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诺奖和洋人的政治标准唯一

时间:2024-04-01 点赞:45343 浏览:88665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是党建专业文学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文学类毕业论文范文,与莫言获诺奖和洋人的政治标准唯一相关论文例文,适合文学及政治及大人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文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莫言获得诺奖以后,西方世界一片喧哗,讨伐之声,震耳欲聋,中国网络上跟风炒作,风生水起,虽然众说纷纭,然而异口同声,出发点却似乎雷同,那就是莫言不是持不同政见者.美国号称中国通的洋大人林倍瑞,宣称莫言没有对政权发出全面,就不配得诺奖.这是什么逻辑?诺贝尔文学奖的准则中不但没有这样的明文规定,以往的颁奖也没有这样的惯例.六七十年代倒是有人总结过,这个文学奖照例是发给“西方的浪子和东方的叛徒的”.所谓“叛徒”的意思,只是指思想上的,并不一定上是行动意义上的.例如,苏联的肖洛霍夫就没有对苏联政权发出过正面挑战,相反,他还是在得到苏联当局的允许之后,才接受这个奖项的.林倍瑞混迹文学评论界多年,但是,其评论的标准却并不是文学的.在时期,在中国文坛流行的政治标准第一已经片面了,但是,毕竟还有艺术标准第二可以稍作弥补,可这位洋大人竟达到政治标准唯一的程度,而且这个政治标准还不仅仅是思想上的,而且是行动上的持不同政见者.如果林倍瑞大人的理想,是要把这种标准推广到中国,从而推广到全世界,其文化专制的惨烈程度,是可以想象的.

诺贝尔文学奖,顾名思义,就是奖励那些在文学上有成就的人士.文学成就是唯一的标准.至于其政治态度、政治行为,可以五花八门.肖洛霍夫并没有向苏联当局发出,没有遭受镇压,相反享受到的殊荣可以获奖,而遭到打击乃至流亡异国的索尔仁尼琴也可以获奖.这是诺贝尔奖的历史明明白白昭示的,可是林倍瑞却视而不见.在这位洋大人的潜意识中,作家的思想行为只能从一个政治模子里脱出来:莫言,一定要变成,才有资格获得诺奖.西方的中国通,实际上是吃中国饭的,可是他对中国人的获奖却暴露出民族岐视.肖洛霍夫获得诺奖,并没有谁责备他对斯大林的暴政沉默,也没有人责问他为什么不跟萨哈罗夫一样公开与前苏联政府对抗.偏偏中国人得了诺奖,一些洋大人就义愤填膺起来:你为什么不按照我的模式思考,你为什么不按我的逻辑行事?西方谚语云,一个傻瓜的问题要比聪明人多许多倍.事实上,这样愚蠢的问题,从根本上违背了西方起码的价值准则.伏尔泰有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愿以生命捍卫你发出此言的权利.可是,洋大人却只允许你讲和他一样的话,一旦有所不同,就冠之以“狡猾”、“妥协”.再说,如果莫言如他们所向往的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那这个世界上就只剩下林倍瑞一张脸的克隆了,哪里还可能有莫言那种永远眯着眼睛、憨态可掬、大智若愚的神态?

这些洋人口口声声要反对文化专制,但是,他们武断的逻辑却是彻头彻尾的文化专制.

我为莫言获奖而高兴,并不因他抄了毛语录就责难他.相反我尊重他的选择,我欣赏的是他的作品,他的才华,并不求他的行为和我遵循同一准则.人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的自由.政治准则并不是文学的准则,美国意象派伟大诗人庞德,曾经为法西斯摇旗呐喊,他的诗不仍然是美国诗歌史上的经典吗?王维在安禄山进入长安以后,接受了伪官,虽然有错误,但是,他的艺术不是仍然不朽吗?

狭隘的政治功利和文学审美价值的超越性是矛盾的.

如果洋大人仅仅是于此不明,不过是过度自恋而已,但是,他们的国际话语霸权,他们道德优越感,却掩盖了他们在知识结构和理论上的缺陷.

这一点在德国人顾彬身上显得特别严重.

此人一方面以汉学家自居,但近二十年来,他怀着文化优越感,一贯居高临下,多次发出狂言,说中国当代文学完全是“一堆垃圾”.我第一次听到他这种高论是在1994年.那时苏州大学开一“当代华文散文国际研讨会”.他以为中国的学者都不懂英文,乃以英文发表“垃圾论”.还说,并不是每一个穿上球衣的都是足球运动员,一些中国作家哪怕是到了西方两三年仍然没有自己的语言.意思是许多中国作家都算不上是作家,等等.殊不知被在场的黄维梁、余光中和本人听清楚了.黄先生和余先生在肯定他的“学术勇气和道德勇气”之后从根本上提出质疑.接着本人则发出更直接的挑战.我指出,首先,他的理论前提乃是西方主流的话语学说,但是,这样的理论,并未经过反思.文学的感染力纯粹由于语言,至少与贵国康德的审美情感价值论不符,至今我仍然未见西方在这方面有过系统的学术的分析和论证;其次,从中国文学史来看,贵论则更难以通过全面的实证.我说,不知你是否读过《三国演义》,就其话语来说,完全是王朝正统话语,但是,它却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长篇小说,早于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和拉伯雷二百年,其中曹操、关公、周瑜、诸葛亮的形象至今活在中国人、日本人、朝鲜人、越南人的心目中.他无言以对.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他继续贩卖他的“垃圾论”.

