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时间:2024-01-22 点赞:48471 浏览:97829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小康社会相关政治类论文,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小康社会及政治及市场经济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小康社会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内容提要发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体现,也是市场经济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建设小康社会过程的实践昭示,公民政治参与方面存在“扩大趋势”中“局部失序”的问题.发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关键在于发展程序政治,加强政治参与制度化建设,包括:培养和提高公民有序参与素质,建立、完善政治参与规范体系,推进政治参与法治化,以及政治参与行为的模式化.

关 键 词有序政治参与问题分析政治参与制度化

作者1赵渭荣,复旦大学副教授.(上海:200433);2龙汉武,西华师范大学讲师.(四川:637002)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健全制度,丰富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等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逻辑必然.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公民政治参与的实践昭示,扩大公民政治参与要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协调发展,其关键在于发展程序政治,加强政治参与制度化建设.

一、

公民参与是指“公民或公民团体影响政府活动的行为”.“公民的政治参与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公民在政治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1]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本质体现和必然要求.

1、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小康社会,而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体现.文明,指一定历史阶段上社会的存在形态及其发展所达到的水平,是人们在一定的时空内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政治文明是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和国家治理的先进水平的描述和概括.从人类社会的政治发展历史来看,政治文明主要体现为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形式中天然的成份愈来愈少,法律和制度的制约作用愈来愈强,公民政治参与的范围愈来愈广.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最新和最高发展阶段,第一次在本质上实现绝大多数人对少数人的统治,以最广大人民的广泛参与作为政治统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集中到一点,就是发展公民政治参与,保证公民通过各种途径管理国家事务和经济、文化、社会事务.加强的领导,归根结底,就是教育、组织和领导人民群众真正参与政治,当家做主.因此,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扩大公民政治参与,落实宪法赋予公民的各项权利.

2、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是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又是市场经济的小康社会.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各市场主体自主进行决策,并通过相应的自主行为达到所确立的目标或承担所产生的后果.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主要就是通过竞争的合力实现的,而当竞争已作为激发人的内在动力的普遍法则之后,就同样在政治参与机制中发挥功效.选举及其他政治参与性竞争,有助于公民、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权利主体产生政治效能感.同时,竞争为公众施展才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高经济地位,改善生存条件,因而增强对周围环境的控制能力.这种能力在政治生活中就表现为人们的政治参与行为日益增多.另外,市场经济的构筑过程表面上是一个体制转轨的过程,而本质上则是一个社会利益迅速分化并重组的过程,它冲破了原有利益格局和利益平均化的状态,在给公民普遍带来利益的同时,也造成了公众之间的利益差距.公民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必然要求参与政治生活,企望通过各种政治参与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对政治决策施加影响,从而更有效地争取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随着小康社会经济文化水平以及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民众的自主意识和权利意识必将日益强烈,进而发展政治参与行为.

二、

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态势可以概括为“扩大趋势”中存在着“局部失序”的问题.其中,农业劳动者阶层制度外政治参与、私营企业主阶层非合法的政治参与、产业工人阶层中部分群体政治参与热情下降以及新白领阶层中的一部分人政治参与态度淡漠等问题最为引人注目.

1、农业劳动者阶层制度外政治参与.农业劳动者阶层由于几乎不拥有组织资源,所拥有的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往往也低于其他阶层,所以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的地位比较低.特别是在1997年以后,由于大宗农产品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销售困难,而各种税费负担却没有减轻,农民的实际收人减少.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村的政治发展缓慢.近年来,全国农村无论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无论汉族地区还是少数民族地区,均程度不同地发生农民集体等制度外政治参与行为.[2]

农民制度外政治参与行为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一,农民整体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不能真正适应农村政治建设的需要.无论是乡村干部还是普通农民,常常在不知法的情况下采取违法参与的政治行为.其二,基层组织职能弱化,宗族势力抬头.地方政府强调发展经济而对政治文化重视不够等,为宗族势力抬头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其三,干部作风不正,法制不健全.部分村干部工作态度蛮横,方法简单,为政不廉,从而失去农民的信任,甚至出现干群严重对立的局面.其四,地方恶势力兴风作浪,有的直接操纵农民制度外政治参与行为;有的则扰乱村民自治,侵害农民利益而引发制度外政治参与行为,等.但是,农民的政治意愿缺少在现有制度内表达的途径,是导致制度外参与的关键因素.

2、私营企业主阶层非合法的政治参与.私营企业主阶层伴随其社会作用、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政治参与意识高涨,广泛地介入社会生活.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以合法的为主,最为广泛和具有影响力的参与渠道有:第一,推举私营企业主中德高望重者作为领头人,甚至物色政界人物作为自己的代言人.第二,争取当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这是私营企业主参政议政最直接的方式.第三,在工商联、青联、妇联等群团组织中担任一定的职务,参加相关的政治活动.第四,通过在媒体上宣传自己,扩大自己和企业的知名度.第五,通过与政府领导人保持经常联系,或经常参加由党政部门召集的座谈会来表达其呼声.第六,通过支持公益事业、担任社区领导人以及加入中国等方式实现政治参与.同时,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也参杂了非合法的成分,其主要表现为用金钱换取权力或者支配权力,如:通过贿赂选民当选为人大代表;通过贿赂人大代表当选为国家公务人员;通过拉拢收买当地政府主要官员甚至是某些主要政府部门,使地方政权为“我”所用.

