地缘政治关系中最原始和纯朴的一种关系.地缘政治虽说关注的是国际上各种政治力量在地理空间的结构及相互关系,其审视的维度是将国家视为一个整体的政治力量,但国家是人的政治结合体.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家战略和外交政策不能不顾及民意,尽管国家战略和外交政策不可能一一体现每一个国民的具体需求和意愿,但必然是全体国民利益和意愿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民众的相关行为也不可能脱离政府外交政策所预设的轨道,国家现行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对民众相关意愿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民众对其他国家的看法和态度,是在国家现行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背景下民众切身体验的一种反映.它既是对其他国家看法和态度的社会情绪和社会舆论的晴雨表,也是一个国家现行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实际状况的一种反映.

中俄两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皆以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作为自己的政策取向,皆以更为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两国的国际交往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桎梏,使得民众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多样的需求与外界交流.两国民众具有更广泛的实践基础对偏好哪些国家做出选择,其选择结果也具有更贴近现实的实际意义.为了收集相关资料,在本调查中要求被访者回答:“您认为,我们中国与下列那些国家容易相处,与那些国家不容易相处”测量量表分为四个等级:很容易、比较容易、比较难、很难.问卷中除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国家分属调查对象的国家外,还选择了德国、美国、日本、波兰和英国.选择这些国家是因为: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德国是具有全球意义的大国,在欧盟具有举足轻重影响,中俄两国与德国都具有良好的政治关系和经济合作关系;日本是一个亚洲大国,经济总量目前排名世界第三,对俄罗斯来说是一个经济发达的亚洲近邻国家,对中国来说是一衣带水的近邻,同时两国历史又充满恩怨;波兰属于新欧洲国家,在历史上与俄罗斯关系密切,对中国而言,是一个地处欧洲又相对比较了解的国家;英国是一个具有全球影响的成熟的西方国家.

调查结果显示,在上海和圣彼得堡两地均有过半数的受访者分别对俄罗斯和中国持积极的态度:在上海受访者中,认为俄罗斯是一个很容易合作的国家占15.2%,认为俄罗斯是一个比较容易合作的国家占57.3%;在圣彼得堡受访者中,认为中国是一个很容易合作的国家占18.6%,认为中国是一个比较容易合作的国家占47.2%(见图1).

两国民众的态度与近年来两国关系发展的水平基本相符.苏联解体后,1991年12月27日,中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会谈纪要》,解决了两国关系的继承问题.1992年12月两国签订《关于中俄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确定两国“相互视为友好国家”.199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联合声明》宣布中俄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1996年4月,在《中俄联合声明》中,确立了中俄两国“面向2l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7月,双方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两国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和平理念.在政治关系推动下,两国经济合作关系发展迅速,2011年两国的商品贸易额达到835亿美元.目前中国已超过德国,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俄罗斯也进入中国十大贸易伙伴国之列.2006年以来,在中俄政府的主导下,两国互办“国家年”和“语言年”活动,从而促进了民间的交往并增进了两国民众的相互了解.在两国交往中,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民间贸易中,虽然存在对中国商品和经商人员的负面评价和中国公民对俄罗斯执法部门的微词,但是在两国政府的努力下,一些影响两国关系正常交往的现象正逐步得到遏制和改善.在这里须指出的是,问卷的问题是针对“国家”而言,所以受访者主要是从“与某个国家合作难易”的角度回答问题,而没有囿于一些个人的素质和行为.

此外,上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曾有一段“蜜月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俄罗斯文化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人,苏联当年对中国的援助至今仍留在一些人的记忆中.这些历史的积淀在今日中俄关系发展中依然发挥着潜在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是推进中俄关系发展的“润滑剂”,为两国的交往与合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更多的可能性,也给俄罗斯民众留下良好的印象.

最后,虽然中俄两国具有不同的历史传统和民族文化,但正如前文所指,中俄两国在历史上缺乏法制传统,没有经历过曾对西方人思想观念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文化发展阶段,在两国的民族习性中具有一些相通之处,如崇尚权威、倾向集体主义、缺乏私有财产观念等.在上个世纪,中俄两国有过一段具有相同意识形态和相同社会经济体制的历史经历.这些历史文化因素使得两国民众比较容易相互理解,在相互交往中比较容易找到契合点.当然,对两国民众来说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直接与对方交流,但是一旦建立交流关系后,这些文化因子便会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并通过各种传媒手段影响更多的受众. 在上海和圣彼得堡两市,选择最多的是“比较容易合作”,几乎接近或超过受访者的半数.如果加上选择“很容易合作”的受访者,两市居民中持积极态度的人数比例在上海高达72.5%,在圣彼得堡达到65.8%.如按年龄组细分,在上海19~34岁、35~54岁以及55岁以上三个年龄组中,持积极态度的受访者比例分别为73.3%、71.5%和73.2%;圣彼得堡相应的三个年龄组的比例分别为65.5%、70%和57.3%(见表1).资料显示,上海居民的评价在总体上比圣彼得堡居民高.虽然两市持积极评价的各年龄组居民的比例有所差异,但从总体上看,均有比较高的匀质度,选择“比较容易合作”和“很容易合作”的受访者在各年龄组的比例均接近总受访者的2/3,或者超过2/3.这表明,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提出的“中俄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在两国民众中得到普遍的认同.近年来,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不仅具有良好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的基础,也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在年龄分组的交叉分析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年龄与评价成正相关.这在圣彼得堡的调查资料中表现得更为显著.从长远看,这是中俄两国关系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保证.