莫言得了诺奖,这无疑是给他的“垃圾论”一记响亮的耳光.但是,他并没有以实践来检验、修正他的理论,而是用诡辩来堵塞他理论的漏洞.近日他大言不惭地宣称,莫言的作品,他根本就读不下去,其之所以能够获得诺奖,主要原因乃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葛浩文教授翻译得好.看到这样的说法,憋不住想起中国的一句歇后语:放屁拉椅子——没有地方遮羞了.中国人得了诺奖,是因为美国佬翻译得好.葛浩文翻译了许多中国当代作家的书,按顾彬的逻辑,至少应该有三个以上的中国作家得诺奖了.其实,用五四时期作家们论战的话来说 ,翻译充其量不过是媒婆,原作才是新娘.而现在这位洋大人居然把媒婆当成新娘出嫁,实在不能仅仅以诡辩来解释,最根本的奥秘乃在洋人的潜意识中莫名其妙的文化优越感.


在顾彬想象力之外的,可能是如果莫言出身在德国,没有中学毕业文凭,没有考过德国中学的“阿比妥”,就不可能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那样的大学,当然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发展.在这方面起了决定作用的乃是当时慧眼识珠的中文系主任徐怀中.当莫言在河北保定得知这个招收作家的文学系的时候,招生已经结束了.按照德国的严苛的文牍主义是绝对不可能有任何通融余地的.但是,就凭莫言发表在保定文联《莲池》上的两个短篇,徐怀中先生毅然对之破格录取,让他成为当时以《高山下的花环》红得发紫的李存葆的同班同学.一年以后,他和李存葆一起交上了学年作业.李存葆的是后来也甚有名声的《山中,那十九座坟茔》,他交上的是《透明的红萝卜》.徐怀中的评价是,两个都是好作品,但是,李存葆的是没有(艺术)追求的,而莫言的则是“有(艺术)追求”的.在徐怀中的推崇下,莫言一举成名.

葛浩文当然有贡献,但是很难和徐怀中相比.莫言是在文学尚未充分显露才华、有可能夭折时被徐怀中发现、培养的,而葛浩文不过是在莫言成名之后,做了比较公平的选择而已.两者不在一个档次上.

文学就是文学,文学是有准则的.虽然西方前卫文论这一阵咋咋呼呼地说,作者已死,由读者决定一切,但是,历史是最严峻的裁判官.从八十年代以来,莫言以他文学上的探索和多产,在中国文坛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他的影响和成就使他进入中国当代文学的前列,诺贝尔奖的获得也足以说明他同时也进入世界文学的前列.这是林倍瑞那样的洋人,所不愿意看到,但也绝对不能无视的.他能够聊以的只能是,莫言不是中国最好的作家.这当然可备一说.问题在于,他认为最有资格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也就是他心目中最好的中国作家,较之于莫言在艺术上的探索,对人的理解,尤其是对英雄和荒谬的理解,在语言上的突破,都是望尘莫及的.

对付这种自以为是天之骄子的胡言乱语,我忍住了孔夫子所说的那样“鸣鼓而攻之”的冲动,但却忍不住用阮籍的白眼视之.

相关论文

莫言获“诺”奖与当代传媒文化

本文是一篇电影论文范文,电影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关于莫言获“诺”奖与当代传媒文化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电影及小说及文学。

高锟“光纤之父”获物理诺奖等

此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大学生类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高锟“光纤之父”获物理诺奖等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不知如何写大学生及图书馆。

诺奖“后遗症”

该文为文学作品类有关毕业论文范文,与诺奖“后遗症”相关毕业论文价格,可作为论文专业文学作品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

中国自然科学“诺奖”之困的四维

本文是一篇自然科学论文范文,关于自然科学类毕业论文格式,关于中国自然科学“诺奖”之困的四维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自然科学及科学技。

诺奖得主萨金特:“我还没备好课”

本文是一篇宏观经济论文范文,关于宏观经济方面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诺奖得主萨金特:“我还没备好课”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宏观。

中国或问鼎自然科学“诺奖”

本文是一篇清华大学论文范文,关于清华大学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中国或问鼎自然科学“诺奖”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清华大学及效。