私营企业主阶层渴望政治参与的原因颇为复杂:其一,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私营企业主的社会地位逐步提高,日益强化政治效能感,试图扩大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其二,私营企业主为实现自身的利益要求,借助于各种政治资源,一方面拓宽利益表达的渠道,保证本阶层的利益不为决策者忽视;另一方面利用政治的权威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为自己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其三,私营企业主对现状的不满足感,主要来自于其他群体对自己的总体评价不高;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依然受到政策上或事实上的歧视;对现行政策仍有疑虑,对自己的前景抱有一种潜意识的担忧.因此,他们力图通过参与政治,运用政治权威改变对本阶层不利的社会条件.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意愿强烈,反映了政治与经济互动的必然关系.但是,非法性参与现象的出现,也表明了既有的参与渠道的不足与滞后.

3、产业工人阶层中部分群体政治参与热情下降.随着改革进入企业改制阶段,大批工人因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实行减员增效政策而下岗,处于就业无保障的状况,在心理上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尤其在经济体制转轨面临重重困难的地区和企业,这部分工人正在受到较低的经济收入的冲击,原有的政治优越感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已经被经济上的失落感冲淡,较高的政治声望正在受到较低的经济收入的冲击,其政治参与的热情相对出现下降.

影响这部分工人政治参与热情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参政能力欠缺,这主要是受他们的政治知识水平和参政技术所制约.他们对政治的了解仅处于政治常识的层次,对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的一般原则上,而对的制度建设内容及其运作程序知之甚少,无法有效地利用既有的政治参与的各种方式.另一方面,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在各地的推开,新形势下产权关系和企业内部组织体制、管理办法等变革、调整,出现了企业职工管理虚化的现象.[3]部分企业决定重大事情已无须职工参与,在某些用工灵活性较大的企业,职工“雇佣”观念尤其突出.整合产权结构时,职工群体“可代表国资股权”的理念受到冲击,重组领导体制时企业的职代会及其职能被取消,广大职工既无实际权力,也缺乏可言.

部分产业工人政治参与热情下降,表面上看似乎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关系不大,其实不然.剔除“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人高度参与的虚幻因素,作为我国法定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一部分的产业工人,应该在国家政治事务和经济、社会、文化事务的决策管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参与作用.在全社会公民政治参与呈现“扩大趋势”之中,产业工人阶层中部分群体政治参与热情反而下降,这是“失序”的另一表现.

4、新白领阶层中的一部分人政治参与态度淡漠.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知识青年,他们所接受的高等教育,以及所从事的较高知识和科技含量的职业,使他们成为中国新白领的主体.务实、关注自我感受和自我实现是一部分新白领价值取向中的最核心的部分.由于这部分人凭借个人的知识和努力获得较高的收入,因此,他们能深刻地认同有效地提升竞争能力,带来经济效益的政策.但是,他们中的部分成员对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的社会保障体系则持比较冷漠的态度.在他们看来,个体资源的多少决定贫富差距是必然的,贫富分化是现代化必需的代价.不但如此,新白领阶层中的部分成员对于“远离”切身利益的政治参与表现出的态度比较冷漠.尽管拥有较充分的政治知识使其能够对现实政治作出应有的评价和判断,但是他们对政治情感的投入则比较低.分析其动因主要为:其一,政治投入与眼前的实惠脱节.一部分新白领的较高收入是源于他们拥有的知识和技术.他们的社会交往不再以个人感情联系和交往为核心,而是围绕工作、以个人发展为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淡化了其政治活动的兴趣以及政治参与的效能性.其二,利益的依附性影响政治参与效能.部分新白领尽管拥有相对丰厚的经济收入,但是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生产资料,其利益具有依附性特点.当前,国家关于劳工的权利与义务尚未制度化,面对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为了保住相对优越的职业岗位,这部分新白领不可能主动关注并投入与自身职业发展似乎关联不大的政治参与方面.作为我国工人阶级新生代的新白领阶层,特殊的社会地位不容忽视,他们中的一部分对政治参与态度的冷漠,反映了政治参与制度的缺陷.

三、

政治发展的历史表明,仅有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大而无政治制度化的相应发展,政治的相对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政治秩序及政治发展就会遭到破坏.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由于新的制度规范与权力规范尚未建立起来,因而权力的滥用便应运而生.作为权力滥用的回应,往往是民众制度外政治参与的发生.公民政治参与和政治秩序之间关系的协调,不仅涉及到政治制度化水平和政治参与本身的性质、结构,而且与特定的历史、文化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过程中,发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必须提高程序政治水平,加强有序政治参与制度化建设.