从受教育程度的分组资料来看,其结果与年龄分组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两市受访者中持积极态度(选择“比较容易”合作和“很容易”合作)的人数比例按受教育程度组细分,在上海初等文化程度、中等文化程度以及高等文化程度三个组中分别为71%、72.3%和74.8%;圣彼得堡在相应的三个不同文化程度组中的比例分别为66.7%、62.9%和70.6%(见表2).按教育程度分组的资料再次显示出,两国民众普遍对中俄两国的合作和交往持有积极的态度和评价.值得注意的是,在两市高学历人群中的比例皆高于初等和中等学历人群中的比例.这表明,中俄两国间在高学历层次中的交往状况要优于在较低学历层次中的交往状况.同时,这也表明两国民众的选择中理性因素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为了能在更大的视野背景下分析中俄两国民众对地缘政治关系的态度和选择,本调查要求被访者同时回答对德国、美国、日本、波兰和英国的评价(见图2).

资料显示,圣彼得堡受访者对德国的积极评价明显高于对其他四个国家的评价,选择“很容易”合作和“比较容易”合作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7.8%.俄罗斯与德国之间长期具有良好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给俄罗斯带来很大伤害,但在战后两国关系很快得到修复.回归欧洲是俄罗斯的夙愿,加强与欧洲最大的经济实体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德国的联系是俄罗斯的必然选择.俄德两国经济上高度相依,俄罗斯是德国最大的能源供应国,而德国是俄罗斯机械产品、技术和资金最重要的进口国.长期以来,德国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德国的优秀文化、精湛的技术、严格有效的管理、严谨的态度在俄罗斯民众中有口皆碑.在历史上,俄罗斯历代沙皇王室与德意志王室通婚频繁,其中与彼得一世齐名的叶卡捷琳娜二世便是德国一个公爵的女儿,她与俄国王室彼得三世联姻后取得王位,成为统治俄国长达三十余年的女皇.俄罗斯与德国两国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交融比比皆是,最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圣彼得堡”这个城市名称的后缀“бург”,便是德语的后缀.俄罗斯与德国之间国家外交和战略发展上的相互需要、经济上的依存关系、历史和文化上的渊源、俄罗斯民众对德国的敬仰,再加上两国陆路交通便捷、人员交往频繁,这些都是影响俄罗斯民众对德国持有积极评价的重要原因.依据年龄分组的交叉分析资料,在各个年龄组中,圣彼得堡市民众对德国持积极评价人数的比例分别是60.2%、59.7%和50.6%,具有很高的均质性(见表3),反映了俄罗斯民众对德国具有普遍的积极认同.

另一个具有显性特征的是上海受访者对日本的评价.统计资料显示,在上海受访者中,对日本的评价中选择“比较难”合作和“很难”合作的人数超过半数,占总人数的64%(见表4).中国与日本隔海相望,两国经济贸易关系密切,日本是中国十大贸易伙伴国之一,两国的文化和宗教自古以来保持着密切的相互交流关系.但是,日本至今对侵华历史态度暧昧,极大伤害了中国民众的感情,成为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个焦点.由此延伸,在日常生活中部分日本人对中国人的傲慢和歧视态度往往引起中国民众的反感.按年龄分组的调查显示,对与日本合作持消极态度的受访者在各年龄组中分别是66.2%、62.6%和62.5%,同样表现出很高的均质性(见表4),反映了中国民众对日本的倾向性评价和意愿.

比较一下两市受访者对美国、德国、日本、英国和波兰等五个国家的评价结果:依据上海的调查资料,上海受访者对这五个国家的评价中,认为“比较容易”合作或“很容易”合作的国家从高到低依次是:美国(38%)、英国(37.6%)、德国(36.3%)、波兰(31.6%)、日本(24.5%);认为“比较难”合作或“很难”合作的国家从高到低依次是:日本(64%)、美国(48.4%)、英国(45.7%)、德国(44%)、波兰(31.6%).依据圣彼得堡的调查资料,对这五个国家持积Ĉ

此文是一篇国家论文范文,国家方面论文范本,与上海与圣彼得堡两市居民的地缘政治关系认同相关毕业论文模板。适合不知如何写国家及民众及受访者方面的高中政治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国家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97;评价的排序是:德国(57.8%)、日本(37.3%)、波兰(34.5%)、英国(27.2%)、美国(22%);持消极评价的排序是:美国(63.5%)、英国(55%)、波兰(49.5%)、日本(48.1%)、德国(28.4%).

