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素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时间:2024-02-09 点赞:51680 浏览:107209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为学生类企业思想政治论文,关于《感动中国》素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可用于学生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免费教你怎么写学生及精神及人物方面论文范文。

【摘 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网络传媒的普及,中国的民族精神及民族文化被不断的推广传播,使之深入人心,成为当下社会人们需迫切汲取的精神食粮.2002年,电视台精心地打造推出了一档节目即《感动中国》.《感动中国》的取材来源于实际生活,被推选为感动中国的众多人物身上都有让人感动和钦佩的地方,他们身上可贵的精神和美好的品质应成为当代大学生们学习和弘扬的主旋律.

【关 键 词 】感动中国 精神内涵 大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6-0034-02

一、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现状

在当下许多高等院校中,学院过分地强调对人才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对培养社会型人才的认识存在一定的思想偏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及精神文明建设被忽略,这使得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得不到真正的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由于政治教学存在应试教育的弊端以及教师在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使用不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政治知识的汲取缺乏积极性,政治学习的热情相对较低,对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理论知识的薄弱导致学生对待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易于做出主观臆断,无法进行正确的思考和认知,甚至有些学生出现政治信仰的迷失.(2)许多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一些学生在处理具体事务时,以自我为中心,武断地解决问题,给他人造成困扰.一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思想认知,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倾向,无法正确地衡量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重要性.在主观为己,客观为他人的问题上,许多学生持有赞同或中立的态度.(3)大学生在做人、做事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没有较为坚定的主观意识,容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没有较强的原则性和坚定的态度,缺乏追求真理和科学探究的精神.在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学生受金钱社会的影响,丧失自身的道德价值观,对金钱物质过度追捧,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成为当下部分大学生的主流思想.

二、《感动中国》的价值内涵

《感动中国》的开播,受到了广大社会人士的一致好评,其收视率居高不下.正是因为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对物质生活盲目疯狂的追求使得很多人忘记停下脚步,进行自我心灵的洗礼和道德文明的修养.《感动中国》人物评比的标准充分体现了当下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观,适应了当今社会普通群体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人物评选的思路为:回首过去一年中所发生的事件,挖掘新闻媒体中被社会广为关注和称赞的人物,通过主持人用感性的表达和对人物事件的细节描述,展现人物身上珍贵的精神品质和人格力量,弘扬其民族精神,为他人树立道德学习的榜样.《感动中国》云集了社会生活中平凡小人物的事例,这使得民族精神的弘扬更加地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三、加强《感动中国》素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中的应用

1.把《感动中国》的精神融入学生日常的思想教育课中

思想道德是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但在当下高校的政治教育课程中,马克思主义、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大学生必修的政治理论课程,而对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大一学期.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应当转变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把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到政治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之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提高其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团队精神以及遵纪守法等基本认知.《感动中国》的人物评选来源于生活,真实的案例会让学生们大受感动和鼓舞.比如在给学生播放2013年感动人物评选的记录片时,介绍了一位乡村教师――格桑德吉,她是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一名教师,2000年她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但在毕业之后,她并未像其他的同学一样选择去大城市就业,而是毅然决然地回到自己的家乡――西藏,当起了一名平凡却又伟大的乡村教师,她用自己的爱心,点亮了孩子未来成长的道路,为乡村的孩子带来了知识的甘露,用自己的知识一点点地浇灌着这群可爱娇艳的祖国花朵,让西藏山区孩子们的求学梦想变成了现实.在对格桑德吉的教学纪录片进行播放的时候,一个个感人的细节足以撼动学生们的心灵,许多学生在观看的同时,留下了感动的泪水.真实素材给予的感动远比课本理论知识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学生们在一位平凡的教师身上看到了一种可贵的精神:奉献自己,成就他人;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广阔的胸襟和纯洁的灵魂可以承载起生活的希望.这些精神学习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2.组织学生进行征文比赛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征文比赛,学生在观赏《感动中国》之后,审视自身的思想行为,写下自己的观后感,尔后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互动,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看法,抒发内心的情感.征文比赛增强了政治教育的效果,可让学生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把感动人物作为学习的榜样,找到自身的不足,从而进行改正和完善;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建立健全的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3.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

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及精神文明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和课堂教授上,丰富的课外活动开展可以提升学生政治学习的热情,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精神文明建设中来.对大学生而言,他们有充足的课余时间,但很多学生不能够合理的安排课余时间,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塑造正确的学习观,端正他们的思想态度,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他们的课余时间中,让他们在课余时间不断地丰富充实自己.在课余时间,教师可将学生组织起来,安排学生观看《感动中国》,在丰富学生课余时间的同时,加强了学生思想道德及文明精神的建设,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塑造.教师在学生观看影片之后,让学生进行自主的交流探讨,抒发自身的情感,传达自己的思想和认知,在愉快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们受到了文明精神的熏陶,这使得政治教育的成效大大提升,有利于总体学生精神文明的建设,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4.开展校园感动人物的评选

政治教育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需把理论知识贯穿于现实生活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精神文明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全院学生的感动人物评选活动,让学生留心观察身边让其感动的好人好事,举荐具有优良品德和精神品质的学生.学生在发现举荐感动人物的时候,对优秀的品德和正确的行为举止有了正确的评判标准和认知,有利于其自身道德行为的规范,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有着积极的影响.学校应对推选的感动校园人物进行表彰,鼓励其再接再厉,将美好的品德和精神延续下去,使其感染身边的同学,带动身边同学精神文明的建设,为其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校园感动人物的评选为校园营造了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提升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完善其道德品质的建设,实现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