1、程序政治与制度化政治参与.

所谓程序政治是指遵循现代政治程序的规则、步骤和方式而展开的政治,通过程序设计把国家获得权力和行使权力必须遵循的规则、步骤和方式规定下来,力求把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政治行为纳入法制轨道,使其始终接受人民的有效监督.我国程序政治建设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应该是一种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公民政治参与必须有相应的程序或制度为依据;另一方面,程序或制度及其运行必须置于公民政治参与的基础之上.

制度化政治参与,指政治参与的制度规范获得广泛的价值认同,其具体特征为:参与制度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参与行为及目的的可期望性,参与价值的认同性以及参与行为的过程性.

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具有提高政府的综合治理能力,为政治体系补充能量和培养现实的政治人等功能.政治体系综合治理能力的提高依赖于挖掘潜在的能量,政治参与制度化则为潜在的社会势力指明通往政治体系和满足利益需求的程序和途径.[4]政治参与制度化的社会,意味着政治系统具有人们公认的解决矛盾和冲突、实现利益需求的程序,并且社会成员自觉服从由政治体系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作出的裁决.政治参与制度化为政治体系的运行和决策不断提供要求和原料,使政治体系保持生机、活力以及政治生产的能力.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所表达出来的信息一般都是经过加工过滤的,有利于政治体系对之进行功能转换,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决策失误.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有利于公民政治人格的成熟.

2、加强政治参与制度化建设措施.

第一,培养和提高公民有序参与素质.人们怎样参与政治同人们对政治参与的态度密切相关,而政治参与态度又取决于政治认知.因此,培养和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素质,关键是合理界定政治的功用及其对公民政治参与的要求.其一,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不能都提交国家裁决,也并非都是国家所能解决的.其二,冲突各方的社会成员应避免要求完全满意的解决办法,因为“任何社会中等权衡冲突各方的争议,从而形成政策、制定法律的过程便是妥协的过程.”[5]其三,通过政治的方法解决矛盾和冲突,多数情况下不是立竿见影的,公民不能急于求成,需采取一定的克制态度.

第二,建立、完善政治参与规范体系.政治参与的规范体系包括政治参与的组织形式、公民在政治体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政治参与的准则和程序等多方面的内容,而集中表现为参与渠道是否完善、畅通.首先,根据公民的政治参与素质和参政资源,改革和完善已有的参与渠道.其次,根据社会发展,不断开辟新的参与渠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根据法律确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设置相应的参与渠道和方式.再次,及时将新生的社会阶层、社会群体所使用的参政方式和渠道纳入制度化的参与渠道,这也是对原有规范体系适应性的一种考验.最后,简化公民参政渠道的中间环节,减少公民表达的利益需求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损失.

第三,推进政治参与法治化.政治参与法治化,需以完备的法律体系为前提.政治参与法治化所需的法律体系必须具备以下特征:首先,法律体系必须是理想和现实的契合.法律体系如果过分注重未来,那么按法律办事就只是人们的一种奢望.但是只重视法律的现实性,又会导致法律的经常更改.其次,法律体系必须完备.就政治参与而言,凡是涉及有关政治参与的内容、参与的程序和准则、参与的方式和渠道等都应有明文规定,而且这些规定不能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小康社会相关政治类论文,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小康社会及政治及市场经济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小康社会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仅仅是原则性的,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再次,法律体系必须得到政治体系和社会成员的双重尊重.不论是政治体系,还是任何党派、团体和个人,都应以法律作为自己处理相互关系的依据.


第四,发展参与行为模式化.虽然公民通过政治社会化途径获得相关的政治知识是政治参与的前提条件,但它并不足以使参与行为模式化.公民只有在政治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反复地模拟制度规范,才能使参与行为模式化,而公民的参与行为得以反复重现的基础便是公民拥有参政的兴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首先感兴趣的是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情.因此,政治体系在有意识引导公民参与政治时,须从较小范围内的社会政治事务开始,而不能企求一开始就直接触及全国范围内的社会政治事务.此外,政治体系还需注重公民每一次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和程序性,以便让人们意识到按制度规范进行政治参与能够解决自己关心的社会政治问题,从而增强政治参与的信心和对政治体系所确定的制度规范的认同.[6]

注释:

① 说明:此论文系本人承担的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小康社会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的部分内容,课题得到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

相关论文

关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

这篇政治论文范文属于高中政治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政治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关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相关政治论文题目。适合政治及社。

促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

本文关于公民及和法律及政治学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公民相关论文范文检索,与促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现状制度构建

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范文,政治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现状制度构建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政治及公民及政治。

解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本文是一篇经济发展论文范文,关于经济发展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解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经济发展及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明属性

本文是一篇小康社会论文范文,小康社会方面有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明属性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小康社会及全面建设小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

本文是一篇经济发展论文范文,关于经济发展方面函授毕业论文,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经济发展及信息化及全面。

湖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思路

本文是一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范文,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毕业论文提纲,关于湖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思路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