在上海受访者的评价中,除对日本的评价具有比较明显的显性差异外,对其余国家的评价基本上没有太大差别.这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不断扩大与不同文明和文化国家的国际交流有直接的关系.与此同时,在中国的民族心理和处世哲学中,偏向中庸之道和与人为善.在正常情况下,只要不损害民族(或个人)利益和伤害民族(或个人)感情,对中国人来说一般不会产生偏激的想法和主动采取过激的行为.特别要指出的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的思想和意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人们的价值取向更趋务实.这些都会在中国民众与外界交往中产生重要影响. 在圣彼得堡受访者的评价中,基本情况与上海受访者的评价结果相似.这也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民众具有更多的机会和需求与外界交流有直接关系.在对这五个国家的评价中,相对而言,俄罗斯民众对美国的评价较低.这与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对俄外交政策有密切关系.俄罗斯并非不希望与美国改善关系,但美国出于自己全球战略的需要,全然不顾俄罗斯的诉求和实际利益,我行我素,坚持单边主义,严重损害了俄罗斯的实际利益和民族感情.20世纪90年代激进经济改革期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俄罗斯的种种表现和由此给俄罗斯民众带来的创伤,成为俄罗斯民众心中挥之不去的阴霾.俄罗斯民众从自己切身的经历感到,美国过于现实和自私的价值取向与俄罗斯的传统价值观念相去甚远.虽然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俄罗斯的现代化需要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合作,但在当今全球合作的时代背景下,除美国而外,还能有更多的选择.


全球和睦相处是人类共同的美好意愿和理想.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合作共存是时展的客观需要.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和圣彼得堡两市居民实地调查,不仅希望客观展示中俄两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和从社会禁锢走向社会开放的过程中,两国民众对不同国家合作的评价和意愿,同时也希望透过这些资料,进而探知影响不同国家之间合作的因素和原因,从而有益于我们全球和睦共存的共同愿望.使人感到欣慰的是,本研究使用同一问卷在上海和圣彼得堡两地同时采集到的资料皆显示出,中俄两国民众对两国之间的相互合作都给予很积极的评价.两地调查结果的切合,证明了这样的评价是客观实际的真实写照.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中俄关系积极向上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中俄两国是近邻,在历史上两国关系跌宕起伏、曲折发展.中俄关系发展能达到今天的水平来之不易,在珍惜之际,更重要的是不断增进了解,使“睦邻友好”成为两国民众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为,以此夯实两国关系的基础.

本研究通过上海和圣彼得堡两市居民评价的视角,亦从一个侧面观察了影响不同国家之间相处、合作的因素和原因.

首先,国家是代表民族利益的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外交政策是决定国家之间关系的首要因素.所以,民众对一个国家是否偏好的选择,在一般情况下受制于国家之间的现有关系.

其次,从调查资料中展示的俄罗斯受访者对德国的评价和中国受访者对日本的评价,使我们看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和日本分别给苏联和中国带来创伤,德国和日本都是当今世界的经济大国,但俄罗斯受访者对德国的评价和中国受访者对日本的评价却大相径庭.调查的结果值得深思.国家相处之道与为人相处之道的共同之处是首先应该尊重对方,自身的为人和品行是获取他人好感和信任的前提.在国际交往中,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如果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和塑造良好的形象,其影响往往胜过政治实力或经济实力.这也是近年来在国际关系中被关注的软实力问题.

再则,国家合作的基础是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所以,国家间的合作是在全方位要素影响下的合作.俄罗斯受访者对美国的评价使我们看到,仅仅有强大的政治实力和经济实力,未必能得到对方心悦诚服的认可.只有关切双方的利益,尊重多样文明,才能建立相互信任和稳固长远的关系.当今各国面临一个愈益开放和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世界,但愿不同文明的和谐共处能代替文明的冲突.

[责任编辑:白晓光]

相关论文

大国地缘政治的制裁游戏

本文是一篇地缘政治论文范文,关于地缘政治方面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大国地缘政治的制裁游戏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地缘政治及经济。

克里米亚事件背后的地缘政治伦理

此文是一篇地缘政治论文范文,地缘政治相关论文范文素材,与克里米亚事件背后的地缘政治伦理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适合不知如何写地缘政治及国。

MH370改变地缘政治

本文是一篇国际法论文范文,国际法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关于MH370改变地缘政治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国际法及网络安全及国际关系方面。

地缘政治危机中的黄金“游猎游戏”

该文为关于地缘政治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与地缘政治危机中的黄金“游猎游戏”相关优秀政治论文,可作为国际关系专业地缘政治论文。

俄乌“斗气”之地缘政治解读

本论文为天然气方面政治思想工作论文,关于俄乌“斗气”之地缘政治解读相关毕业论文提纲,可用于天然气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

认清中国地缘政治环境

本文是一篇地缘政治论文范文,地缘政治相关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认清中国地缘政治环境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合地缘政治及政治学及海。

透视冷战后俄罗斯“地缘政治热”

本文是一篇地缘政治论文范文,地缘政治方面有关毕业论文题目,关于透视冷战后俄罗斯“地缘政治热”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地缘政治及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